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典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奥国和德国同为德意志国家,奥国境内虽然民族众多,但奥地利的主体是德意志人,讲德语.两国为同一民族同一血缘.而且当时的奥国疆域辽阔(对欧洲而言),包括了今天的奥、匈、捷、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罗马尼亚一部、意大利一部,所辖人口亦有数千万,地理位置重要,地处欧洲中部。

还有战前奥国和法国,即德国的主要敌人有仇。所以拉拢奥国很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在1848年奥地利革命时俄国曾经出兵相助,而奥地利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支持英法攻打俄国,导致俄奥矛盾。同时一战开始是因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开战,俄国又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保护国。所以也可以说俄奥矛盾是引起一战的主要矛盾之一。如果德国不和奥地利结盟,就不一定会德俄开战,俄国和普鲁士有传统友谊,而且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还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女,两家是“亲戚”,更没有理由交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一战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之间分赃不均造成的结果。其实在一战爆发之前,欧洲就已经遍布战争乌云。

从德国内部讨论。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德国。政治,经济实力还不够高,还不足以征服欧洲及其世界。因此有相同战略意图的国家,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因为同样的政治利益而达成的同盟体。
从当时的欧洲的格局来看。英国是当时欧洲的主力大国。德国要达到称霸欧洲的目的。必须寻找伙伴来对付当时的英国。
从地理的方面考虑。德国处于欧洲的中部地区。为了在战争过程中四面受敌。所以德国需要通过结盟的方式来增加战略伙伴。以防止四面受敌

王朝战争后30多年的时间里,德国武装力量的智囊--总参谋部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如何在强敌四顾的环境中找到一条取胜之路。俾斯麦采取了一种短期结盟的方式,使德国一直只有一个敌人站在它的面前,避免树敌太多。然而在1879年与哈布斯堡家族签订的军事互助同盟却蒙骗了他的继任者。这个协定出于俾斯麦的这样一个目的:拉拢奥地利人,进而控制他们,威吓俄国。这个协定显然是一个短期的,防御性的。事实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然而原本只是为了拉拢维也纳以吓退圣彼得堡的一个短期同盟却在1885年成为德国总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性格孤僻的阿尔佛莱德.冯.施里芬——一个汉尼拔的崇拜者就对此深信不移。在他制定的对法、俄两国的战争计划中,施里芬指望奥地利人能够帮助德国阻击俄国的进攻,使他能够抽调足够的兵力于西线,取道比利时进入法国,诱使高卢人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迅速歼灭他们。在完成对法国的打击后回师东线击溃俄国。这就象一道旋转的大门,当你推开大门后,坚硬的大门将在背后打破你的脑袋。由于政治的原因,俾斯麦和毛奇都反对这种坎尼式的冒险计划。倔强的施里芬并未打消他的念头,在他出任总参谋长的日子里一直在完善着他的计划。出于对迦太基那位统帅的迷恋,施里芬抛弃了政治上的种种禁忌,他深信:这将是德国战胜敌人唯一的方法。

另一个让施里芬做出这样打算的原因来自于俄国。罗曼诺夫家族显然将他们的兴趣放在了复活节彩旦的收集上,对于俄国的战争动员计划和战略铁路的有效性却漠不关心。在1914年,俄国的军官们发现从步枪到军服,从骡马到火车都越来越少,糟糕的铁路系统难以承担运输任务,1/3的铁路人员是文盲或半文盲……1905的日俄战争的结果也让沙皇的在欧洲强国的眼中不那么高大了。俄国总参谋部里充斥着无能与猜疑,流淌着日尔曼血统的俄国皇后也让她的外交家们头痛不已。这一切坚定了施里芬的决心。如果说俄国现在只是一个二流大国的话,它的债主盟友法国好像也有麻烦:无休止的内阁争吵,缓慢的工业发展,平庸的参谋人员,落后的征兵制度……凡此种种更是让施里芬欣喜不已,先西后东的战略似乎完全可行。1913年,离开人世的施里芬留给他的后继者一份周密详细的进攻计划。德国的战略由此确立。

没有人想到这场由刺杀事件所引起的战争会长达4年之久。1914年6-7月间,各国的总参谋部都认识到速度的重要性:抢在敌人之前动员自己的部队并将之部署到边界的前后。德国对此的理解更为深刻,他们也这么做了,如潮水般的德军涌入了可怜的比利时,再从比利时进入法兰西。如同瑞士钟表般精密的作战计划指导着他们前进。但是1914的欧洲毕竟不同于1870年的欧洲,速射火炮和机枪的运用阻止了德国人机动作战的能力,轮番炮击后升起的尘土为敌人指明了进攻的方向,大量躲入战壕的敌人也很难清除,尽管法国损失惨重,德国的进攻还是被制止了。11月,施里芬的后继者们沮丧的发现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代化的技术在武装强化了德国人的同时,也加强了他的敌人的战斗能力。集团式的冲锋与自杀划上了等号。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同盟体系的建立。如果允许德国单独进攻法国,而其他强国置身事外的话,德国将重演1870年的辉煌,然而军事同盟的建立则意味着这样的可能性已经消失了:当一个同盟内的国家在某次战役里遭到重创或者发现自己的资源不足以维持所需时,由于有希望获得或已被承诺能够得到盟友的帮助,从而促使它继续战斗下去。例如1914年奥匈帝国虽然在加里西亚和塞尔维亚遭到严重损失,仍然能艰难的继续战斗,同盟体系的建立实际上已经决定了速战速决是不可能的。换而言之,这种同盟体系的战争,最后的胜利者将属于陆海军、工业、技术资源、金融占优的一方,或者说是属于同盟综合实力强的一方。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荣升帝国宰相。帝国版图54万766平方公里,人口4100万。
作为新兴国家,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建设成果也不同凡响。从1871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的32年间,德国人口增长到6500万,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法国和英国,经济总量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
1888年,威廉一世皇帝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其孙子威廉二世接管政权,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这位年仅29岁、具有野心、冲动鲁莽、态度傲慢的年轻皇帝,上台伊始便提出向外扩张的“世界政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日益崛起的德国寻找 “在太阳下的一个位置”。德国加速扩建海军,挑战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德国在法属殖民地的非洲拼抢地盘,与法国的积怨也日益加深。欧洲分裂,纷纷结盟,互立阵营。最后出现以英国、法国、俄国和其保护国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为一方的同盟国集团的欧洲两大阵营,扩军备战、剑拔弩张。


二战中,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团,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得知后为何大怒...
战争也就进入尾声,结果是反法西斯同盟国获胜。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受益最大的还是美国,虽然参战最晚,但是不妨碍他成为最大受益的国家。首先美国本土并没有进行任何战争,不需要战后重建这一系列事情,在经济上得以快速发展。而且挤掉了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又乘机创立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资料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

一战中德国投降,为什么不选择在柏林签订协议?
其次,占领其全境,才能真正打服整个民族。好战的德意志民族,从来就没有高看过周边国家军队的实力,他们认为盟友的“背叛”,是德国投降的根本原因,德军依然强大,至少协约国军队没敢进攻柏林。这种情绪成了二战前夕,整个民族叫嚣战争的理由。更关键的是,没能将其军事力量进行肢解。尽管《和...

二战中,希特勒从和日本人结盟中,获得啥好处了啊?
的确,二战时期,日德同盟中,德国不但没有得到太多实际的好处,反而因为日本的行为使得美国过早加入二战,反而逆转了二战的局势 1,日德同盟的形成:关于日德的关系,其实早在一战时,日本因为英日结盟而对德宣战,并夺去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一战过后,日本是以战胜国的姿态签署凡尔赛合约的,本来...

德国在二战中为何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
此时的德国正处于二战中的高光时刻:除了英、苏两国之外几乎整个欧洲都已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而英国似乎只能依仗英吉利海峡勉强自保而已。尽管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闪电战中所向无敌,可德国海军的实力远远不及英国这个老牌海上霸主。要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这个岛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可偏偏海军恰好正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的短板...

二战中,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于二战中,德国军队失败的根本原因的回答我看了下面的网友的回答。有些回答很正确。有些简直回答不堪忍受啊!二战中,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真实原因是:一是战线拉得过长,战场太大。东西两线作战,两条战线来回掉军队忙不过来,还有德国二战时期最高统帅希特勒个人有很重的猜疑心,随意改变战争计划,...

二战中如果美苏不参战,英国能抵挡德国西线的进攻么
很多人把二战德国的战败归结为美苏参战,其实,二战德国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不论美苏是否参加,美苏参战只是加速了德国战败的进程,尤其是美国参战,带有很大的投机性,虽然从形式上说,德国先向美国宣战的,但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就是美国向德国的宣战书,有了大西洋宪章,美德两国实际上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但美国参战和德国...

在二战中,德国犯的最严重的四个错误是什么呢?
巴尔干战役的失误 因为巴尔干战役,德军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而让苏军有了准备,德军从此陷入了与苏联人民的汪洋战争之中。希特勒太过看重土地 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这也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

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对美国的宣战书全文。
因此在1939年五月到八月间,英格兰得以成功地在国际上散布(谣言),称德国会直接威胁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托维亚,芬兰,比萨拉比亚,甚至乌克兰的安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有的心甘情愿地被英国所操纵,接受了由(英国)提供援助的协定,因此加入了新的对德大陆封锁联盟. %>~F'Xj?B 0X^BU*H 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我...

为什么在二战中德国人要制定针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政策?
到了135年,犹太人的起义被彻底镇压,他们被赶出巴勒斯坦,流散到西欧。在那里,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但受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历史的这些经历,一方面使犹太人变得更加坚韧和聪明,另一方面,也使得反犹情绪在欧洲社会中根深蒂固,这种情绪甚至延续到了现代,尤其是在德国和奥地利。2. 宗教因素:基督教是...

都兰县18255597785: 一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荡悦凯尔: 因为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本身就缔结缔结“三国同盟”.根本原因就是几个紧邻的国家对外都有冲突.(与法英俄所对立)

都兰县18255597785: 请问一战前期两个军事同盟是哪两个?那么战争爆发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引起的?
荡悦凯尔:三国同盟 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 英国 法国 英国 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由德国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导火索;撒拉热窝事件 普林西普 暗杀 斐迪南大公 夫妇

都兰县1825559778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
荡悦凯尔: 学生A: 我认为战争爆发是德法矛盾、德英矛盾、德日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发展的结果.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纷纷增加军事预算,扩大军队,制订作战...

都兰县1825559778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相互结成同盟的根本原因是? -
荡悦凯尔: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德国的政治地位远不如英法.地理位置也不好,被英法俄三大国夹在中间.由于德国起步较晚,殖民地基本被英法等国瓜分完了.德国要想崛起,就必须挑战英法的统治地位,建立新的秩序.2.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分别因为与沙俄和法国的矛盾,被德国拉进了同盟国集团.3.根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形成的同盟.

都兰县18255597785: 一战是如何引起的? -
荡悦凯尔: 直接原因是奥匈帝国的太子婓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视察期间遭到塞尔维亚激进青年行刺身亡,奥匈以此为借口发动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进攻,根本原因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继位后,抛弃了铁血...

都兰县18255597785: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根本原因和性质是什麽?
荡悦凯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性质是一次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都兰县18255597785: 一战:两大军事同盟形成对峙的原因是什么 -
荡悦凯尔: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

都兰县18255597785: 一战前,德国和奥匈帝国什么要结盟? -
荡悦凯尔: 意大利 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同盟国: 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等国家组成,

都兰县18255597785: 一战时,为什么土耳其仅仅为了两艘战舰,便和德国结盟 -
荡悦凯尔: 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再衰落也不至于那么不开眼,只能后来德国把被英国地中海舰队追逐的躲到当时还是中立国的土耳其的两艘战舰送给土耳其发挥了临门一脚的作用.毕竟当时土耳其的政局控制在本来就很亲德的青年土耳其党的手里.就算没有那2艘军舰,在青年土耳其党的忽悠下,土耳其早晚也会倒向德国的.

都兰县18255597785: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性质 -
荡悦凯尔: 三国同盟: 德奥意三国组成的军事集团.1882年5月签订《三国同盟条约》,1883年罗马尼亚也加入三国同盟.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三国同盟条约》的主要内容: 1.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