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是什么人?小人的外皮,君子的内核

作者&投稿:穆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楚汉相争时期的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滕县人,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很精通儒学,秦朝,大约是秦始皇泰山封禅的时候,就因为精通儒学被招进朝廷,当了个侍诏博士。
过去的博士跟现在的博士不同,不是学历,只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吧,顾问而且还是侍诏,等候君王召唤,地位自然是非常不起眼。
不起眼怎么办?
秦崇尚法学,对儒家不是太看得起,所以叔孙通的身份非常尴尬,尽管如此,但人家聪明啊,晓得看人下菜碟儿。
所以自打他入朝以来,对从小学到大的儒学只字不提,张口闭口说的都是法家的道理,因此就能侥幸的存活下来,导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想起他。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正准备重用他的时候,叔孙通收拾下行李,跑了,为嘛?
预料到秦国江山保不住了呗。
这回逃跑,没去别的地方,连夜跑回老家薛县,回去后发现薛县已经被项梁占领,于是马上改变立场,投靠项家军,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完成了从朝廷官员到反贼的转变。
但是,项羽又特别讨厌儒生,叔孙通只好再次出走,投靠彭城的天下共主——楚怀王芈心去了……
眼瞅着楚怀王气数将尽,叔孙通转而又回来投向项羽的怀抱,虽然还是不受重视,但是总归有碗饭吃不是。
后来楚汉相争,在项羽外出打仗时,刘邦攻进了彭城,守在彭城的叔孙通毫无意外的,向刘邦投诚了。
这么看来,叔孙通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啊。可就这么一个朝秦暮楚的人物,却在投靠刘邦后,开始忠心耿耿的为刘邦服务起来了。
楚汉相争时,刘邦几次失败,他都没有逃跑,反而尽心尽力的给刘邦出主意,推荐人才,仅此不算,刘邦立国之后大力推行影响千年的“礼”也就罢了,令人惊讶的是。
居然在刘邦打算废太子刘盈的时候,鼓起勇气,以性命相争,闹得刘邦都差点下不了台。
犯颜直谏,敢让君王下不了台,放以前,跟叔孙通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情况不对,他早就逃了,可现在,他就这么做了,为什么?
开始实实在在的为江山社稷着想。
古代立储,遵循的是“立嫡以长”,如果哪个皇帝想放飞自我,罔顾章法,只选自己喜爱的儿子为储君,那他必将遭受群臣反对,严重者还会发生流血事件,当然,手足相残的什么的更是由此展开……
众所周知,刘邦非常宠爱戚姬,晚年的时候,面对戚美人生下的儿子如意,更是父爱泛滥,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他。
作为皇帝,他最好的东西就是江山了,所以,刘邦就想了,把江山给如意吧。
可这里的问题是,江山给了如意,刘盈这个正儿八经的太子怎么办?
自来一王死,一王立,有了刘如意这个新太子,刘盈,旧日黄花,失去父爱的可怜虫,自然只能给废了!
话说刘盈废了也就废了,他本人没什么意见,估计有也不敢说, 但他母亲,刘邦的糟糠之妻,强悍的吕雉能答应?不答应怎么办?
这时候刘邦还在,吕雉还没那么硬气,眼看儿子太子之位即将不保,不保怎么办?
一个天大的救星出现了,这个人就是吕雉原本压根儿是看不上眼的骑墙小人叔孙通。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叔孙通这回不骑墙了。
当刘邦意欲废掉太子刘盈而改立如意为储时,叔孙通火上来了,直接在朝堂上很严肃的劝谏:
“过去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了太子,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结果使晋国乱了几十年,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秦朝也是由于没有及早确定扶苏为太子,结果让赵高钻了空子,伪造遗嘱立了胡亥,从而导致了自己国家社稷的灭亡,这是您亲眼所见的。
如今我们的太子忠厚孝顺,天下人全都知道;而且吕后又是和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奋斗过来的,您怎么能背弃她呢!如果你一定非要废掉太子另立小的,那我就请求死在您的面前。”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不但将刘邦比作晋献公、胡亥等昏君,还以死相逼,很有点你不听我的,我就弄死我自己,大义凛然的样子。
刘邦见他动了真格,立马觉得自己有点不大地道,不大地道怎么办?
赶紧给自己个儿找台阶下:“你这么认真干嘛,我只是开个玩笑。”
皇帝认错了,但叔孙通还不满意,他指责刘邦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你怎么能拿根本开玩笑,就不怕动摇江山社稷吗。”
闹得刘邦没有办法 ,只好道歉说:”我错了,我错了!”
于是,改立太子事件就这样被叔孙通平息了,刘邦也从这件事当中看出了人心所向,刘盈的太子之位因此保住,吕后满意了,对叔孙通自然感激的无以复加。
可这里的问题是,原本胡亥、项羽手下,贪生怕死,朝秦暮楚的小人,到了刘邦手里,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地道,这么凛然有正人君子之风呢?
还是司马迁评价的有道理:希世度务,与时变化,大直若诎,道固委蛇。什么意思?
真正的儒者,总能为大义而不拘小节,因时而变,曲折向前,不做无谓的牺牲。否则,胡亥手下就死,项羽手下就死抑或楚怀王手下就死,不过愚忠而已,对实现自己的抱负,有什么帮助呢。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美玉于斯,并不是不卖,只是寻找合适的主顾,在此之前,倘若不“韫椟而藏诸”,美玉卖出个白菜价,或者干脆蒙尘,玉之所以为玉,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所谓“韫椟而藏诸”,其实这才是一代儒宗叔孙通的智慧,简而言之,小人的外皮,君子的内核,外皮因时而变,内核一以贯之,仅此而已。


讽刺小人的诗句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2、《结交》作者: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白话文释义:铸造镜子还是需要青铜,青铜不会轻易被磨坏。而与人结交需要远离小人,...

什么是小人
社会上有种人 只要你比他好 他就受不了 比不过你 就在背后诋毁你 看到你倒霉了 会在第一时间 站出来 说一大堆的风凉话 落井下石 这就是典型的小人

说一个人是小人是什么意思?
小人是中国儒家定义君子的“反义词”。如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小人是指古今历史上或传说中身体特别矮小的人一些记载。指搬弄是非的人,与贵人相反从前有时会把儿童称为小人,如把儿童爱看的连环图称为“小人书”,亦有人认为小人书的“小人”是指书中的人物图像某些方言也将儿...

孙经理是《欢迎光临》全员贵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员工如果工作出现什么纰漏,第一负责人一定是找他,所以他不管员工有什么问题,都不能影响到他的官职,如果影响到他,不管什么原因,这个员工、这个下属接下来就没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开始,孙经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势利小人,自私自利的校领导。但在细节之处,也能体会他还是有点人情味的。首先他就帮...

西周早期的文献中君子和小人指的是什么
野人无姓氏;国人受教育,可入仕,野人只能务农;国人可当兵,野人则不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杨倞注:“鄙人,郊野之人也。”《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人皆去也。岂不痛哉!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正义】:秦采择六国礼仪,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典法行之。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集解】:应劭曰:“抵,至也。”瓒曰:“抵,归也。”【...

《水浒传》中有关孙二娘的事迹
张青道:“都头既然如此仗义,小人便救醒了。” 当下张青叫火家便从剥人凳上搀起两个公人来,孙二娘便去调一碗解药来。张青扯住耳朵灌将下去。没半个时辰,两个公人如梦中睡觉的一般,爬将起来,看了武松说道:“我们却如何醉在这里?这家恁麽好酒!我们又吃不多,便恁地醉了!记着他家,回来再问他买吃!” ...

小人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小人的意思
”《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杨注:“鄙人,郊野之人也。”《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问题六:反小人是什么意思 语出《论语・颜渊》直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深度解释一下吧:“成人...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人表面上市正人君子其实是反复小人?
马超坑死了亲爹马腾,韩遂留在京城的子孙也被曹操杀了个干净:“(曹操)诛约(韩遂字文约,原名韩约)子孙在京师者。”放下吕布马超不提,咱们今天来说说被《三国演义》写成正人君子,但是实际上是个反复小人的背主之将——他在吕布麾下,明明是跟张辽高顺齐名的一员大将,...

广陵区18314173066: 叔孙通是个怎样的人? -
代符力诺: 叔孙通是秦始皇时代的一个儒生,他深谙中庸之精髓,早期隐忍于世,最始在刘邦那里实现了自已的价值,也是创立了沿用2000多年的宫廷礼仪制度!

广陵区18314173066: 叔孙通他是不是罪人? -
代符力诺: 叔孙通,薛地人,秦朝时为待诏博士,因看破了二世的昏庸就及早脱身逃回了老家.项梁的队伍打到薛地后,叔孙通投靠了他,之后又跟随楚怀王心和项羽.刘邦攻入彭城时,叔孙通投降了汉王,跟随终身... 对于叔孙通,古之学者颇为不屑,...

广陵区18314173066: 儒家最懂得变通的人是不是叔孙通 -
代符力诺: 叔孙通(?~约前194),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 他是秦始皇时代的一个儒生,他深谙中庸之精髓,早期隐忍于世,最始在刘邦那里实现了自已的价值,也是创立了沿用2000多年的宫廷礼仪制度! 后世对叔孙通的作为亦有不同看法.司马迁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制订礼乐只为逞一时之功,结果使古礼失传;又认为他对汉惠帝建原庙的建议是教导汉惠帝文过饰非.

广陵区18314173066: 结合本文说说 叔孙通是个怎样的人 -
代符力诺: 真小人

广陵区18314173066: 我国秦未汉初的儒生 -
代符力诺: 叔孙通,西汉初年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具体生卒年不详.秦朝时被征为特诏博士.西汉初年,叔孙通与诸儒生杂采古礼及秦制,共立朝制礼仪,因时制宜地将儒家学术运用于社会政治现实,使最高统治者意识到儒学的作用,从而对汉初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司马迁在《史记•叔孙通列传》中,誉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广陵区18314173066: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 翻译和注释!!!!急呀!!!! -
代符力诺: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 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①,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②,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

广陵区18314173066: 汉初儒学改革的先驱和代表人物都有谁?
代符力诺: 被司马迁称为“汉儒之宗”的叔孙通是促成汉初儒学变通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原来是秦朝的博士官,后来投奔了刘邦,成为刘邦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汉朝建立 之后,他利...

广陵区18314173066: 急求 资治通鉴中节选自《汉书,叔孙通传》开头是“叔孙通,薛人也”的译文 -
代符力诺: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山东起兵,使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朝廷,秦二世召来各位博士、儒生问道:“楚地戍边的士卒攻下蕲县进入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

广陵区18314173066: 史记 叔孙通传翻译 -
代符力诺: 这一篇记的是叔孙通,他的对话最多,共计回答弟子一次,向高帝进言四次,讥笑鲁两生一次.他的弟子们发言两次,一次是怨他,一次是赞他.此外鲁两生拒绝叔孙通一次.高帝与叔孙通对话,并自己表示得意,共计四次.3 叔孙通讥笑鲁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