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宰相是什么时候废除的?丞相,

作者&投稿:宗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丞相一职最早是什么时候设立的?是明朝才废除的吗?~

起于战国秦武王嬴荡,废除于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封建时期,皇权和相权总是相互矛盾。譬如秦始皇时,中国第一任丞相李斯,对秦皇服服帖帖。但秦皇死后,二世几位,丞相李斯、赵高专政,导致秦朝覆灭。再如东汉末年,丞相董卓、曹操专政,皇帝成为傀儡。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为防止皇帝乱花钱,虚报金额,制约了皇权。明朝胡惟庸专横跋扈,在家里摆上皇帝才能用的东西,还杀死朱元璋器重的刘基,最终导致杀生之祸。胡惟庸是相权灭亡的牺牲品,他的死,标志着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丞相(宰相)制度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立的,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丞相:
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如吕后欲封诸吕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栗太子等事。到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西汉晚期,丞相职权为内朝所取,已无所作为,如韦玄成、匡衡等,在君主和权贵面前,阿意曲从,以保持其禄位而已。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烦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东汉初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权归君主,协以内廷尚书,三公仅为备员。以后,大权又转移到外戚、宦官手中。三公汉成为一种空衔。三公制一直实行到东汉末。
汉献帝时董卓为相国,强梁跋扈,俨然在众官之上。后来曹操(见魏武帝曹操)又废三公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并自任丞相。董卓和曹操都是大权独揽,和君主无异。
魏晋南北朝在易代之际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性质均与董卓、曹操时无异,并非正常官制。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废,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职权,迄清末未再恢复。
宰相: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朱元璋废除的

《大明王朝纪事》——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与以往世代比较起来,帝国政治制度与机构设置均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其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力最终毋庸置疑地全部归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谓“大权一归朝廷”。其直接后果,则是一目了然,皇帝的威权变得空前之巨大;同时,其负担当然也变得空前巨大。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五中记载说: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中,全国共有1160件各种文书报告送到朱元璋案头,其中涉及各类事项3391件。平均计算,该人每天需要批阅文件字数约20万字,处理事务423件。就是说,即便此人24小时不吃不睡,一个小时也要阅读8000字以上,并在20多件国家事务上作出决断。这种情形称得上令人畏惧。就算皇帝是真龙天子,就算他体力、精力、智力、能力都超群绝伦,就算他无限热爱此种工作,这样的工作量应也是形同苦役。
为此,朱元璋曾从民间征召过几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做自己的国事顾问,称春、夏、秋、冬四辅官。其间效果如何,记载相当委婉而暧昧。推想起来,这些来自乡村的老学究,若真能做到不是越帮越忙,真能顾好这个问,倒确实是政治史上的奇观。于是,朱元璋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等大学士,挑选那些品级较低、年纪较大、政绩平平的文史官充任,帮自己处理文书报告,以备顾问,但不能参与政事。
到永乐年间,燕王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之后,开始让这些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置。虽然其官阶仍只有五品,没有部下,没有统辖机构,甚至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既无宰相之名,又无宰相之实,但这些人全是皇帝的亲信近臣,每日侍奉于皇帝身边,奔走于殿阁之下,特别是可以参与机务,看起来却很像宰相。为避开宰相这个已变得不祥的字眼,加之其名称为“入值文渊阁”,在内廷办事,人们含混地称之为“内阁”,算是有了内阁制的大模样。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丞相,该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

总体而言,丞相和宰相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清朝的大学士一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官职;

唯一有区分的,在于朝代,早期的封建王朝设丞相、中后期的封建王朝设宰相;在有一个就是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王权的渐渐集中,相权也在慢慢削弱,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宰相的实权没有丞相大。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更多精彩请访问:http://www.zhiji.com/

《大明王朝纪事》——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与以往世代比较起来,帝国政治制度与机构设置均变得极其简单明了,其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力最终毋庸置疑地全部归到了皇帝手上,即所谓“大权一归朝廷”。其直接后果,则是一目了然,皇帝的威权变得空前之巨大;同时,其负担当然也变得空前巨大。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五中记载说: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之中,全国共有1160件各种文书报告送到朱元璋案头,其中涉及各类事项3391件。平均计算,该人每天需要批阅文件字数约20万字,处理事务423件。就是说,即便此人24小时不吃不睡,一个小时也要阅读8000字以上,并在20多件国家事务上作出决断。这种情形称得上令人畏惧。就算皇帝是真龙天子,就算他体力、精力、智力、能力都超群绝伦,就算他无限热爱此种工作,这样的工作量应也是形同苦役。
为此,朱元璋曾从民间征召过几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做自己的国事顾问,称春、夏、秋、冬四辅官。其间效果如何,记载相当委婉而暧昧。推想起来,这些来自乡村的老学究,若真能做到不是越帮越忙,真能顾好这个问,倒确实是政治史上的奇观。于是,朱元璋设置了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等大学士,挑选那些品级较低、年纪较大、政绩平平的文史官充任,帮自己处理文书报告,以备顾问,但不能参与政事。

明朝 朱元璋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丞相和宰相区别是:丞相 是官职的名字, 宰相 只是统称 “宰相”是“宰”和“相”的合称,宰为主持之意,相为辅佐(君主)之意。“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辅佐君主、统领百官的宰相,萌芽于春秋时期齐景公设立的左、右相。战国时期最早...

宰相名称始于何时?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什么不同?
1.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阶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什么区别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2、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

宰相和丞相一样吗?这样的称呼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丞相:是周朝后化家为国的制度产物,在秦代通用。是“二”的意思,而相是“副”的意思,二个字合二为一就是辅助、助手。宰相:宰是主宰,相是辅助。合起来也是君主助手的意思。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若按其出现的时间来算的话,宰相要比丞相早一些。二者的区别:宰相是个官职的泛称,而 丞相是...

中国古代的“宰相”是如何演变的?宰相、宰相、宰相是哪个朝代的?
在秦二世,秦朝增设了“中国宰相”的职位。这时候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这符合历代宰相职能递减的规律,既可以避免功臣地位过高,又可以防止无玺的尴尬局面,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力。汉承秦制,是因为老刘家的皇帝出身草莽,刘邦本人就是地痞。他根本没有治国的经验和能力,所以主张“黄老”论,以“无为”治国。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宰相、丞相和相国分别是哪些朝代的?
中国古代“宰相”是怎么演变的?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先秦时期有相国、相邦等名称,但它们跟丞相一职确有不同,据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着的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当是两种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据历史学家们的严谨考究,他们大胆推测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等于相...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称大臣为宰相?什么时候成大臣为丞相?
一般在提到宰相的时候,根据语境,可以自然的分辨出是说官职还是制度。作为辅助君王的最高级别的臣子,无论是宰相还是丞相都是一样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统称为相的。秦朝的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个官职被称为丞相。汉朝也是丞相,但是丞相中地位更高的会被称为相国(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只有一个...

宰相制度什么时候设立
宰相含义: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史传商代有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皆为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太宰与相就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呢?
13. 宰相最初是秦国的官名,宰相之下有首相辅佐处理国事。14. 秦国文物中曾刻有“总理薛军任宰相”的字样,表明当时宰相与首相并存。15.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保留了宰相和相国的官名,但由于汉高祖名刘邦,将相邦改称相国。16. 汉代第一任宰相是齐王韩信,第一任相国是萧何,体现了宰相地位之高。...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地位有什么差别?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是有心人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各种电视剧当中称呼一个具体官员的时候会称呼“丞相”,而在夸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的时候则会使用宰相。历史上做过丞相的名人有诸葛亮、萧何、胡惟庸等人,被称为宰相的就更多了,比如“宰相刘...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什么 -
瞿雁韦尔:[答案] 丞相(宰相)制度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立的,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什么时候?废除丞相制度.
瞿雁韦尔: 明朝 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zhidao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内,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 有利于防止权原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二使中国历史上延续容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中国历史上宰相是一直有的么?什么时候废除?丞相呢? -
瞿雁韦尔:[答案] 从秦始皇开始到明太祖朱元璋时就废了,丞相和宰相一个意思 不过丞相是官名,宰相是制度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丞相是什么时候被废除的 -
瞿雁韦尔:[答案] 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是朱元璋的重大政治制度改革,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他说毁就给毁了,我个人认为是有所不妥的,万事在人,而非制度,制度再好,人不去执行,也是没有用.一家之言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废除宰相一职始于什么朝代 -
瞿雁韦尔: 废除宰相一职始于明朝.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度.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宰相制度何时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废除时间?丞相制度呢?这两者的区别联系? -
瞿雁韦尔:[答案] 丞相制度是明朝被废除的,洪武十三年. 在丞相制度设立之初,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君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所以逐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后来出现的所谓宰相,权力被分散,地位已经大大不如秦朝时的丞相了. 明朝时...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中国哪个朝代废除丞相制 -
瞿雁韦尔: 明朝.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即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关于其发展详见三省六部制),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至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被...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废除丞相制度是在哪一朝? -
瞿雁韦尔:[答案] 明朝初年,继承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大府:中书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其中,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大,以左、右相国(不久改为丞相)为长官,还设有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高级官僚,以及作为具体办事人员的左右司郎中、员外...

双鸭山市13210958543: 什么时候废除丞相? -
瞿雁韦尔: 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十三年.这一年,是为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奸党一案,杀宰相胡惟庸,前后牵连至死者,凡两万余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对帝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