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作者&投稿:夷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王羲之真迹《兰亭序》随唐太宗殉葬了。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相聚山阴兰亭,群贤毕至,王羲之有感作文并书写下来,这便是《兰亭序》的诞生起因。
相传,王羲之回到家中,又书写了几遍,但都没有当时书写的那遍好,便自己一直珍藏,死后其子孙一直认真保存,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圆寂的时候便传给爱徒辩才。
李世民酷爱书法,曾经下令在全国征集王羲之的作品,哪怕是一个带字的纸片。在帝王权力的号召下,虽然许许多多的王羲之作品收入囊中,但唯独《兰亭序》一直没有出现。后来唐太宗听说藏在辩才之处,虽多次询问未果。为了讨皇帝欢喜,大臣房玄龄推荐箫翼取回《兰亭序》。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藏有一幅传为赵孟頫所画的以萧翼赚兰亭为题材的长卷,很好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萧翼得到唐太宗命令后,便带着数件王羲之作品乔装接近辩才,骗得信任和好感之后,用激将法让辩才拿出了《兰亭序》真迹,由于辩才已经信任了萧翼,故不加防范,一天趁辩才和尚不在,萧翼便卷着《兰亭序》真迹跑回了皇宫。在这幅画面中,中间盘坐的就是辩才和尚,右边与之交谈的便是萧翼,画面的最左侧有两人在煮茶,人物表情刻画十分精彩,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刻。
萧翼回宫后,皇帝看到《兰亭序》真迹十分高兴,不仅提拔了萧翼,还召辩才觐见,辩才看到殿堂上站立的萧翼,这才恍然大悟,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便命善书法的大臣纷纷临摹,由于对《兰亭序》的喜爱,唐太宗去世时特将《兰亭序》陪葬昭陵,至今无人开启。

扩展资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参考资料:兰亭序-百度百科

王羲之真迹《兰亭序》随唐太宗殉葬。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你管他真迹在哪里呢?因为没人知道真迹在哪里或者王羲之是否真的写过兰亭序等等。推荐一本书《兰亭论辩》70年代出版的读物,内f的。里面有当时一些很著名的学者的争论。或许对你会有启发。]




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喝酒赋诗完了以后,王羲之的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我等后辈书法爱好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话说在王羲之写《兰亭序》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当王羲之等人在聚会完了以后的第二天早晨,王羲之酒醒之后,看到小儿子王献之正...

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包括哪些?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

王羲之《兰亭序》是用什么字体写的?
王羲之《兰亭序》是用行书写的。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兰亭序》的作者到底是谁
《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

《兰亭序》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兰亭集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

无论文章还是书法,《兰亭序》都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魏晋文化的经典...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 ,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什么?这是谁的作品?
《兰亭集序》:1、背景:《兰亭集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也有传闻,说此次“雅集”实际为一场秘密军事会议。2、 魏晋之风: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法帖更是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魏晋之风,既有道家的...

王羲之兰亭序艺术特点
《兰亭序》是王羲之 47 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 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 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兰...

兰亭序真的在乾隆裕陵里吗7
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牵丝映带,纤毫毕现,数百字之文,无字不用牵丝、俯仰袅娜,多而不觉其佻,其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此...

比如县15650176904: 王羲之的兰亭序现藏于何处? -
畅雄血塞: 现传世的《兰亭序》已非王羲之真迹.传世本种类很多,或木石刻本,或 为摹本,或为临本.著名者如《定武兰亭》,传...温韬盗掘时匆忙草率,未作全面、 仔细清理,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更隐密之处.

比如县15650176904: 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今何在? -
畅雄血塞: 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

比如县15650176904: 兰亭序真迹现在何处? -
畅雄血塞: 真迹据传已遗失,现存世的均是后人模仿的,比较著名的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模仿本.

比如县15650176904: 兰亭序是在唐太宗墓里,还是武则天墓里 -
畅雄血塞: 据说是在唐太宗墓里,真实性有待考证.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比如县15650176904: 王羲之《兰亭序》现存有真迹本吗?现存何处? -
畅雄血塞: 第一个答复是民间一直流传的说法 可以肯定的是,王羲之真迹在唐朝的时候,还出现过,为唐宫廷所收藏,后不知道下落,现在仅存唐朝虞世南等人临摹原作的作品,但是已经极为难得,乾隆建三希堂以存放他收藏 的历代珍贵字画,其中就包括唐人的摹品,简介如下: 《兰亭八柱帖》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将内府所藏唐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钩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和柳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于敏中补《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阙失部分,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乾隆临董其 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命工摹刻在8个石柱上,名为《兰亭八柱帖》.

比如县15650176904: 王羲之的兰亭序 真迹现在藏于何处?
畅雄血塞: 王书原本据传已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陆游因此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但唐太宗昭陵曾于五代时被温韬所盗,而被盗物品名单中并没有《兰亭集序》,因此一般相信《兰亭集序》现存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中.

比如县15650176904: 《兰亭集序》真迹目前在哪?
畅雄血塞: 好像是被李世民埋了(带着入葬了)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它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直到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才被唐宗派人到云门寺来骗走了真迹兰亭集序.云门寺当时是绍兴...

比如县15650176904: 谁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现已流落何处 -
畅雄血塞: 相传,《兰亭集序》传到王羲之的后代智永时,由于智永出家当了和尚,临终时将它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将《兰亭集序》珍藏在梁间暗槛之中.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遍求兰亭真本,终于了解到它在辩才手中,于是想方设法谋取...

比如县15650176904: 《兰亭集序》真迹在哪里? -
畅雄血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

比如县1565017690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在哪里 -
畅雄血塞: 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在死前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 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据说《兰亭》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