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为什么要拿笏板,它的用途有哪些?

作者&投稿:豆卢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板子,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板子,最初的用途是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
古代时期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面所拿的板子叫做笏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扩展资料:
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笏板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白板子,名字叫做笏,主要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等级,用来记录事宜的作用。其实说白了,除了彰显身份地位之外,剩下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记事本一样,用来记录东西的,并没有其他有用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从周朝开始,一直被不断的,传承下来,历代王朝中都有使用笏的习惯跟相关的制度,虽然略有不同,但是本质作用还是一样的,没有多大的区别。
笏呢,是在古代官员们上朝用的手板,一般是用竹山、宝玉或者是象牙等材料制作而成,官员们在上朝议政的时候,在面见圣上的时候都是需要带着笏的。这笏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为什么我们看一些古代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官员带笏上朝呢?
其实说白了,就两个作用而已。一个是彰显官员们的职位,地位,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在周朝时期,周天子用的笏是美玉做成的,材料比较金贵,而诸侯们的笏一般是用象牙做成的,士大夫用的是竹山。所以单从笏的材质就能够看出对方的身份,地位如何,能够大致知道对方是什么等级的官员,也就是说笏是一种尊卑贵贱的一种区分方式。其次呢,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记录事宜的作用,官员们在上朝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向皇帝禀告的事情的话,一般都会写在这个笏上面,以免自己给遗忘了。当然,也可以记录皇帝吩咐的事宜,不过忘记了那可是大不敬,所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官员们会把皇帝的吩咐写在笏上面。
所以,古代官员们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那些笏,为的就彰显自己的地位以及记录一些朝政要事,避免自己遗忘,除此之外其实并没有其他太大的用处。

古代官员上朝拿笏板,最明显的作用是记录要上奏的事情,以免忘记或者记错,出现差错。除此之外,笏板的用途还有很多,我大概总结如下:

·  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皇帝是天之骄子,和普通百姓身份不同。君臣相见,作为臣子,也不能挺直腰杆、高抬头颅,面见皇上。为了显示皇上的高贵威望,大臣们就可以用笏板遮挡自己的脸上奏的时候只需看着笏板即可。这样,既不尴尬,也表现出对皇帝的尊重。

·  区分身份地位

据资料记载,以五品官员作为界限,五品及以上使用象牙制作的笏板,而五品以下则只能使用竹子做成的笏板。到了明朝的时候,笏板的使用再次发生改变,规定五品及以上使用象牙笏板,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干脆就不让拿了。所以,即使互不认识的两位大臣见面也能看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选择的商谈畅聊。

·  勉励子女用心读书,求取官名

笏板作为大臣上朝必用的手持物,也渐渐变成了大臣的象征物。据说明朝著名的散文家归有光小时候读书时就是这样的,他的奶奶经常把他祖爷爷做官时用过的笏板拿出来勉励他说:“这是你祖爷爷当年用过的笏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能拿笏板的大官”。

·  攻击的武器

相传,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辅政大臣宇文护嚣张跋扈,连废了两任皇帝,拥立看似懦弱无能的周武帝为帝。一次,周武帝让宇文护拿着劝解别人戒酒的书去劝导皇太后戒酒。谁知,宇文护刚没念多久,周武帝在其身后,拿着笏板,对着他后脑勺就是一击,已经倒在地上的宇文护被闯进来的护卫当场杀死。可见,笏板还是能作战的武器呢。



百官在上朝前把将要在朝堂上向皇帝汇报的工作要点记录在笏板上,以防止疏漏,或有所遗忘导致奏报时吞吞吐吐。

因为笏板上记录的是当天要上报皇帝的折子,有的太多怕不记得,所以记录在上面怕忘了,就比如说像现在的笔记本一样的。

据资料显示,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狭长笏板,最初的用途是用来记事。

笏板上面记录的就是是当天要上报皇帝的折子,可能害怕上报的时候会忘记,就记录在板子上。


清朝的官员上朝时,必须甩两下袖子再下跪,袖子上有什么门道?
清朝上朝一般都是需要自己站着,并且需要自己毕恭毕敬的,这也是一个体力活,如果有丝毫的懈怠,会认为是对皇上的不尊重,也许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很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其实清朝的官员在上朝的时候甩两下袖子再下跪,这只是一种仪式而已,慢慢的便成为了一种习惯。可能在后来为什么要甩两下...

官员一直都是不愁吃喝的,为何清朝的官员要饿着肚子上朝?
清朝在康熙、雍正年间,皇帝比较勤勉,几乎是天天上朝。上朝的时间是在早上的5点到7点,所有的大臣在凌晨3点的时候就要在大殿外面集合,等着皇帝上朝宣他们。北京城就那么大,大官的府邸靠近紫禁城一些,很多官员的府邸都距离紫禁城有一段路程。大臣们为了赶上早朝,一般凌晨1-2点就要起床洗漱准备。这么早...

清朝官员为什么要饿着肚子上朝?
许多官员为了能按时上朝,大多半夜起床,宁可早不可迟,皇帝到达后朝会就开始。大殿里的只有地位比较高的亲王和重臣,其余的都站在殿外,从穿衣到举手投足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交头接耳、咳嗽、吐痰等行为都会被言官给记下来,受到弹劾。“三急”怎么办?再急也要憋着,那滋味可想而知。《清史稿》...

各个朝代要求几品以上的官员上早朝?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以及御史台中丞以上的官员,每日需参见皇帝,被称为“常参官”或“朝官”。明代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含四品)需上朝,指的是这些官员的职务。六部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都御史(从二品)等高级职务的官员需参与...

古代官员上朝穿朝靴,我想问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穿呢?
皇家规定,这也是官员的仪表 就如有些公司规定上班必须西装革履一样

古代官员是如何去首都开会的?
古代官员上朝比我们上班累多了,可能很多人都一直有个疑问,这些官员都从哪里来?他们是不是每天都要上朝?是每天几点上朝?怎么去的?各个朝代官员上朝的要求中国朝代比较多,所以上朝这个事并不是统一的,都有着不同的制度,下面先从唐朝说起,唐朝的当时规定,凡是在京城的官员是必须上朝的,所以只是...

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官员上朝,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古代的官员上朝的方式,表面上体现了礼制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帝王与大臣关系的演变。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官员上朝,有哪些不同之处?唐代官吏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去上朝;在明代,不论等级只要是当官的都是要上朝的;清朝的时候,北京官员的四品以上都可以上朝,四品以下的必须由皇帝来...

古代的上朝制度是怎样的?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

明朝官员上朝,是如何开会的,如果不签到请假会怎么样?
明朝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先要签到,然后再参加朝会,因为有事或者生病不能去参加朝会的话要请假,管理签到的人员会标明不参加朝会的原因。一开始为了约束大臣参加朝会,还特地设立了一个“门籍”的新职位,“门籍”就是为了管理官员上朝时的画押签到表,整理名单,标注不参加的原因...

清朝的官员为什么每天都要饿着肚子去上朝?
一、时间问题 清朝的上朝时间是五更,就是现在的五点到七点,按照现在人的习惯就知道,五点真的太早了,更何况当时的官员还要提早在家洗漱穿戴好,在路上还要花一些时间,官员们要起的很早去上朝,这就像我们现代人上班一样,不过古代官员们的纪律更严明,一次迟到,不仅是可能影响以后的前途,更有可能...

左云县19734713918: 古代的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为什么要拿个朝笏(就是手板,用象牙或玉做成的),起什么作用??? -
点法复方: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左云县19734713918: 为什么古代朝臣都手拿一块板 -
点法复方: 中国古代朝臣上朝一直都要持木板子,称为“笏”.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左云县19734713918: 为什么古代上朝要拿个板子?
点法复方: 那块板子的名称叫做“笏”,品级高的官员所用的是象牙做成的,而品级低的官员则只能用木头的板子了.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上朝时所要条陈的事项,避免忘记,有类于今天的备忘录.

左云县19734713918: 为什么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啥用处?
点法复方: 经常我们可以在影视剧作中看到上朝时古代大臣拿着一块板子,大臣们上朝说话时还时不时盯着板子看,其实呢,这个板子是有名字的,叫做芴板,他也还有其他的称呼如:手板、玉板、朝板.关于芴板的下发还非常有讲究,是是按照官品下发...

左云县19734713918: 拿个朝笏(就是手板,用象牙或玉做成的),起什么作用 -
点法复方: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左云县19734713918: 古代人上朝拿笏板干什么? -
点法复方: 笏,俗称手板、笏板,是中国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一块弧形板子,并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东亚地区上面可以记录要参奏的内容或是君主的旨意.最初用竹制成,后来用骨、牙或玉所制...

左云县19734713918: 古代大臣上朝为什么都拿一个木板? -
点法复方: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左云县19734713918: 古人上朝时拿着根木板是干什么? -
点法复方: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

左云县19734713918: 为什么唐朝官员上朝时,手中要拿块板子 -
点法复方: 不只唐朝有据说从商朝就有了 叫做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所用的一种工具.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就算再聪明,也总有遗忘的时候,所以官员要向皇帝奏事就得有个东西来记下要陈述的事件,而这笏板就应运而生了....

左云县19734713918: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
点法复方: 笏(hu)板,竹木或者象牙制成,古代官员上朝时拿在手里的板状物品,上面可以写字,把要说的话写上去,记不住的时候看下笏板.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君主说的话,防止遗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