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十二讲:中国古代的经和子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里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字经第二段是什么内容?~

三字经第二段内容是: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译文: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1、《陈元方善对无礼》
东汉末年的名士陈寔和朋友相约正午一同出行,但正午过了朋友还没到,于是陈寔便独自走了。陈寔走后不久,朋友到了。正好陈寔的大儿子元方在门外玩耍。朋友问他:“你父亲在不在家?”元方回答:“父亲等了您很久,还不见您来,便自己走了。”
父亲的朋友怒不可遏,当着元方的面大骂:“简直不是人!跟人约好了,却只管自己走了!”元方虽然只有七岁,他不卑不亢地说:“您与家父约好了中午见面,中午过了您还没到,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辱骂父亲,这是没有礼貌!”一番话说得朋友惭愧不堪。
本想和元方执手致歉,但元方对父亲的朋友不讲诚信和没有礼貌非常鄙视,夺门而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后来,陈寔的两个儿子也都以德行著称。与陈寔一起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称之为“三君”。
2、《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就一心侍奉父亲。夏季天气炎热,房间闷热。他每天都要用扇子扇凉枕席,然后让父亲入睡;冬天天气寒冷,家里没有火炉,他总是先用自己的身体温暖被窝,让父亲暖暖和和入睡。
黄香的孝名传到太守刘护耳中。刘护爱民如子,便将黄香召进官府,收为门生,之后又送他到京城洛阳。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周济灾民,百姓无不感动。黄香用功学习之余,仍像以前一样奉养父亲,一时名声大噪。
人们称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百善孝为先”,黄香从小就养成了孝顺父母的好品德,明理懂事,长大后又成了一个政绩卓著,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传说他四岁时,有人给他家里送来了几只梨。孔融就把大的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拿了个小的。家人很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着他,所以他也应该吃大的。十岁时,孔融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极富盛名的李元礼。他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的去访问这位太守,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通报后,李元礼接见了他,并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孔子)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大家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有一个太中大夫陈韪,正好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大了未必杰出。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明的。”陈韪被孔融的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4、《子路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愿望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1、思想主题不一样。《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教育对象不一样。《弟子规》应该是相当于中学生读的,而《三字经》是小学生读的。按照当时的学习年两来说,笼统的解释应该是在孩子儿童的时候要学《三字经》,要告知万事万物的道理,可受益一生,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学习《弟子规》了。
3、内容不同。《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弟子规》,李毓秀作于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被称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因为它讲的是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非常具体、明确,所以成书后,被各府地州县广泛采用为启蒙教材,影响也就非常大。
《三字经》,被称为传统蒙学经典之冠,它是自南宋700年来使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童蒙经典。

扩展资料弟子规是孔子讲给君子的,三字经是士大夫家长留给士子的,千字文是周兴嗣受梁武帝敕命写给皇子的。弟子规是给君子讲的,是君弟子泛爱众的箴言。君弟子就是国君的弟弟、孩子,简单的说就是君子。
三字经是给士子讲的,是士弟子勤学的指南,它是讲怎样勤学。古代有个词叫士大夫,过去读书的人、知识分子称为士,古代有这么一个社会阶层。夏商周的时候,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差异,士是其中之一。
《论语》讲过八佾舞于庭,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的舞蹈队,天子才可以有的规模。诸侯是六六三十六人,大夫是四四十六人,士就是二二得四,四个人的舞蹈队,别的人就没有资格了。
过去当然还有更多具体的规定,不同阶层祭祀祖先,祭几代都是有规定的。当然过去读书人,他对社会是能产生很大影响的,但是他不一定当多大官,当官的从这部分人出,但是他跟君子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三字经是士弟子勤学的指南。
弟子规讲的,是一层人伦道理,告诉人修身细节要做好,但是人生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全方位的,弟子规里所说的具体的一些行为只是一个起点,一小部分,要想平天下,还有很多很多的道理得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百度百科-三字经

经既明,方读子。“既”和“方”,说的就是学习的顺序。既是已经,方是才的意思。这两个字的组合有不容商量的意味:经要是不明,就不能读子。原因何在呢?经是给我们树立三观的,使我们能够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子呢,百花齐放。根基已经打好的人,可以藉此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根基不稳的人,则难免会陷入各路大咖稀奇古怪的理论之中,矛盾,纠结,神经错乱~


《庄子集解》外篇第二十二知北游(2)
”俞云:“ 说文无邀字。彳部:‘徼,循也。 '即今邀字。又曰:‘循,行顺也。'然则邀亦顺也。邀於此,犹言顺於此。郭训邀为遇,非。”四肢彊,思虑恂达,成云:“恂,通也。”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
《西游记》一共有一百回。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主要内容200字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主要内容200字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为: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主要内容: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江郎才尽。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 西...

西游记14到16回的主要内容(150字之内)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是说唐僧把孙悟空从五指山救出来,到陈猎户家借宿,孙悟空打死来犯六强盗,师徒争吵,悟空离去,后受观音责备重保唐僧,但唐僧收观音安排给悟空带下金箍。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是说收服白龙马的事。即在鹰愁陡涧这个地方,原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西游记》八十一难概括
半山中八戒争先 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虎精,将唐僧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请来灵吉,抓住黄毛貂鼠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流沙河...

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二章概括
瓦尼可罗群岛:尼摩艇长从瓦尼可罗群岛海底遗物中揭开在十八世纪末两艘法国探险船只失踪的真相。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十个月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诺第留斯”...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二十二书
阅读时间: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共读第3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他要诸弟以“专”字法读书,便是转授唐鉴的指教。曾国藩家书中最有价值的应该是给诸位老弟的书信,...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

骆驼祥子第二十二章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同在曹家帮佣的高妈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或者存进银行来生利息,祥子都不敢;高妈劝祥子起会,他也不敢。年关将到,祥子打算买点礼物去探望刘四爷并要回寄存在那里的钱,这时虎妞却找上门来。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

谁知道宁氏家族是从那里发起的?
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有一村落,叫裴村。裴村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还专门写了一篇《裴村记》赞之。《辞海》中注曰:“古地名,今山西闻喜东。”《闻喜县志》记有:“裴村,古为裴城,裴氏祖受封之地。”而欧阳修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写道:“非子之支孙封裴乡,...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僧像致敬篇 , 子题:惭愧二法住世则相恭敬、 惭愧是敬之本、眉寿、文华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 造立像寺法附。 (一,叙来意)(一、明道俗义同)法轨被时,景仰斯立。谦恭敛敬,俗礼命章,逊恪摄仪,道宗爰始。岂以形服标异,而得倨慢无知...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的内容有什么? -
乜肿木瓜: 《三字经》内容很丰富.近代经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的意思是什么 -
乜肿木瓜: 三字经小知识:《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1990年...

辰溪县13845327648: 子不学,断机杼 什么意思??(三字经里的) -
乜肿木瓜: 全句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从前,古代 择邻处:选择邻居居住 子: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很...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原文 -
乜肿木瓜: 三字经 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有分节吗?第一节到哪里? -
乜肿木瓜: 《三字经》从整体内容上来看,大约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中心.第一部分,从“人之初”到“不知义”,强调的是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教育及时且方法得当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就能成为有用人才.第二部分,从“为...

辰溪县13845327648: 有关孝的三字经 -
乜肿木瓜: 三字经中与孝悌有关的文字有: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为人子女,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年方...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出于哪个朝代,是什么人写的?!急呀........ -
乜肿木瓜: 三字经》诞生于元初,直到明代才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的启蒙教材.然而它的作者是谁,一直众说纷纭,成为历...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中,有一句是“与丝竹”还是“丝与竹” -
乜肿木瓜: 1、是:丝与竹,全句: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2、译文: 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辰溪县13845327648: 三字经的来历? -
乜肿木瓜: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