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苏东坡【上】(18)

作者&投稿:劳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据传记和有关记载,苏东坡少年时代就有两种个性。

        一个特色是儒家用世的志意,“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中国读书人儒家思想的一个美好的传统。他幼时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有用世的志意的一个义士,当他被任命为清诏使要作一番事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当他遇到迫害灾难,不逃避,不委曲求全,不逢迎苟合,付上了生命。苏东坡内心激动感发,问他母亲说:他日儿做范谤,您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因为一个人要想有美好的品德节义,又要有富贵寿考,两者不可得全。母亲欣然答应。苏母、教子的岳母、画荻教子的欧阳修之母,都是母教的仪范。所以苏东坡在王安石的新党当政时不苟从;司马光的旧党当政时不追随。每次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政治迫害,只要是回到朝廷,仍然是坚持政治上的理想,遭遇众多贬逐,而他的志意理想操守一直不曾改变。

        苏东坡还更有另一面修养,兼有道家的高邈洒脱,超远旷达。他读到《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庄子·逍遥游》)这就是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操守。此外,《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里间隙之中如何度过,《庄子·逍遥游》里变化多端的鲲鹏那种高远无拘超远旷达……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能够把儒道两家的最美好的品格和修养融会到自己的修养之中,这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是要在忧患艰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中国的伟大诗人,都不仅是写诗而已,他们都是以他们平生行为实践了伟大人格,中国古典诗歌是带着这种感发的、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的诗歌。苏东坡不苟合于新党或旧党,新党时他曾因直言被贬逐到杭州作通判,由杭州转到密州,再转到徐州,再转到湖州。在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他说:“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而这谢表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就有了因诗文获罪的乌台诗案。下狱后,一帮小人就搜集他的诗文,摘取其中的话,认为有诽谤朝廷之意。比如“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见《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说柏树不但长在地面上的树干是挺直的,就连它的树根,到九泉的深处,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它一样是挺直的。但在地里的根曲不曲,这一份隐藏的不被人认识的忠直心意,只有蛰伏在地下的龙才知道。天子是飞龙在天,那你说地下有一条龙是什么呢?于是认为他有叛逆之心几乎被处死。

        苏东坡当时在狱中与他的弟弟苏子由告别,诗说:“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九死一生,幸亏神宗皇帝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昏君,苏东坡没有被处死,而被贬到黄州去作团练副使,贫穷异常。后来有人替他说话,才在东坡住地开出一片土地来,亲自耕种,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可是就在这时大量名篇佳作喷薄而出,除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西江月》)……经过忧患苦难还写出这样飞扬潇洒,开阔博大,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苏东坡在给朋友信里边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与李公择书》),文天祥有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儿无愧。”(《自赞》)“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他在海南渡海时所写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的句子,一切的苦难都一笑置之!当他老眼昏花时,“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独觉》)老眼昏花了,看外边的一切景物模糊了,如同被云霞笼罩一样,可是我内心有桃李百花开放了。这是要无待于外而有待于内的一种修养。

        苏东坡怎样学词了。他有儒家的用世的志意,致力于《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制策集》里那些策论讲治国安邦之大计。他曾经前后两次的上书名震一时。所因反对执政的新党,被贬杭州做通判。在政治失意以后,才以闲情闲笔来写小词的。苏东坡在诗歌、书法、散文等多方面都有成就,小词是以余力为之,这影响了他词的风格,表现了超旷的特色。因为儒道两家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显达时有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理想,穷困时有道家的超旷襟怀,而不为这种忧患艰难所打败。

        此外,苏东坡的词气象高远有柳永和欧阳修的影响。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开阔博大高远的兴象,曾被苏东坡称赞过,说柳永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受他影响,苏轼词开阔博大,写尽高山远水的风光。至于欧阳修对苏东坡的影响,冯煦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蒿庵论词》)欧阳修两方面影响了苏东坡:一个是疏隽。欧阳修笔下《采桑子》:“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州白鹭飞。”中的飞扬高举、疏阔高远,与苏东坡的超旷暗合;另一个就是遣兴的意趣。欧阳修对于自己悲哀忧苦能够排遣,能够对于宇宙万物取一种赏爱的态度。苏东坡常常富于赏玩的心情。

    古人大多评价苏东坡在词里的开拓,如:

      苏东坡有时只写才人志士的逸怀浩气,而不写儿女之情。这是词的境界的一大开拓。叶嘉莹认为从晚唐五代的小词,发展到苏东坡,这是词诗化的高峰。

        但苏轼还有另一方面的成就是韶秀,周济有评语:

(备注:,文字整理于叶嘉莹《唐诗宋词十七讲》)


晨读苏东坡词
晨读苏东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只有苏...

苏轼定风波书法作品
原文:《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首广为流传的词在初次阅读时...

苏轼的哪句词让你感触最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指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人们常用此句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格律简介
定风波这首词,其格律遵循特定的韵脚规则,以平仄交错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韵律美。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以平声起,紧接着是"何妨吟啸且徐行",平仄相间,形成首韵△平韵脚。接着的两句"竹杖芒鞋轻胜马"和"谁怕",平仄搭配有序,形成另一组韵脚▲仄韵脚。"一蓑烟雨任平生"再次回到平声,形成平韵△...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意思,出自?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回望过去,面对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和挫折,心中已经平静坦然,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情感都不受影响,既不会因风雨而波动,也不会因晴天而喜悦。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下是对这句诗的 1. 诗句的直观解读:这句诗通过...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经典词作,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这首词借春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么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抒发了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寄寓着词人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通过春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么一件寻常之事,表现出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作为座右铭的苏东坡诗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这首广为流传的词在初次阅读时就会被大多数人深深喜欢,甚至会奉之为人生座右铭.能否说,这种“心有灵犀”的喜欢是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

求苏轼词5首短一点苏东波的有没有更短一点的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解释,苏东轼的二句,著名的词句。要说出比喻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按:“莫听”二字,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竹杖芒鞋”,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轻...

苏轼的诗有哪些?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寄情山水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豁达和坚韧精神。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而广受赞誉。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方面。以上提到的几首诗只是他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部分,每一首...

西畴县13511488442: 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扶备尔安:[答案] 试题解析: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靠平时积累. (2)D 下片中不仅有抒情议论,也包含写景的成分. (3)“回首向来萧... 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赏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方...

西畴县13511488442: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叶打林声)的原文和赏析 -
扶备尔安:[答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西畴县13511488442: 关于淡定,坦然的名句古诗词,急求 -
扶备尔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西畴县13511488442: 苏东坡旷达乐观的事例 -
扶备尔安: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

西畴县13511488442: 苏轼的定风波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各句的赏析是什么? -
扶备尔安:[答案] 即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

西畴县13511488442: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全诗 -
扶备尔安:[答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西畴县13511488442: 苏轼的《东坡》译文 -
扶备尔安: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闲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赏析】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

西畴县13511488442: <<定风波>>苏轼 -
扶备尔安: 你好:苏轼《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表面的意思是:他与几个朋友在田间行...

西畴县13511488442: 定风波苏轼怎么划分层次
扶备尔安: 苏轼的《定风波》上、下阙分法如下:《定风波·三月七日》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上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