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上古时代,为何只有华夏文明传承下来了?

作者&投稿:歧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上古四大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传承下来了?~

若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上古时代,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古文明。它们在同一块大陆上彼此交流,彼此融合,无论是辽河平原还是黄河长江流域,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文明。在当时的时代,这些古文明甚至比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更古老,更发达,更繁荣,但为何在大约4000年前的时候,这些古文明消失了,而此时的华夏文明异军突起,传承至今,这是为什么?
第一部分:上古时代的东亚大陆分布着群星闪耀的各种古文明。


白玉猪龙
咱们再将目光转向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古文明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在经济重心未南移之前,南方是比较荒凉的,有大量的山越等少数民族,跟上古发达的古文明根本就沾不上边。但事实上,长江中下游的古文明不比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差,相反还更胜一筹。
在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可能会吓你一大跳。它位于太湖流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古城中有一套不亚于历代王朝城市规划的系统,拥有着良好的水利系统,宫殿以及祭坛。或许良渚文化早已进入奴隶社会,在良渚古城中,市民住在类似城墙的环形区域之上,而贵族居住在人工堆积而成的土台之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则住在城外的村落中。显然,这已形成了鲜明的城乡分割,从良渚古城的发掘来看,城内有相当多的居民从事手工业,不管是玉器,漆器,还是陶器,象牙制品以及比较粗糙的丝绸制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的发展不能不说长江流域没有发达的古文明。


第二部分:上古中华古文明,从群星闪耀到月明星稀
很令人惊奇的是,距今在4000到3500年前之间,在整个东亚大陆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古文明都消失了。在东北的小河沿文化,在距今3500年前走向了衰亡。在将目光投入到黄河流域,黄河上游曾经有过一个发达的齐家文化,这个文明以畜牧业最为发达,饲养着各种家畜,尤其是养猪业。不光畜牧业发达,而且在手工制造方面也不错,在制陶、纺织以及冶铜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很可惜的是,在距今3700年前,齐家文化走向了衰落。
不光北方如此,南方也亦如此,前面提到的良渚文化在5300年前兴起,很奇怪的是,也是在距今4000多年前衰落。从长江下游一直延伸到上游,这些古文明一一衰落,在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以及在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均在距今约4000年前衰落。


上古中华文明正是从群星闪耀转向月明星稀,在其他古文明衰落的同时,神奇的是有一处古文明,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越来越繁荣,这个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文明,其代表便是著名的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兴盛大约在3750年前左右,从这个推断,这一时期大约是夏朝中晚期。它分布在黄河中游偏下地区,以河南西部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其实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其源头要追溯到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这一地区的文明肯定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来自周边的古文化,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经过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城市,还发现了大型绿松石龙形器,随葬品,甚至还有考古学家推断,这是夏朝的首都。至此,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传承至今。


第三部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古文明的衰落?
随着考古进一步的发现,在这些古文明衰落的时期,这些文明由定居生活慢慢走向了半定居或者游牧生活。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衰落之后,后来的文化抛弃了原来的养殖牲畜以及种粮,慢慢转向了渔猎生活,说明良渚文化正在倒退。
无独有偶,黄河中游的齐家文化也在衰落,前面介绍过的齐家文化的畜牧业很发达,尤其是养猪,养殖牲畜就代表有多余的粮食以及定居生活。反而后来出现的文化不怎么养猪,说明后者更容易迁移。不光光是这两个文化,在东亚大陆上,很多的文化都开始从定居转向游牧或半定居,这到底出现了什么?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与辽河地区的文化恰好相反,原来的长江下游是比较干旱,有大量裸露的土地可供耕种,但在距今约4000年前走向了崩溃,这一时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大,太湖的水域增大,各种植被面积增大,可供人类耕种土地下降,这才出现了文明的衰落。究其原因,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关,如果它要是在偏北方的话,北方的降雨量会增多,南方的降雨量会减少,4000年前的时期是如此。而4000年之后的时期,却是另一种情况,副热带高压偏向了南方,结果恰好相反。
然而,在距今4000年前的时期,副热带高压开始偏向南方,于是东亚大陆气候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的降雨量开始减少,反而长江流域在增多。然而,黄河流域就恰好在这两者之间,那处于这一地区的文明开始蓬勃发展,中原的二里头文化便是其一。从原来的洪水泛滥,到现在的风调雨顺,农业、手工业便开始发展,这种气候一直持续了1600年之久,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开始扩展,成长为现在的中华文明。


总结:
在上古时代,人类抵抗气候风险的能力很弱,当气候大变,便有很多文明在变迁中衰弱,而在其中的中原文化地区受到了不少的好处,在接下来的时日中,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东亚地区的古文明由群星闪耀到最终的月明星稀。回顾到当时的情境中,或许会有不少的惋惜。

看过一篇文章,说世界上古代四大文明,唯一没有消失并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中国人从不忘祖;而血脉传承的标识是姓氏,其内涵和特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正因为中国姓氏的遗传本质如同血脉,才有中华民族历遭百劫而不灭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有理由要知道,占了世界总人口1/3的中国人,根在哪里?姓氏起源于哪里?共同的祖先是谁呢?

近几年,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根祭祖,为什么呢?专家指出,寻根的历史意义,在于普天下所有龙的传人不忘血统,不忘根本;寻根的现实意义,在于华夏民族的认同、团结、凝聚、合作。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站是闽粤沿海地区,终点却是河南。

根在河南?奇怪吗?外省人听了也许不意为然,那作为河南人,我们又是否明了呢?有关专家说,中原历史文化的“根文化”包括两方面: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是谁呢?羲皇是中华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伏羲氏创阴阳八卦,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他的伟大功绩之一是“正姓氏、制嫁娶”,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有上万个,现在常用的有3000多个,其中约有1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百家姓》中,汉族人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而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淮阳,古称宛丘、陈州,是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之地,因此成为中华姓氏文化的发祥地;太昊伏羲功盖百王德配天地,龙之传人尊崇始祖礼继古今,太昊伏羲陵也成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中国人都要去扫墓、上坟,缅怀先人。不忘祖宗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中国人共同推崇的祖先是谁呢?让河南再次告诉你。

黄帝,三皇之一,生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在位期间,“修德振兵”,经52战,先后打败、融合了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结束了远古战争,在新郑“大会诸侯”,被拥立为中国第一个“天下共主”,新郑在当时也成为天下的政治中心。黄帝时期,中原文明生机勃勃,有造车、造船、纺织、服饰、文字等大量的发明创造。凭借这些发明创造,古代的中国人告别了野蛮时代,步入一个新的生活平台。黄帝因此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被后世推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如庄子所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在黄帝的大旗下,中国人初步凝聚为一个整体。相传黄帝的子孙极其兴旺,后来分布到全国各地,历史上的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满、蒙、藏等民族,甚至西迁欧洲的匈奴,都自认为是黄帝子孙。共同的祖先观念,把中华民族紧紧联结在一起。5000年来,黄帝子孙历遭百劫而不灭,血脉传承而不息,逐渐形成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打不跨、拆不散的中华民族。黄帝,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自尊自信的源泉,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今天,黄帝的生身地——新郑、葬身地——陕西黄陵成为另两个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祭拜的圣地。

说起寻根,不能不说“客家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接地区,与当地佘、瑶等土著居民融合,形成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以汉人为主体,包容了“客化”的佘、瑶等少数民族,其文化主要特征及表现继承了中原汉族文化。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种族的品 性》一书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所谓中州音韵、中州话,就是郑州土话,与现在的客家话非常相似”。如今“客家人”的足迹遍及海外,“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诚如歌里唱的,虽身在海外,但心系家乡,情系故里。2003年,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是“客家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寻根”,因为河南是客家人真正的祖根地。 拳拳故土情,悠悠桑梓谊,客属乡亲投资二十七点二亿美元来报答故乡。

如今,姓氏文化 、炎黄文化、客家文化已成为河南寻根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寻根经济正以其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商机在造福中原大地。

写到这里,不禁有些感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河南曾经创造了、付出了、牺牲了多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时过境迁,河南中道衰落,让人扼腕。可以这么说,中华帝国的衰落,从放弃河南开始,“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永远成不了东京汴梁,华夏的根基在中原!《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河洛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国中之国为之中国”,河洛地区为夏王朝(华夏族)的中心区域,被称为“中国之人”,此乃 本意之中国。现在河南失落了、贫穷了、落后了,可是无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同根同脉一家亲,同宗同族血浓于水”的乡情。我省已故著名作家乔典云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我说:河南是全球华人的“老祖窝”,“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当众多海外炎黄子孙不远万里来到河南寻根问祖,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时,我们有许多国人却在不断诋毁河南、辱骂河南人,“饮水思源”,想想吧,即使不念及同宗同源,也不必以外国人看中国、中国人的心态来看待河南、河南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若我们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上古时代,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古文明。它们在同一块大陆上彼此交流,彼此融合,无论是辽河平原还是黄河长江流域,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古文明。在当时的时代,这些古文明甚至比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更古老,更发达,更繁荣,但为何在大约4000年前的时候,这些古文明消失了,而此时的华夏文明异军突起,传承至今,这是为什么?

第一部分:上古时代的东亚大陆分布着群星闪耀的各种古文明。

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在距今4到5千年前的时候,这里气候适宜,水土条件非常好,因此诞生了各种繁荣的古文明。各种古文明分布在东亚各流域旁,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

在东北辽河流域,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辽河地区,这里可能是拥有广袤的草原。在古代时期,这里属于草原民族的天下,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这里是荒蛮之地,殊不知4到5千年前的这里,气候适宜,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似乎后来的小河沿文化是对红山文化的继承。红山文化是玉的文化,这里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玉器,众所周知的玉猪龙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龙最早的原型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我认为古代中国历代历朝对玉的推崇,最早源头或许得追溯到红山文化。

白玉猪龙

现在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整个黄河中下游流域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文明。在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这里的古代文明可以制造轻薄而坚硬的黑陶。除此之外,还有最为著名,位于黄土高原上山西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据考古学家研究,这里拥有过巨大的城市以及众多的人口,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似乎这一文明吸收了来自各地区的文化,形成了一种融合文化,古代发达的制造陶瓷技术得追溯到古老的黄河流域文明。

咱们再将目光转向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古文明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在经济重心未南移之前,南方是比较荒凉的,有大量的山越等少数民族,跟上古发达的古文明根本就沾不上边。但事实上,长江中下游的古文明不比黄河流域的古文明差,相反还更胜一筹。

在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可能会吓你一大跳。它位于太湖流域,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古城中有一套不亚于历代王朝城市规划的系统,拥有着良好的水利系统,宫殿以及祭坛。或许良渚文化早已进入奴隶社会,在良渚古城中,市民住在类似城墙的环形区域之上,而贵族居住在人工堆积而成的土台之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则住在城外的村落中。显然,这已形成了鲜明的城乡分割,从良渚古城的发掘来看,城内有相当多的居民从事手工业,不管是玉器,漆器,还是陶器,象牙制品以及比较粗糙的丝绸制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东西的发展不能不说长江流域没有发达的古文明。


第二部分:上古中华古文明,从群星闪耀到月明星稀

很令人惊奇的是,距今在4000到3500年前之间,在整个东亚大陆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华大地上的许多古文明都消失了。在东北的小河沿文化,在距今3500年前走向了衰亡。在将目光投入到黄河流域,黄河上游曾经有过一个发达的齐家文化,这个文明以畜牧业最为发达,饲养着各种家畜,尤其是养猪业。不光畜牧业发达,而且在手工制造方面也不错,在制陶、纺织以及冶铜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很可惜的是,在距今3700年前,齐家文化走向了衰落。

不光北方如此,南方也亦如此,前面提到的良渚文化在5300年前兴起,很奇怪的是,也是在距今4000多年前衰落。从长江下游一直延伸到上游,这些古文明一一衰落,在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以及在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均在距今约4000年前衰落。


上古中华文明正是从群星闪耀转向月明星稀,在其他古文明衰落的同时,神奇的是有一处古文明,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越来越繁荣,这个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文明,其代表便是著名的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兴盛大约在3750年前左右,从这个推断,这一时期大约是夏朝中晚期。它分布在黄河中游偏下地区,以河南西部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其实传承至今的中华文明,其源头要追溯到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这一地区的文明肯定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来自周边的古文化,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经过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城市,还发现了大型绿松石龙形器,随葬品,甚至还有考古学家推断,这是夏朝的首都。至此,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明传承至今。


第三部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古文明的衰落?

随着考古进一步的发现,在这些古文明衰落的时期,这些文明由定居生活慢慢走向了半定居或者游牧生活。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衰落之后,后来的文化抛弃了原来的养殖牲畜以及种粮,慢慢转向了渔猎生活,说明良渚文化正在倒退。

无独有偶,黄河中游的齐家文化也在衰落,前面介绍过的齐家文化的畜牧业很发达,尤其是养猪,养殖牲畜就代表有多余的粮食以及定居生活。反而后来出现的文化不怎么养猪,说明后者更容易迁移。不光光是这两个文化,在东亚大陆上,很多的文化都开始从定居转向游牧或半定居,这到底出现了什么?

依据现代文明的技术,可以确定的是在4000年前的时候,这一时期在东亚大陆上正在遭遇气候变化,或许是气候才是罪魁祸首。当考古学家研究古文化衰落时期的气候时,得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东北的辽河流域,一开始气候适宜,温暖湿润,这时候就出现人类活动加大的情况,气候变暖,使得当地的农业比较繁荣,其代表就是红山文化,但在4000年后的时期,气候突然变得寒冷,这里不适合农耕了,大量的部落离开了众多的农业聚集地,开始向游牧生活的转移,其代表就是夏家店文化。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与辽河地区的文化恰好相反,原来的长江下游是比较干旱,有大量裸露的土地可供耕种,但在距今约4000年前走向了崩溃,这一时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大,太湖的水域增大,各种植被面积增大,可供人类耕种土地下降,这才出现了文明的衰落。究其原因,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关,如果它要是在偏北方的话,北方的降雨量会增多,南方的降雨量会减少,4000年前的时期是如此。而4000年之后的时期,却是另一种情况,副热带高压偏向了南方,结果恰好相反。

然而,在距今4000年前的时期,副热带高压开始偏向南方,于是东亚大陆气候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的降雨量开始减少,反而长江流域在增多。然而,黄河流域就恰好在这两者之间,那处于这一地区的文明开始蓬勃发展,中原的二里头文化便是其一。从原来的洪水泛滥,到现在的风调雨顺,农业、手工业便开始发展,这种气候一直持续了1600年之久,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开始扩展,成长为现在的中华文明。


总结:

在上古时代,人类抵抗气候风险的能力很弱,当气候大变,便有很多文明在变迁中衰弱,而在其中的中原文化地区受到了不少的好处,在接下来的时日中,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东亚地区的古文明由群星闪耀到最终的月明星稀。回顾到当时的情境中,或许会有不少的惋惜。


参考资料:《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大概率源于东亚幅员辽阔且气候适宜,这样的环境孕育出相对稳定的农耕文明,这些条件使得汉字能够延续,而不中断。中国的汉字虽几经演变,却从未失传,在文字中蕴藏的文明就能够传播下来。

天地分离引发的大洪水,荡平了人类所有的老源地,包括中原,包括黄河流域,西方只逃出一方舟。
………中土有高原,是夏伯禹的封地夏。这高原,而且还有着完整社会结构体制的高原。…三界的统领天系是龙汉系,汉是华夏的先祖,也是龙的传人。…封神之前,只有华夏开通有修真,也只有华夏是龙凤麒麟的再升级替代。高端的天系,都曾做过华夏一族的先祖。…绝天地通的是颛顼,黄帝的孙子。三界之主,姓张。
………六道建立之后,神虽不交集于人,但交集于道啊。凭这份香火情,华夏文明要是灭了,要不就是整个的天地人系统崩溃前兆,要不就是三界这个系统要升级了。

4000年前的上古时代,只有华夏文明传承下来了,那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历史非常悠久,采用了书写的方式进行了记载。

4000年前的上古时代,之所以只有华夏文明传承下来,是因为华夏文明是非常高级的文明,然后对我们社会发展也是有利的。


请问:远古时代跟上古时代有什么区别?
1、时间定义 远古时代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国家行成的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距21世纪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这个时代大约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上古时代是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

上古时代皇帝列表
6、高辛氏: 帝喾 ,姬夋,(前2436年--前2392年)。颛顼死后,帝喾即位(号高辛),爱护教化万民,推算日月运行以定岁时节气。7、帝挚: 姬挚,高辛氏,(前2392年--前2383年)。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没干出政绩,于是尧登位(号陶唐)。8、陶唐氏: 唐尧 ,伊祁放勋,(前2383年--前2282年)。

上古时期世界发展状况
前2254年,阿卡德王国的沙尔卡里即位(约前2254年至前2230年),但王国开始衰落,最终被库提人所灭。前2230年,库提人侵入美索不达米亚,统治了近一个世纪(约前2230年至前2150年)。前2181年,埃及进入第一个中间时期(约前2181年至前2040年),期间发生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史料记载的大规模奴隶和贫民起...

远古时代又称什么时代
上古时代、传说时代。远古时代指的是距21世纪3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中国,有关女娲造人等一类的传说流传久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考古学、古人类学等的发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奥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进化的...

人类长河历史上,上古时期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 东西南北,自然界一片混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猛然一声巨雷,惊醒了一个 沉睡的生物 物种,据说这就是盘古。盘古怕天地再次合拢,他就一直这样头顶的天,脚踩着地苦苦地撑着。直到18,000年后,天地距离相隔遥远,再也不会相和。盘古 耗尽气血,轰然...

中国的上古时代是指哪个时间???
上古时代指的是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的是夏朝以前。上古时代有一个叫做“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时期”、“史前时期”,由于文字还未出现,所以当时的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无法考证,流传过程中就具有了神话色彩。上古时代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

夏朝之前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

上古史有多少年?
你好!上古史应该是从炎黄时期算起,也就是4000多年前,上古史与中古史的分界线应该是是否进入封建社会,也就是说其分界线是战国。公元前476年进入战国所以上古史应该有1600~2000年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近代、古代、远古、现代、当代各在什么时期?
希腊和罗马,约当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公元476 年)。在中国史学上,中国古代也包括封建社会。现代人把清朝以前的时期都统称为古代。3、近代:19世纪中叶,这是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的历史时刻。因为,第一,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完成或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传播,世界市场已经基本...

上古时代经济文化
在古代神话中,伏羲氏时期的文字演变显示,五千年前图像艺术从写实转向线条化,并出现了象征意义的文字。黄帝时代的苍颉改进了文字,引入了假借字。在五六千年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和蚕丝制作衣物,如丝绸,其受欢迎程度经久不衰,闻名中外。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尤其在天文学方面...

巴州区15738399147: 原古时期华夏族是由哪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 -
章研妥尔: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供参考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现代分子人类学也有证明),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又于7000年—5000...

巴州区15738399147: 华胥国是什么样的国家?
章研妥尔: 华胥国又称中央华胥帝国华国华朝等,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以华山为中心所创立的国度,华朝历经三皇五帝时代.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

巴州区15738399147: 华夏始祖到底是黄帝还是伏羲 -
章研妥尔: 新郑黄帝5000年.淮阳伏羲7000年.贾湖骨笛9000年.贾湖骨笛比黄帝早4000年.伏羲比黄帝早2000年.如果说比黄帝早4000年,在舞阳贾湖畔用鹤骨制笛吹笛的山野草民,不够格当华夏民族始祖,那么,在淮阳龙湖旁一画开天,一统...

巴州区15738399147: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是谁提出的?为什么希腊不能列为“五大文明”呢? -
章研妥尔: 我们的“四大文明古国”这一说法,由梁启超先生最先提出.梁启超于1900年写下了《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并自注说,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

巴州区15738399147: 《中华上下五千年》清的内容写一篇作文200字 -
章研妥尔: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拥有着5000年的历史.从华夏时代到现代的民国,中国经历了十几个时代了有华夏,有商,有周等等一些时代.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最好的皇上,最好的君王.如汉朝的汉文帝和汉武帝.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唐朝的唐高宗李世民和他的儿子唐玄宗.等等一些好君主.上下五千年中写了每个时代的能人巧匠.如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本《本草纲目》.等等一些对人民有用对医学有用的书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如清朝的和?是个大贪官他的钱有清朝十年是税收啊.等等一些贪官中的贪官啊.《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好书.

巴州区15738399147: 请问古代几年至几年? -
章研妥尔: 古代又分为远古、上古、中古和近古四个阶段,三皇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及之前为远古时代,五帝时期至秦朝为上古时代,汉朝至南宋为中古时代,元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1840年)为近古时代.

巴州区15738399147: 中华上下几千年了 -
章研妥尔: 传说时代中的三皇五帝算上去起码就8000年了〔因为据说三皇五帝至少在夏之前4000年〕.传说时代之所以称其为传说时代是因为其历史是口口相传的.另,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这样看来也有4700年的历史了吧.所以可称“上下五千年” 中国国内和国外间都有争论 西方一般认为中国的历史只能算到 商朝 因为夏朝的直接考古证据太少 如此中国文明就是3500年左右 中国国内甚至也有认为是7000年的 但是通用一般是5000年 考古发展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我们人类已知的数据会不断的更新中.

巴州区15738399147: 史前时代和原始社会 -
章研妥尔: 不一样,原始社会是史前史的一部分. 原始社会: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等(史前史的一部分,尧舜禹传说时期前). 史前时代(约170万-4000年前):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包括原始社会和传说时代.

巴州区15738399147: 买未满五年的二手房过户需要交哪些费用? 具体需要那些? -
章研妥尔: 二手房过户交易税费包括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和地方附加税等.一、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纳税人:卖方 普通住宅2年之内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售房收入-购房总额-(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

巴州区15738399147: 公元前3113年中国是什么朝代? -
章研妥尔: 中国什么朝代都不是的,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是在公元前2070年,你说的公元前3113年比它要早1000多年,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部落时代,当时中国是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还有这时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