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自哪首诗?

作者&投稿:超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自哪首诗?越全越好。~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全文: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译文:
荷叶没有生长出来的时候,春天的恨意已经生出,荷叶枯败的时候,秋天的恨意也出现了。儿童不理解春天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挑人走的地方游玩。然而只要存活在天地间,那么情谊是天地永存的,多少的惆怅诉不尽,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扩展资料: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这两句诗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
对比指的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映衬指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创作背景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是年秋冬之际,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前后凡五年。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关于此诗所悼念的对象,论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以此为艳情,不入编年。其曰:“前有《荷花》、《赠荷花》二诗,盖意中人也,此则伤其已逝矣。”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其曰:“此亦追悼之作,与《赠荷花》等篇不同,作艳情者误。”细味《荷花》、《赠荷花》二诗知其人为歌者,诗有怜香惜玉之意,而此篇语浅情深,庄重沉痛,情味自别。集中唯悼念亡妻王氏诸什与之最为切近,诗当为王氏所赋。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
“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暮秋独游曲江

出自《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原文如下: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如下: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扩展资料: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是年秋冬之际,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前后凡五年。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
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句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
不过,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暮秋独游曲江

这句诗句出自清代的汪楫的《田间》。

田间

清·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翻译:

年轻的妇女扶犁种田,年长的妇女躬耕田野,田头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小孩子不明白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在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

扩展资料:

汪楫:

清(公元一六二六年至一六九九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

生于明崇祯年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

著有《崇祯长编》、《悔斋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

艺术成就:

1、诗

楫工诗,与三原孙枝蔚、泰州吴嘉纪齐名,所作以古为宗,以清冷峭蒨为致,龚鼎孳、周亮工推重之。清史列传》亦 能曲,尝作补天石传奇,《曲录》行于世。

2、书法

汪楫亦工书,系清初书法名家,其书法以骨胜,有杨凝式、米芾之神。尝为朱彝尊书联,笔法奇逸,浑脱淋漓,如舞剑器。出使琉球时,为其国王尚贞书殿榜,纵笔为擘窠大书。尚贞大惊,以为神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汪楫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另外纠正一点,看看----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解析:人生痛苦无处不在。
虽然人们通过宗教或道德的感悟能够在意识上超越时间和死亡,
在与宇宙天地为一的精神世界获得永恒,
但每一真实的个体生命终将不复存在,则是人人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
这种现实在春秋代序、万物回薄的倏忽变化中得到了鲜明的物质印证:
不仅去年之“故物”已荡然无存,
就是今年之“新物”也在飞速逝去、步履匆匆……

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我找到的在一大堆诗句里不知道是不是我也没细读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

--作者:西雅图酋长
--发布时间:2005-5-26 18:45:00

--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渡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七月十四夜观月
不复微云滓太清,浩然风露欲三更。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著月明。

这二首都是陆游的诗作!

所以您找得可能是别人串起来的杂句!

只有这些,SORRY


儿童不解春何在这整首诗的出处
意思是:儿童不理解春天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挑人走的地方走。这句诗描写了春天游人踏春的热闹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悲凉做对比。原文: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就挑选儿童多的地方行走。

《只拣儿童多处行》原文是什么?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

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
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住在儿童的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就是春天。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多处就是春!!!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意思:小朋友不知道游春的时候该去那里,只晓得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出自:唐。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儿童不解春何在 只拣游人多处行的意思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是看那里人多就往小孩子不明白春天的魅力所在,只是欢欢喜喜的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却不知道,他们这样活泼、洋溢的生气,本就是春天美丽景象中的一笔。 哪里走。

冰心的名言,急急急,后天就要交作业了。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 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 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

五下语文体验评价答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四、1、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2、逆水行舟不进则退。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4、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5、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五、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 只捡儿童多处行三、1、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2、春光竟会这样地...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是只是跟着孩童到处走。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意思是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海洋...

求文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综合测试卷和答案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___,它是现代著名作家___写的。 2.用“”划出写孩子多的词。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3.作者想像极为丰...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自哪首诗? -
盖骂品川: 这句诗句出自清代的汪楫的《田间》. 田间 清·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翻译: 年轻的妇女扶犁种田,年长的妇女躬耕田野,田头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小孩子不明白春天在哪里,...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这整首诗的出处 -
盖骂品川: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意思是:儿童不理解春天的意义,只是盲目的挑人走的地方走.这句诗描写了春天游人踏春的热闹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悲凉做对比. 原文: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捡游人多处行 出自 -
盖骂品川: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出自哪首诗 -
盖骂品川: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出自清人汪舟次的《田间》 田间 汪舟次 小妇扶犁大妇耕, 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 只拣游人多处行. 汪楫,字舟次,清代人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有人多处行.”是谁写的? -
盖骂品川: 冰心

青原区17333991811: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捡儿童多处行是谁诗做的?如题 求求求 -
盖骂品川:[答案] 这是一篇冰心的散文 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冰心将古人的诗句改动而来的.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海洋,儿童的乐园...

青原区17333991811: 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根据哪两句诗改写的? -
盖骂品川:[答案]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自】 冰心的散文 【改自】 【汪舟次】的《田间》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释义】 游人要是不知道春天的美景在哪里,只要找个小孩多的地方就可以欣赏...

青原区17333991811: 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出自()?原名()写的《》 -
盖骂品川: 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虽然只是动了一下词序,却折射出冰心奶奶对儿童无限的爱. 意思是“那些游客不懂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就只好选儿童多的地方去看看,以为儿童多的地方大概总很有趣味吧”.

青原区17333991811: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出自哪里?
盖骂品川: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青原区17333991811: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出自哪篇课文 -
盖骂品川: 作者为冰心(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只拣儿童多处 最佳答案 这是一篇冰心的散文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冰心将古人的诗句改动而来的.古人曾写过:“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冰心认为这句诗反过来也可以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