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的一些名人名将的信息~~

作者&投稿:成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关于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的一些名人名将的信息~~~

看看史记 左传吧 找到的只有这么多了 鲁国: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1(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相传《左传》为其所著,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 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公仪休的这番话朴实直白,却发人深省。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公仪休便是楷模。 7 鲍叔牙(生卒不详) 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8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9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颜回 闵损 冉雍 冉耕 冉求 言偃 宰予 仲由 端木赐商 公冶长 曾□ 颛孙师 颜高 巽□ 蘧瑗 公西赤 司马牛 齐国: 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1管仲(本人不是齐国人,在齐国做官,卫国人)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2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3越石父不领赎身情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4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5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祖父田书公元前523年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并把乐安(即今山东惠民县)封为采邑之地,于是全家徙至封地定居下来。 公元前515年因避齐乱奔吴,至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经其好友伍子胥推荐将其所著《孙子兵法》二三篇献给吴王,并在吴宫教战,实践了兵法之妙,被拜为将军,辅佐吴王,经军治国,联合唐、蔡二国于公元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伯喜否一起,率兵三万,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消灭楚军20余万,首创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史称:“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伏越人,名显诸侯。”而后因吴王夫差荒淫无度,辞官隐居而殁。 6王子城父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将,在齐桓公时期,王子城父是齐国的五杰之一,任大司马,掌管行军作战之事。 7齐桓公

看看史记nbsp;nbsp;左传吧找到的只有这么多了鲁国: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1(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相传《左传》为其所著,又传《国语》亦出其手。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nbsp;芦衣顺母nbsp;nbsp;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4百里负米nbsp;nbsp;nbsp;nbsp;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nbsp;5nbsp;啮指痛心nbsp;nbsp;nbsp;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nbsp;6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nbsp;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nbsp;公仪休的这番话朴实直白,却发人深省。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公仪休便是楷模。nbsp;7nbsp;鲍叔牙(生卒不详)nbsp;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8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nbsp;9鲁班nbsp;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nbsp;颜回nbsp;闵损nbsp;冉雍nbsp;冉耕nbsp;冉求nbsp;言偃nbsp;宰予nbsp;仲由nbsp;端木赐商nbsp;公冶长nbsp;曾□nbsp;颛孙师nbsp;颜高nbsp;巽□nbsp;nbsp;蘧瑗nbsp;nbsp;nbsp;公西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司马牛nbsp;nbsp;nbsp;齐国: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1管仲(本人不是齐国人,在齐国做官,卫国人)管仲(nbsp;?-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

  看看史记 左传吧
  找到的只有这么多了

  鲁国: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1(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相传《左传》为其所著,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2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6
  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有一天,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交谈,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公仪休的这番话朴实直白,却发人深省。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公仪休便是楷模。
  7 鲍叔牙(生卒不详) 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8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9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颜回 闵损 冉雍 冉耕 冉求 言偃 宰予 仲由 端木赐商 公冶长 曾□ 颛孙师 颜高 巽□ 蘧瑗 公西赤 司马牛

  齐国:
  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国。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1管仲(本人不是齐国人,在齐国做官,卫国人)
  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2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3越石父不领赎身情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4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5孙子,姓孙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祖父田书公元前523年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并把乐安(即今山东惠民县)封为采邑之地,于是全家徙至封地定居下来。

  公元前515年因避齐乱奔吴,至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经其好友伍子胥推荐将其所著《孙子兵法》二三篇献给吴王,并在吴宫教战,实践了兵法之妙,被拜为将军,辅佐吴王,经军治国,联合唐、蔡二国于公元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伯喜否一起,率兵三万,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消灭楚军20余万,首创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史称:“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伏越人,名显诸侯。”而后因吴王夫差荒淫无度,辞官隐居而殁。

  6王子城父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将,在齐桓公时期,王子城父是齐国的五杰之一,任大司马,掌管行军作战之事。
  7齐桓公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尚不能断定,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另说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白起(?-前257年),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秦国名将,中国军事家、统帅。为将三十多年,拔七十余城,共歼过百万敌军,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等国皆畏忌三分,有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辉煌胜利。白起因战功被封为武安君,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曹刿,中国春秋时代鲁国人。据《春秋左氏传》记载,长勺之战爆发前,曹刿进见鲁庄公,询问鲁庄公决定迎战的根据。在同意了鲁庄公提出的部份理据后,他获批准随行督战,并带领鲁国军队击败来犯的齐国军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原名王诩,自号鬼谷,民间称为王禅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地求和。晚年时,因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和楚国,去世后葬於寿春(今安徽寿县境内)。他和赵国上卿蔺相如之间曾发生过「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美谈;史书记载廉颇食量惊人,年老时每顿饭还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因此宋朝大词人辛弃疾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助秦王政消灭六国。为汉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

庞涓,战国时魏将,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於己,因而设计砍断他双腿的膝盖骨。后魏、齐交战,孙膑困庞涓於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称马陵之战。

庄蹻,一作庄豪,战国时楚国人,楚庄王之苗裔,在他生平当中有两件大事,一是反楚起事,二是入滇。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

司马穰苴(生卒年代不清),本姓田。春秋时代齐国的将军,大夫。军事家、军事理论家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衞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於商,后人称之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孙膑(?-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不传,(另有一说:其本名孙宾)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於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曾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人,但后来此说已被推翻。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孙武(约公元前535年 -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乘轩里人,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田单,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伍子胥(前526年-前484年)(胥,Xū,粤音:须)名员(员,yún,粤音:云),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政治家。

乐毅(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燕将。魏国名将乐羊后代,事燕昭王。本为赵人,有贤才,好兵法,甚为赵人器重

张仪(-前31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这比公孙衍的合纵更加有效。

赵括(?-前260年9月),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

李牧(?~公元前229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 与白起、廉颇、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田婴,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号靖郭君,孟尝君田文之父,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

田忌(?-?),中国战国战国时期人物,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

白公胜(?—前479年) 春秋末期楚国大夫,楚太子建之子,楚平王嫡孙。楚太子建携家出逃至郑国。不久,其父为郑人所杀,又由郑国逃奔到吴国。楚惠王二年(前487年),楚令尹子西召胜回国。封在白地(今河南息县东),号白公。欲伐郑报仇而未能,遂恨楚之君臣,暗中积极争取民众,凖备夺权。

秦开燕国将领,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於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度过辽水进攻萁氏北韩,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界,据有辽宁全境。并开辟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筑燕长城。《史记.匈奴传》有其事迹。其孙为秦舞阳。

赵奢,生殁年不明。中国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

魏悼子,名口,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氏领袖,魏国先祖,魏武子之子,魏昭子之父(生卒年不详) 《史记》曰: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魏犨 (生卒年不详)春秋晋国大夫 以勇力闻世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相传为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沃曲(今山西闻喜县)人。周大夫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董狐以秉笔直书闻名。孔子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人将写文章能依照事实陈述、公正不偏的人称为「董狐之笔」,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但是他写「赵盾弑其君」却不是事实,有违以事实为根据的述史原则。

春申君(?-前238年),名黄歇,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人。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楚国官制,相当於战国时代其他诸侯国的丞相),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曹沫(生卒年不详),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当时的力士。

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諡号敬,史称管子,出生於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有关於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传》也有一些分析。

起兼颇牧
还有左传

左传和国语比较详细 史记就不要看了 司马迁关于春秋的记载多是错误的

周平王迁都: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周室衰微:
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
齐桓公称霸:
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
宋楚之争:
齐桓公死后,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以抵抗楚国进攻为名试图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威望不足。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称雄一时,楚庄王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
晋国的强盛:
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宠信爱姬,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楚国问鼎中原:
楚国在城濮之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今河南武陟东南),大胜。不久又进兵围宋,晋人不敢去救,于是中原各小国纷纷归向于楚,楚人称霸中原。
晋楚大战:
后来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规模战役(前576年的鄢陵之战、前557年的湛阪之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弭兵会盟: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吴越雄霸东南: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贿赂吴臣伯嚭并送给吴王珍宝和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三家分晋:
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而晋国的国政亦落入这些贵族(智、赵、韩、魏、范、中山)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韩、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春秋时期鲁囯的历史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同时也使鲁国国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春秋时期,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

不知春秋历史典故
2. 桓公三略和管子:桓公是鲁国的君主,他曾招募天下贤士,任命管仲为相,共同推行一系列经济、军事和政治改革。桓公的治理理念和政策被总结为“桓公三略”,而管仲的理论和思想被总结为《管子》。3. 《左传》和《公羊传》:《左传》和《公羊传》是春秋时期两部重要的史书,分别记载了鲁国和齐国的历史...

鲁国和战国什么关系?他们的服饰一样么?
鲁国跟战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鲁国是在春秋时期,而战国时期已经没有鲁国了。战国是一个时期阶段,而鲁国是一个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鲁国和晋国是一个时代吗
是的,鲁国,晋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国家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武王发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故事
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齐国强盛起来,成为当时的霸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三家分晋”策略,通过联合鲁国和宋国,将晋国分裂成三个部分,从而使齐国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晋文公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

山东=鲁国?
山东简称"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山东。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大定八年(1168...

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是指什么?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

《曹刿论战》的背景,作者和它的不同版本
2008-10-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个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之间的一次战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春秋时期鲁国兴衰荣辱!为什么一个大国最后被楚国灭了?
从公元前662年到公元前256年,鲁国灭亡,历时400多年,占鲁国全境的一半。在鲁,叔和蒙台梭利仅次于纪。这三个家族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三环”。中国清朝官员的这种崛起现象,远早于后来的晋、赵、魏、汉诸家。当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成为第一霸主的时候,齐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成了...

鲁国属于春秋还是战国
鲁国,周初分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此。春秋时期国势衰弱,战国时期成为小国,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时间分界是公元前476-公元前475年。据此可以判断鲁国是西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但是国势衰落,是战国前期的小国。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齐鲁大地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
屠姣硝普:[答案] 舜帝,山东诸城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 鲁国的思想家 改革家有哪些 -
屠姣硝普:[答案] 鲁国只有思想家没有改革家所以在战国时期,鲁国就被齐国,楚国瓜分 而齐国最出名的就是思想家,改革家兼备的管仲,他是的齐国成为第一个霸主 鲁国的思想家有 ,孔子,孟子,荀子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鲁国的思想家改革家有哪些 -
屠姣硝普: 管仲、孔子、孟子、晏子、邹忌、公仪休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春秋的名人? -
屠姣硝普: 你好 我的答案如下: 春秋的名人(全) ·鲁庄公 ·鲁闵公 ·鲁桓公 ·鲁隐公 ·鲁隐公 ·柳下惠 ·颜回 ·吴起 ·师文 ·郑子仪 ·高渠弥 ·郑昭公 ·祭仲 ·郑庄公 ·郑庄公 ·郑武公 ·子产 ·陈厉公 ·陈灵公 ·孔子 ·季孙行父 ·廉吏楷模...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战国时鲁国的名人有谁 -
屠姣硝普: 1:孔子,儒家创始人 2:曹刿,著名的曹刿论战,以少胜多 3:柳下惠,著名成语:坐怀不乱,就是说他的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些名人及其作品或事迹 -
屠姣硝普: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 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德经》.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他解释“仁者,爱人”,“...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高二历史请你写出我国古代三位齐鲁历史文化名人 -
屠姣硝普: 在中国历史上,齐鲁大地名人辈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春秋战国都有那些厉害人物拜托了各位谢谢
屠姣硝普: 扁鹊 管仲 晏婴 墨子 孔子 老子 韩非 庄子 孟子 孙膑 李冰 生平 荀子 荆轲 张仪 苏秦 ... 前685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五个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
屠姣硝普: 勾践:卧薪尝胆 孙膑,庞涓:一个成就了魏国,一个成就了齐国(田忌赛马) 张仪,苏秦:一个连横六国,使秦国最终一统天下;一个合纵六国,抵抗秦国,并成为六国宰相 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田单:火牛阵破乐就

聂拉木县13285343825: 孔子的个人资料及作品 -
屠姣硝普: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