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鲁迅《希望》全文及解析.

作者&投稿:丑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的散文《希望》原文及赏析~

原文:
希望(散文诗) 鲁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
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赏析:
作者首先因生命的疲惫和苍老以及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空虚,然后用希望(身外的青春和青年)抗拒空虚和暗夜,但是感到希望也虚妄,故放下希望之盾,肉搏空虚和暗夜,用与解构希望相同的思维模式解构绝望,从而否定了彻底绝望,并给自己留了希望,再寻身外的青春。
寻而不得再次转而依靠自身肉搏空虚中的暗夜并摆脱暮气,发现并无暗夜,反复犹豫,确认绝望为虚妄,虽然不是非常乐观的希望,虽然仍有怀疑,虽然仍有强烈的虚无和黑夜感,但至少没有彻底绝望,仍为自己保留了一点希望,就是未必黑暗和虚无就是实有,未必希望就一定虚妄。
“然而”一词的反复出现正表明了作者犹豫徘徊始终无法找到希望和依靠的心态。实际上作者是在青春流逝,经过太多的奔波战斗呐喊及黑暗虚无之后在绝望和寂寞苍老中试图唤回青春和激情,摆脱迟暮之气和虚无黑暗,寻找到生命的希望和幸福的努力和挣扎。
但几经反复,始终无法寻找到外在的依靠希望和拯救,也始终无法面对空虚绝望和黑暗的处境,只得依靠内在的生命强力以一种“挺住就是一切”的姿态硬唱凯歌。

扩展资料:
其实关于这篇文字的解析最好的还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这是要专门写给“现在”的不争气,颓废的青年人们看的。虽然说《希望》写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绝望,但同时也写了希望:“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写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
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因此,为了我“身外的青春”,我不能放弃“虚妄”的“希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其中《少年闰土》就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17课),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希望

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
-读《希望》谈希望
有位网友说:“鲁迅说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写出《希望》!但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在鲁迅吧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实在话,不仅鲁迅吧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以为知道的人,他所知道的也只是他对鲁迅的希望所做的有根据的或无根据的揣度而已,实际上是自己希望的鲁迅的希望,与鲁迅本人的希望虽有可能是接近的,但更多的是相差甚远。然而,人们明知如此却还是自以为是地研究、探讨、阐释“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就如我现在似的一边读着《希望》,一边想着“希望”,一边琢磨如何谈“希望”。大家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在有些问题上人比万物灵不到那去,有时还显得更傻。不过,我想这“吧”里之所以热闹,可能全靠网友们的这点傻劲吧?
鲁迅的《希望》是不是说了鲁迅的希望了呢?没说,但也说了。之所以说“没说”,是因为《希望》这篇散文诗,是作者因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创作的,是因失望才写《希望》,实际上写的是我的失望乃至绝望。
在《希望》中我们看到,当“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
“但有时故意填以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希望》
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而当我认为“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只能“一掷我身中的迟暮”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时,我其时已经处于绝望之中了。
虽然说《希望》写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绝望,但同时也写了希望:“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写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因此,为了我“身外的青春”,我不能放弃“虚妄”的“希望”:
“倘使我还得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希望》
假如我们把“我”视为即是鲁迅,那鲁迅所说的希望就是“身外的青春”。

每个人都应该经历那样一个“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对人生大彻大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然后再从“自我”的小牢笼中跳出来,达到真正的“社会意识的觉醒”,走向人民大众。记得竹内好说过,鲁迅在某一时刻突然成为了自己(估计是抄佛经的时期),在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变过(他没有盲从过别人)。竹内好说的当然是鲁迅作为一个觉醒了的“人”没有变,但实质上,鲁迅又一直在变(他转向左翼是在变,但就那是他自己学习与思考的结果来说,他又没有变),这也就是竹内好又称他为“现役文学家”的原因。我们的时代曾有一段时间是以“绝望”作为某种可引以为骄傲的东西来标榜的,这离鲁迅的“绝望”相去太远,克薄地说,那是浅薄的矫情和做作;我们的时代也曾有一段时间信奉过廉价的“希望”,但那样的轻信带来的是轻易的放弃,而不是执着的追求和坚韧的斗争。但鲁迅的转变绝对不是诗人在“自我”的牢笼中可以达到的,必须面对现实,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必须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世界(自己的迟暮和身外的青春)。

希望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2〕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3〕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ǒfiSándor(1823—49)〔4〕的“希望”之歌: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5〕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ǒ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着茫茫的东方了。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6〕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胡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十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2〕作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3〕杜鹃鸟名,亦名子规、杜宇,初夏时常昼夜啼叫。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说:“杜鹃鸟,小似鹞,鸣呼不已,出血声始止。”

〔4〕PetǒfiSándor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诗人、革命家。曾参加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间反抗奥地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他的主要作品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这里引的《希望》一诗,作于一八四五年。

〔5〕可萨克通译哥萨克,原为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或“勇敢的人”。他们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农奴和城市贫民,十五世纪后半叶和十六世纪前半叶,因不堪封建压迫,从俄国中部逃出,定居在俄国南部的库班河和顿河一带,自称为“哥萨克人”。他们善骑战,沙皇时代多入伍当兵。一八四九年沙皇俄国援助奥地利反动派,入侵匈牙利镇压革命,俄军中即有哥萨克部队。

〔6〕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出自裴多菲一八四七年七月十七日致友人凯雷尼·弗里杰什的信:“……这个月的十三号,我从拜雷格萨斯起程,乘着那样恶劣的驽马,那是我整个旅程中从未碰见过的。当我一看到那些倒霉的驽马,我吃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我内心充满了绝望,坐上了大车,……但是,我的朋友,绝望是那样地骗人,正如同希望一样。这些瘦弱的马驹用这样快的速度带我飞驰到萨特马尔来,甚至连那些靠燕麦和干草饲养的贵族老爷派头的马也要为之赞赏。我对你们说过,不要只凭外表作判断,要是那样,你就不会获得真理。”(译自匈牙利文《裴多菲全集》)

以上摘自 http://wzfeng1977.blogbus.com/logs/4922997.html

以下摘自 http://zhangsheqi.bokee.com/viewdiary.14303267.html

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
-读《希望》谈希望
有位网友说:“鲁迅说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写出《希望》!但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在鲁迅吧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实在话,不仅鲁迅吧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以为知道的人,他所知道的也只是他对鲁迅的希望所做的有根据的或无根据的揣度而已,实际上是自己希望的鲁迅的希望,与鲁迅本人的希望虽有可能是接近的,但更多的是相差甚远。然而,人们明知如此却还是自以为是地研究、探讨、阐释“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就如我现在似的一边读着《希望》,一边想着“希望”,一边琢磨如何谈“希望”。大家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在有些问题上人比万物灵不到那去,有时还显得更傻。不过,我想这“吧”里之所以热闹,可能全靠网友们的这点傻劲吧?
鲁迅的《希望》是不是说了鲁迅的希望了呢?没说,但也说了。之所以说“没说”,是因为《希望》这篇散文诗,是作者因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创作的,是因失望才写《希望》,实际上写的是我的失望乃至绝望。
在《希望》中我们看到,当“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
“但有时故意填以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希望》
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而当我认为“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只能“一掷我身中的迟暮”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时,我其时已经处于绝望之中了。
虽然说《希望》写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绝望,但同时也写了希望:“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写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因此,为了我“身外的青春”,我不能放弃“虚妄”的“希望”:
“倘使我还得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希望》
假如我们把“我”视为即是鲁迅,那鲁迅所说的希望就是“身外的青春”。
这样说岂不是等于没说?是的,的确等于没说。《希望》虽题为“希望”,但它作为一首散文诗不能也不该具体地回答究竟是怎样一个希望;虽然其中必然包含着这一答案,但那只能凭读者自己去领悟。诗或散文诗之所以有魅力正在于此。
如果我们真想得到这个答案,那只能在诗外去找,包括自己心灵的那块园地。

以下一段选摘自 http://www.dyonline.org/dybbs/dispbbs.asp?boardid=14&id=5725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当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黑暗时期。于是鲁迅在无声的呐喊,想以《希望》唤醒被麻痹的青年。

鲁迅一贯钟爱青年,他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因此青年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动作都牵系他的思想,影响着他的情感。然而开篇“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静: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文字是苍白的,他的心如同文字般死寂,原来是他老了,头发苍白,手在颤抖,灵魂也有颤抖,于是他寄望于“身外的青春”——青年。那个时候五四运动退潮,大革命失败,整个社会一片悲惨阴霾之情,年轻人都感到很失望,感到所追求的事业的无望,于是开始沉迷于风花雪月及时享乐,鲁迅是多么的心痛啊!鲁迅正是对年轻人的这个情况有所感慨,引用了著名诗人斐多菲这么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告诫年轻人应该振作起来,用希望的眼睛面对这个世间,做出积极的事业,正如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他否定了绝望,而因此获得了追求希望的信心与力量。也就获得了战胜绝望的法宝——反抗。他的反抗是那些犀利的文字,夹杂着嘲讽,但他更希望的是换来国人的觉醒。他明白即便是在黑夜的星和月亮,即便是在寒夜中被冻僵的蝴蝶,即便是暗夜中绽放的花朵,即便像猫头鹰号叫和杜鹃啼血一样,那也是希望!
读鲁迅,尤其是读他的散文诗,不免觉得有些荒凉,但是荒凉并不代表沉默与无奈,面对着荒凉,鲁迅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胜利的曙光啊。那么,既然绝望和希望,同样的虚妄,那么,与其采取绝望的态度对待一切人生事物,又何不采取希望的积极态度,对待一切人生事物呢?我们现在读来这篇文章,同样地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身处当今社会里,我们也必须学会肉薄,千万不可堕落,认定自己的方向,笑对困难,才能收获更多!

以上几个选摘的内容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希望》的解析,希望对你有用。其实关于这篇文字的解析最好的还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这是要专门写给“现在”的不争气,颓废的青年人们看的。

希望

--------------------------------------------------------------------------------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他说: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鲁迅作品介绍和评价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

对鲁迅散文<希望>的赏析
《野草》的生命哲学 复杂的人生哲学,是鲁迅出于改造国民性思想而对于麻木国民一种愤激批判情绪的升华与概括。反抗绝望的哲学,是鲁迅转向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激烈搏斗的产生的精神产物。所谓“反抗绝望”并不是一个封闭世界的孤独者自我精神的煎熬与咀嚼,而是坚持叛逆抗争中感受寂寞孤独时灵魂的自我抗战与反思。...

鲁迅《雪》散文全文
《鲁迅日记》中的几则资料对你的阅读或许有帮助:1924年12月30日:“雨雪。……下午霁,夜复雪。”1924年12月31日:“晴,大风吹雪盈空际。”1925年1月1日:写下了围绕“衰老与死亡”“失望与希望”展开的散文诗《希望》(重点句子“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翻译裴多菲的诗,为厨川氏《...

鲁迅也是个热心肠读后感
因此青年的每一点变化都牵系他的思想,影响他的情感。鲁迅说:“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鲁迅在写《希望》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黑暗时期。于是鲁迅在无声的呐喊,想以《希望》唤醒被麻痹的青年。鲁迅的散文诗,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胜利的曙光。

鲁迅20句经典名言及出处
《故乡》10、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墓碣文》11、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12、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希望》1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

鲁迅《野草》主要内容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

鲁迅《呐喊》中优秀句子的赏析是什么?
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老屋离我...

鲁迅《故乡》中关于希望的名言
是鲁迅《故乡》里的一句名言 原文: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你努力去奋斗拼搏了...

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求乞者》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我的失恋》则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探讨了爱情与社会的冲突,展现了鲁迅的深刻情感世界。《复仇》系列作品,深入剖析了复仇心理与社会道德的冲突,引人深思。《希望》和《雪》,则以诗意的语言,表达出对生活困境中的希望与不屈,...

在鲁迅的《故乡》中,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现在我...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作者原来还在暗地里笑闰土总是崇拜并不存在的偶像(迷信思想),但是在想到希望时,却发现自己的希望也...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鲁迅的希望,如何解析? -
萧魏减味: 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 -读《希望》谈希望 有位网友说:“鲁迅说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写出《希望》!但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在鲁迅吧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实在话,不仅鲁迅吧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以为知道...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鲁迅《野草》文集中的《希望》里“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是什么意思,全文讲的主要是什么? -
萧魏减味:[答案] 我认为,绝望如同希望一样,是虚妄而不可信的,与其绝望,不如继续希望.仅供参考.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怎样理解鲁迅的《希望》中所写的“绝望之于虚妄,与希望相同.” -
萧魏减味: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虚妄”,是佛家语,无实曰虚,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实,不真实,不存在.裴多菲的这两句诗,是说,绝望,是不真实的,绝望是不存在的,绝望里藏着希望,希望,是虚妄,是不真实的,希望里藏着...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怎么理解鲁迅《希望》中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萧魏减味: 你应该理解失无可失 这个词吧! 当一个人绝望到极点,对所有的感官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前所有的发生的事情都会有顿悟的一个节点,越过这个节点就是绝望后的希望,也就是重新开始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其他名著摘抄及赏析,一篇至少要700字(赏析和摘抄加在一起700字) -
萧魏减味: 鲁迅的,希望把分给我.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鲁迅回忆童年的文章是什么?希望有内容简介.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
萧魏减味:[答案]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 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 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鲁迅先生的《野草》中都有什么作品 -
萧魏减味: 散文诗集《野草》篇目《野草》英文译本序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怎样理解在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的“希望本所谓有,无所谓无”含义 -
萧魏减味:[答案]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其实“希望”本身只能存在于乐观、豁达、积极思考、正视现实而勇于向前的人身上,在一个只会悲观、失望、麻木乃至轻生的人身上是不存在“希望”的,所以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说出了“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帮我解释一下鲁迅一句话的意思:希望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啊!帮我解释一下鲁迅一句话的意思:--希望在于将来,... -
萧魏减味:[答案]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⑤,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

木里藏族自治县18686675571: 在先等~鲁迅名言出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出自哪本书? -
萧魏减味:[答案] 《鲁迅全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