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几十万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作者&投稿:诗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50万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之变时被瓦剌三万大军击溃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瓦剌是骑兵,而明君是步兵在这点上瓦剌就占据极大的优势,当然最要的就是明英宗自己指挥不当,导致五十万的明朝大军相当混乱,根本就不能抵挡对方的进攻。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明英宗因为受到宦官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就是五十万的明朝军队最后却被瓦剌的三万骑兵击败了,甚至是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了,可以说是明朝最耻辱的一次战役了。
明朝的五十万大军之所以会被瓦剌三万骑兵击败还是有诸多原因的,第一个就是兵种的原因。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要远远高于步兵,比如说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宋朝的岳家军都是因为有强大的骑兵才所向披靡的,所以虽然瓦剌只有三万人,但是都是骑兵,战斗力是一点也不低的。
还有就是当时明君有很多新式武器,比如一些火器什么的。但是虽然有这些新式武器,但是他们这些士兵根本就不会使用,会的也是少数,所以这些新式武器不仅没有取得帮助,反而是明君的累赘。
前面这些原因都只是客观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明英宗的原因,因为明英宗的原因,导致明军一直动来动去,被王振这个宦官一直使唤,再加上当时的天气不好导致明军的阵营相当混论。当看到瓦剌骑兵杀进来的时候就慌成了一团,根本就没有一点战斗力了,给瓦剌的感觉就如同是在打人机一般。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惨烈的一场战役了,当时有20万的士兵,竟然一点反抗都没有,竟然全部丢盔卸甲,等待死亡,为什么他们一点骨气都没有呢?当时的情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才会导致士兵们斗志全无呢?

当时的敌我实力过于悬殊。
在土木堡之变中,参与围歼明军的蒙古军除了也先本部数万之外,还有阿剌知院所部大约2.3万人。并且据史学家分析阿剌知院部在明英宗抵达土木堡之前,就已经占领了土木堡以南的怀来城,切断了明军主力通往居庸关的道路,使得入怀来城宿营或者按照兵部尚书邝埜之议车驾先行驰入居庸关。

阿剌知院部行动的独立性很强。
这个部落从7月到8月一直在东面活动,袭扰宣府周边。则显然也先并非汉尼拔那种布局天衣无缝的军神级人物。哪怕在鹞儿岭之战后,负责助攻的阿剌知院所部仍然未能抵达指定的围歼位置。在明英宗扎营土木堡之后,才由独石、马营方向攻入,通过苦战击败郭懋所部,攻破由明军控制的麻峪口,与也先主力一起对明军形成合围。

而明英宗在鹞儿岭惨败后不敢继续向南移动,而扎营于高峻的土木堡,当是因为损失大部分骑兵机动力量之后胆怯之故。此时蒙古人的实力,已经显然在明军之上了。所以说,明朝军队打不过蒙古军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集各部,分四路大举进攻大明。大同前线败报频传,年轻气盛的明朝皇帝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在土木堡惨败被俘。

开战之前,战局明朗,明朝占据优势,一场意料中的胜仗却变成败仗。

其一,在兵力上,刘定之的《否泰录》:“官军私属共五十余万人”,而“私属”这类人不见得有战斗力,而且有没有这么多都不一定。明朝大臣李贤是事变的亲历者,他写了本书叫《天顺日录》,里面提及“二十万人中伤居半”,这种说法无疑更可靠。

其二,明朝自朱棣之后,承平日久,战斗力低下。反观瓦剌军,在也先的带领下保持着强盛的战力。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其三,兵种上,瓦剌几乎都是骑兵,明军却以步兵为主。以步兵战骑兵,先天就输一头。其实明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但问题就是,大多数明军不熟悉新火器的用法。

另外,瓦剌军都是杀出来的,意志坚定。《天顺日录》记载: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由此反观明军毫无斗志,兵败如山倒。

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明军“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后来也先久攻不下,遣使诈和,撤出时全军哗乱,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大败。

土木堡之变,是“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由之而来大明内斗严重削弱大明的国力。



因为蒙古的军队非常的骁勇善战,而明朝的几十万大军缺少实战经验,所以战败了。

当时的蒙古骑兵算是古代最强的战士了,他们常年在草原上,身体素质要比军队强很多。

明朝为步兵而蒙古为骑兵,在军种上就受限制,再加上蒙古人大多彪悍。

明军完全被宦官王振所控制,多次拒绝大臣的建议,不懂军事的他,调度荒谬,一再延误时机,又不观察地形,将数十万大军屯驻在无险、无水的土木堡,致使五十万大军水源断绝。而当两军对峙时,英宗又轻信对方诈和诡计,未能提高警戒及防备,致使50万军队部队全军覆没。




明朝几十万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呢?
防务工作失实是根本原因 积极防御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明初,中央和地方都十分重视边防工作。洪武时期,朝廷在边区设立了九个边区,并派兵驻守,逐步形成了内外呼应的防御体系。同时,还大力发展北方边疆城镇的军事驻军。当时,北方边防坚固稳定。但从永乐到正统时期,边防体系日益薄弱,防御工作代代相传,年...

汉朝有几十万大军,为何刘彻只派几万去打匈奴?
因为汉代固然有60万雄师,但大多是步卒,马队昌盛期间也只要十几万,而打匈奴,是必然要马队的,步卒再多也没用。以是李牧破匈奴,用的是车骑步结合队伍并用以诱敌之术;以是蒙恬破匈奴,乃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用麋集的火力压抑匈奴马队,使其退去,然后以长城阻其南下。李牧蒙恬都是全国名将,...

汉朝有几十万大军,为何刘彻只派几万去打匈奴?
因为汉代固然有60万雄师,但大多是步卒,马队昌盛期间也只要十几万,而打匈奴,是必然要马队的,步卒再多也没用。以是李牧破匈奴,用的是车骑步结合队伍并用以诱敌之术;以是蒙恬破匈奴,乃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用麋集的火力压抑匈奴马队,使其退去,然后以长城阻其南下。李牧蒙恬都是全国名将,...

土木之变明朝几十万大军,为何会被瓦剌打败?
1.防务工作不实是根本原因 积极防御,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明朝之初,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做好边境防务工作。洪武时期,朝廷在边境地区设置九边,派兵屯守,逐渐形成了内外呼应的防御体系。同时,还在北部各边镇大力发展军屯,当时北部的边境防御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相当稳固。然而,从永乐开始,到正统时...

长坂坡一战当中,曹操几十万大军为何没能活捉赵云?
没有完整的阵型,缺乏有效的组织,这是赵云能够冲阵成功的一大因素,当阵容完整的时候,至少吕布是没有冲出曹操的军阵的。长坂之战没能抓住赵云的第三个原因,在于曹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曹操点起五千大军,星夜兼程来追刘备,曹操追上刘备的时候,已经连续赶了三百多里的路,大军花费了一日夜的时间。在...

秦朝灭亡时还有几十万大军,为何他们都不援助呢?
我们再说王离这支军队。就在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几十万大军兵临秦都城下时,秦少府章邯率几十万囚徒大败起义军,杀死周文,而后又消灭了楚国起义军首领项梁。一时间,二世似乎看到拯救大秦天下之危的希望,急调守边的王离大军南下,消灭天下六国起义军。王离率大军南下包围了赵国的巨鹿,章邯大军为了配合王离...

为何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是怎样保持强大的兵力的?
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的根本原因在于军队数量多,那明朝是怎样保持如此强大的兵力呢?那这就不得不提及明朝的养兵制度以及所处环境,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养兵政策有着一些差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军队融入百姓的制度,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编制仍然是军队,不过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种田、...

古时候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哪来这么多人
到了东汉末年人口也有近2000万,军队80万,所以赤壁之战中,曹操有16万大军是可信的;而秦朝时人口达到1000万,秦人尚武,从军的比例很高,秦军鼎盛时,军队数量超过60万,因此巨鹿大战,秦军主力有20万也是可信的!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记载的不是确数,但是兵力过十万的战争还是经常发生的。

为何战国、三国时期打仗动辄几十万大军,到了明清都是几万人呢?
所以表面一万打十万,实际情况可能是两万对一万,防守方还有地利。所以强攻是很少的,基本是围个一年半载,断水断粮。游牧对农耕,为什么一直占优势?因为游牧上马就是兵,下马就是民,没有后勤,走哪都跟着几万头牛马羊,人家是纯战斗部。到了满清这里,你看到的数字,基本是纯战斗部了。八旗基本没有了...

为什么《三国演义》动不动就数十万大军?
是因为我们繁衍的最早,把人通过建制聚集起来形成社会的时间最早。这些几十万的大军之所以能被全歼、一部分是小说夸张的成分,一部分冷兵器的必然结果。冷兵器,双方交战因为是面对面的短兵相接、心里压力可想而知。气势尤为重要,气势一散,马上就是摧枯拉朽的单方面屠杀。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是如何发生的?好,多.
由融阿米: 明朝正统十四年间,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杀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信州区15799273672: 有关明朝土木之变原因的研究 -
由融阿米: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449年7月19日出居庸...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由融阿米: 公元1449年,北方蒙古族瓦剌首领也先派3000使者到北京,向明朝进贡一些马匹以后,要明朝给他赏金.王振接见了瓦剌使者,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就减少了赏金,降低...

信州区15799273672: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背后是什么? 可以从政治,经济去考虑吗? -
由融阿米: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开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蒙古的斗争开始由进攻走向防御.政治上,导致明代宗与明英宗之间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名臣被冤,太监专权,而后的明宪宗、明孝宗差点成为皇位的牺牲品,万贵妃专权,导致整个朝廷无限衰落.经济上再也负担不起郑和似的远洋航海,开始闭关,虽然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一,但始终无法和外部交流.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回事?
由融阿米: 明英宗正统初年,蒙古瓦剌部逐渐强盛,其首领脱欢统一了鞑靼和瓦剌两大部,拥护... 以英宗在手要挟明朝.于谦调二十二万大军分布于京师九门之外,不接受敌人的威胁...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明军究竟损失了多少人? -
由融阿米: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二十万.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 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信州区15799273672: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回事 -
由融阿米: 土木堡是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内的一个城堡,是居庸关到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统年间,瓦剌的首领也先进犯明帝国边境,明英宗听信了宦官王振的怂恿,不顾群臣的劝阻立朱见深为太子,其弟朱祁玉...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 -
由融阿米: 起因是明朝与蒙古双方谈崩了.蒙古以为能和亲,明朝不承认,贡马价格又被砍80%.蒙古派四路军队入侵,第一战守将战死,第二战全军覆没,太监王振劝皇帝亲征.大臣反对,无效.王振与皇帝带55万人,让弟弟郕王守京师.行军一个月后,前方来报又有战败,于是王振班师.在回京的路上,王振带的皇帝绕道王振的老家.又过半个月,蒙古军追至.救援的全军覆没,王振到达土木堡,跟城仅有二十来里,却说辎重未到,下令就地扎营.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过了两天,全军被俘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由融阿米: 1435年,9岁的明英宗即位,宠信宦官王振.但朝中有“三杨”即杨溥、杨士奇、杨... 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就是 “土木堡之...

信州区15799273672: 土木堡的惨败的简介是怎样的?
由融阿米: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 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 土木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