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十万大军的概念和现在的十万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陆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末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看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口
《三国会要》卷二十庶政上户口篇载:
魏有户口六十六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及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通计户九十四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简单说,魏国人口总数443.2881万人)
蜀汉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蜀国总人口90万)
吴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吴国230万)

古代人口与征兵比例
古代人口与军队的比例,是有明确规定的。他们经过长期地社会实践,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比例方法。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要是多了,国家就无法承受,没有财力去养活军队。但征兵又是必须的,一个国家没有一定人数的军队,就无法保护国家安全。
1,夏、商时代征兵率约为9%至14%
2,周朝法定征兵率16.7%。
3,春秋战国时期征兵率平均8.7%,也有的诸侯国征兵率仅2%。
春秋战国也是兵戈四起的时候,征兵率尚且如此之低。我们就当三国时期的征兵率是10%。那么魏国总兵力44万,蜀国总兵力9万,吴国总兵力23万。但三国政权间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迁徙以避战火,户籍上有人但事实上却找不到人,而且很多士族豪门是不用服役的。所以三国的兵力只会更少。

《江表传》中周瑜分析了曹操的兵力:“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加起来是二十多万。比我们推测的少了一半,当然,是因为有战斗损伤。
所以,魏王带甲百万(庞德传);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吴书);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牵招传); 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诸葛亮集)的不足信。

为什么军队数量会有水分呢?
一,是古代数据统计不完善;
二,是参战人数规模庞大又兵荒马乱的,即使是到了近代,也常常会出现记载上的偏差;
三,是交战双方为了迷惑敌人,或故意夸大以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四,是虚报功劳、文献笔误等。

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的游戏。此处的“十万大军”是指真正参战、上战场杀敌的人数达到十万,而不是影视剧、小说中那些所谓的十万大军,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来说“十万大军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孙权在称帝的时候,手底下真正能打仗,能上战场的兵,不过二十多万。“十万大军”虽然不抵孙权的一半,但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你就最起码能够霸占十分之一吧?不小了,足够拥有加入这场游戏的资格了。

古代那些所谓的“百万大军”、“十万大军”等等,其实是夸张,但也不夸张。在古代真正打仗的时候,确确实实总共有那么多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上战场,绝大多数的人都只不过是后勤而已。

不要对后勤人员有太多的误会,向民间负责送粮食的苦力,也是算在里面的。往往打一场硬仗, “十万大军”全部出征,那么后勤人员往往就能够多达五六十万,再零零总总算下来,就可以号称“百万大军”了。

所以不要被古代小说、影视剧中所谓的“百万大军”吓到,在三国时期那个时候整个天下整天都在打仗,每场战争都号称“百万”,如果是真的,照这么个打法,打个三场两场,中国的人员就要被消耗完了,到时候当皇帝也没有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也不过几千万,据一些古籍记载,三国初期的时候全国人口有6000多万。这个数量是全国人口,包括妇女、老人、孩子。如果把这些都不算,那真正的青壮年有多少?而且也不可能所有的青壮年都当兵去打仗,总要有人负责种田,毕竟没有后勤没有粮食,你打什么仗!

军事实力是建立一个王朝的必要条件,战争的胜负是决定军事实力的必要条件。然而,纵观中国军事史,我们可以发现人口越多的朝代,军事人员就越少。例如,秦汉时期的人口相对较少,但战争部队的数量可以达到一百万。然而,汉朝人口众多,战争频繁,但作战部队的人数只有十多万。

以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为例。三国时期,曹魏人口四百万。在宽松的徭役条件下,按照古代的生产水平,20个人可以养活一个“脱产者”,也就能养活20万人。根据重徭役的计算,如果十个人养一个士兵,40万人可以被解除工作。《三国演义》中,曹操轻易让夏侯、张辽等人领兵五万。这是不太可能的。

曹操在赤壁战役中声称拥有八十万兵力,实际作战兵力能达八十万吗?不要说现在是三国时期,人口稀少。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能组织八十万军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重要的是要知道军队里不仅有战斗人员,还有厨师和后勤。实际上,所说的拥兵十万这不是战斗人员的实际人数。

事实上,根据当时三国的情况,许多士兵参军只是为了得到足够的食物,甚至被迫。因此,团队的追求不同于士兵,五万人与五百人战斗。如果一方损失五十人,另一方损失五百人。所以从团队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些部队输了,但这仍然是一场胜利。从团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胜利。



三国时期的十万大军都是有意夸大的,像曹操赤壁之战说的八十万其实只有二十多万!

三国时期的10万大军,那就是把伙夫挑夫民工所有的都算在一块儿。

以前的十万是笼统的数据,包括没有作战能力的伙夫挑夫,现在的十万全是经过训练的精兵

以前的10万大军都是一个虚指的数字,十分笼统的,而现在的10万数字是需要非常准确的统计。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中国古代战争经常听见“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这让初读历史的朋友们有种很震撼的感觉,不少人常常嘲笑国外,如英格兰、法兰西、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战争是“村长打架”,其实冷静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诸如10万大军的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我们就以三国时期的战争来说说10万人究竟是个什么规模。 一、官...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孙权、曹操、刘备 另外,三国时期,耕地亩产量很低,可供耕种的农民很少。一般来说,北方地区谷子亩产在300-330斤左右,南方稻区的粮食亩产在270-300斤左右。当时,长期战乱,可供耕种的土地不多,但愿意耕种,低产意味着一方土地可以养活最多的人。公元263年,有23万户94万人。蜀汉有10万士兵,近4万...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一般来说,北方产小米,南方种大米,当时很少有菜,除非达官贵人,普通士兵一般吃饭都没有菜,而且一天只吃两顿,当时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养活几十万军队,以三国时期的种粮水平来说,差不多要10个人才能养活一个士兵,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一个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只要看过《三国演义》一书的人,也知道那时候动不动就是带甲十万、带甲百万。从古代到近代的东西方,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康熙要是知道准格尔的噶尔丹有10万军队,估计要被吓一跳,可惜昭莫多之战,噶尔丹连5万都拿不出来,康熙调动3路军...

汉末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3,春秋战国时期征兵率平均8.7%,也有的诸侯国征兵率仅2%。春秋战国也是兵戈四起的时候,征兵率尚且如此之低。我们就当三国时期的征兵率是10%。那么魏国总兵力44万,蜀国总兵力9万,吴国总兵力23万。但三国政权间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迁徙以避战火,户籍上有人但事实上却找不到人,而且很多士族豪门是不...

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首先来说“十万大军有资格参与争霸天下”,孙权在称帝的时候,手底下真正能打仗,能上战场的兵,不过二十多万。“十万大军”虽然不抵孙权的一半,但孙权能够三分天下,你就最起码能够霸占十分之一吧?不小了,足够拥有加入这场游戏的资格了。古代那些所谓的“百万大军”...

中国远征军作战始末:十万大军赴缅伤亡惨重
十万大军挥师南征 对正处在艰苦抗战时期的中国人来说 保证缅甸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抗战大后方的安危。可对英国而言 缅甸充其量不过是印度的一道外围屏障。虽然已经自顾不暇 但殖民缅甸的英国人还不忘盘算自己的“小九九”――如果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赖着不走怎么办?就这样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被英国人一拖再...

中国古代十万大军一个月需要多少粮食供给
仅算士兵所需粮食,大约60万石,折算后大约要540万吨。如果算上其他,则所需更多,计算更复杂。举例说明:十万大军所需的陆运具体规模:1、唐代容量转换标准:10升=1斗,10斗=1斛(中唐前“斛”、“石”通用,以下统一简称“石”)。2、一青壮男子每天食量2升米,60日需食1.2石米;1万人60日需...

三国中十万大军一月需多少万石粮食
三国时期一石约合现在31公斤,62市斤。当时军队一人一日需食米二斤余,十万人一日20余万斤,一月600万斤多,所以大约需要10万石。每人一个月一石。

正史中,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兵力情况到底如何?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其实在正史中,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受战乱、灾荒、瘟疫等影响,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据历史学家葛剑雄估计,三国初年的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汉桓帝时期...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时期的十万将士相当于现在多少人? -
郦钞妇乐: 拿冷兵器时代的和热兵器时代的比较是很难的.毕竟一发核弹这十万人都要报销.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时期究竟有多少人口和兵力 -
郦钞妇乐: 三国时期蜀国人口94万,所以军队最多不会超过10万,大将军姜维屡次北伐带兵两万,最多时带兵五万.因蜀国人口少,财政收入主要靠的蜀锦,但还是养不了十万大军,虽然诸葛亮采取屯田政策,但财政依然很困难.吴国人口三百万,军队最多二十万.赤壁大战吴国动用军队是八万,基本是倾全国之力.后来吴蜀大战后,吴国夺得荆州地盘,但魏吴大战,张辽大破吴军于逍遥津,淮河流域丢失,所以大的地盘体量增加不多,所以常备军大概十万.魏国人口六百万,军队最多四、五十万、虽然号称百万雄师,应该是个虚数.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时期蜀汉兵力真的只有10万而已? -
郦钞妇乐: 按我所了解的,蜀地其实人口比中原多,其一、中原战乱百姓迁徙大量避入蜀中,造成蜀中人口较中原多;刘备折了一部分,防备东吴、西凉、上庸用去一部分,因此有十万人常备军很可能...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时期各国兵力 -
郦钞妇乐: 演义里都是夸大的...不可信. 那时候全国人口不到千万.三国兵力对比:魏:总兵力在40-4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蜀:总兵力在10-13万左右,北线汉中5万,东线永安2-3万,成都各据点3-5万.吴:总兵力在20-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三国兵种对比: 骑兵:当属魏国,南方不产马; 步兵:魏蜀相当,不过翻山越岭肯定蜀国厉害,而吴国最弱; (弓兵:有诸葛弩在手,蜀兵略强于两国) 水兵:毫无疑问是吴兵.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时期人口和兵力问题 -
郦钞妇乐: 上面那些人说的都是史学家估算的数字,比较有科学根据.这些数字我就不赘述了.结合那些数字我再来解释你的问题,收编青州20万这个数字肯定是夸张的,估计这个数字是演义里的,演义不真实.战国时期军队确实动辄十万,是因为战争体...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古代打仗真的几十万兵和几十万兵一起对打的吗?吹牛而已吧? -
郦钞妇乐: 有时候会夸张.古代打战部队分三种,一种为战兵,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作战的部队,一种为辅兵,平时负责辎重,押运粮草,守备据点,战时为预备队,最后为民壮,负责转运粮草,修建营寨,开山搭桥.当然每朝每代名字不一样,但划分是一样的. 古代打战时,有时候喜欢把辅兵和民壮的数目也拉入军队总数,说起来好像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但真正打仗的时候,其实也就几万人捉对厮杀.这种情况,基本是兵力不足时,一种战略欺骗. 但有时候,几十万就是几十万,像秦赵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基本上差不多,因为东汉以前,中国是全民皆兵的体制,成年男子日常都是要接收军事训练的,因此作战人员数目按史书上说是可信的,我说的史书不是三国演义这类的啊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木牛流马故事概括150字 -
郦钞妇乐: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他偷偷在葫芦谷中制造出木牛流马,用这些木牛流马运送军粮,省去不少人力.司马懿派人抢去几匹,照样造成2000匹投入运送军粮,诸葛亮派王平率1000名精兵把这些木牛流马连同军粮抢回.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曹操打刘备动不动就死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
郦钞妇乐: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下,能不能凑齐几十万大军.我们查询史料可以大概得知,三国时期,中国的总人口大约在2300万-3000万之间.按照古代的生产力,大约需要20-30个人才能供养一个“只打仗不生产”的士兵,也就是说,在三国时期,哪...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三国演义木牛流马简写 -
郦钞妇乐: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四子王旗19557033181: 一身是胆的解释是什么? -
郦钞妇乐: 释义“一身”,全身,浑身形容人非常英勇胆大,无所畏惧.也作浑身是胆. 典故出处: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为争夺汉中而打仗,刘备和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十分恼火,就亲自统率四十万大军到了汉水,准备和刘备决一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