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世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投稿:於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世纪2有什么历史事件(以下有介绍),可以列举一下吗?~

(蒙古入侵)回合左右,会出现蒙古入侵,出现位置1.在巴格达上方.土耳其的右边,

  被幽禁的公主

  被幽禁的公主的生活
  在中世纪欧洲,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在战争中失败,成为阶下囚的王族会被囚禁在地牢或是高塔的石牢中。只留下活着的权利。

  由于长久被禁闭在石牢中你会变得有些消极
  前世,身为一国的公主的你,由于遭遇谋反或是帝国的入侵,被当作了人质,囚禁在石牢之中。在那里,你只能通过一个小窗户仰望天空。因为这一影响,在现实里,你会变得禁欲,对人对己都会非常严格,甚至超过了正常人的忍受程度。你害怕受到别人的非难和囚禁,所以你会变得内向,习惯性的躲避别人。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见到阳光。
  你的消极心理也是由此产生的。在恋爱方面,你不会贪图一时的快乐或者是游戏般的爱情,你会全力倾注于纯粹的爱情。对于一件事情很有韧性地去努力这也是你的特征之一,不论爱情还是工作,如果一旦能够深深地打动你,深入到你的心灵,你都会充满热情的投入。你喜欢能给你安全感,与能一辈子保护你爱护你的交往让你感到无比安心。

  前世悲伤的恋爱记忆
  你的王国被敌人攻陷,你也成为阶下囚。有一个人对你充满了同情,偷偷避开国王的视线来见你了,这就是一个王子。你们两个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了爱意,可是,有一天,王子想要让你逃脱监禁,结果失败了。国王大怒,杀掉了王子。

  现世获得快乐的方法
  因为这样的影响,你会无视自己的感受,对周围人是否赞成你很在意。如果遇到反对或是障碍,你会很平静的放弃。可是,如果你能不考虑周围的状况和他人的反应,认真地考虑如何和你真正喜欢的人结合,就一定能够幸福。
  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


  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有问题。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公主乃是“金枝玉叶”,而且没听说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公主挑丈夫的时候,可是竖着眼睛、想方设法要挑人尖儿来嫁的,怎么会睁着眼睛往火坑里跳、嫁给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呢?
  再者说了,即使该男人有暴力倾向,但是他既然娶了公主,公主的身后是谁?乃是皇帝老子,谁又敢得罪她的这个老子呢?公主们挟皇帝老子的威风,往往尝到家庭暴力苦头的,应该是驸马爷才是啊。
  当然,这种想法很有道理,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驸马是在公主妻子的高压下生活的,公主们在丈夫面前为所欲为,驸马们只能忍气


  比如说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宜城公主。就是这些金枝玉叶中不好惹的代表人物之一。
  宜城公主嫁的丈夫叫裴巽,她出嫁的时候封号还只是义安郡主,她的父亲李显也还没有真正掌权登基。
  别看她这时只不过是位郡主,而且母亲也不得宠,但是依然威风八面,在裴府里为所欲为。
  成婚不久,义安郡主就发现丈夫跟家中的一位漂亮侍女有染。于是怒火中烧——她对丈夫未见得有多爱,但是她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冒犯她的威严。于是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十五六岁的小妇人,居然亲手将情敌的耳朵鼻子割了下来,还把裴驸马的头发也割掉了。
  史料上倒没有特别注明是不是由郡主亲自操刀,但是猜想割断驸马头发的事情,下人们毕竟还是不敢干的,所以应该是义安郡主全程亲自主持。
  无辜的侍女即使当时没有丧命,恐怕日后也只有寻死一途吧。裴巽则被郡主可怕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逃出家门——古时曹操曾经“割发代首”,现下义安郡主居然割掉了老公的头发,裴巽若是逃的再慢一些,只怕她还有厉害后手。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武则天和李显耳朵里。母子俩都被义安郡主的所作所为震住了。震住了之后当然就是“怒”。
  为了表示皇族也是会管教子女的,更为了笼络士大夫,免得以后的公主郡主们不好嫁人,义安郡主受到了降级的处分。也就是由郡主降为县主,享受的国家津贴和仪仗队都降了一个等级。
  义安郡主降级的同时,惊魂未定的裴巽则得到了升官的机会。作为他死了一个侍妾、掉了一把头发的补偿。
  不过没有很久,义安郡主就又升级了——这一次她的父亲成了皇帝,她由义安县主直升宜城公主。可见上一次的所谓惩罚,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
  宜城公主的父亲李显,是个不懂齐家也不懂治国的皇帝,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和一群女儿们,个个都擅于弄权纵欲。
  神龙年间,宜城公主虽然不能象太平、安乐那样呼风唤雨,却也为所欲为,设立了公主府,还参与政事、能够任命官员。
  宜城公主不但参与权力争夺,还弄了不少的情夫。
  她虽然没有与裴巽离异,但是裴巽往后的日子会过得怎么样,看来已经不用史书再详说了。

  若干年后,宜城公主终于死在了裴巽前头。好不容易才彻底摆脱恶妻的裴巽,还没能多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又一道圣旨凭空而降——睿宗李旦寡女薛国公主下嫁裴巽。

  哭乎?笑乎?手捧赐婚诏的裴巽该是什么表情?


  当然,受气的驸马、仪宾们也有忍无可忍,出手报复的例子。但是往往也不敢直接将气撒在公主的身上,而是另找出气筒。
  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房陵公主,也称永嘉公主。她前后嫁过两个丈夫。她的前夫名叫窦奉节,是高祖李渊发妻窦皇后的侄儿,论起来是与永嘉公主是表兄妹。不但出身高,官也做得不小,担任过左卫将军、秦州都督等职务。
  但是永嘉公主似乎根本没把这个丈夫放在眼里,一方面严于律人,不许丈夫拈花惹草;另一方面宽于待己,找了不少情夫。
  永嘉公主的情夫堆里,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名叫杨豫之,是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的丈夫。永嘉公主和寿春县主的年纪虽然差不太多,但是照辈份算,永嘉公主是寿春县主的姑妈,不过这位小姑妈勾搭起侄女婿来却是一点不含糊。当然杨豫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宣称自己死了妈,要做孝子,不忍有房闱之乐,因此要跟老婆分居。趁机躲开了寿春县主的眼睛,和永嘉公主干柴烈火了起来。
  永嘉公主有了知情识趣的杨豫之,自然就把正牌的老公窦奉节扔到了脑后。
  窦奉节独守孤灯空枕,好不冷清,从前永嘉公主勾搭别的男人,他倒也忍了,但是如今想到那个抱着自己老婆的野男人,居然是平日里恭恭敬敬喊自己做姑父的小混蛋,无名火就压不住地往上窜。只是他偏偏是个驸马,于是事情就倒过来了,就象大多数发现丈夫有外遇的女人那样,他不敢拿罪魁祸首发作,虽有旧仇新恨,邪火只能冲着“狐狸精”燃烧。
  于是,倒霉的杨豫之很快就被窦奉节带兵捉住,一刀两段,为他的艳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窦奉节虽然泄了心头之气,但是绿帽之名顿时声震天下。不久也就窝囊死了。
  老公和情夫前后死去,似乎对永嘉公主没有多大的打击和触动,她很快就又下嫁给了贺兰僧伽,而身边的情夫更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冒出来。
  贺兰僧伽吸取了窦奉节的经验教训,对永嘉公主大张艳帜的干法不闻不问,一心做其“贤慧”的丈夫,他头上的绿帽子也就稳如泰山矣。


  但是骄纵的公主也有纵过了头,踢上铁板的例子。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女儿刘绶,就是最好的样板。

  刘绶被封为郦邑公主,嫁给了她的表兄阴丰。阴丰的家世显赫无比,乃是刘秀元配妻子阴丽华的嫡亲外甥、新阳侯阴就的侯世子、未来的侯爷。
  好了,这样两个家庭出身的两个男女配成了一对,会是什么结果?史书上这样形容:“公主骄妒,丰亦狷急”。
  郦邑公主傲气十足,醋劲也十足,阴丰则不但好色兼且性急火暴。于是有一天……准确的日子不知道,但是年份很明确,是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五九年,当皇帝的已是郦邑公主的哥哥刘庄,她该是长公主啦。)——总之,这一年阴丰和郦邑公主两口子又发生了内战,一通大吵大闹之后,终于达到了最高潮:阴丰狂怒之下,操起刀子,一家伙就捅在了郦邑公主的身上,正中要害,方才还在又跳又叫的郦邑公主立马就倒地不起,一命归西。
  看来郦邑公主当时定是象大多数人一样,吆喝着“你真敢把我怎么样么?有胆的就来呀……来呀……”——结果万没料到,邪火烧心的时候,平时没有的胆现在也能急剧膨胀,果然就:“我来也……”。
  于是郦邑公主就此了帐。
  等到膨胀的胆子恢复正常大小,阴丰明白自己干了什么伟大事迹出来的时候,已是回天无术。
  刘庄听说自己的妹妹居然死在表弟手里,顿时眼冒金星兼火星。不但是要为妹妹报仇,更要为老刘家树立威信:现在敢杀公主,日后岂不是要杀到皇帝头上来了?
  于是,刘庄当着母亲阴丽华太后的面,毫不留情地下达命令,将阴丰处斩,小国舅姥爷(阴丽华还有哥哥阴识,这个是她弟弟)阴就夫妻教子无方,要负连带责任,鉴于是太后的亲弟弟,可以保得全尸,在家自尽。新阳侯的爵位就此到头,不得再传。——立此存照,往后看谁还敢拿刀朝姓刘的身上比划乎?
  经此一役,往后的东汉驸马们再也没有了挑战公主老婆的勇气,而是以忠仆身份侍奉老婆,在老婆的绝对权威之下任劳任怨。


  化竹的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公羊传》写道:“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战国以后,“公主”的称谓开始被公认。当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汉朝时最后定制: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联姻的好日子来到的时候,舜带着人马和礼物,在妫水边迎娶了这一对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黄帝第九世后裔,当时他和尧帝伊放勋的势力范围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内。
  传说中,舜帝“目重瞳子(每个眼眶里都有两个黑眼珠),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是个壮硕墩实、长得有些奇异的黑汉子。虽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体倍棒,会种庄稼会捕鱼打猎,还会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业余爱好,会弹琴(想来劳作之余,丈夫弹琴,妻子歌舞,感情与日俱增)。在那个物质条件简陋的时代,舜算得上是超级的好男人了,更何况他还是部族将来的首领。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却过不了关。传说瞽叟联合后妻之子姚象,决心铲除这个迕逆的长子。——关键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儿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长子一家勤劳致富,牛羊成群、粮食陶器数不胜数,老儿早已眼热,姚象更是对两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对姚重华屡屡加害,却又屡屡被他逃脱。据说在这场兄弟阋墙父子离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帮助。可见夫妻间已同心协力、共同进退了。

  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继母的孩子。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所以严格来讲,她们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五帝本记》里说道:当年尧帝听说了舜的声名,于是嫁女与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觉得舜确实堪当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这位乘龙快婿,是为“禅让”。这千古德政让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发了一通议论,感叹古时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实情是什么呢?
  《竹书纪年》却讲述了另一番景象。
  尧帝伊放勋最宠爱的是一位名叫女黄的妻子,她为伊放勋生下了儿子丹朱。由于尧的偏爱,丹朱在十个儿子中地位最高,成为尧内定的继承人。
  当尧自觉年老力衰的时候,他果然将皇位传给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就看着各自的母亲受到父亲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况丹朱一向恃宠,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禀性凶顽。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让丹朱做这个皇帝。
  于是一场政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姚重华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胜利,将尧和丹朱都囚禁起来——尧应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当初他就是用同样的方法从大哥挚手里夺得了首领位置。
  接下来,九个小舅子和姚重华之间,又为谁最后继位展开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华最后胜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娥皇女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的一边。(真是女生外向啊!)
  姚重华成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尧夺兄位、舜夺丈人位的事情说成是“禅让”制。
  所以在广大民众眼里,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
  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书纪年》说的才是事实真相的话,这个表率就很成问题了:卫道士们岂不是明着教女人不用履行为人女儿的职责,只要对老公好就够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个“禅让制”的传说,说是舜传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实《竹书纪年》所纪,却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夺了皇位,还把舜帝姚重华夫妻流放了。——这个应该比“禅让”更靠得住:舜杀了禹的父亲,怎么会把禹选为继承人?应该是禹为报杀父之仇,与舜的部落来了一场战斗,最后报仇且夺权喽。)

  三年后,舜死于苍梧,归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象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临风凭吊,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同情这对姐妹的人们,从此将她们视作专司蜡月的花神水仙。
  还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传说天帝因为姐妹的痴情而怜悯他们,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为湘水之神,号曰“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曰“湘夫人”。湘江边沾着这对姐妹思夫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离骚〈九歌〉》,做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时的乐辞: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爰,隐思君兮诽侧;

  桂擢兮兰世,囗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决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烦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中,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辟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除了这篇诗歌,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
  从屈大夫往后,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曵。


  北魏年间,孝文帝元宏的女儿兰陵公主也遭到了丈夫极端的家庭暴力。
  兰陵公主的丈夫名叫刘辉,家世非常显赫,他的祖父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的皇子,改投北魏以后,一连娶了元皇帝家三位公主。所以他家是祖传的驸马,本来应该对担任这项职务很有家传心得才是。但是在娶公主做老婆的运气方面,刘辉比祖父要差很多,所以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刘辉所娶的兰陵公主,跟后来的宜城公主很相似而还有过之:第一次,她把驸马刘辉的侍妾给杀了,而且这侍女已身怀有孕,属于一尸两命的恶劣性质,更恐怖的是这位公主还在侍妾命尚未绝的时候,就命令侍丛将她腹中的胎儿剖出来丢去喂狗、在侍妾空空的腹中填满稻草。——娶妻碰上这种女人,真是三世不修。刘辉后来面对这样的妻子居然还能行男女之事,更是天纵奇才。
  事情闹大之后,元氏皇族不得不让这对夫妻离异。但是离异之后,兰陵公主名声在外,再也嫁不了人,而刘辉则因为没有了公主妻子,官儿也当不下去。最后这对各怀心事的男女,只得又草草复婚了事。
  谁也没想到,复婚不久,刘辉就又勾搭上了别的女人,而且这次还是两个:河阴县张智荣之妹张容妃、陈庆和之妹陈慧猛。
  由此可见该男人之卑劣:明知家中悍妻报复情敌的手段有多残忍,还要勾三搭四,简直就是将这些女人置于死路,更没有把上一位因自己而惨死的侍妾放在心上。可叹的是这两个无知的女人,居然会相信这男人的花言巧语,以为他真是世间情种。
  兰陵公主自然再次怒发冲冠。但是这一次却不能把情敌一刀两段,因为刘辉学乖了也,一个情人是有夫之妇,自己有家,另一个小情人则住在公主府外。于是兰陵公主便找丈夫算帐,手撕口咬。
  刘辉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联想到了往事,突然火山爆发,对兰陵公主大打出手起来。——这次怀上身孕的却是兰陵公主了,大打出手的结果是她重演了情敌的悲剧:一尸两命。
  虽然做丈夫的太也毒些,却也算是报应不爽。真正倒霉透顶的还是那张容妃和陈慧猛,事后追查,自己被罚为宫奴,家人流放。倒是刘辉,正关在号子里等砍头呢,却碰上了大赦的机会,不知道是皇帝做为男人,对这位同类产生了同情呢,还是刘家的关系网和银子用对了路?
  由上面的例子看起来,公主似乎确实很稳当,丈夫服服帖帖,即使有个把不服贴的,公主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当然,公主群中也有秉性温良、深明大义的女子。然而即使如此,做她们的丈夫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理由很简单:她们毕竟是皇帝的女儿。待遇仪仗、言行举止,乃至人生命运,都紧紧地与皇家联系在一起。即使皇家严格约束自己女儿们的行止(比如后来的明清两朝,就不允许公主再嫁或搞婚外情),也不会容许女婿们有什么行差踏错。——因为冒犯公主,就是冒犯了皇帝家的最高权威,绝对的罪不可赦。即使公主不在乎丈夫偶尔细节上的“冒犯”,她身边的宫监女侍们可都睁着铜铃大的眼睛哪,驸马们哪怕片言只语的小小过失,都会被足尺加三地汇报上去。而汇报的后果,当然是驸马和驸马全族都要教晦气星照住了。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她们既享受皇家的富贵尊严,也必须分担皇家的政治风险。 那么,驸马们自然也不能幸免。除了改朝换代这类飞来横祸之外,假如所娶的是个热衷政治权力的公主,即使驸马完全不知情,最终也往往不得不被株连进去。
  除此之外,在皇家礼制之下,驸马们也没有多少喘气的空间。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规矩中,公主“下嫁”之后,是有自己的公主府的,绝对不会与公婆住在一起,更不会侍奉公婆和丈夫,即使她有这个觉悟,礼制也不允许——她的身上,可是流着皇帝至高的血液,岂有对臣子们恭敬的道理?
  不但不用对公婆丈夫恭敬,公婆丈夫还得对她执礼恭奉。礼典上明明白白地规定着,驸马一家都必须以君臣之礼对待公主儿媳。由于驸马能够与公主同床共枕,也跟着升级,他的生身父母也必须对自己的儿子磕头下跪。——如果该儿子没心没肺,那倒也罢了;偏偏不少驸马都是皇帝家精心挑选出来的人中龙凤,饱读诗书,品貌出众,因此这项礼仪实在让很多的驸马难堪至极。


  更糟糕的是,很多公主的品行有问题。
  她们从小就是皇宫中的金枝玉叶,娇养长大的,眼中所见,就是皇家身份高贵,有为所欲为、生杀予夺的权力。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公主们的骄纵可就是不一般的了。当然在那个年代,她们必须接受父母选定的驸马。
  但是,假如公主们对包办婚姻或驸马本人不满意的话,她们可不会象普通女子那样逆来顺受,而是照着父亲兄弟们(皇帝、皇子)的样版来办,往往将驸马当作一个摆设,自己另觅情人。在这方面,公主们挟皇家之威,往往所向披靡,被她们看中的男人基本没有敢不投怀送抱的。
  而戴上了绿帽子的驸马爷们,也只有自认倒霉一条路。更糟糕的是,公主可以红杏出墙,驸马却不可以寻花问柳。于是,很多的驸马爷只能独守空房,长吁短叹。——这样看来,高阳公主还是挺讲道理的,自己有了心爱的男人,不愿奉陪老公,就主动送老公两个小妾。比很多自己左拥右抱,却把驸马锁在屋子里守活鳏的公主要有良心得多。(正因为如此,高阳公主才会对父亲居然惩罚自己,有那么剧烈的反弹啊!换了谁也咽不下这气不是?)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南北朝时期宋国的一位江教小哥,就在皇帝选中他做临汝公主丈夫的时候,甘冒奇险,向皇帝上书,拒绝做驸马。
  做驸马的痛苦,可以从江教的奏章中领略若干。

  首先,做驸马“虽门泰宗荣,于臣非幸”——只是家族得到了表面风光而已,实际上驸马本人是倒霉到了顶。
  成为驸马之后,要过怎样的日子呢?
  从此风流少年就要过“修行”般的日子了。“左右整刷,以疑宠见嫌;宾客未冠,以少容见斥”——驸马左右,不得出现任何年青或有些许姿色的侍女,就连样貌略端正些的同性朋友或男仆,也往往被赶走——既不能与异性接触,甚至连发展同性恋都不给机会。只许守着公主一人,(而公主自己却不一定乐意守着驸马一人,不过假如公主偶尔对驸马有了兴趣,驸马倒也必须随叫随到、感激涕零、努力报效——皇帝皇子们搞女人,美其名曰“幸”,公主召驸马,难道就不是“幸”了么?驸马当然要端正态度,认为自己“三生有幸”)。
  这样的规矩之下,驸马的私人生活会是怎样呢?“尚公主之门,往往绝嗣;驸马之身,通离罪咎。”——明明是翩翩少年才俊,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世孤独、终于绝后了。当然他不一定没有儿女,但是很有可能儿女们是公主跟别的男人生出来的,那年头没有DNA测试,谁又知道那孩子是谁的种乎。
  除此之外,公主就是驸马的“太阳”,驸马爷想要夫唱妇随、红袖添香、逍遥快乐么?门儿都没有。“一生之内,与此长乖”,打荣升驸马那一刻起,就与好日子说“拜拜”吧,从此后就是专属公主的私人财产了。为了能够办到这一点,驸马年纪轻轻就要学会装聋作哑,把世上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太放在心上,还想着花前月下、夫妻恩爱的话,恐怕也就活

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
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 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 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 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
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 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 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 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 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 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 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 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 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 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
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
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
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
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主要是指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它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水平、文化传统、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公元5 世纪,战争十分频繁。古代文化被摧毁,古代繁荣富足的城市生活不见了,新的欧洲居民不再建设剧场、浴池、道路,古代艺术消亡。古代文学、文字只有少数人能懂。欧洲通行着英国人、德国人说的日耳曼语,法国人、意大利人说的罗曼斯语,古代语言文字消灭了。在战火中,在斧砍、刀劈、剑刺的战争中蛮族人带着他们的生活习俗来到欧洲。这是一个陌生的欧洲。
5—10 世纪的欧洲人,还保留许多野蛮的生活习俗。在英国传教的圣徒卡尼法斯(675—754)抱怨说:“英国人完全无视婚姻关系,他们不要合法妻子,象马或驴一样过着放荡和淫乱的生活”。(《狂欢史》79 页美.帕高.帕特里奇著)“公元610 年爱尔兰的阿尔斯特女王率领她的宫廷命妇来见库楚雷恩,女王和她的命妇们上身赤裸,并将裙子撩起,以便下身显露。这一举动是表示对库楚雷恩的极大敬意。”
中世纪初期,战争频繁,新兴的王国不断地征战扩充领土。那个时代法兰克人曾认为打仗掠夺是最光荣的事业,劳动种田是无能的表现。从5 世纪到8 世纪他们还未能停下来改善自己的文明程度,8 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欧洲的新统治者接受古代文明的过程十分缓慢。其中意大利、法国由于罗马的传统影响大,文明程度也稍高。
11—15 世纪欧洲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教会起了重要的作用。教会教化人们脱离野蛮的习俗,倡导纯洁的生活。要求神职人员坚持独身主义。把生活中的纵欲倾向当成罪恶,宣扬禁欲主义,宣扬鄙视金钱,反对奢华的观念,宣扬所有的欢乐都是罪恶的观念。教会不仅通过教士进行宣传,还通过国家政权和教权进行惩戒。这个时期残暴好战的野蛮之风已不是主流,而禁欲之风盛行。教会反对服饰之美,甚至反对个人的清洁卫生,清教徒反对唱歌跳舞,反对狂欢节,反对愚人节。“在他们那儿,我们可以看见大量的对跳舞的指控材料和禁令”(帕特里奇《狂欢史》92 页)。教会的作法已超出纯净人们道德的范畴,实际上是打着教会和国家维护道德的旗号,反对人们正当生活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个时期禁欲与反禁欲的明争暗斗长期进行着。这些直接影响着中世纪欧洲的生活习俗、娱乐习俗。
【(1)服饰习俗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基督教对欧洲服饰影响巨大。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古罗马豪华的拖加袍被废弃了。
中世纪初期,欧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劳动者上衣较短。法国查理大帝“只披法兰克人之衣服——用带束紧之麻布裤,用带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53 页)。冬天穿水獭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
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罗兰之歌》(法)、《亚瑟王之死》(英)有所记述。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
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
女式服装为长至脚踝的紧身长衣,两袖长而窄,外面穿一件宽松长袍,袖短于长衣。长衣领口较宽大,领口衣袖衣缝可有各种装饰镶边。斗篷从头顶披下来。

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象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紧身衣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纪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
一块大布不同。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由一块布作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男女服装都讲究装饰。男裤与鞋连成一体,脚掌以皮革为底,脚下还穿无底长靴,靴上带有马刺。紧身男裤是两条裤管分开穿着,前后有长外衣遮挡。后来上衣越来越短变成夹克式外衣,15 世纪外衣更短,成为不能遮羞的服饰。妇女的袒领晚礼服与男人的短外衣服装遭到神父的反对。15 世纪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指出“由于女人穿着脖颈大开特开的服装,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的半个乳房。”(《羞耻心的文化史》施莱贝尔著三联书店)
男人服饰的变化也被人认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开宗教会议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议会颁布了告示:“仅穿短上衣出入舞会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将身体前后遮盖好,不要露出耻部。”(《羞耻心文化史》83 页)告示发出不久短裤加长,并且与类似袜子的脚部的装饰缝在一起,后来又出现了用结实布料缝制的股袋,用以遮住耻部。
英国议院对于平民、普通骑士,穿的衣服与贵族穿着相同不能容忍,对于服饰上的追求刺激也极力反对,爱德华四世时,英国下院提出了这样的文件:“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著《婚床》,三联书店)。
14 世纪时兴一种染色服装,上衣左边一种颜色,右边一种颜色,裤子左右腿各为一种颜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别染色。15 世纪初见习骑士的服装从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浅绿三色互相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红、黑、绿、紫几种颜色。裤、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裤子可以内侧为紫,外侧为黑。(引《世界风俗.衣住篇》)。
中世纪衣服上绣的花纹以家徽为最常见。家徽本来是十字军东征识别敌我的记号,后来成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记号。14 世纪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风,妇女衣上多绣大型家徽图案,已婚妇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别绣在衣服左右。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中世纪妇女发式及帽式。12 世纪妇女习惯地把头发梳在后面,扎两个辫子顺两颊垂下。13—14 世纪妇女以方形白麻布包头,在头顶打结,或在耳际用发夹别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纪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 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纪的鞋种类很多,有皮、长统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带、腕带用皮革、麻羊毛织品制作。农民常穿木鞋。贵族穿尖头鞋,有时鞋尖极长,鞋尖长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规定为六英寸,绅士十二英寸、贵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贫民不准穿。
中世纪男子留长发,骑士都披长发。
神父一直穿黑色长袍戴风帽;但发式有变化。8 世纪开始为修士剃发,其仪式为“削发式”,希腊或东欧的削发式样是把头发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称为“圣保罗式”,罗马削发式样是在头上剃掉圆圆一片,四周仍留发,称为“圣彼得式”。修士剃发是代表对上帝的谦恭及献身的标志。
14、15 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男子穿尖头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圆锥帽。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人们对于服饰的正当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轻狂的行为,禁欲和反禁欲的斗争也表现在服装方面。人们按照美的标准不断地推进着服装的前进,直至文艺复兴,服装发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拜占庭从远东经波斯运来丝绸衣料,或以丝线原料加工成薄绸,制成衣服。男式服装有紧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锁服饰做为装饰,衣长过膝,衣袖长短不一。腰间系有腰带。长身斗篷为正式庆典服装,斗篷前后镶有美丽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块有褶的长形布块,固定于双肩。
女式服装有斗篷,还有披肩(王室皇后专用)长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变而来。女外衣短至臀部,长至脚踝。户外服装是长斗篷,从头部垂落覆盖全身。贵族妇女服镶嵌金银宝石、珍珠玛瑙,劳动妇女穿无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从查士丁尼皇后的画像看,其服装华贵无比,身穿一盖住脚面的长衣,衣制下摆很宽,似裙状,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紧。腰间系各种丝带,衣服上装饰各种宝石,胸前挂着各种珍珠宝石饰物,头戴帽,帽上饰着各种宝石,耳环垂下。其服装式样有的为欧式,其丝织面料与宝石饰物产于东方。

(2)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中世纪前期的欧洲,封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人口增加了,广大的土地、河流、森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欧洲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_ 据阿萨.勃里格斯的《英国社会史》说,公元600 年左右,萨克森人最常种植的谷物是大麦、燕麦和小麦,《瑞士》一书作者说:古代穷困的年代以燕麦、土豆类等食品为主食,喝牛奶但很少吃肉。《法兰克人史》谓:蛮族的饮料是用酒和蜜调和艾草作成的。作为欧洲饮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法国,在古代时烹调也是很原始的,法国高卢人最初的烹调就是烤制肉类,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烤野猪。据说,他们用叉子把肉一块块地叉好,然后放在火上烤制、烤熟以后,加上蒜就可以吃了。这种作法很象我国新疆人的烤羊
肉串的方法。他们在烤吃猪肉时,还同时把烤野兔、烤鸡、烤鹅加在一起吃。饮食十分丰富。
高卢人在罗马帝国时代已走向文明,中世纪初,与法兰克人融合,建立法国,形成法兰西民族。以后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烹调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法国盛产小麦、水果和优质葡萄,两面临海,水产丰富,这些都为法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罗马高卢的饮食文化更为法国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法国到查理大帝时代,封建的庄园经济已经十分发展,吃的东西大为丰富。查理大帝约在公元800 年时发布了一道管理庄园的诏令。内容具体详实、面面俱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诏令是针对王室庄园而发的,除了其他意义外,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当时法国王室及各庄园的饮食概貌。当时饮食种类很多。从诏令上看,有:

饮料:葡萄酒、普通葡萄酒、莓果酒、熟酒、啤酒。
肉类:牛肉、小猪肉、羊肉、肥鸡、肥鹅、鱼肉。
奶类:牛奶、奶酪。
腌制类:火腿、腊肉、咸肉、咸鱼。
果品:苹果、梨、李子、山梨、栗子、扁桃、木瓜、榛子、无花果、樱
桃、葡萄、葡萄干。
蜜:蜜糖、自然蜜、蜜腊。
油:脂油、(猪油、牛油)、植物油。
调料:醋、芥末。
斋戒食品:蔬菜、鱼、干酪、植物油、蜂蜜、芥末、醋、黍米、稷、干
的和新鲜的青菜、萝卜和芜青、蜜腊。
面粉食品:面包。
所有这些食品都必须作到“颜色好看,品质优良,制备清洁”。当时的餐具是铜的、锡的、铁的和木制的杯碗。从以上餐具可知查理大帝时代没有使用叉子,是用手抓饭吃的。这时饮食的制作方法和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进。
①从单纯的烤制发展到多种烹调方法。
②能够制作腌制食物及腊肉、火腿。
③调料品种增多,菜肴滋味提高。
④有专门的厨房、面包房、酒作坊进行食品制作。
⑤制酒技术提高了。
⑥食品的质量、卫生、悦目都受到重视。
⑦葡萄酒啤酒为主要饮料。

欧洲人当时的主食是小麦制品,面包和通心面。瑞士的圣伽林修道院8纪以制作“巴尼斯鲁纳提亚”新月形面包而闻名。1217 年圣诞节维也纳市民曾向奥波尔德公爵献上高级面粉制的新月面包。

通心面,欧式面条,制作技术于12 世纪产生,13 世纪杰诺阿写了一本烹饪书,记载了面条的烹饪法,14 世纪拿波里有制造面条的工厂。10 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饮用白兰地和威士忌。10 世纪酿造威士忌的技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11 世纪意大利有了制造白兰地的技术。苏格兰和爱尔兰已能从大麦芽酿造的酒中蒸馏出威士忌。
基督教的斋戒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食俗,由于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日子要斋戒,欧洲人形成吃鱼习惯。天主教14 世纪把星期天定为禁肉日,人们就改吃鱼,鲱鱼、鳕鱼等销量大增。腌和熏的技术越来越好。12 世纪以后冬季鲱鱼的产量是鱼类中最高的、鲱鱼是储备起来的冬季食物。人们在春季收获前主要吃鱼及豆子。
欧洲食物中调料是其特色,中世纪烹调用的调料是香草或药草。当时欧洲每年11 月制作腌肉腌鱼,为了消除鱼、肉中的腥臭味,人们要用调料。放入肉中的香辛味调料有薄荷叶、月桂树叶、鼠尾草、麝香草等。14 世纪《巴黎的家长》一书说蛋羹所需的调料香草有“薄荷花和艾菊,再加入薄荷叶、山艾叶、马吉兰叶、茴香、香菜、甜菜加上堇菜、菠菜、莴苣、并且要掺入一些姜粉”。
欧洲食俗事例一,13 世纪初英国庄园主孟福特家留下一份流水帐,帐单上表明孟福特一家以面包为主食,还有大量的肉、家禽肉、鱼,还有珍贵的松鸡和梭鱼。稻米是稀有食物,锁在安全的地方。孟福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
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
同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
在欧洲,叙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叙述的是自笈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简单地说,就是西方的封建时代,亦称黑暗时代。


现代简约欧式风格定义与设计特点
简欧式是别墅装修流行的一种风格,就是简约现代的欧式风格。现代简约欧式风格定义与设计特点 欧式风格泛指欧洲特有的风格。一般用在建筑及室内行业。欧式风格是传统风格之一,是指具有欧洲传统艺术文化特色的风格。根据不同的时期常被分为:古典风格(古罗马风格,古希腊风格),中世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

《幽灵公主》所发生的年代...
室町时代(Muromachi Period)(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3年-1568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编辑本段]建武新政 镰仓幕府灭亡的次月,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重掌朝政,改元“建武”,并开始一系列新政,史称“建武中兴”。后醍醐天皇对宋学有研究,他赞成宋学“正君臣父子”的名分思想,同时对平安时代的延喜(901-922...

找日语高手翻译一下下面一段话
中世の封建的専制の颜とは、教会、ダンテは、ルネッサンスを推进する自由と民主主义を促进すると、自然に多くの障害につながるの迫害に直面する多くの军の弾圧に直面してください。そこで彼は、他の话をさせるための"行く道は独自の発行は、 "クランク誓った。これは、反封建、反教会...

请简单介绍一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谢谢!!
著名的作品有《亨利六世》、《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哈姆雷特》等。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关于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名商籁体,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原兴起于意大利,16世纪上半叶传入英国。据说,将其引进的是意大利著名十四行诗人彼拉特克的两位模仿者怀阿特...

石英表哪种好
品牌介绍:聚利时这个品牌成立于2001年,在行业中是一家集时尚元素和现代工艺于一体,个性大胆,引领潮流腕表的先驱,如今公司的手表包括可爱派系列,运动系列,浪漫唯美系列等上百款时尚产品,旗下的石英表也凭借着精致的外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九、精工 品牌介绍:精工者品牌成立于1881年,在石英表十大品牌...

“请你介绍一下你自己吧”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
招聘面试中,面试官对求职者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就是“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吧”。通常来说,不论是校考还是企业招聘面试或其它需要“自我介绍”的场合,要遵循“自我介绍六要素”,可以用三到五分钟介绍完毕,最长不要超过五分钟。六要素包括:我是谁,年龄(或出生日期),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业绩情况,...

日本饮食文化的介绍!
Sukiyaki:祸置于餐桌上,在祸汤内不断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妇罗(Tempura):在麦粉中加入鸡蛋和冷水,拌成麦粉浆,然后把虾,鱼,蔬菜等等,放入锅内油煎。寿司(Sushi):在有醋昧的饭团上,加以各种生鱼片。生鱼片(Sashimi):生的鱼片,用酱油佐食。怀石菜(Kaiseki):被认为是...

唐朝历史纪年表
2、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4、878年...

介绍一下瑞典的首都..
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流亡国外,作环球之行,曾到过瑞典。1909年他购下这里的一座小岛,修建起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并取名为“北海草堂”。 在斯德哥尔摩老广场的一幢建筑里,每年的诺贝尔奖都在此评定,它已成为每位来瑞典访问和旅游人士必来参观之所。

请介绍一下日本的能乐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在连接散乐到能乐的发展脉络中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年的曲目是多种多样的,各自独立,互无关联。既有宫廷贵族的雅乐,包括舞乐、神乐、催马乐、朗咏等,也包括平安时代以来的杂艺及中世流行的模仿性演出。可以看出,延年体现了这一时代文化转型时期过渡性的特点,及保持了宫廷公卿...

中市区15190951943: 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中世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巩路清开: 简单地说,就是西方的封建时代,亦称黑暗时代.

中市区15190951943: 求高人详细的解释一下欧洲的中世纪历史 -
巩路清开: 罗马帝国后期 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东罗马为拜占庭帝国著名的君士坦大帝.而伊斯兰帝国最著名的是波斯帝国被早期的希腊城邦马其顿和雅典所挫而灭亡后来才被罗马统一.西罗马476年灭亡与西哥特人而西哥特人就是日尔曼人的分支OK

中市区15190951943: 请介绍一下欧洲中世纪有哪些著名战役~~~ -
巩路清开: 曼齐刻尔特战役(1071AD 拜占庭帝国 VS 塞尔柱土耳其) 长弓对铁骑----阿金库特战役(1415AD,法兰西王国 VS 英格兰王国) 西欧联军VS俄罗斯 条盾悲歌:楚德湖之战(公元1242年) 1396---尼科堡战役(欧洲联军 VS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歌特 VS 罗马帝国 亚地里亚堡战役(378AD) 普瓦蒂埃战役 (公元731年)

中市区15190951943: 中世纪2有什么历史事件(以下有介绍),可以列举一下吗? -
巩路清开: (蒙古入侵)回合左右,会出现蒙古入侵,出现位置1.在巴格达上方.土耳其的右边,

中市区15190951943: 请大家给我解释一下"中世纪"的概念,谢谢! -
巩路清开: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

中市区15190951943: 推荐几本讲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书 -
巩路清开: 《欧洲中世纪史》 作者:本内特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欧洲中世纪生活》 作者:(德国)汉斯-维尔纳·格茨著、王亚平译 译者:王亚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中世纪欧洲贵族》 作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 出版社:广东人民...

中市区15190951943: 中世纪时期哲学特色是什么?嘿嘿,最好把其它几个时期也总结一下.有点忘了 -
巩路清开: 从公元5 世纪末到15世纪,是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历 史上一般把这段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约千年的时间里,哲学进展缓慢,总 的特点是与神学相合流.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东西方各国哲学又各有自身 的特色. 1.西欧...

中市区15190951943: 古典音乐时期的介绍 -
巩路清开: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