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春秋战国时的文字不同,语言相通吗?

作者&投稿:羽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时各国有多种语言一样嘛?~

官方语言是周语,河南话!
各国交流用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吧。
人民之间各有差异。可以基本上分为秦晋、齐鲁、楚越这三大块。春秋太乱,以战国为例说吧,基本上是韩赵魏一样(三家分晋),秦与三晋差不多,燕国。齐国,楚国,都不一样!
文字都大体分为五种---三晋文字差别不大。但秦楚文字差异绝对就像现在的英法!各地的文字语言风俗差异很大!即使到现在,差异照样是巨大的!给你个对比图你便知晓,我们现在的文字是从秦小篆继承发展来的!如果是楚文化,还指不定是什么个样子,我们现在说说神农在楚国都是另外一种神!即使到现在,你看香港的用字!比如“佢”(他)!还有什么“嗰,嘅,咩,0地……”四个日组成的字,两个昌组成的字!等等等等!
楼上说春秋战国时期各类思想家、政治家常云游各国,并不能说明各地语言文字其实差别并不大!相反差别很大!别拿思想家政治家来概括所有人!以今天为例!哪个思想家政治家不会个几门语言?人家澳大利亚的总理说的普通话说不定比你说的都标准!跑题了!我就想说,政治家思想家才有几个人?岂能就代表了全天下?
如果秦始皇不统一六国的话使书同文车同轨的话。现在中国就和欧洲一样!陕西人绝对听不懂浙江话!现在不说普通话这两个地方的人照样听不懂对方所言!

西周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语言大致相同,根据后来秦始皇统一文字得知,秦大一统前文字不同.根据现在流行的各地不同文化渊源,比如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可知原来是不同的.从国家性质来说与今天各国是相同的,但从国家制度等来说又有不同...

口音不一样,语言是相通的。
首先说,语言与地方方言的概念不同。语言一般指语种、语系等概念,不同的语系或语种是不相通的。古汉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语族,内部是相通的。在同一个语族中,存在地域差异和时间差异。汉语按时间差异,分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按地域差异,可分为不同方言区。方言通常叫“话”,如四川话、闽南话等等。话于话之间,语言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发音、词汇等有差别。
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都是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所谓“国”,无非是周天子王室成员的封疆,相当于一个个“自治区”而已。那时的“大中国”以炎黄子孙(后来的汉人)为主体,属于同一个语族。其他语族进入大中华,是汉代开始的民族大融合过程,到了这时,其他民族的人开始称华夏民族的语言为“汉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自己的“话(方言)”,但都是汉语。

再说“文字”。春秋战国时不同诸侯国通行文字有差异,但从文字本身而言,仍然是一个种属。由于当时交际条件限制,各地文字发展出现了各自的特点,而造字法仍然遵循着汉字造字规律。这种造字规律并非人为规定,是汉语发展规律决定的。所以说,“春秋战国时的文字不同”只是字形的差异,表现为同一个字写法不同。
甲骨文之后,出现了金文、籀文,统称“大篆”。秦国使用的文字传承西周,较为“正统”。其他六国文字也属于大篆,因地域差别,字的繁简、笔画、字形等差异很大,即所谓“文字不同”,影响了信息交流。秦统一文字,实际上是汉字自身的规范过程。

春秋战国各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发展起来的,虽然随着各国文化发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字,但是各国依然使用的是相通的语言,从记录上来看,像张仪,苏秦,蔺相如,范睢等人出使他国,都是当庭发言,并没有使用传译来进行沟通,文人也是被称为精通各国文字,而秦王统一六国之后,也只是要求书同文,并没有要求语同音,这就说明了当时各国的语言是相通的,最多也就是口音有差异,当然,各地的方言肯定存在,但是在各国上层之间肯定有通用的语言。

不同。
书同文是秦始皇的政策,就是为了解决文字不同。
语言的话,至今为止方言都还存在,没有消灭

文字不同,语言也不相通。不只是语音不同,差别很大。你看现在的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就知道了。后来秦始皇书同文才统一的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货币和语言的,但是他们有一个通用的官话。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把这个文字语言都统一了。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是什么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是不一样的,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时的文字趋向简化,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大体上秦国用大篆,六国用“六国古文”。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

春秋战国时的文字是什么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是当时各国通行的文字,叫做金文

春秋战国时的字
大篆。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

跪求,这是那个时代的文字,是什么啊?
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篆字)。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发展自己的书写方式 。到了秦朝,文字书写方式才得到统一,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并陆续创造出隶书,用于对小篆的简化书写。汉朝以隶书为主,西汉前期是秦隶 篆书为主,西汉中期隶书脱离篆书完全成。东汉以隶书为主,东汉也出现...

谁知道问: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是什么?
请问书闲老师: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是什么?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①春秋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

春秋战国时期有多少个文字?
包括韩、赵、魏、中山、东周、西周、郑、卫等小国。结构修长,笔画细劲。楚系文字,包括楚、吴、越、徐、蔡、宋等大国以及汉、淮二水之间星罗棋布的小国。字体颀长,有特殊的形体,特殊字体。秦系文字,主要指秦国文字。更多地继承了西周文字的遗风,比较稳定。后来发展出规整和潦草两种类型。

春秋时期是什么文体?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春秋时期西周的金文,再发展到秦国前期使用的大篆,发展到秦始皇用来统一全国文字的小篆,直到汉代的隶书、魏晋之后盛行的楷书,并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作为辅助字体,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叫个草,今草也是章草的...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演变过程?
那时还有甲骨文,但从时间上来看,甲骨文多在前,金文多在后。进入战国时代,各国分裂,产生了六国古文和大篆(由春秋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又叫籀文),此外还有石鼓文(刻在十个石头上)和诅楚文,后来秦国统一中原,传说李斯草创秦篆(小篆),结束了文字异性的混乱局面,小篆后来又简化为秦隶。

春秋战国时期字与现代字对照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是篆体,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的字体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楚国人使用鸟篆。你可以百度图片查篆书看看和现在字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六国文字,你有哪些了解?
春秋战国有七大枭雄,其中的文字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两种六国文字和秦朝文字),春秋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金文,金文不是指一个字而是一整个文章,它的文字严谨、字体修长。战国时期的文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这主要因为在春秋之后,各个国家之间互不干预,各自发展自己的文化以及经济。春秋战国时期是每个...

仁化县1874642924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语言相同吗 -
蓬宜麦道: 春秋时期华夏各国文字有的基本相同,有的略有差异,有的完全不同

仁化县18746429243: 战国时代不是语言和文字不通吗 -
蓬宜麦道: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华、夏两部落逐渐融合并逐步东征过程中吸收被征服各地方言,形成黄河流域特有的北方话基础,华、夏两部落融合后,周代时语言达到成熟阶段,《诗...

仁化县18746429243: 在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是不是统一的 -
蓬宜麦道: 大致相当于当今北欧地区的语言一样,不过由于汉语的特性,比他们要好理解的多.就是说,其实有很多字的写法很不相同,并且表述有很大的方言性. 不仅字不同,度量衡这样简单广泛的制度也无法通用,所以才有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之说. 当然不是为了个性,难道英语和德语是刻意才不同的吗.只是地域、部族之间发展的不共性罢了. 至于知者不言说的我不同意,那都些政府高级官员,而且经常对外打交道,理解对方的语言不会是难题,况且最为重要的一点,都是“汉字”,如同开头说的,在北欧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基本上各国民之间的交流都可以互相懂的.

仁化县18746429243: 战国时期各国语言相通吗?知道他们的字不一样,他们说话都能听懂吗?
蓬宜麦道: 字虽不同,但却是同一个文化体系,要说说话能否听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跟我们现在一样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吧

仁化县18746429243: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是一样的嘛 -
蓬宜麦道: 不一样. 战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这段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在殷商甲骨文...

仁化县18746429243: 春秋战国时期说的话,我们现代人能听懂吗 -
蓬宜麦道: 几乎没什么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有不同,但各国语言还是想通的.并且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文只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日常交流还是用古白话.可能和现代汉语有所区别,但区别应该不大.也就是山东话和山西话的区别吧.交流起来问题不大.

仁化县18746429243: 中国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统一的 -
蓬宜麦道: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文字.2、殷商以来,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3、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仁化县18746429243: 古时候的人用身通用语言? -
蓬宜麦道: 根据我的研究是这样的,首先所谓的普通话是在民国时才有这样一个概念,古代京城的方言就是普通话.一个地方会有一个主要的方言,常驻京城的官员基本都要说本地方言.外地进京的当然说不好的话是要带翻译的.古代京城的方言就是普通话,当然每一个朝代,不同的京城,普通话也是不一样的了.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那你说元朝的时候的普通话当然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了.

仁化县18746429243: 中国自古以来有哪些文字?每个朝代各通行什么文字? -
蓬宜麦道: 甲骨文、金文、竹书、小篆、帛书,汉代以后发明了纸张,逐渐统一用毛笔在纸、帛上写.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文明国家有文字,字的核心结构基本类似(都是从商代的甲骨文、金文演化来的),都是象形文字,部分文化落后的诸侯国没有文...

仁化县18746429243: 春秋战国时期,楚语能与华北各诸侯国的语言交流吗 -
蓬宜麦道: 楚语和华夏语是不同的语言,中原对这说这种语言的人多有讥讽: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孟夫子对原籍楚国的许行的话语听不懂,觉得象鸟叫,故讥之云.这便是“南蛮鴂舌”的著名典故.——当时,楚国的上层贵族和中原交流,都是改说雅言(华夏中原音)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