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投稿:岳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塞上听吹笛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风传笛曲,
  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

  高适是作为边塞诗人昂首于唐代诗册的。他的诗,总是闪烁着刀光剑影,总是于金戈铁马中显示出一种苍劲,无论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凄凉,还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寂寥,即使是“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的难以自抑的愁绪,都让人读出一种叫着悲壮的东西。

  高适曾一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又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

  诗从“雪净”起笔,传递出的则是边关解冻、春回大地的信息,由此,诗人了无痕迹地引出了牧马晚归的开廓情景,而“月明”又极柔和地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笔。闭着眼晴,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幅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则是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这样苍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它牵拽出的是戍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绵绵思情。“梅花何处落”,诗人将《梅花落》这一曲名的三字拆开,而“何处”则又是无计排遣的思乡之情的天问。它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扬,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风传笛音,音满关山。于是,那关山静寂的夜空里,让人感到飘落的不仅仅是笛声,还仿佛飘落着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顿时溢满了整个的天地。这一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它以有声的笛音,描述出无语的落梅,与起笔的清雅空灵的“雪净月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交错于一体,构成清丽而邈远的意境,实在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塞上听吹笛》,虚实相间,刚柔相济,构思之巧妙,言辞之婉转,情思之含蓄,意境之深远,实在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无疑,它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塞上听吹笛这首诗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原文: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

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扩展资料:

作品原文: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白话译文: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答案: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舒发了戍边官兵的思乡之情


...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描绘了雪、牧马、月亮、羌笛等意象。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是乐观开朗的,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

李白《题北谢碑》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歌最后两句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怎样
表达了作者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诗人高适写的《塞上听吹笛》,意思为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塞上听吹笛》原文为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翻译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及作者李白诗词大全...
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

塞上听吹笛 高适 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高适是作为边塞诗...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急!!
高适的边塞诗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代表作:1. 《燕歌行》2.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 《塞上听吹笛》4. 《凉州词二首》以下是关于高适边塞诗的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边塞诗以描绘边疆战事的悲壮、豪壮情感为主要特色。《燕歌行》以其壮丽动人的场景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入描绘而著名...

《与史郎中倾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表达的情感
题目是.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

塞上听吹笛和从军北征这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征人思乡之情的?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圭晓阿巴:[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和平的感情~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圭晓阿巴:[答案] 一语双关,妙趣横生.“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来都是古诗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双关手法的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表达将士们的思乡情怀

大城县15972102967: ...诗,回答问题.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 -
圭晓阿巴:[答案]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圭晓阿巴: 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渴望和平的感情~~~~~~~~~~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圭晓阿巴: 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从...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 高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
圭晓阿巴: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我觉得是喜悦中略带忧愁.因为战争平息了,战士们牧马归来,心情很放松,眼前的景色又是那么美好:夕阳西下,残雪消融,溪水潺潺,春草渐绿……没有了刀光剑影的残酷惨烈的战争,姗姗而来的是宁静美好的春之夜晚.所以战士们的心情是喜悦的.暮色渐浓,明月东升,照亮了边关戍楼和苍茫大地.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更兼思乡之情,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所以结尾“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又带着淡淡的乡愁.

大城县15972102967: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的虚景和实景,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圭晓阿巴: 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圭晓阿巴: 表达作者长期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塞上听吹笛 体现了作者没心孤寂 渴望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圭晓阿巴: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大城县15972102967: 塞上听吹笛 高适 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
圭晓阿巴: 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