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望二三里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弥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一望二三里作者是谁~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原名叫做《山村咏怀》。
作品原文: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正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这首诗是元代的,不是唐诗。
《无题》
徐再思(元代)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原名叫做《山村咏怀》。

作品原文:

《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正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

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应该是“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是由北宋哲学家邵雍写的,名字叫《山村咏怀》,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山村咏怀



我查了资料了.
无题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
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对易经极有研究。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 1077年),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百泉(今河南辉县)。邵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宋史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邵雍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谁知道[相思].[一望二三里].[风].[鸟鸣洞].[江上渔者].[幽州台歌]这...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风 作者:李峤 体载:五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登幽州台歌[1]陈子昂[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是的。"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村中漫步的情景,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

一去二三里的全诗是什么?
我记得小时候是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现在的改了,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主要描写的是春日乡间野外的美丽景色。《山村咏怀》全诗原文如下: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解释: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二三里开外的景色,那里有着四五...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

一去二三里古诗作者是谁
出自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山村咏怀》,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古诗释义如下图,望采纳。山村咏怀拓展资料

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的诗句及作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前首缺百 后首不是诗~ 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的诗还真不知道!

一去二三里古诗原文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山村咏怀全诗原文如下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解释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二三里开外的景色,那里有着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村庄旁边还有六七座凉亭矗立在那里,旁边有;一去二三...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 的诗题和作者
山村咏怀 邵康(宋代)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望二三里的以下几个版本。都是怎么来的?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97973.htm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去二三里是谁写的?谁能告诉我 -
仇由柯那特: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望二三里作者和朝代、题目 -
仇由柯那特:[答案]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

南漳县15757341439: 古诗一望二三里是谁写的这首诗 -
仇由柯那特: 徐再思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望二三里的作者是谁?题目是什么? -
仇由柯那特: 无题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望二三里>>是谁写的?
仇由柯那特: 作者已不可考~一般都写作“佚名”或“无名氏” 其实这首诗可以算作故时流传下来的,题目已不可考,或是干脆就没有名字,《一望二三里》也是后人取的,就像很多古文都是只取前两个字一样.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望二三里”出自哪首诗?原文是什么? -
仇由柯那特: 1.出自:《山村咏怀》 2.原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出处: 邵康《山村咏怀》2.释义: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3.赏析: “一去二三...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题目和作者是什么?急用! -
仇由柯那特:[答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的补充 2009-09-09 13:28 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楼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吗? -
仇由柯那特: 是的."一去二三里"是《山村咏怀》中的诗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邵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村中漫步的情景,其中“一去二三里”是指他离开村子二三里.而"一望二三里"是另一首诗《望夫山》中的诗句,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其中“一望二三里”是指她站在山上远望村子之外的情景.因此,"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是两首不同的诗句的开头.

南漳县15757341439: 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
仇由柯那特: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意思是: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南漳县15757341439: 小时候都听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可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
仇由柯那特: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