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垂帘听政的太后还有谁

作者&投稿:褒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太后垂帘听政都有谁~

  明朝时期没有太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国君去世后,如果继位国君年纪幼小,可以由国君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太后,所以辅政的太后一般坐在国君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国君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国君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太后临朝的制度,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临朝。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唐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但垂帘听政的制度却要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此前的太后临朝不需垂帘。影响较大的太后临朝有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等。近代还有清慈禧太后临朝。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撒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1、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2、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3、宋朝有三位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宋神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由年仅10岁的宋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之托”,以太皇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杨太后,宋理宗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还有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宋恭宗即位时尊她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4、北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在其子辽圣宗即位时,也是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其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5、 清朝的慈禧与慈安太后以上是比较正式的皇太后或皇后对朝政的全面掌控的情况,还有很多皇后与皇太后权利极大对朝政进行极深干预与影响却未正式设帘坐朝的情况,比如刘邦的皇后吕雉,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等人,她们在自己的丈夫死后都掌控了朝政,但并未举行正式的“垂帘”典礼,所以不算在其内。

宣太后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

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宣太后可谓是历史上垂帘听政太后之鼻祖。

且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叙述了这一过程:

(公元前305年)武王薨,诸弟争立,唯魏冉力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魏冉为将军,卫咸阳。是岁,庶长壮及大臣、诸公子谋作乱,魏冉诛之;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居于魏,王兄弟不善者,魏冉皆灭之。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间秦国国力进一步增强,疆域扩大,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她执政的消极影响也不少,最严重的就是宣太后家族在朝廷上的权势也愈益扩大。他们是全国最大的封君地主,在朝中擅权专政,削弱了国君权力和中央集权,时人称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为“四贵”。四贵之家“富重于王室”,甚至“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宣太后当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政治昏暗,政令不一。

赵太后

这位赵太后,其实我们很早就接触到了关于她的故事。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阅读中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额,暴露年龄了么?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本中是否还有这篇文章)。当时读那篇文章,就能感觉到赵太后那种强势、果断的气质。且看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但她也不是顽固不化,能够兼听纳谏,明辨是非。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赵太后最终采纳了触龙的意见: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赵太后,即赵国国君赵惠文王之妻。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能够后世流芳,还因为她对朴素的“民本思想”的理解。

《战国策·齐策》中《赵威后问齐使》一文中可以一窥赵威后的不凡之处。

背景知识是这样的: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于是赵威后回答:“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接下来,赵威后连续提了七个问题,句句围绕“民”字,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治国失当。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赵太后此七问,鲜明地表达了她“民为邦本”、“为政在人”的思想意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进步思想。

附译文: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宋朝是“垂帘听政”最多的朝代,为何却没有煽乱朝纲?
与以往朝代外戚借助太后在宫中的势力干预朝政权倾朝野相比,宋朝外戚也和太后一样,懂得自我抑制,且对太后的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能进行劝阻。南宋时,吴太后在光宗时垂帘听政,其弟吴琚建议吴太后不要垂帘太久,让其早立皇子,撤帘还政。吴太后确实听了其弟的建议,在立嘉王后即撤帘还政,垂帘时间仅六个月。 史载:“...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有多少?
垂帘听政并非慈喜太后首创,在我过历史上曾经有过还几次。最早的一次要算战国时的赵太后了。她听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为人质,求得齐国援兵,解了赵国之危。唐朝的武则天是我过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称帝前,也搞过垂帘听政。宋朝有两个垂帘者。一个是北宋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

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
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

秦宣太后芈八子:中国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
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时日无多,想着心爱的小情郎魏丑夫,于是宣太后传下命令: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历史人物往往分为这么几种,层次比较低的是那种跑龙套的角色,这些人的作用就是当符号用,即便把他们的名字换成别人的名字也和历史的走向没有太大的关系。再高一个层次的就是历史的推动者,这些人对历史...

历史上有很多垂帘听政的女性,为何只有武则天成为了女皇帝?
吕雉处于西汉初期,那时外有匈奴扰乱,内有刘邦一家人的诸侯虎视眈眈。假如吕雉上台,那么绝对会有人出来捣乱,必定引起国家混乱。慈禧时期更是如此,看似国家统一其实早已四分五裂,皇帝是个傀儡皇帝,百姓不得安生,外部有帝国主义的压制。所以尽管掌控了国家大权,慈禧也只能垂帘听政,不能明目张胆地当...

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后曾垂帘听政呢?她们分别是谁?
宣太后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赵太后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中学语文课本中的...

中国历史有那几位女子掌管朝政,分别间隔过少年
汉朝,吕后 北魏,冯太后 唐朝,武后 清朝,慈禧

被国人唾弃的慈禧居然是个大孝女?
其中后宫争斗,大家都熟知的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因此,也有人把吕雉说成是中国最狠毒的妇人。除了吕雉,离我们现代最近时期独撑皇权女人,就是晚清时期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垂帘听政”的人是谁
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公元81年-121年),新野县人氏,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候邓禹之孙女,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

中国第一位垂帘听政的人是谁
若说女子掌权,应是吕后,但垂帘之制始于唐朝武则天!

广陵区13953598515: 除了芈八子 战国时期垂帘听政的太后还有谁 -
军聪果糖: 宣太后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

广陵区13953598515: 历史上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例子有哪些 -
军聪果糖: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归政叫“撒帘”.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1、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

广陵区13953598515: 历史上有哪几次“垂帘听政”?
军聪果糖: 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多次垂帘听政,具体如下: 一、战国时期的赵太后 二、唐朝的武则天 三、北宋的高太后、辽国的萧太后 四、南宋的谢太后 五、清朝的慈禧太后 其中,以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最长,其间两次引退,三次垂帘,前后达47年之久.

广陵区13953598515: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都有哪些? -
军聪果糖: 1、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2、东汉窦太后:汉章帝的皇后.3、东汉邓太后:(81—121年),名绥,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4、北魏冯太后: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

广陵区1395359851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 -
军聪果糖: 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八子是妃的一个等级).秦武王举鼎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拥兵支持姐姐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

广陵区13953598515: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第几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历史回顾
军聪果糖: 第6个. 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赵太后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赵国之危. 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

广陵区13953598515: 历史上有几位太后当朝? -
军聪果糖: 吕太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注意不是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女性,那是战国时的赵太后) 中国第一位女改革家——冯太后 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生于长安.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

广陵区13953598515: 中国历史上把持朝政的太后有哪些? -
军聪果糖: 吕后(西汉高祖刘邦之妻) 慈禧(清末)赵威后(战国赵惠王之妻) 武则天(唐高宗之妻 ) 韦后 (唐中宗之妻) 乃马真皇后(窝阔台皇妃) 谢道清(宋理宗之妻) 孝庄(清初) 窦漪房(汉文帝之妻) 邓太后(汉和帝之妻)

广陵区13953598515: 垂帘听政是谁发明的?
军聪果糖: 唐代武则天的发明垂帘听政简称“垂帘”,是指封建时代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政,在殿上宝座前用帘子遮隔,处理国家大事.女后归政叫“撤帘”.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历史上垂...

广陵区13953598515: 历史上摄政的女人都有谁?(女官,公主也行)
军聪果糖: 赵威后,战国,赵惠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可能是正史记载的地一位掌权的太后了. 吕稚,西汉,刘邦的妻子,中国历史第一个强势女人,也算一个未加冕的女皇帝吧. 窦太后,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