如何理解传媒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投稿:庾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传媒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

I.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
“充分的公民权依赖于五种基本的文化权利:获得同作出个人决定和政治抉择相关的;获得主要的知识框架以将整合成关于世界的清晰连贯的解释;获得对于相互竞争的解释和政策的批评意见;获得能充分而公平地反映所有社群的生活及抱负的表述;获得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介入公共文化的机会。”公民的这些基本文化权利同传媒的传播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具体说来,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表现为:传媒可以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具,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论的工具,充当对于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传媒是发布的职业机构。而政治的广泛流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公民和公民团体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而政治参与行为,不论是参与政治决策、参与对政治决策及其后果的评论、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议,还是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运动,都需以获取政治、了解政治情况为前提。政治,是新闻传媒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是现代社会沟通政治的主要载体。通过发布政治新闻、报道政治讨论等沟通政治,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
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另一方式。早在19世纪末,法国法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即在题为《谈话》的文章中,研究过参与式民主中国家、政府、议会、志愿团体、谈话地点、公共舆论以及社会行动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别强调了传媒与公众舆论。一个世纪之后,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塔尔德的有关观点,从中总结其关于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模式。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卡茨指出,塔尔德的模式“集中于新闻报道、谈话、意见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认为新闻报道给每天发生在酒吧餐馆、咖啡屋、沙龙里的无数谈话提供了话题。……塔尔德提出,这种意义上的谈话是一种现代现象,即谈话遵循着过程公开与平等的原则,它自身正是平等的培育者。由于有了新闻报道,谈话的主题不仅全国统一,而且飞速变更。”在塔尔德看来,谈话的政治功能在于“渗滤”/“过滤”观点,即不断精炼个人的观点,使之显得更为“深思熟虑”,并在不知不觉间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一两个全国性的观点,而后,这种深思熟虑的观点再一次被报纸加以报道,随之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塔尔德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中进行政治或经济选择的主要途径。卡茨在归纳塔尔德的模式中指出,它“不仅将新闻报道、谈话、观点和行动系统连结起来,而且指出了‘线性序列’中的每一要素推动下一要素的方式,它还将这种关系联系起来,强调内含于新闻独立报道,某一事件以及传递舆论的反馈之中的社会控制”。可以看出,塔尔德当初已经关注到了新闻传播将公共场所的交谈讨论聚焦于一定的统一话题的作用,也关注到了在“公意”从在大量的此类交谈讨论中会聚到最后成为个人行为基准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作为中间环节的连结作用,指出了传媒通过在聚焦公众的关注点和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对公民政治选择——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等选择行为的影响。他的关注点和观点,同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唐纳德肖和麦科姆斯提出的传媒“议题设置作用”论的研究焦点,可谓异曲同工,同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传播的二步流程”理论指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和其他进行类似研究的学者的成果,向人们展示了新闻传媒通过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的工具以及通过同人际、群体传播相结合在舆论形成并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中的作用,能服务于民主政治。
新闻传媒因其传播活动同舆论的联系,还通过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舆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服务于民主政治。传媒提供了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公众成员及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传媒围绕其自身的利益等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舆论,从而使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考各方的呼声。这也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现代传媒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所作所为的报道,使公众了解这些情况,这是使前者接受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而现代传媒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媒介,可以成为公众,将公众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监督意见传递给后者。由传媒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新闻传播史上,美国对越战争期间传媒的有关报道,对美国国内反战浪潮的掀起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后者在促使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执政期间将美军从越南撤出、结束这场战争中,功不可没;《华盛顿邮报》等率先对美国水门事件政治丑闻的揭露抨击,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导火线。在我国,在近年来的反腐倡廉过程中,传媒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在的社会中,“树立权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民主”。在当今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体现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表现,也是使政治权力在公众中享有权威的必然方式。因此,传媒通过充当政治参与的工具,还能服务于增强公众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和自觉服从感,巩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促进政治稳定。此外,通过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平台、公共,传媒还能服务于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其参与民主政治的自觉性,以此推进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
当然,工具本身不能确保对工具的恰当使用。现代传媒业固然可以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充当服务工具,发挥有助于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民主意识培养、舆论的形成、对权力的舆论监督等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传媒业自然而然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正面效应,自然而然会带来福音。传媒业作为民主政治的进程中的工具服务得如何,关键在于人类社会如何驾驭这一工具。
II.网络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
世界性的电脑互联网络因特网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在全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电子邮件往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网上新闻传播、网上游戏娱乐、网上教育、BBS电子公告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医疗等,迅速得到了开拓发展,网络的社会影响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因特网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渗透而言,电子政府的兴起和发展最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渗透。但是,鉴于电子政府主要是通过政府建立网站在网上提供和服务来实现的,它不是本文此处讨论的对象。本文此处要探讨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的主要方式:时政/政治新闻、电子、网上民意调查等。通过这些形式,网络媒体作用于社会政治沟通和公众的政治参与,从而服务于当前的政治民主加速化进程。
首先,网络媒体构成了政治沟通的新渠道,从而同政治沟通的新发展相联系。在现代社会,新闻传媒是沟通政治的主渠道。人们主要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各类政治。对各类政治的了解和认知,是公众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采取政治行为的前提,是公众参与政治的前提。而强调公众的政治参与,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网络新闻业兴起后,理所当然地成为沟通政治的新渠道。不论是传媒网站,还是参与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其日常的传播内容中都包括政治/时政新闻等政治这一块。其中有些网站的频道/板块名中即有“政治/时政”频道/板块的名称,有些网站的新闻频道/板块命名方法不同,并无这样的板块名称,但其“要闻”、“滚动”、“国内”、“国际”等频道/板块中的主要是政治。例如,有“时政”板块,专门提供时事政治,并在其“国际”板块中,沟通国际时事政治。的频道/板块名中并无“时政”/“政治”字样,但该网站通过“滚动新闻”、“中国”、“国际”等频道,同样提供了大量的政治。同以往的传媒渠道相比,网络媒体作为沟通政治的新渠道由于其瞬时传播的特点,能对一些动态性极强的时政新闻的报道采用“滚动”式发布,在沟通突发性时政事件的中优势尤其凸显,因而一些著名的传媒网站的访问率往往会在发生重大的、突发性政治事件时明显上升乃至出现网上“塞车”现象。
此外,与网上无尽的虚拟空间相联系的网络数、。前段时间,美国公众曾依赖欧洲的一些新闻网站获得关于美伊冲突的更加广角和多角度的画面,这一情况可以作为论证上述这一点的实例。根。显然,在最近的国际局势问题上,美国公众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从美国立场、视角出发的报道等;他们到欧洲国家英国的网站上冲浪以寻求关于国际局势的各种不同观点的有关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的政治沟通的外向型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意味着国际政治传播中的新机遇,又意味着新挑战。一方面,网络媒体以这一特征为这些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比以往更响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在实力不同造成的国际传播严重不平衡、因特网和网络媒体发展状况不平衡的现实状况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媒体的能力更强、更具主动权,凭借其在因特网和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优势,更易使其网络媒体制作的、反映其立场和选择角度的政治在世界范围流通并产生影响,这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新的挑战。但是,在传播全球化、网络化已成大势所趋的发展中国家要回避这种挑战是不可能的,回避网络媒体构成的空前丰富的源也是不可能的,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媒体提供的政治挡在发展中国家公民的视线之外也是不现实的,而这些反映的是西方的立场、选择角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急需因势利导,做强自己的网络媒体,并重视其对外传播的功能,善用网络新闻媒体以国际上公众所习惯的表述形式向世界发布反映自己立场、观点的政治。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在多元化环境下政治视野开阔、接收选择多种渠道、对政治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种现实情况也要求这些国家的网络媒体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改进政治制作。联系我国的网络媒体实践来说,从我国中央级重点传媒网站和较重要的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功能是高度重视的。在中央级重点传媒网站中,中国日报网站、国际在线网站和中国网直接使用外语为主要传播语种,和开设了多种外语的版本,还有繁体中文。较重要的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也大都开设英文版本。这是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一步。但是要使我国传媒网站传播的政治吸引大量外国网民的眼球并进而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光有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须在此基础上再迈进一步,努力针对国外受众所习惯的表述形式及他们的兴趣等,改进我们的政治制作,使之真正在国际上产生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网络化时代我国公众对政治传播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以我国网络媒体的卓越工作,争取使公众将之用作首选的网上政治传播渠道。
其次,网络媒体为公众参政议政、行使其政治权利提供了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从而同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发展紧密相连。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权力归属问题上主张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在西方,“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的思想,为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政治权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石。人民就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参政议政,是人民行使其政治权利的重要表现。网络媒体的出现,为人民行使上述权利,提供了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新闻网站开设电子、民意测验栏目等,是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在我国,依托传统新闻媒体集团的传媒网站是直接纳入国内新闻传播管理体制的,传媒网站理所当然地高度重视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保持一致。在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执政为民,重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重视其对政府工作的评议的形势下,我国传媒网站也就非常重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行使政治参与权的新方式——电子、网上的政务工作评议类栏目、网上民意测试等。
经常推出围绕一定热点问题的简单的网上民意测验/调查,也是我国传媒网站中的一种常见实践。虽然,由于目前这种网上民意测验/调查因为难以做到按科学的数理统计原则抽样,因而在采集到的的代表性上难以同严格按科学的抽样程序抽出公众样本进行的民意调查相比,但是这种实践毕竟也为网民表达自己的意见提供了简洁的方式,其采集到的总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这一部分探讨了网络媒体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影响。当然,网络新媒介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它也带来了对传统政治的挑战。首先,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传播中把关人角色弱化,个人用户可以在电子上自行贴贴子等做法带来内容控制的高难度,进而带来对政治控制的新挑战。而必要的政治控制对于政治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必要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后发展国家来说则更加不可或缺,这是同后者的“被动处境密切相关的,他们必须在公民的攀比、激进情绪和国家的实力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不能一味冒进,也不能止步不前。”
此外,从国际政治来看,由于网络的全球性特征,网络新媒介对政治生活的介入,必然会扩大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方式等之间的相互激荡,从而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如何维护自己的政治独立、维护自己的政治秩序方面的新挑战。可以说网络新媒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带来了对政治控制的双重挑战。但是,必须看到,网络新媒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它对政治控制的挑战,不能采取停止使用网络的因噎废食的态度,而是应当因势利导,重新调整通过传播进行政治控制的方式。

III.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在参与政治民主中的互动
美国著名新媒介研究专家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中把“连接过去”视为新媒介成功进入社会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把跨跃“熟悉”的桥梁,看作新媒介发展的必经过程。他指出:“在人类传播系统历史中,新的形式如果缺少同先前或现存的形式的密切联系,就很少能得到采用。……传播媒介的现代形式也表现出类似的模式。例如,照相术很容易就被采用了,因为它是基于人们熟悉的观看和展示景象的方式。……起初,影术被看作是制作肖像和风景艺术的更有效和可靠的手段,一旦熟悉的桥梁被跨越以后,就需要更具创造性的运用。”在他看来,“新媒介的成功形式就像新物种那样,并不是无中生有地突然冒出来的。它们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老联系、新老互动也许可说是传播领域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世界传播发展史上的许多事实都可印证这一点,印刷同书写的联系,早期印刷报纸的样式同手抄新闻信和新闻书式样的联系,影视同影、录音、文字语音的联系等,都展示了传播系统、传播形式沿革过程中的新旧联系。网络和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具体到网络媒体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后其同传统传媒在这方面的联系、互动而言,笔者认为,可以把这种联系互动归为沟通政治方面的联系互动,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方面的联系互动和充当舆论监督的中介方面的联系互动。
就沟通政治方面的联系互动而言,网络媒体在政治栏目编排、新闻价值判断等方面显然从传统传媒的经验中吸取了大量东西。新老媒体的政治内容的常见型式大致相同。我国的传媒网站常常刊载来自传统媒体的时政报道、评论等。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由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优势,包括瞬时传递、全球流通、承载巨量等,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可能成为最先发布者,在重大新闻发生时通过超文本链接等方式有关组合成专题,成为整合资料的最佳渠道,从而为传统传媒的、素材提供参照源。此外,网络媒体传播政治的一些表述形式,也已开始对传统传媒产生影响。
就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方面的联系互动来说,国内外学术界都已注意到,由于网络通过电子等提供了网民讨论各种问题的公共空间,由于网络媒体能够迅速汇集围绕特定话题的相关报道,网络这一新兴媒介正开始在议题设置过程中起到与传统的传媒一起影响公众议程的作用。目前,其较为明显的表现是:网民迅速在电子中就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讨论或在上转贴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网络媒体的有关板块迅速汇集相关报道;网络媒体通过超文本链接等对的汇集造成的密集度以及网上电子讨论中各种意见的迅速汇集和活跃交流,既同传统媒体的后续报道发生互动,又加速了最初传统媒体报道的事件/问题/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过程。也就是说,网上的这些相关传播活动缩短了话题由媒介议程进入公众议程的过程中两者之间时间差。例如,在“洛阳大火”事件中,网民围绕该话题在电子中的迅速、大量的交流,网络媒体对相关报道的汇集,都曾在这一事件很快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产生作用,从而成为议题设置中的一环。当然,由于因特网汇集来自四面八方的的特征,最先在网上出现的话题引起传统媒体关注、报道,再进而成为公众议题,这种可能性也是开放着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新老媒体在这方面互动的另一种序列图。但是,由于网络传播中的泥沙俱下、电子中的议论容易出现情绪化等问题的存在,在严肃的政治议题设置方面,新老媒体的互动一般表现为前一种情况。
再就充当舆论监督的中介方面的联系互动来说,通过充当公众参政议政的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媒介表达民意、进行舆论监督中的一股新力量,本文上一部分谈到的强国、和的“网议政府”等栏目时,曾讨论到网络媒体在参与反映民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网络媒体介入公众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其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会产生网上网下的互动,网上的有关传播活动往往同传统媒体的相关传播活动相互呼应,产生相互强化的作用。例如,以围绕某些司法报道的舆论活动为例,网上曾出现汇集以及热烈的网民讨论,而这些又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媒体对此的关注。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渐走向成熟,网络媒体已经在吸收传统媒体服务于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反映民意的做法的基础上,设立一些服务于相同功能的创新的网上栏目/板块。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传媒网站中已逐渐兴起“热线服务类板块”,此类板块旨在发挥沟通政府与百姓、实现上通下达的职能,其特征为政府、媒体、受众三方的网上互动。这类“热线服务类板块”的典型例子有的“人民热线”、的“东方直通车”、千龙新闻网的“市民留言板”等。这些板块是依托作为传媒网站母体机构的传统新闻机构设立的,其兴起本身就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联系的反映。而这些板块的运作中,也常常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的情况。
网络新媒介与传统的大众传媒共同参与政治民主正成为化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新现象。双方在共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一系列方面产生互动。如何使两者以有利于各自扬长避短的方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互动,发挥其推动政治民主、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的作用,构成充满现实意义的研究新课题。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在参与社会传播活动中,接受共同体基本的政治取向及行为规范的过程。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者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人际传播指二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口头传播,其中家庭与同伴对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最大。家庭在政治人格的塑造、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尽管父母并不一定有意把政治问题作为教育子女的内容,但是父母对政治的基本观点,对政治事务与政治角色的态度等,会带给子女许多影响。同伴由于社会地位、利益相近,信仰与志趣大致相同,所以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强化个体某方面的政治倾向性。

I.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
“充分的公民权依赖于五种基本的文化权利:获得同作出个人决定和政治抉择相关的;获得主要的知识框架以将整合成关于世界的清晰连贯的解释;获得对于相互竞争的解释和政策的批评意见;获得能充分而公平地反映所有社群的生活及抱负的表述;获得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介入公共文化的机会。”公民的这些基本文化权利同传媒的传播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具体说来,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表现为:传媒可以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具,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论的工具,充当对于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传媒是发布的职业机构。而政治的广泛流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公民和公民团体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而政治参与行为,不论是参与政治决策、参与对政治决策及其后果的评论、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议,还是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运动,都需以获取政治、了解政治情况为前提。政治,是新闻传媒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是现代社会沟通政治的主要载体。通过发布政治新闻、报道政治讨论等沟通政治,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
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另一方式。早在19世纪末,法国法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即在题为《谈话》的文章中,研究过参与式民主中国家、政府、议会、志愿团体、谈话地点、公共舆论以及社会行动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别强调了传媒与公众舆论。一个世纪之后,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塔尔德的有关观点,从中总结其关于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模式。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卡茨指出,塔尔德的模式“集中于新闻报道、谈话、意见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认为新闻报道给每天发生在酒吧餐馆、咖啡屋、沙龙里的无数谈话提供了话题。……塔尔德提出,这种意义上的谈话是一种现代现象,即谈话遵循着过程公开与平等的原则,它自身正是平等的培育者。由于有了新闻报道,谈话的主题不仅全国统一,而且飞速变更。”在塔尔德看来,谈话的政治功能在于“渗滤”/“过滤”观点,即不断精炼个人的观点,使之显得更为“深思熟虑”,并在不知不觉间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一两个全国性的观点,而后,这种深思熟虑的观点再一次被报纸加以报道,随之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塔尔德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中进行政治或经济选择的主要途径。卡茨在归纳塔尔德的模式中指出,它“不仅将新闻报道、谈话、观点和行动系统连结起来,而且指出了‘线性序列’中的每一要素推动下一要素的方式,它还将这种关系联系起来,强调内含于新闻独立报道,某一事件以及传递舆论的反馈之中的社会控制”。可以看出,塔尔德当初已经关注到了新闻传播将公共场所的交谈讨论聚焦于一定的统一话题的作用,也关注到了在“公意”从在大量的此类交谈讨论中会聚到最后成为个人行为基准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作为中间环节的连结作用,指出了传媒通过在聚焦公众的关注点和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对公民政治选择——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等选择行为的影响。他的关注点和观点,同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唐纳德肖和麦科姆斯提出的传媒“议题设置作用”论的研究焦点,可谓异曲同工,同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传播的二步流程”理论指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和其他进行类似研究的学者的成果,向人们展示了新闻传媒通过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的工具以及通过同人际、群体传播相结合在舆论形成并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中的作用,能服务于民主政治。
新闻传媒因其传播活动同舆论的联系,还通过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舆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服务于民主政治。传媒提供了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公众成员及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传媒围绕其自身的利益等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舆论,从而使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考各方的呼声。这也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现代传媒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所作所为的报道,使公众了解这些情况,这是使前者接受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而现代传媒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媒介,可以成为公众,将公众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监督意见传递给后者。由传媒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新闻传播史上,美国对越战争期间传媒的有关报道,对美国国内反战浪潮的掀起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后者在促使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执政期间将美军从越南撤出、结束这场战争中,功不可没;《华盛顿邮报》等率先对美国水门事件政治丑闻的揭露抨击,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导火线。在我国,在近年来的反腐倡廉过程中,传媒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在的社会中,“树立权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民主”。在当今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体现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表现,也是使政治权力在公众中享有权威的必然方式。因此,传媒通过充当政治参与的工具,还能服务于增强公众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和自觉服从感,巩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促进政治稳定。此外,通过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平台、公共,传媒还能服务于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其参与民主政治的自觉性,以此推进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
当然,工具本身不能确保对工具的恰当使用。现代传媒业固然可以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充当服务工具,发挥有助于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民主意识培养、舆论的形成、对权力的舆论监督等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传媒业自然而然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正面效应,自然而然会带来福音。传媒业作为民主政治的进程中的工具服务得如何,关键在于人类社会如何驾驭这一工具。
II.网络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
世界性的电脑互联网络因特网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在全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电子邮件往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网上新闻传播、网上游戏娱乐、网上教育、BBS电子公告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医疗等,迅速得到了开拓发展,网络的社会影响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因特网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渗透而言,电子政府的兴起和发展最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渗透。但是,鉴于电子政府主要是通过政府建立网站在网上提供和服务来实现的,它不是本文此处讨论的对象。本文此处要探讨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的主要方式:时政/政治新闻、电子、网上民意调查等。通过这些形式,网络媒体作用于社会政治沟通和公众的政治参与,从而服务于当前的政治民主加速化进程。
首先,网络媒体构成了政治沟通的新渠道,从而同政治沟通的新发展相联系。在现代社会,新闻传媒是沟通政治的主渠道。人们主要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各类政治。对各类政治的了解和认知,是公众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采取政治行为的前提,是公众参与政治的前提。而强调公众的政治参与,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网络新闻业兴起后,理所当然地成为沟通政治的新渠道。不论是传媒网站,还是参与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其日常的传播内容中都包括政治/时政新闻等政治这一块。其中有些网站的频道/板块名中即有“政治/时政”频道/板块的名称,有些网站的新闻频道/板块命名方法不同,并无这样的板块名称,但其“要闻”、“滚动”、“国内”、“国际”等频道/板块中的主要是政治。例如,有“时政”板块,专门提供时事政治,并在其“国际”板块中,沟通国际时事政治。的频道/板块名中并无“时政”/“政治”字样,但该网站通过“滚动新闻”、“中国”、“国际”等频道,同样提供了大量的政治。同以往的传媒渠道相比,网络媒体作为沟通政治的新渠道由于其瞬时传播的特点,能对一些动态性极强的时政新闻的报道采用“滚动”式发布,在沟通突发性时政事件的中优势尤其凸显,因而一些著名的传媒网站的访问率往往会在发生重大的、突发性政治事件时明显上升乃至出现网上“塞车”现象。
此外,与网上无尽的虚拟空间相联系的网络数、。前段时间,美国公众曾依赖欧洲的一些新闻网站获得关于美伊冲突的更加广角和多角度的画面,这一情况可以作为论证上述这一点的实例。根。显然,在最近的国际局势问题上,美国公众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从美国立场、视角出发的报道等;他们到欧洲国家英国的网站上冲浪以寻求关于国际局势的各种不同观点的有关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的政治沟通的外向型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意味着国际政治传播中的新机遇,又意味着新挑战。一方面,网络媒体以这一特征为这些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比以往更响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在实力不同造成的国际传播严重不平衡、因特网和网络媒体发展状况不平衡的现实状况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媒体的能力更强、更具主动权,凭借其在因特网和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优势,更易使其网络媒体制作的、反映其立场和选择角度的政治在世界范围流通并产生影响,这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新的挑战。但是,在传播全球化、网络化已成大势所趋的发展中国家要回避这种挑战是不可能的,回避网络媒体构成的空前丰富的源也是不可能的,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网络媒体提供的政治挡在发展中国家公民的视线之外也是不现实的,而这些反映的是西方的立场、选择角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急需因势利导,做强自己的网络媒体,并重视其对外传播的功能,善用网络新闻媒体以国际上公众所习惯的表述形式向世界发布反映自己立场、观点的政治。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在多元化环境下政治视野开阔、接收选择多种渠道、对政治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种现实情况也要求这些国家的网络媒体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改进政治制作。联系我国的网络媒体实践来说,从我国中央级重点传媒网站和较重要的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功能是高度重视的。在中央级重点传媒网站中,中国日报网站、国际在线网站和中国网直接使用外语为主要传播语种,和开设了多种外语的版本,还有繁体中文。较重要的地域性综合新闻网站也大都开设英文版本。这是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外传播的重要一步。但是要使我国传媒网站传播的政治吸引大量外国网民的眼球并进而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光有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须在此基础上再迈进一步,努力针对国外受众所习惯的表述形式及他们的兴趣等,改进我们的政治制作,使之真正在国际上产生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网络化时代我国公众对政治传播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以我国网络媒体的卓越工作,争取使公众将之用作首选的网上政治传播渠道。
其次,网络媒体为公众参政议政、行使其政治权利提供了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从而同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发展紧密相连。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权力归属问题上主张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在西方,“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的思想,为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政治权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石。人民就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表达自己的意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参政议政,是人民行使其政治权利的重要表现。网络媒体的出现,为人民行使上述权利,提供了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新闻网站开设电子、民意测验栏目等,是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在我国,依托传统新闻媒体集团的传媒网站是直接纳入国内新闻传播管理体制的,传媒网站理所当然地高度重视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保持一致。在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执政为民,重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重视其对政府工作的评议的形势下,我国传媒网站也就非常重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行使政治参与权的新方式——电子、网上的政务工作评议类栏目、网上民意测试等。
经常推出围绕一定热点问题的简单的网上民意测验/调查,也是我国传媒网站中的一种常见实践。虽然,由于目前这种网上民意测验/调查因为难以做到按科学的数理统计原则抽样,因而在采集到的的代表性上难以同严格按科学的抽样程序抽出公众样本进行的民意调查相比,但是这种实践毕竟也为网民表达自己的意见提供了简洁的方式,其采集到的总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这一部分探讨了网络媒体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影响。当然,网络新媒介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带来的并非都是福音。它也带来了对传统政治的挑战。首先,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传播中把关人角色弱化,个人用户可以在电子上自行贴贴子等做法带来内容控制的高难度,进而带来对政治控制的新挑战。而必要的政治控制对于政治体系的有效运作是必要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后发展国家来说则更加不可或缺,这是同后者的“被动处境密切相关的,他们必须在公民的攀比、激进情绪和国家的实力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不能一味冒进,也不能止步不前。”
此外,从国际政治来看,由于网络的全球性特征,网络新媒介对政治生活的介入,必然会扩大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政治行为方式等之间的相互激荡,从而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如何维护自己的政治独立、维护自己的政治秩序方面的新挑战。可以说网络新媒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带来了对政治控制的双重挑战。但是,必须看到,网络新媒介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它对政治控制的挑战,不能采取停止使用网络的因噎废食的态度,而是应当因势利导,重新调整通过传播进行政治控制的方式。

III.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在参与政治民主中的互动
美国著名新媒介研究专家罗杰菲德勒在《媒介形态变化》中把“连接过去”视为新媒介成功进入社会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把跨跃“熟悉”的桥梁,看作新媒介发展的必经过程。他指出:“在人类传播系统历史中,新的形式如果缺少同先前或现存的形式的密切联系,就很少能得到采用。……传播媒介的现代形式也表现出类似的模式。例如,照相术很容易就被采用了,因为它是基于人们熟悉的观看和展示景象的方式。……起初,影术被看作是制作肖像和风景艺术的更有效和可靠的手段,一旦熟悉的桥梁被跨越以后,就需要更具创造性的运用。”在他看来,“新媒介的成功形式就像新物种那样,并不是无中生有地突然冒出来的。它们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老联系、新老互动也许可说是传播领域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世界传播发展史上的许多事实都可印证这一点,印刷同书写的联系,早期印刷报纸的样式同手抄新闻信和新闻书式样的联系,影视同影、录音、文字语音的联系等,都展示了传播系统、传播形式沿革过程中的新旧联系。网络和网络新闻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具体到网络媒体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后其同传统传媒在这方面的联系、互动而言,笔者认为,可以把这种联系互动归为沟通政治方面的联系互动,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方面的联系互动和充当舆论监督的中介方面的联系互动。
就沟通政治方面的联系互动而言,网络媒体在政治栏目编排、新闻价值判断等方面显然从传统传媒的经验中吸取了大量东西。新老媒体的政治内容的常见型式大致相同。我国的传媒网站常常刊载来自传统媒体的时政报道、评论等。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由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优势,包括瞬时传递、全球流通、承载巨量等,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可能成为最先发布者,在重大新闻发生时通过超文本链接等方式有关组合成专题,成为整合资料的最佳渠道,从而为传统传媒的、素材提供参照源。此外,网络媒体传播政治的一些表述形式,也已开始对传统传媒产生影响。
就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方面的联系互动来说,国内外学术界都已注意到,由于网络通过电子等提供了网民讨论各种问题的公共空间,由于网络媒体能够迅速汇集围绕特定话题的相关报道,网络这一新兴媒介正开始在议题设置过程中起到与传统的传媒一起影响公众议程的作用。目前,其较为明显的表现是:网民迅速在电子中就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讨论或在上转贴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网络媒体的有关板块迅速汇集相关报道;网络媒体通过超文本链接等对的汇集造成的密集度以及网上电子讨论中各种意见的迅速汇集和活跃交流,既同传统媒体的后续报道发生互动,又加速了最初传统媒体报道的事件/问题/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过程。也就是说,网上的这些相关传播活动缩短了话题由媒介议程进入公众议程的过程中两者之间时间差。例如,在“洛阳大火”事件中,网民围绕该话题在电子中的迅速、大量的交流,网络媒体对相关报道的汇集,都曾在这一事件很快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产生作用,从而成为议题设置中的一环。当然,由于因特网汇集来自四面八方的的特征,最先在网上出现的话题引起传统媒体关注、报道,再进而成为公众议题,这种可能性也是开放着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新老媒体在这方面互动的另一种序列图。但是,由于网络传播中的泥沙俱下、电子中的议论容易出现情绪化等问题的存在,在严肃的政治议题设置方面,新老媒体的互动一般表现为前一种情况。
再就充当舆论监督的中介方面的联系互动来说,通过充当公众参政议政的具有互动、便捷等特点的新渠道,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媒介表达民意、进行舆论监督中的一股新力量,本文上一部分谈到的强国、和的“网议政府”等栏目时,曾讨论到网络媒体在参与反映民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在网络媒体介入公众参政议政、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其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会产生网上网下的互动,网上的有关传播活动往往同传统媒体的相关传播活动相互呼应,产生相互强化的作用。例如,以围绕某些司法报道的舆论活动为例,网上曾出现汇集以及热烈的网民讨论,而这些又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媒体对此的关注。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渐走向成熟,网络媒体已经在吸收传统媒体服务于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反映民意的做法的基础上,设立一些服务于相同功能的创新的网上栏目/板块。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传媒网站中已逐渐兴起“热线服务类板块”,此类板块旨在发挥沟通政府与百姓、实现上通下达的职能,其特征为政府、媒体、受众三方的网上互动。这类“热线服务类板块”的典型例子有的“人民热线”、的“东方直通车”、千龙新闻网的“市民留言板”等。这些板块是依托作为传媒网站母体机构的传统新闻机构设立的,其兴起本身就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联系的反映。而这些板块的运作中,也常常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的情况。
网络新媒介与传统的大众传媒共同参与政治民主正成为化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新现象。双方在共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一系列方面产生互动。如何使两者以有利于各自扬长避短的方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互动,发挥其推动政治民主、正确有效地引导舆论的作用,构成充满现实意义的研究新课题。


如何理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态,核心是政治权利问题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意义 面助于决策者充发扬民主深入解民情充反映民意广泛集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助于决策者民根本利益作决策发点立足点增强决策科性避免决策片面性另面利于促进公民决策理解提高落实决策自觉性推决策实施;同参与民主决策实践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信锻炼参与决策能力增强关公共政治责任 (4)我...

学生会宣传部 怎样做好新媒体 传统媒体
比如说媒体作为法庭的研究,还有政治传播的改变。在这方面,我们能够做的往往是让媒体成为媒体,让他们做他们能够做的事情。东方卫视自2014年3月起撤销了公司原有管理架构和职能,保留公司法人主体,新组建东方卫视中心,由原东方卫视中心、艺术人文中心、大型活动中心、新娱乐公司、星尚传媒公司相关业务与资产,成立以娱乐节目...

何为新闻传播格局?
如何客观、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当今全球传播格局,是关系到中国在新世纪如何制定和实施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全球新闻传播、文化传播、舆论传播的发展战略,从而尽可能有效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交流,尽可能多地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尽可能成功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国...

政治学的含义名词解释
范式简单地理解为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它是对某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综合或抽象,反映学者整体的研究思路。在范式层面,我们可以将政治学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类型。[4] [5]规范研究传统政治学是指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兴起之前的政治学。传统...

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不同文化相互沟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加深同学们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国交专业诞生于艺术传媒学院。该院有舞蹈表演、影视表演、MIDI音乐制作、国际文化交流、舞台美术、新...而国际文化交流从专业名字上看,至少包括三部分国际(外语课、外交课、国际形式、国际政治经济等课等)、...

何为民主?
民主(英语:Democracy,或译民主制、民主主义,旧译德谟克拉西、德先生)从其字面上来看,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

什么叫“新媒体”?一直不明白这个概念。
ZKM成立的构想,缘自德国一个地方政治人物LOTHAR SPAETH的想法,他希望设立针对艺术与媒体科技,特别是视觉...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但是,和世间一切...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各地传媒以极大幅面加以报道,更有《文艺报》把这一事件评为当年中国美术...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14、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杜尚是欧洲“新”达达(Neo-Dada)、观念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开山鼻祖,是他最先把艺术从架上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成品;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把艺术家置于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核心的地位,使艺术家们不再受画布牵制而可以自由地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任何观念;也是他第一次把艺术的主题拉到了日常生活的政治学、...

跪求: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如何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乃至行政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大。然而,由于政府自身的缺陷和公共事务的愈加复杂等因素,致使公共政策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效。于是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人们不断地从多方视角...

大城县15220008273: 如何认识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咎威夏天: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在参与社会传播活动中,接受共同体基本的政治取向及行为规范的过程.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者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人际传播指二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口头传播,其中家庭与同伴对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最大.家庭在政治人格的塑造、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基本政治生活规范的获得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尽管父母并不一定有意把政治问题作为教育子女的内容,但是父母对政治的基本观点,对政治事务与政治角色的态度等,会带给子女许多影响.同伴由于社会地位、利益相近,信仰与志趣大致相同,所以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强化个体某方面的政治倾向性.

大城县15220008273: 网络参政议政的意义是什么?
咎威夏天: 近几年,网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网络的政治功能正逐渐引起政府、政治家以及普通民众的注目,网络正 在产生着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强势影响力.网络这...

大城县15220008273: 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
咎威夏天: 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

大城县15220008273: 大众传播工具是如何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的 -
咎威夏天: 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新闻报道、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从而引导社会政治心理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宣传报道中,除提供各种政治信息外,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感情.

大城县15220008273: 如何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咎威夏天: 新闻与生俱来的功能便是对社会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一种民主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反腐工作需要舆论监督,党的十三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也都明确...

大城县15220008273: 谁知道:大众媒体在公共政策形成中的作用?
咎威夏天: 舆论监督作用

大城县15220008273: 如何理解传播效果这个概念 -
咎威夏天: 传播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于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通常有关的...

大城县15220008273: 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咎威夏天: ①大众传媒是现在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提供者,在满足社会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的作用.②大众传媒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生活.③大众传媒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大城县15220008273: 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
咎威夏天: 叫你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论点吧.第一,大众传媒的概念.第二,引用大众型传媒的历史,以及它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第三,认识当前的文化现状,结合历史,谈论传媒对生活的影响(不一定是可以谈文化,文化蕴涵在平常生活中) 第四,总结性的话语,当然,是政治话题的话就喊喊口号吧,那些灌水的老师和某些政府官员一样喜欢看这些口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