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与知县到底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盍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对于县令、知县这两个官职,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太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毕竟他们都是地方上县一级,执掌一县的最高长官,因此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的职权都是一样的,品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名字不一样而已。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他们之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县令

县令,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三十八年(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发动“速杞之战”,子姓诸侯国权国被楚国所灭,之后楚武王为了掌控属于权国的地盘,他就在这里设置了“县”的行政区划,并任命大夫斗缗为县尹,让他执掌权地。而后,随着楚国开始了大力向外扩张的道路,并先后吞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楚王就依旧遵循楚武王的作法,在这些地方相继设“县”,作为边防重镇,其长官称县尹,拥有征赋之权,统重兵。

随后,魏、赵、韩、秦等国也追随着楚国的作法,在各边疆之地设“县”,但与楚国不一样的是,秦魏赵韩等国称县长官为“令”,而非“尹”,同时与日后的县令不同的是,此时县令的地位颇高,他直隶于国君,由国君直接管理,是地方上地位最高的官员之一。春秋后期,各国将“县”推向内地,而后又在边疆之地设“郡”,置“郡守”,当然此时郡守的地位要略低于县令。战国时期,随着边疆地区越来越繁荣,各国开始在郡下设县,而这就是郡、县两级制的雏形。

汉朝官制

前221年,始皇帝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一统天下,建秦朝。随后始皇帝正式确立郡、县二级制,当时他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此时县属于郡,如此县令也就成为了郡守的下属。而后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秦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万户以下的县,县官称县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因此在秦朝,县令的地位要高于县长。刘邦代秦建汉后,在地方上对于县一级长官的任命依旧延续秦制。

到了西晋,随着全国的“县”变得越来越多,西晋开始放宽秦汉对于县令、县长的任命,《晋令》载:“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此时普通的县只要有千户以上的人口,而州郡的治所更是只要满足五百户以上的人口,就可设县令,而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则依然设县长。

而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的增多,各国所设的县也就开始越来越多,而随着县的增多,各县所拥有的人口也就越来越少,如此之后的各县长官大多不再称县长,而是称“县令”,当然也有县长,但较之之前已经很少。

隋朝官制

隋时,县一级长官也大多称“县令”,少数县依然有“县长”(《姜謩墓志》载:“隋文受禅,授秦王右府司兵,迁长史东阁祭酒,除博州清平县令……病免久之,除并州晋阳县长),且开始有了另外的区分。《隋书.百官志》载:“(开皇)十四年……改九等州县为上、中、中下、下,凡四等”,此时的县令分为上、中、中下、下四等,以大兴、长安、河南、洛阳四县的县令为最尊,这四县县令位列正五品,高于从六品上的上县令。同时隋朝划分县的等级主要是以“诸县皆以所管闲剧及冲要以为等级”(《隋书.卷二十八》)为依据,而县令的品级就是以县的等第来决定。

唐时,县一级的最高长官皆称为“县令”,其余同隋制大相径庭,唐朝的县令有京县令、畿县令、上县令、中县令、中下县令、下县令之分,其中以京县令为尊,位列正五品上,以下县令最次,位列从七品下。到了宋朝,《宋史.职官志》载:“县令 ,建隆元年,令天下诸县除赤、畿外,有望、紧、上、中、下......若京、朝、幕官则为知县事”,此时因宋朝的职官是采取官称与实职是相分离的措施,因此“县令”逐渐只存虚名,开始被“知县”所替代。

唐朝官制

元时,县一级长官称“县尹”,《元史.百官志》载:“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县之制。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则以簿兼尉”,自此“县令”作为地方县一级的最高长官的官职一去不复还,它彻底的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知县

上面我们也说了在北宋的时候,宋皇吸取了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王朝朝不保夕的局面,他采取了官称与实职相分离的措施,《宋史.职官志》载:“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就是说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的长官,但除非皇帝特命,一般是不管本部职事的,比如礼部,礼部虽有礼部尚书,但实际掌控礼部的一般情况下却并不是他,而是“判礼部事”。

如此,此后宋廷几乎不再任命专职的县令去治理一县,而是专门由朝廷大员去地方上兼领一县,这称为“知某县事”,简称“知县”。当然此时有京官去地方上兼领一县的大多是地域广,或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县,而一些较偏远地区还是有专职“县令”的存在的。不过到了南宋中后期不管是哪个县,它的最高长官都开始被称为“知县事”,这点从嘉定十二年,宋宁宗下诏“两经作令满替者,实历九考、有政声无过犯、举员及格,改官人特免再作知县,许受签判或干官,以当知县履历” 的诏书中没有出现县令,而只出现知县就可看出。

当然,知县曾短暂的在元朝消失过,此时一县的长官叫“县尹”,而非“知县”,《元史.百官志》载:“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之后明朝建立,朱元璋仿宋制,“知县”开始正式被当做官职名来使用,《明史.职官志》载:“县。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其属,典史一人。”。

同时在明初,朱元璋曾将知县定位三等,“定县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明史.职官志》),就是缴纳赋税达十万石以下的为上县,设从六品知县;缴纳赋税达六万石以下的为中县,设正七品知县;缴纳赋税达三万石以下的为下县,设从七品知县。当然以上这种规定,在不久就被废除,此后不管是上县,还是下县,除京县的知县是第六品,其余知县全为正七品。

随后清朝亦仿照明制,无区别。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立,而随着帝制的消失,知县这一封建产物随之也被抛弃,一县的长官就变成了“县知事”,自此知县的称呼也随之消失。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那么说了这么多县令、知县的渊源,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他们之中到底有何不同的地方吧!虽说县令、知县都是地方上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长官,都是一县之长,职掌的也都是一县的事务,但在职权、地位上他们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县令的地位普遍要比知县高。虽然在古代县令和知县都为一县长官,但是宋之前的县令的地位却是要比知县来的高。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县是大于郡的,也就是说县令是大于郡守的,同时当时的县令是受国君直辖的,而据《说文》载:“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就是说只有上大夫才可授封县,可以说毋庸置疑此时的县令绝对是属于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而到秦汉时期,虽然县令不再受国君直辖,而是有郡守来管理,但是不管如何此时的县令也是六百石至千石的大官,要知道在汉朝廷尉(后来的大理寺卿)也才是秩皆六百石的官员,而在明朝,大理寺卿可是正三品官,远比正七品的知县来的高。因此此时县令的地位显然是要高于知县的。

之后到隋唐时期随着县越来越多,县令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其品级也被降至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但是跟明清都只是位列七品的知县相比,此时县令的地位还是要略高于知县的。

第二、县令大多掌兵而知县大多不掌兵。春秋战国时期,县令大多是负责边疆地区的,因此为了保证边疆地区的安全,他们往往是手握重兵的。而后,到了秦、西汉时期,县令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掌兵,此时地方一旦有战乱,县令可直接调正卒镇压亦或抵御。到了东汉,东汉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政权,遂罢郡国兵,如此县令失去兵权,之后东汉凡遇有战争,常派京师兵出征,或根据需要临时从州郡招募或征发,由皇帝派将军统帅。

东汉末年,因各地起义不断,为了镇压起义,朝廷于是又将募兵权下放给地方官,自此县令又开始有了掌兵权。此后隋开国后,知县的兵权又被收回,但到了隋炀帝末年,因战乱,朝廷又将兵权下放给县令。到唐时,县令的兵权又被收回,唐末又下放。因此,县令在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拥有兵权的,除东汉、隋、唐的前中期县令是没有兵权的,其余时间都有兵权。

明朝知县

而反观“知县”,除宋朝外,知县兼任兵马都监或监押之职,即可掌兵权外,其余在明清时期,知县皆是不掌兵权的,如明朝的地方兵权则由都指挥使司负责。

第三、县令是大县的最高长官才能叫,而知县却只要是县的长官就可以叫。在隋唐之前,能叫做县令的就只有大县的最高长官,如秦汉只有担任万户以上县的长官才能叫县令,再如在西晋只有担任千户已上县的长官能叫县令。而在宋明清时期只要是一县的长官就都叫“知县”。所以说虽然县令和知县虽然都是一县的长官,但县令却是大县的长官才能如此叫,小县的长官只能叫县长,但是知县却不会如此区分,只要是一县的长官都叫知县。

第四、县令在隋唐是分六个等级的,而知县在明清时期却只分两个等级。隋唐县令是分京县令、畿县令、上县令、中县令、中下县令、下县令等六个等级的,而明清时期知县却只是分京县令和其他县令。

总得说县令、知县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县令的地位显然是要高于知县的,同时县令大多时候是掌兵的,而知县多数是不掌兵的。



古代的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县令和知县是一个官职吗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

知县和县令的区别
知县和县令的区别是使用的年份不同、隶属和发展路径不同。一、使用的年份不同 知县这个官职最先出现在唐朝,当时称为“权知县令”,是朝廷大臣一种暂时的任务,而不是一种官职。宋朝成立以后,为了将权利更进一步地掌握在皇家手中,朝廷会委派一些京官去地理位置特殊或者经济不错的重要大县担任“知县事”...

古代知县和县令仅仅一字之差 两者有什么不同
县令和知县虽然都是指郡县一级的最高长官,但是两者大有不同,并且这种差距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拉开。在商鞅变法的时代,县令就是开疆扩土的排头兵,由于秦国急于迅速强大,所以县令大都是能征善战的狠人,整个县的男丁穷兵黩武,随意拉出来就是一支军队。秦时的县令职责并不是经营好地方,让地方经济平稳...

县令、知县、县尉、县丞有何区别
县令、知县、县尉和县丞在古代中国的县级行政机构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县令是县级行政机构的主管,负责全面管理县政,包括司法、财政、民政等各个方面。县令一般由朝廷直接任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知县则是县令的副手,协助县令管理县政,同时在县令离任或空缺时代行县令的职责。与县令和知县不...

县令、知县、县尉、县丞有何区别
1. 县令:是一县之长,掌管全县的政务。2. 知县:是明清时期对县令的正式称呼。3. 县尉:是县令的助手,负责治安和军事。4. 县丞:是县令的下属,辅佐处理县务。二、详细介绍:县令,是古代中国地方官职之一,负责一县的行政、军事、民生等事务。县令通常被视为一个县的首脑,具有相当的权力和地位...

古代的县令,知府,知县有区别么 ???
知县跟县令一样,属于县级单位,而知府比知县要大,跟地级市差不多

县令与知县的区别
知县和县令是古代中国官职,它们在历史沿革、职责和地位上有所不同。首先,知县这一官职最早在唐朝出现,当时称为“权知县令”,通常是由朝廷大臣暂时担任,负责处理县政事务,并非固定官职。至宋朝,知县成为常设官职,且多由京官担任,地位高于普通县令。宋朝后期,知县的设置变得普遍,逐渐成为地方县的...

古代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哪个官职更大
知县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员。县令是地方官员。2、知县和县令哪个官大 我们先来说说县令这个职位,在战国时三晋和秦都已出现了县的行政级别,而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即为令,称之为县令。到战国末期,诸多国家已经实行郡县制,其中郡大县小,县令就是一县之主。等到了唐朝,县令的职权到达了顶峰。县令的...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
知县和县令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中央任命派到地方,一个是地方任命,一字之差代表的是身后的背景。知县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执行的是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但是县令执行的是上一级的命令,一个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地,一个是为了地方日常事务的推行。5、地位不同 从地位上来说,宋代知县的地位高于县令。

县令、知县、县尉各是什么官
1、县令在其他工具书中的解释是 官名。县令之名,起于战国,其时秦及三晋县的长官均称为令。2、知县,官名。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3、县尉,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工作,级别在县令、县长(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岐山县15819607112: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
德急盐酸: [县令]唐宋两代县级主官,官阶自从六品至从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时存在知县和县令的官衔,当时县令稍强于知县. 宋制县的长官称县令.但往往看到史志记载多称为知县,这是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知县就是知县事的简称.据《长编》卷4载,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泛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这是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也就是一县的主要长官.知县有别于县的本官县令,因为是差遣.

岐山县15819607112: 知府、知县、知令有什么区别 -
德急盐酸: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知府,与现在...

岐山县15819607112: 清朝的县令和知府的区别 -
德急盐酸: 知府比县令管制要大.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县令相当于一个县的县长.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

岐山县15819607112: 县令、县长、知县是干什么的?
德急盐酸: 负责管理县的长官,因朝代不同而有县令、县长、县尹等不同称呼.周朝时称为县正,春秋 时期则称为宰、尹、公等.秦汉时,若这个县拥有万户以上的人口,负责管理县...

岐山县15819607112: 古代的县令,知府,知县有区别么 ??? -
德急盐酸: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唐朝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朝,中央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实际上,管辖一县的政务,有驻兵的,也管理军务;明朝,正式用知县为一县长官的名称,清朝,沿用知县的名称.也叫县尊,县正堂; 2/知县管理地方政务,监管财政,税收,府库,司法,监察,征兵等相关事宜,当时的知县,虽然一个人,但各方面知识具备,可以说,要是有一个好的知县,那么,对于人民生产,生活都很重要;历代,政绩卓著的知县,离任时,百姓或夹道礼送,或赠予褒奖,或立祠祭祀等,以表示感激; 3/县太爷,也是根据知县管辖职权,同时,也是尊称

岐山县15819607112: “郡守和县令”分别是怎样的官职?
德急盐酸: 郡守与县令为古代官职名称,均是在 战国时期随着郡、县的设立而开始存在 的.战国时的郡都设在边远地带,边防任 务很重,因此其最高长官称为“守”,一 般由武人担...

岐山县15819607112: 治理衙门的官儿叫什么?知令?县令?谢谢
德急盐酸: 衙门是一个机构,不能说谁治理衙门~~要治理的是地方,比如一个县. 根据衙门的等级,县的长官是知县,知县的上一级长官是知府,再上一级是知州,最上面上皇帝几六部! 就像现在的县长,市长,省长一直到国家主席! 我这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下解释!供楼主参考

岐山县15819607112: “县令、县长、知县”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
德急盐酸: 先说县令,秦国的商鞅变法,合并那些小乡为县,县令就是县的长官.战国末 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而到了秦至南北朝时,县 的行政长官有了大小区分,大县称令,小县称长.秦、汉法令规定,人口超过万户 以上的县为大县,不足万户的县为小县.到了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 宋代则经常派遣朝廷官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亦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如果当地驻有戍兵,知县则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到了明、清两代,知县 就成为一县的正式长官了.

岐山县15819607112: 知县是几品官员啊 -
德急盐酸: 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