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作者&投稿:阳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

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
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即外人也。)
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
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
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 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
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

扩展资料
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净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 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

1.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2.摄善法戒 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3.摄众生戒 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扩展资料:

三聚净戒的精神境界:

三聚净戒的精神比之于小乘戒是积极的,它和小乘戒虽采取同样形式的律仪戒,但其说明却具有积极的大乘精神。小乘戒只列举那些不可为的事情,而大乘戒则多举那些不可不为的事情。关于禁止的戒,大小乘的精神也有不同。

例如十重禁戒第一的杀戒,据唐法藏引《瑜伽戒品》解释说,

如果菩萨看见盗贼为了抢劫财物将杀害许多人命或杀害大德圣者,想到那人若是这样地做必将堕于地狱受极大苦,菩萨因不忍看他堕入地狱受苦,决心让自己代他入于地狱而杀了他,所谓“以怜愍之心,而断彼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佛教术语,或说三聚戒、菩萨毗奈耶,是总摄大乘菩萨戒的三种分类内涵,即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一切佛门中的修学菩萨道行者皆应时时的奉行持守,尽未来际。因为戒的精神及戒相乃是为令众生无漏清净,所以称为净戒。

摄律仪戒:以禁防为体
摄善法戒:以勤勇为体
摄众生戒:以勤勇为体

见《大
乘庄严经论》卷8〈17
度摄品〉:“菩萨有三聚戒。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初戒以禁防为体。后二戒以勤勇为体。诸菩萨一切时恒守护故。离戒及善趣者。谓不著得戒及不
求爱果故。” (CBETA, T31, no. 1604, p. 630, c13-16)

三聚净戒属于菩萨戒的内容范畴,第一是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第二是摄善法戒,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第三是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
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是自利,摄众生戒是利他,合
自他两利叫做二利圆满,为大乘学者所应共持。

简单而通俗讲:佛制定戒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禁止作恶的戒条(佛经中成为摄律仪戒);第二种,就是提倡行善的戒条(佛经中称为摄善法戒);第三种,就是慈悲喜舍对待众生的戒条(佛经中称为摄众生戒),这三类的戒律,就合称为“三聚净戒”。
以上是简单介绍,具体了解请学习法师讲经。


关于专门介绍戒律的佛教网站
通常就是这些:【菩萨戒】(经名)大乘菩萨僧之戒律也,总名三聚净戒,别有二途,一梵网为宗之说,二瑜伽禀承之说。梵网为宗之说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梵网经所说之十重禁四十八轻戒,是三聚戒中之摄律仪戒也。瑜伽禀承之说出于善戒经,彼经为佛初成道之说,补处之弥勒亲闻...

和尚为什么要什么要么守八大戒呢
都是从内心里让自己于外物隔离,做内心中的神。一个人如果还对尘世中的这些欲念有所挂念,那么如何能够沉下心来出世呢?而作为一个集体,如果一个人有了这种念头,也会影响别人的修行,所以就有了戒律,这就像法律一样,都是管束一部分人是他们安于一个“界”中。所以需要守戒。

梦幻西游乡试答案
以下亲属中,辈分比自己高的是(表弟的侄女的外婆)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金兰之交)佛门中主持“水陆法会”需要几天时间”(7天)“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其中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菩萨戒)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则以下两人属于“亲家”关系的是(甲...

什么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二是离垢地,垢就是污垢,到这第二地,心性清净,具足清净见,在行动中远离烦恼污染,严持戒律,菩萨的三聚净戒,圆成戒度。 三是发光地,成就胜定即殊胜的禅定,证得微妙的法乐,生起慧光,心胸广大,忍辱柔和。一个心胸广大的人,能忍辱、柔和的人,是能发光的。此地修行圆成忍辱度。 四是焰慧地,由定光发出智慧的...

俗语佛缘小考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心戒是佛教中是指什么戒律?
心戒属于菩萨戒的范畴。菩萨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是诸佛子的根本。譬如,杀盗淫妄是‘行为’戒的话,贪嗔痴慢疑见,就属于‘心戒’。再者,没有杀盗淫妄之行为,而思想中生此(杀盗淫妄)之邪念,也已经触戒了。大乘戒之通义,谓制止心念...

清规戒律的辨 析
作为“三学”(戒、定、慧)之一的戒学,是为一切佛教徒制定的各种规约。而作为“三藏”(经、律、论)之一的律藏,则是戒学具体化、程式化以后的产物。“律”比“戒”更细琐和严格,是专为僧尼制定的。“戒”和“律”有区别,更有密切的联系,往往合称为“戒律”。经中说:“诸恶莫作,众...

百度西游3 日常问答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

三聚净戒是指梦幻西游科举
无一净戒不持;第二是摄善法戒,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第三是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梦幻西游科举指的是《梦幻西游》这个游戏中的答题,称为梦幻西游科举,在梦幻西游游戏中科举考试的题目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指的是菩萨戒。因此,不能说三聚净戒是指梦幻西游科举。

佛教里讲的"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戒定慧”是佛教语,指戒律、禅定与智慧。具体释意:1、戒:道德品行,佛教称为“戒”。许多人将“戒”片面地理解为消极的禁戒,认为有了戒就不自由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然而,“戒”的巴利语为sãla,含有行为、习惯、品质、本性、自然等意思,通常也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好...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教的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 -
潭心银柴: 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 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
潭心银柴: 三聚净戒是属菩萨戒涵盖的内容.第一是摄律仪戒.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第二是摄善法戒.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第三是饶益有情戒.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
潭心银柴:[答案] 三聚净戒,佛教术语,或说三聚戒、菩萨毗奈耶,是总摄大乘菩萨戒的三种分类内涵,即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一切佛门中的修学菩萨道行者皆应时时的奉行持守,尽未来际.因为戒的精神及戒相乃是为令众生无漏清...

乐山市19751075060: 百度西游3 日常 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 -
潭心银柴: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

乐山市19751075060: 什么是佛教的三聚净戒?在生活中要落实吗? -
潭心银柴: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 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教三聚净戒是什么? -
潭心银柴: 三聚净戒就是:一,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二,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三,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虽然只有三句,但是却包括了自度度人以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门戒律中 三聚净戒 是指? -
潭心银柴: 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乐山市19751075060: 答案:佛教戒律有哪些 -
潭心银柴: 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 1.通戒与别戒:七...

乐山市19751075060: 戒定慧是指什么? -
潭心银柴:[答案] 【戒定慧】 指戒律、禅定与智慧.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 指防止身、口之恶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二)定学,指防止心...

乐山市19751075060: 佛家戒律有哪些? -
潭心银柴: 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