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典故

作者&投稿:察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筚路蓝缕的成语典故
筚: 通“荜”,柴。路: 同“辂”,即大车。蓝缕: 破衣。原意是指楚国的先君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fén)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混战不休,公元前597年,楚...

路在何方,典故是什么
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

杨朱哭歧路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二三:“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五代 李翰《蒙求》诗:“墨子悲丝,杨朱泣歧。”杨朱哭歧路典故详解: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主张排斥礼教,提倡自由思想和个体追求真理。他曾经过一处岔路口,分别指引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路,但路的指示牌却被人恶意调换,导致...

走山东路的典故
走山东路的意思就是走中山路,像孙中山先生一样,走革命之路。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中山路南北两段合称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条路改为“中山路”,所以走山东路就是走中山路。

老马识途的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韩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典故内容为:春秋时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

道路以目的典故
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或者做事时,应该用眼神来示意,而不是用言语来表达。因为用言语说话容易出口伤人,而用眼神示意则更加含蓄、内敛。从此,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成为形容行为谨慎、言语恭敬的成语。道路以目这个典故带给人的道理:1、尊重规则:在上述典故中,孔子教导曾子看左边,...

成语典故_路不拾遗的故事
出 处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典故:秦孝公任用商鞅为重臣,听从他的建议,制定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实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贡献,就应该予以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

路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 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进退无路 前进无路,后退也无路。 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叩阍无路 叩:敲。 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 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来踪去路 指人的来去行踪。同“来...

古时候有一个邻居之间让路的典故?
古时有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古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

道路以目的典故
道路以目的典故如下:周厉王十分残暴,搞得民怨沸腾。为压制言论,他派出许多密探监视百姓,一旦发现有人非议朝政,马上抓去杀头。高压之下,人们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只是彼此用眼睛互相看看,即“道路以目”。周厉王沾沾自喜,自以为“吾能弭谤矣”。三年后他被放逐到彘。反义词介绍:口若悬河 读音:...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有关孔子和子路的故事.越简单越好..要白话文最好50字以内. -
贝莫聚苯:[答案]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论语>子路的历史典故
贝莫聚苯: 子路负米是作为古代二十四孝的典故之一.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解释一下子路“负米之叹”的典故 -
贝莫聚苯: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子路的故事 -
贝莫聚苯:[答案]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子路的故事= =有什么? -
贝莫聚苯: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子路事亲至孝的故事 -
贝莫聚苯:[答案]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为亲负米: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子路的故事 -
贝莫聚苯: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子路是谁?孔子的哪个弟子?历史关于他的故事都有哪些?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下嘛? -
贝莫聚苯:[答案] 中文名:仲由 别名:子路,季路,先贤仲子 国籍:春秋时期鲁国 出生地: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 出生日期: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职业: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孔...

图木舒克市15514301705: 关于子路的故事50字 -
贝莫聚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