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为何没保住古代朝廷万万代,冷兵器时代长城是天险,

作者&投稿:廉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历史高手,我们平时说的万里长城一般是指的明长城,大概13600里,但是历史上还有其他诸侯国修建~

明长城是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老虎山的(东到山海关是不对的),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9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由于北京是明朝首都,所以北京境内的长城最雄伟,最具代表性,尤其是八达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是游览长城的最佳地段。所以只有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把长城辟为旅游景点。第二长度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国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而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明代长城的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1]

构筑方法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
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 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烽燧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
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汉简和实地考察可知,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在50千米的长城沿线上,共发现烽火台80余座,间隔距离平均约3千米,最远的不超过5千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地质形态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
《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为国家5A级建筑。

主要关隘

长城关口、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魏长城南起点、定边城、高家堡、镇北台、韩城魏长城、黄甫川堡、齐长城。

2现存遗址

八达岭长城

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关城和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城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总面积达到1.9万平米。1986年,八达岭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8月,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文化遗产证书。1991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揭晓命名大会上(全国候选景点94个,回收有效选票48万张),八达岭因其景点著名,以37万张的绝对多票数,成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奥巴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位于八达岭关城外,1994年建成开放。全馆共有9个展厅,展厅面积3
000余平方米。陈列有多个专题,其中“历代长城”展示长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明代长城”、“建置武备”展现明代修筑长城的起因及过程,军镇的设置及分布,长城的建筑结构及布局和武器防御设施的配备;“经济文化交流”再现长城内外各民族长期共同发展、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民族艺术宝库”表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展现国家对长城的关心和保护。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3]位于怀柔区境内,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关长城,东连古北口,开放的2250米长城段其特点是长城两边均有垛口,特别是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著名的长城景观箭扣、
牛角边、鹰飞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长城西端,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山峦叠嶂,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慕田峪长城设有国内一流的登城缆车、开发了中华梦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项目,形成了长城文化、石文化和体育健身娱乐有机结合。英国前首相梅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首脑到慕田峪游览。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 级风景区[4]。

慕田峪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北京的军事要冲,此段长城西接北京昌平县的居庸关,东连北京密云县的古北口,为明代所修筑,为京师北门黄花镇的东段,自古被称为拱卫京师、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关口之一。被称为“危岭雄关”。

司马台长城

独具“险、密、奇、巧、全”五大特点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它东起望京楼,西至后川口,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造型各异,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古北口长城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
整的长城体系。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共同组成,包括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因此长城的作用突显得尤为重要。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山势非常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
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箭扣梁、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到望京楼绵延20多公里,充分展现了长城的惊、险、奇、特、绝,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长城景观。

  提到长城的作用,有两种观点,一种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另一种说长城没有阻挡过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且还是中国封建闭塞的象征。两种说法都流行了几十年,前几年在网上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中表现出来的对长城的热情充分说明了前一种说法在人们心中的认同,后一种说法即使在百家讲坛中也被多次提及,提到长城的防御作用时主讲人往往会讲“长城阻止过哪一个游牧民族的入侵呢?”“长城从来没有阻止过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这一类话,而几十年的教育也是这种观点,还认为长城阻止了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好象长城是中国封闭的罪魁祸首。两种说法各自独立,很少有人将两种说法并列来看,一旦并列,你是否感觉到很矛盾?难道中华民族的象征竟然是一道无用的只起阻碍作用的军事设施?

  要说长城防御功能,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去统计在长城边发生过多少战争、胜败几次,但只要动一下脑筋,任何人都能看出一点端倪。秦朝灭六国,军队战斗力是古往今来公认的,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还是要大规模修筑长城,历朝历代都修长城并在长城驻军保卫,直到明代,亲率大军深入漠北击溃蒙古军队取得辉煌战功的明成祖朱棣仍然要重修长城,可见长城在冷兵器时代是多么重要。若长城从来没有抵御过外族入侵,为什么雄才大略的皇帝都要大规模修筑长城?为什么历代都驻兵防守?难道我们的古人全是弱智?他们只会做可笑的无用功吗?

  宋朝的历史很能说明长城的作用。印象中宋朝是个文弱的国家,不断被北方民族入侵而无雄起之力,偶有血性男儿如岳飞、韩世忠不是被谋杀就是被压制,感觉宋朝就是一个自毁长城的时代。随着近年来历史不断被普及,一些让人不解的事情就为大众所知。实际上自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出去以后,宋朝北部就无险可守,这中间就包括长城地区划归敌方。宋朝长期被北方游牧民族侵略,往往败北,与没有长城可倚有很大关系,相信这是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宋朝初期也曾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实在是此地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都十分重大,相信当时的统治者将此地的军事意义放在首位,可见长城对外防御中的重要作用。长城都是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军事意义即使外行人都能看出一点,只要想一想,在那样的地方,人要越过都很累,再建这么一道墙,就是没有守卫让你爬,也够你受吧?更何况布置一支军队,老远就能观察到你,提早准备,近了还能居高临下地打你,你轻易能越过?你在崇山峻岭中费劲地前行,这边利用城墙上宽阔的道路便捷地调动,哪个占上风还用说吗?现代战争都讲信息化,讲究的是时效性,在冷兵器时代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远远地看着敌人的行动,就是提早掌握了敌人的动向,这是信息提前,利用城墙调动人员,这就争取了时间,就这两项就已经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性,怎么能说长城没用呢?只要比较一下掌握长城的历朝历代与失去长城的宋朝受到的侵略战争次数及胜败成绩,很轻易就能得出长城防御住了大量外敌入侵的结论。试看明末与清朝的战争,即使到了明朝已是内外交困的时候,由于长城的缘故清兵入关也是件十分费劲的事,虽说吴三桂即使不献关清兵入关也成定局,但是吴三桂若不献关清朝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后人还能从中发现明朝曾经有过的可能反败为胜的机会,谁能说长城不重要?

  要说长城未能阻挡住的外族入侵,很典型的是元朝蒙古人的入侵,可别忘了蒙古入侵时长城早就不在宋朝手里了,事实是长城从来就没有被宋朝全线掌握过。还有一次就是清朝后金入侵,有趣地是即使这两朝成功越过长城的君主都没听说过有嘲笑长城的话传世,特别是吴三桂献关后就被清朝统治者奖以高官厚禄,不正是他们明白长城对中原王朝的军事重要性吗?尤其是到了日本侵华的时候,还发生过激烈的长城保卫战,日军越过长城也费了一番劲,可见即使到了现代,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长城也能够发挥作用,试想当时蒋介石若合理布置长城保卫战,及时增援长城守军,日军能否越过长城或花多大代价越过还真是一个未知数。未来什么时候长城又发挥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谁敢说不可能?

  从两千年来汉族农耕文明总体是独立平稳发展来看,长城的防御作用功不可没。若没有长城,每个朝代都象宋朝一样在北方骚扰之下,能让举世瞩目的文明保持在高水平达两千年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长城能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内在原因,长城的固守让人民安心,长城的失守象征国家危亡,长城成为一个厚重安全的形象。统治者错杀守边将士被称为“自毁长城”,不正是长城巨大的防御功能的反映吗?有一句成语叫“瑕不掩瑜”,就是说不能以局部的缺陷否定整体的完美,又怎能以长城的一时失守否认长城的千载作用呢?

  长城的军事作用现在只能以实际发生过的战争来统计,至于长城坚固的防御功能使许多游牧民族未到长城就放弃了攻打的想法,特别是一般时期少数民族根本就不考虑攻打,长城这方面的威摄作用就更听不到有人提起了。一个成功的大型军事设施除了战争时的功能外,还具有和平时期的威摄功能。就象现在美国强大的航空航天能力,天上的卫星美国占了一半以上,但直接用于战争的也就是几次局部战争,可你能以这几次战争就说卫星作用不大吗?全世界哪个国家敢小看天上的美国卫星?相信哪个想与美国对抗的国家都要考虑到这一因素,更多的国家根本就不敢起与美国对抗的念头。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的防御功能恰恰也起到了这一作用,相信这也是营建长城的统治者定下的目标之一。

  至于长城所谓的封闭作用,已有人提出异议,不多赘述。确实,长城在和平时期,只要统治者提倡与北方少数民族和好,必然关口开放,长城内外商贾络绎不绝,譬如唐朝鼎盛时期的丝绸之路,西起罗马,东到长安,举世公认的繁忙、开放,大量外来文化就这样与中原文明和谐交流,怎么就没想到这条路要穿越长城而不受阻拦呢?

  长城一方面能很好地起到防御作用,另一方面这样浩大的防御工程又能保证与外界的联系,做到收放自如,确实是充满了智慧的工程。现在提到长城的智慧,一般都指工程方面的浩大与巧妙,没人想到在冷兵器时代在战略方面的智慧。这不是古人的悲哀,是今人的短视。

  可能有人要问我为什么提起这个话题,似乎一个古代建筑不值得去争论,好象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我感到这里牵涉到一个重大的思维问题,如何来看待我们祖先留下的各种遗产,是否用现在所谓的标准来定好坏,如何在继承文明的同时开创新的文化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问题。如果一味用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只能阻碍我们自己。我们的文化绵延数千年不灭,内在的合理性不可忽视,比如长城,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结晶之一,它的精神确实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这个建筑是如此伟大,外国人都给予高度赞扬。然而这样一个物质、精神意义都非凡的建筑却在今天被自己人误解,作为一个华夏子孙我感到不快。记住,贬低祖先就是贬低自己。

首先,任何设施都是需要人来操作的,就是原子弹,没人发射,也是无用;
其次,长城并非天堑,多处可以轻而易举的翻越;
最后,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主要战争和事件都基本上发生在长城之内;

长城往往是百密一疏,很多地方一旦塌下一段缺口就是千里江堤溃于蚁穴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却没有皇宫保留下来?
我国有非常多的城市,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而且其中也有很多都是古代王朝的都城,比如西安、南京、杭州等等。而我们知道,作为都城,一般都是建有皇宫的,是古代皇族们的居住场所,像是北京的故宫,就是明清时期的皇宫。照这样说来,在其他都城应该也有古代的皇宫,但是先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何至今却没有一个皇宫保留下来了呢...

为何在古代的时候,王朝迁都后都会灭亡?
无论是汉朝迁都还是永乐迁都,每一次迁都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考虑和盘根错节的原因。事实上,迁都完全是有利有弊的。今天,我们暂且不谈迁都的好处,就说说它有哪些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矛盾性,无论是原都城高层阶级的利益关系矛盾还是原都城和新都城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矛盾,甚至是饮食和生活规律...

洛阳、咸阳等地的古地名都保留下来了,为何朝歌却消失了?
翻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古代一些君王定都的地方,例如咸阳,襄阳以及洛阳都已经留下来了,但为什么曾经是商朝都城的朝歌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反而消失了呢?朝歌之所以没有被遗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商朝灭亡的情形里与其他朝代灭亡的情形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商朝的国都朝歌城,没有办法被保留下来。一、朝歌...

古代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 现在为何见不到一座皇宫
西安是13朝古都,为何却没有皇宫遗留下来?第1个是在唐代末年时期有人烧过皇宫,再者就是朱温拆过皇宫,因此这就导致唐代之后就不会有任何的朝代把都城放在这里。一、出现最大的皇宫在唐朝时期就会出现最大的皇宫,这其实就是大家喜欢的大明宫。黄巢起义的出现,导致大明宫就会遭受到破坏,不过从唐盛时期...

长安是古代最繁华的都市,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就没有朝代定都长安了?_百度...
一、长安城自周文王时期起,至唐朝终结,历时千年以上,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周、秦、汉、隋、唐等五个辉煌朝代的都城,也是其他13个朝代的首都。二、宋朝开始,没有朝代再定都长安,一方面是因为长安城在唐朝时饱受战乱,严重受损,且易攻难守。三、另一方面,关中地区物产已被过度开发,土地...

古代的时候怎么攻占了京城就能控制全国改朝换代啦?
古代人一般是以儒治国,遵从孔子的思想:忠君爱国。京城被攻陷,皇帝都没了,人民的抵抗信心也会丧失!皇帝都是在京城的,京城就是最高统治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象征。也就是说,如果京城灭了,这个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再者,由于京城的重要性,防守肯定最强的,一般一个国家最精锐的部队在此...

长安是古代最繁华的都市,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就没有朝代定都长安了?_百度...
不过要说最繁华的时期,那必然是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但是也就是在唐朝以后,各个朝代开始不再以长安作为都城。首要的原因就是长安城经受的战乱太多,从安史之乱开始,后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乱加起来长安城总共被攻破7次。饱受战乱的长安城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有句诗记载了当时的长安城,“满目墙匡春草...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为何会在唐朝之后走向没落?
与此同时,大唐王朝也迎来了末日,地方节度使壮大,中央宦官专权。宦官田令孜,与王重荣,李克用三人,因为争夺盐税之权,勾心斗角,田令孜处于下风,但又不甘心自己的利益被他人夺去,于是便携皇帝出逃。在出逃时,他下令火烧长安,就这样长安城沦为了一片火海,自此风光不再。关于为何后世没有将长安城...

同样是王朝崩溃,为何东晋南宋能扛那么久南明却脆败?
所以古代北方侵略者多从湖北境内强渡长江,然后乘船沿着长江东进北上或者水陆同时进军,从西面,南面进攻南京,将城中守军击破。那么主战场其实就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北境内了。如果湖北的战役能够获胜,南京就没有危险,如果湖北作战失败,南京特殊地形决定它无法抵抗从西面西南面的敌人,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这种例子历史上有...

我国古代的城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古人建城时,为何要“卜”天?然而营建城池的工程又是负有荫庇万世之责的伟业。所以古人建城时,除须尊人主之仪外,还要祭乾坤,尊“天意”。这种崇畏上天的思想,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显得那么愚昧、可笑,但在对客观世界没有科学认识的古代,“顺天意而为之”则是一桩无比重要、非常严肃的大事...

张掖市17832211820: 为什么说明长城军事上(基本)无用 -
子车促天泉: 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王朝末期时候腐朽的国家形态和低下的军队战力从而倒推出长城无用论,实质上,长城在古代王朝兴盛期一直是古代王朝前出草原压制游牧民族的前进基地与阻拦网,通过这道完整而又复杂的军事防线,任何敌人...

张掖市17832211820: 从历史的角度看 长城真的是中国走向封闭的标志吗 长城真是失败的超级工程吗 -
子车促天泉: 不是的.中原民族是农耕民族,长城以北的草原隔壁无法种植作物,要是长期驻守的话,国力也难以支撑,而且古代有丝绸之路链接中西方啊,没有封闭啊!封闭只要是明清以后闭关锁国,也主要是在海上,和长城无关.

张掖市17832211820: 清朝乾隆为什么敢说长城无用,他是比秦始皇 -
子车促天泉: 其实,不但是我们有这个感觉,就是古代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乾隆.乾隆他就瞧不上长城,他当皇帝的时候,长城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下面的人多次打报告请求修一下,乾隆就是不修,乾隆认为,长城从先秦修到了明朝,都没有解决边患.明朝修长城挺认真的,我们大清不也是一路杀了过来?国之险在民不在地,修长城不过害苦了老百姓,不用修!

张掖市17832211820: 重视军事的清代为什么不修长城 -
子车促天泉: 是清朝的战略决定的.原因如下:1、清是从北方进入中原,其在入主中原之前就控制了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对草原部落的弱点看的很清楚.如为了限制其灵活性,清代限定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为了防止蒙古的联合,形成对农耕区的威胁,其对蒙...

张掖市17832211820: 国家为什么不维修万里长城 -
子车促天泉: 只要修复景点的就可以了,其他地方的没有必要修复,冷兵器时代万里长城作用大,现在已经没有军事用途了,或者有很小的军事用途.

张掖市17832211820: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下令废长城 -
子车促天泉: 清朝的确比较成功的控制了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而长城就是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当满蒙一家,蒙古出了许多清朝皇后时,的确,对北方的防御不必太过担心了. 清朝前期,一直是和西部的准格尔汗国交战,最终消灭了这个曾经强大的势力.

张掖市17832211820: 有人认为,在古代,花费这么多时间、人力物力造长城,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是不值得的,还不如多造些进 -
子车促天泉: 示例:同意.“进攻性武器”在秦朝是指骑射,在明朝是指骑射和各种火器.假如这样做了,历史将改写.不仅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无法打到中原,而且我国的版图将扩展数倍.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意或不同意皆可.但作答...

张掖市17832211820: 长城是古代军事上用来防御外敌入侵的屏障 -
子车促天泉: 长城是古代防御游牧部落的最有效率的屏障,可以减少几十万,几百万常驻部队,减少巨量的军费.并且可以使用几百年几千年.

张掖市17832211820: 清朝为什么又不修长城了 -
子车促天泉: 修长城最主要的是防范游牧民族,可是不要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清朝入关之前也是一个游牧民族,满族和蒙古族世代姻亲,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就是蒙古女人生下的,他们的文化是相同的,又是世代姻亲.在文化上面根本就是不需要长城了,反而长城的存在还在某种程度上面阻碍了蒙满的交流活动.接着就是政治方面了,当年满清为了入关,在辽宁打了好多的仗,努尔哈赤也被炮弹炸死了,清朝过得很差,明朝也过得不好,贪腐丛生,在这种相互的消磨中,互相之间肯定要有一个外援.这时候就是谁能找到外援,谁就能把对方拖死,满清这时候就找到了他们的盟友蒙古,蒙古给满清的支持那可真是无以复加了,互相通婚,提供粮草,还有就是战马,满清铁骑,如果少了蒙古族的支持那简直就是满清的噩梦.

张掖市17832211820: 今天的长城还具备抵御外族入侵的功能吗,为什么 -
子车促天泉: 不具备了,今天的长城更多是一种对古代文化和古文明的纪念,由于战争模式的变化以及热武器的深度使用,长城的防御作用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了,用于抵抗异族入侵已经不再是长城的作用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