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蝉》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投稿:敞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扩展阅读:李商隐成就综述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高中高三作文2850字:无题商隐
作文标题: 无题商隐 关键词: 无题 高中高三 2850字 字数: 28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2850字的作文,题目为:《无题商隐》,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记得是在棍棒与叱骂中结识李商隐的。由于我那时很不成器(一首《锦瑟》折腾了一星期也没背会),不甘心...

关于夜和灯的诗句
(《静夜思》-李白)呵呵.描写夜景的诗词:(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旅夜书...

请告诉李商隐的诗《燕台四首》译文
作者在《柳枝五首序》中提到,他的从兄让山曾在洛阳民间少女柳枝面前吟诵他的《燕台诗》,得到柳枝的赞叹,并对作者产生爱慕之情。从序中让山称作者为“少年叔”来看,其时商隐还相当年轻,可能尚未登第。《燕台诗》的创作年代,应比《柳枝五首》更早,大约写于大和中后期。诗的本事,已难评考。从诗中来猜测,诗人...

幽居冬暮赏析
如能合此二解,辨其因果,可得其全:不忘进取报效,是因;终遭困顿寒苦,是果。晨鸡报天晓,喻进取;寒鹜守冰池,喻退处。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紧了诗题的“冬”字,即景抒情。李商隐极其擅长托物寓怀。他的咏物诗,如《蝉》:...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鉴赏赏析和解读
周振甫先生认为,李商隐的咏物诗,大都是借物抒怀或托物喻志的。但在写法上有两类: 一类是全篇物我一体,句句写物,又句句写己;意蕴非常含蓄,如 《柳》、《野菊》 等。这一类诗数量较少。另一类是物我交错,即诗中有几句是写物,有几句写己,是交错的。这一类诗数量较多,如著名的《蝉...

李商隐幽居冬暮鉴赏赏析和解读
两句诗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其中有哀怨,有酸楚,而且扣紧了诗题的“冬”字,即景抒情。商隐极其擅长托物寓怀。他的咏物诗,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又如《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蝉之高栖悲鸣,莺之飘泊不定,可与本...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出自哪里?
诗词中常代指情人分别之地。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之四:“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晖。”⑦溅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典出《北齐书·窦泰传》。窦泰之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浦裙,产子必易。”泰母从之,俄而生泰。后成为古代之风俗,谓女子有孕到河边洗裙,分娩必...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李商隐 《蝉》的翻译 -
荆旭头孢: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以”,因.古人误以为蝉餐风饮露,所以说“高难饱”.“费声”,指鸣声频频.就真实情况而言,蝉并非是因身在高...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蝉李商隐咏蝉形神俱似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诗歌赏析 -
荆旭头孢: 【作品简介】 《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蝉》这首诗的全部 -
荆旭头孢: 名称】蝉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蝉的作品鉴赏 -
荆旭头孢: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蝉李商隐古诗秒懂百科
荆旭头孢: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作品赏析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请问《蝉》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
荆旭头孢: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的诗意/蝉的意思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 -
荆旭头孢: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shū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fē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关于李商隐的《蝉》 -
荆旭头孢: 蝉栖身在高树上餐风饮露,所以难以果腹;尽管它自命清高也好,含恨哀鸣也罢,这些都是徒劳的,终究不能摆脱生活的清贫,难饱的困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蝉古诗的译文
荆旭头孢: 蝉古诗的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作者是虞世南.原文如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品赏析:该诗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昂昂溪区19267406093: 古诗赏析.(6分)蝉【虞世南】 &n... 古诗赏析.(6分)蝉【虞世南】                            蝉【李商隐】垂緌饮清露,... -
荆旭头孢:[答案]小题1:垂緌 小题2: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达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而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诗中诗人是以蝉自喻.“垂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