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作者&投稿:蒋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这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创新并不神秘。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仍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创新意识,依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应少用陈述式的语言,大力倡导讨论式教学,多用“想一想”、“试一试”这种语言,变“注入式”为“启发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起到加工知识,自我增长知识的作用,达到激化创新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曾观摩过一堂地理课,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水,请向怎样解决?学生纷纷各抒已见,有的说人工降雨;有的说把天山、祁连山等地的冰川融化;更有大胆的设想:用核武器把喜马拉雅山脉炸一个大口子,订印度洋上的湿润气流长驱直入我国的大西北!一个个创新的设想在迸发出智慧的为花,谁能说今天的异想天开在明天不会成现实?信息时代呼唤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此为契机,奏响创新的主旋律,培养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课外活动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放下肩头沉重的书包,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如主办知识讲座、竞赛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和服务活动及各种兴趣、特长、学科小组活动,举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及小论文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具有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正确加以运用,对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我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他们突破45分钟的课堂“灌输”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多彩的举小组活动,多渠道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深长和社区评价等途径,发掘学生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能力或潜能,积极领导学生科学性发展。全校20个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达90%。每年都有一大批“四小”作品在市、地、省甚至全国获奖,学科奥赛也成绩斐然。地理兴趣小组制作的“三球仪”获全国一等奖,数学兴趣小组谷冲同学获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生物兴趣小组长每年生物奥赛成绩均位列全省前列。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活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为人的启蒙教育和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各方面利益,因为下一代的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对于孩子的学业,家长们关注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了孩子的前途,家长更是倍加关切,望子成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别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成了一句“至理名言”,重重地压在众多独生子女家长的心头,并悄然融化在他们的血液中。于是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双休日”。可要问一问21世界究竞应该让孩子具备哪些能力,家长恐怕就难以回答清楚了。有这样一个故事,生物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段,会变成两条蚯蚓。于是,一女孩就挖来一条蚯蚓养在家里观察,可女孩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给了女孩一个耳光,并且把蚯蚓扔了。试问,在这样家庭环境中,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吗?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努力提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努力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把孩子作为一个天生的学习者的权利还给孩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尽情地去创新。

四、社会教育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要充分发挥少年宫、少年之家、业余体校、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站、儿童图书馆等校外教育机构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利用它们的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性、容易青少年所接受等特点,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许多电视台和报刊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以及《星星擂台》、《开心词典》、《幸运52》、《梦想剧场》、《神州大舞台》、《正大综艺》、《第二起跑线》、《挑战主持人》等等,就激发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兴趣,迸发出了许多创新火花,不仅为社会实际需要解决了一些问题,也锻炼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1、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
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起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2、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
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3、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因此,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催化剂。提问是启迪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通过特定的问题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可以使人们看问题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维活动起质的飞跃,丰富的想象力能“撞击”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发现,新的科学成果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变传统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实验用品,让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作能力。有时实验不一定获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从中吸取教训,重新进行实验,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知识重量的增长及更新换代加速、新学科的涌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改革,呼唤着教育终身化。不断学习成为现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
教师要提高自学能力必须要做到:能有目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够独立的学习;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最终走上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以学导学,以学导教。
同时,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合理,现代社会的教师不能仅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作为教师除了掌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当好先生而去教好学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现代社会,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瞬息万变的信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
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如:通过图书馆、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会调查等获取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在科学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驾驭科学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创新能力结出丰硕的成果。

扩展资料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新教育

美术学科在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美术教学应如何从学科特点出发,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美国哈佛大学的伯顿教授指出,“要创造一个气氛,使每个学生被作为一个人看待,使他受尊重,避免引起学生的压力,因为害怕会禁锢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学生通向新思想的道路┄┄”试想,在一个刻板拘谨、思想僵化的气氛中,是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幻灯、图片、实物、范画、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看到、听到后马上产生一种兴奋感,急不可耐地想动手去画,这样一下子把学生的精力全部集中到这节课上,为上好课起到了引导作用。
例如:一年级《小鸟的世界》一课,我先放录音,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请同学们猜猜:清晨,树林里谁起的这么早?是谁在唱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是小鸟。然后,我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小鸟的标本,请学生欣赏,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鸟的种类有1186种。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摸一摸,看一看,说说小鸟的身体有何特点,然后利用动画软件,演示小鸟的基本形——由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组成。变换基本形的位置,小鸟的动态发生了变化;变换头、尾巴的式样,小鸟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化颜色,小鸟的羽毛发生了变化。当我演示完,画面上出现了一幅“小鸟的世界”,同学们看的出了神,发出了阵阵惊叹声,我又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捕杀鸟类,就是纵容害虫,爱护小鸟,就是爱祖国的表现。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挥笔作画,不一会儿,同学们绘制出了一张张稚趣的图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小鸟的一家,有鸟爸爸,有鸟妈妈,鸟孩子;有的学生画出了小鸟在开联欢会;有的学生画出了小鸟餐厅等。教学内容的丰富有趣,课堂气氛的轻松和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知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同时又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心理感受。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做的。
二、加强课堂示范,充分发挥直观演示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学科教学区别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直观性。生动形象的直观感知是学生形成观念和概念的基础。同时,直观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促进知识掌握。直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好一节美术课,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示范讲解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约占15分钟,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讲解的主要部分,由浅入深,化繁为简,使学生得其要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规定的作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更新的艺术作品。
例如:三年级<<纸叠染>>一课,是一节工艺制作课,主要是学习纸叠染的方法,染出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图案的形成美,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叠法和染法,创制出新颖美妙的图案。上课时,我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扎染图案的服装,请学生欣赏,讲解扎染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染布工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扎染和今天我们学习的纸叠染有何联系呢?原来,纸叠染就是在扎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纸代布,简化捆扎,煮染等工序,染出的图案具有扎染的效果,晕染自然,变幻有趣。老师展示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染纸作品,学生被染纸美丽的色彩和富有魅力的神奇的图案深深吸引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纸叠染的工具——吸水性较强的生宣纸和渗透力较强的彩色墨水。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利用幻灯演示叠纸的方法,有对折,对角折等多种方法,染色时颜色不宜过多3、4种色就可,随着叠法染法的演示完成,象变魔术一样,不一会我就染出了几张效果不同的染纸。运用这种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很快学会了纸叠染的制作方法。最后,我又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叠法和染法,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制做出了千差万别的、新奇美妙的图案。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实现。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开拓,勇于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增长智慧,使他们在美术课上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试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的创造力是指表现出一些打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就是幼儿神奇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孩子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引导,都可以成为创造型的人。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和挖掘幼儿...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本身是一种艺术类教学,其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一种更优的审美能力,可以有效的达到陶冶情操,感化心灵的作用。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注重传统主修课程,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是其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甚至会影响到个人更深远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好学生审美...

在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

对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一、美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我们用的美术教材已逐渐贴近学生,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和空间感等。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兴趣保持一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成效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

怎样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培养能力 激发情感课后反思
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

《怎样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中的美感》小课题研究结题报
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使得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培养小学生美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注重“美感”的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传授与...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另外,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在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在课前必须搜集整理多种图片、录像,在讲课过程中要有大量讲解,本来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省去了这些麻烦,学生很全面地观察到作品,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培养了审美能力。1.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容易 在美术教学中,大都是教师讲解,...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把美术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又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六、挖掘现代教学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

美术怎样学习好!
意志力与美术教育有何关系?怎样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美术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意志力培养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能够整体掌握物体的形态,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大小比例,明暗关系和空间表现的关系等,都是从事绘画活动必备的特殊能力。学生绘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美术技法的学习与掌握,离...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蒋群鼻渊: 幼儿时期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会几种物象概念,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儿童整个身心的潜能激发出来,促进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蒋群鼻渊: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社会...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蒋群鼻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将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营造一种与课堂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教学的内容.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拥有创新意识 -
蒋群鼻渊: 在美术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线,根据学生发展特征,充分挖掘教材,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创作学习活动中,获取创新的成功体验.时代跨入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浪潮正在教育战线奔涌而来.

定日县15111863236: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蒋群鼻渊: 在美术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从事美术创作活动,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中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运用多种材料技法进行艺术表现.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蒋群鼻渊: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

定日县15111863236: 美术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什么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呢?
蒋群鼻渊: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 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定日县15111863236: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蒋群鼻渊: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收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蒋群鼻渊: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直接影响着美术知识的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比如:一段精妙的导入语、一首美妙的音乐、一幅幅发人深想的画面……都可以刺激学生...

定日县15111863236: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课堂中的想象创新能力 -
蒋群鼻渊: 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更好的挖掘自身审美能力的意识,与具有美术基础技能,更为重要是要推动学生智力工程的潜能开发,提升学生对客观存在规律的认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一、当下小学美术学生创新能力激发教学的必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