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表示多数

作者&投稿:孔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哪些~

1、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数、繁、盛、众、广;
2、表示数量多的有:。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虚数,极言很多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正确翻译为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一般为虚心学习
② 九死一生。九:表示极多。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 出自于: 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表示多的成语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摩肩接踵
人才济济 千军万马 林林总总
五彩缤纷 千差万别 千辛万苦
滔滔不绝 博览群书 见多识广


九 【jiǔ】: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3、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
[数]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
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
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
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文言文表示多数
1.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哪些在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多"的字有繁、盛、众、广等。
形容“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
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
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
花样多(五花八门)
2.文言文中大多数“而”字的用法,要如何判断它们的意思和作用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古人说的是什么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

大家文言文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

解读文言文
一般说来,大多数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读音为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就要求我们认真地辨明字形,查明字音,不要把形近字的读音当做正音.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读"hu n"而不读"恒";《桃花源记》中的"髫"而不读"召",《狼》中"眈眈相向"中的...

文言文翻译表达方式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

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文言文的寓意
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的解释叫什么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

还有哪些文言文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

文言文和现代文哪个优美
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

文言文讲解注意什么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 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 例如:“...

清城区13549162351: 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 -
蔽宗安贺: 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的主要不同是:现代文在数词与中心词之间都带量词(例如:两个人),而文言文数词后面基本不用量词,是数词直接跟名词相连(例如:二人).

清城区13549162351: 三在古文里有多次的意思,还有那些古文里有这个意思 -
蔽宗安贺: 三 sān用于表示多数或多次时: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清城区13549162351: 文言文,在古代汉语中,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一”代表是什么意思,“三”代表是什么意思,“九”代表是什么意思,“千百万”代表了什么意思、... -
蔽宗安贺:[答案] 以下是词典里的解释: 一 yī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意. 3.全;满:生.地水. 4.相同:样.颜色不~. 5.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试. 7.乃;竞:至于此. 8.部分联...

清城区13549162351: 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多数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
蔽宗安贺: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一个人”文言词语可以用“单人”.“不能”文言词语可以用“难”.“代表”文言词语可以用“代”.“所有人”文言词语可以用“皆”.“多数人”文言词语可以用“众”.“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多数人”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单人难代皆及众也.

清城区13549162351: 古文中表示虚指的句子“军书十二卷”中的“十二”是表示多数,非确指.再举两例. -
蔽宗安贺:[答案] 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的“三千丈” 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千里”

清城区13549162351: “三”这个字在古文中的古义和今义. -
蔽宗安贺:[答案] 古义:表示多数 今义:数字三

清城区1354916235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不是确数,你能举几个文言文中的例子吗? -
蔽宗安贺: 你好,文言文中三经常表示多数或多次,而非确数. 例如: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城区13549162351: 文言文里面表示“多到腻味”的单个字 -
蔽宗安贺: 三,九,群,众

清城区13549162351: 古文中“百八十人”到底是指多少人? -
蔽宗安贺: 古文计数,最高位为“一”时,一般省略不写.如《水浒传》“百二十回”;一千余作“千余”,再如“十余”、“万余”.如果你说的确实是出自古文的话,“百八十”就是一百八十. 另外,现代北方方言中,有一个关于一百左右的概数,叫做“百八十”,也有写成“百把十个”.这于古文无关.‍

清城区13549162351: 文言文中具体数字怎样表示 -
蔽宗安贺: 这话不对,一般情况下“三”和“九”,或者“三千”、“九万”之类的夸张的数,都不是确指,但是古代用它们表示准确数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其他数词大多数也都是具体数字,或者估计或近似到几千几万,这个方法现在也用啊.比如三国演义里那些数目,基本上都是具体数字,表示方法都和现在一样,只不过用的是汉字而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