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灞桥最出名的诗句

作者&投稿:戊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关于灞桥的古诗

1. 《东风第一枝·春雪》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2. 《玉蝴蝶》晁冲之

目断江南千里,灞桥一望,烟水微茫。尽锁重门,人去暗度流光。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恨偏长。佩沈湘浦,云散高唐。清狂。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寂寞经春,小桥依旧燕飞忙。玉钩栏、凭多渐暖,金缕枕、别久犹香。最难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厢。

3. 《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4. 《解连环》高观国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5. 《柳梢青》高观国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6. 《连理枝》贺铸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2.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 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3.有关 灞桥 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4.灞桥的古代灞桥

古代的灞桥,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上指出:“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 唐朝的王昌龄在其《灞桥赋》中也说:“惟于灞,惟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束东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但是,灞河上建桥的历史则要追溯至春秋时期。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祥之兆,便将桥改为“长存桥”。2004年10月1日被大水冲刷出的灞桥遗址则为隋桥,建成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并在桥两边广植杨柳。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 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现已将原石板桥改为了钢筋混凝土桥。 灞桥,这座久负盛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垂柳,又让多少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东流的灞水,又让多少离情别绪,变得绵绵无绝期。诗意得经不起任何物化东西的碰撞。哪怕一次小小的撞击,都会让心中美丽的倩影灰飞烟灭。 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咏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吟道:“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等等,不一而足。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其后经过历代墨客骚人妙笔的润饰,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至于“销魂桥”则得名于江淹的《别赋》,其赋开篇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人折柳赠别,是大有深意的。因为“柳”和“留”为谐音,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这一习俗源自何处,已无据可考。文献记载最早可见诸《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尤其是隋、唐时期,经过文人雅士们不断写诗作赋,灞桥折柳赠别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就被定格了下来。由于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可惜如今这一胜景,只能靠游人去想象了。说到“灞桥风雪”,不可不提及明代著名画家吴士英的《灞桥风雪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此图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崖,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迫人。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骑驴人物虽极简洁,但形态生动。据《韵府群玉》中记载:“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此画盖取其意。 郁达夫说过:“江山亦要文人捧”,而灞桥可以看作是最好的明证了。尽管桥已不是当年的那座桥,那柳也不是当年的柳,但是由于历代墨客骚人的吟咏,自古至今,依然一直鲜活在国人的心中。

5.有关于灞桥文化习俗的故事

地理位置独特 洪庆的地貌特征在灞桥区独一无二。有洪庆山、二原子和繁华的平川地带。多年来由于洪庆街道党工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洪庆山上的矿山、森林、植被、杂果、鸟兽等珍贵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很好的保护,自然风光极其迷人。伴随着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命名、新等级公路的开通,洪庆山已成为西安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地;洪庆街办二原子地带的大部分村庄错落有致,形状各异,既有土窑洞、崖背子,也有厦屋房、平板房,地势比灞河川道高,比东面的洪庆山主峰低,土地肥沃,粮丰人勤,人文厚重,民风淳朴。郭李村“陈忠实文学创作基地”的建立,使得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心向往之,趋之若鹜;平川地带,交通发达,诸国家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分布其间,现代化气息甚浓。因而,生于斯、长于斯,包括在此工作过的人都会从中悟出自然天地、历史文化、时代风貌的深厚意蕴,更增添着这一方水土的无限魅力。

人文积淀深厚 洪庆街道背靠洪庆山,西邻灞河,灞河发源于秦岭,贯穿了公王岭、华胥、老牛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众多著名历史文化遗存,正如陈忠实先生所说:“一条不足五十公里的灞河,走完了人类一百一十万年的历史。”二十世纪70年代,闻名于世的“车丈沟庄园”让众多的人从另一侧面认识了洪庆。陈忠实、郑征、王韶之、罗春生所著的《灞河怒潮》将村史教育推向新高,开创了洪庆文学之先河。至今遗存下的车丈沟明清建筑庄园及金线吊蝴蝶树让世人大开眼界,记忆犹新,叹为观止。此外,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所在地——砚湾、枣官瓦、洪庆沟、洪庆河等遗存为这里增添了几丝神秘文化内涵。加之驻地的大单位航天四院、庆华集团、二炮工程大学等都为洪庆地区输入了现代和当代文化的元素,有力推进了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6.把灞桥比作什么

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在古代长安,这个地方应该是一派柳色空朦,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似冬日雪花飞扬。到了隋唐,这里已是“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风景名胜之地了。于是“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古人用柳枝的随风飘摇表示别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于是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怀的诗句:李白《忆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的句子。后来人们又将灞桥叫作“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

7.关于灞桥的历史典故

典故: 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

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简介: 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

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灞桥的修建从古至今。

灞桥遗址于1994年在当地人在灞河取沙时意外发现,桥墩长约400米,已清理三孔桥洞(桥墩4座、残券拱3孔),桥墩呈船形,长9.25~9.52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墩距5.14~5.76米。

墩下以石条铺成长方形底座,石板长达17米,其下布满木桩章构成桥基。桥墩两端设分水尖和吸水兽。

出土隋唐时期的瓦、琉璃瓦、宋、金、元瓷片,以及北宋维修桥身时利用的唐碑等,2004年国庆节期间一场大水过后,又冲出隋代桥墩10座,残长约100米,隋唐灞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灞桥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

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

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桥诗作: 灞桥 诗/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有关霸陵、霸桥的诗词、以及历史典故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灞陵:即汉文帝陵,在长安东,附近有灞桥,唐人折柳送别的所在。

关于灞桥折柳的诗句
2.求关于折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

关于灞河的诗句大全
如今,在去往西安的必经之桥-灞桥,依然耸立在灞河之上,不知是否在灞陵桥原址建成的,也不知那儿是否有柳树掩映?),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只求意思!!!
灞桥折柳释义: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古代灞桥,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上指出:“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

灞桥是谁的诗
作者:屈大均诗名:灞桥朝代:明末清初全文:折尽东西柳,销魂自汉时。人言枝上鸟,总是一相思。

关于灞桥的历史典故
2、东汉末年,长安大乱,帝都百姓纷纷由灞桥东逃他乡。著名文学家王粲在逃出长安后,曾站在灞陵岸上回首长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然后从灞陵岸古道南奔荆州。3、灞桥的东边,就是举世闻名的骊山华清池。唐时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灞桥上,年年龙凤辇,皇帝与皇妃哪里会想到人间的伤别...

灞桥李商隐赏析
末两句意谓: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何故?因为迎送贵人,必得强颜欢笑,这对才志之士是一种难堪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淌,这不更甚于以上六种“泪”吗?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

灞桥的灞桥诗文
想像这片土地,这弯河流,这座灞桥,历史写给它的篇章还是比较光彩和充满诗意的。因此,像我一样来此的后人,差不多人人心头都回荡着当年灞桥醉人的诗和醉人的故事。人们来寻景、寻诗、寻故乡,寻找当年的灞桥风雪和灞桥伤别……灞桥风雪中的“雪”实是指柳絮而言,所以后人又称“灞柳风雪”。灞桥风雪一说是早年在《...

关于"长亭---灞桥(陵)"的古诗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津逮 本《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这是一篇千古绝唱,永远照映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虽然,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 小令。通篇亦无幽岩跨豹之奇情、碧海掣鲸...

灞桥风雪简介
参见文明部·诗词“骑驴索句”。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汉踏雪寻梅...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欧阳玄简介,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明程羽文《诗本事‧...

修武县15914103223: “灞桥烟柳”知多少? -
禄依玉屏: 一、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问题:分析这首词表...

修武县15914103223: 谁知道灞桥在哪呀?还有就是它有什么典故呀?我 记得有个词语叫灞桥杨柳是吧?什么意思呢 ? -
禄依玉屏: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歧路, 云是王墼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阕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黄鹂愁绝不忍听! 唐人李白在这首诗中肆意挥洒笔墨...

修武县15914103223: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
禄依玉屏: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西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修武县15914103223: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禄依玉屏: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品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

修武县15914103223: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 -
禄依玉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全诗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修武县15914103223: 关于霸桥的诗句最好是能体现霸桥特色的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多多益善.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 这句除外.还有,希望大家找名句,而且最好附上作者和... -
禄依玉屏:[答案] 只记得几句. 李白<<忆秦娥>>中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少年游>>中的”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修武县15914103223: 《春夜落成闻笛》这首诗的意思 -
禄依玉屏: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

修武县15914103223: 有哪些因古文和诗出名的地方 -
禄依玉屏: 应该有不少吧,只是阅读量有限,看过的也一时想不起很多.看看这些算不算. 寒山寺.张继著名的诗《枫桥夜泊》里有这样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此闻名. 醉翁亭.因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闻名古今. ...

修武县15914103223: 有关霸陵、霸桥的诗词、以及历史典故 -
禄依玉屏: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霸桥区席王街办毛西村西,当地人称为“凤凰嘴”.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