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魏策一(2)

作者&投稿:曾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十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章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东有淮、颍、沂、黄、煮枣、海盐、无踈;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埊方千里;埊名虽小,然而庐(田庑)[庑田]舍,曾无所蒭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然横人谋王,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国患,不被其祸。夫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且魏,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臣窃为大王媿之。

  “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千)[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疋。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竭于(辟)[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凡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埊以求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顾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门,外挟强秦之势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十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章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辅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恰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埊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悉]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惷)[憃]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代,祠春秋,效河外。”

  十二 齐魏约而伐楚章

  齐魏约而伐楚,魏以董庆为质于齐。楚攻齐,大败之,而魏弗救。田婴怒,将杀董庆。旰夷为董庆谓田婴曰:“楚攻齐,大败之,而不敢深入者,以魏为将内之于齐而击其后。今杀董庆,是示楚无魏也。魏怒,合于楚,齐必危矣。不如贵董庆以善魏,而疑之于楚也。”

  十三 苏秦拘于魏章

  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齐],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埊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变],伐齐成,则埊广矣。”

  十四 陈轸为秦使于齐章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东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无事必来)”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明年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今]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十五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章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曰:“轸善事楚,为求壤埊也甚力(之)。”左华谓陈轸曰:“仪善于魏王,魏王甚爱之。公虽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以]仪之言为资而反于楚(王)。”陈轸曰:“善。”因使人先言于楚王。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原文及翻译
1、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 225 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2、秦王派人对安陵君(...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2,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

唐雎说秦王救魏文言文
2. 唐雎说秦王救魏文言文 唐雎不辱使命 【题解】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 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人物形象生动,秦...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哪里
该文章出自《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

唐雎不辱使命休_什么意思唐雎不辱使命的出处
1、休_,吉凶的征兆。休,吉祥。_,不祥。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

求《唐雎不辱使命》注音、重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以及相关的重点问题...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 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

美德格言
——诸葛亮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法国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亚里士多德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

文言文广狭
——《战国策·魏策》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2. 又如:广额(放宽录取名额)3. 将某门学科、某种艺术主动介绍给一般群众 [popularize]。 如:广宣(广为宣播)推广4. 另见 ān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 本义:光芒,光亮(2)同本义光,明也。――《说文》光,晃也,晃晃然也。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和译文
2018-11-05 · TA获得超过25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2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其原文如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唐雎不辱使命表达的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精神。《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白下区17617883724: 1=11,2=22,3=33,4=44,5=55,6=66,11=? -
钦菲柏纳: 1x11=112x11=223x11=33...9x11=9910x11=110 11x11=121

白下区17617883724: 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第一组调整为第二组的一半应调几人到二组 -
钦菲柏纳: 应调10人到二组.第一种解法:(26+22)/(1+2)=16,26-16=10 第二种解法:(26+22)/(1+1/2)=32,32-22=10

白下区1761788372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 安 传    王安,雄县人,初隶冯保名下.万历二十二年,陈矩荐于帝,命为皇长子伴读.时郑贵妃谋... -
钦菲柏纳:[答案] (1)B 发放国库金银接济边防.济:接济(2)B 句④是说王安品格刚直,句⑤是说王安生魏朝的气,句⑥是说王安为了不饿死而吃萝卜.(3)B A.“王安开始的时候是太子的伴读”错,根据原文“初隶冯保名...

白下区17617883724: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作者是谁? -
钦菲柏纳: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作者是杜甫,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作者是董其昌. 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作者是裴松之.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白下区17617883724: 在一块底为45高为22米平行四边形草坪上修2条宽为1.2米的小路,求除去小路后的? -
钦菲柏纳: 解:已知在一块底为45米,高为22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上修2条宽为1.2米的小路,得除去小路后的面积=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小路的面积=45*22-45*1.2*2=990-108=882平方米 答:除去小路后的面积是882平方米.

白下区17617883724: (2013•黄州区模拟)《九章算术》之后,人们进一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且... -
钦菲柏纳:[答案] 设该妇子织布每天增加d尺, 由题意知S30=30*5+ 30*29 2d=390, 解得d= 16 29.故该女子织布每天增加 16 29尺. 故答案为: 16 29

白下区17617883724: A、B、C三人一起去钓鱼,A比B多钓6条,C比A多钓2倍,又比B多钓22条,问,三个人总共钓了几条鱼? -
钦菲柏纳: A=B+6 C=3A C=B+22 解方程得:A=8,B=2,C=24 A+B+C=34 三个人总共钓了34条鱼.

白下区17617883724: 物质A 里只有1x10^22个同种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含有2x10^22个原子则A 物质一定是() -
钦菲柏纳: 物质A 里只有1x10^22个同种分子 → 题中说到只有同种分子,说明是纯净物1x10^22个同种分子里共含有2x10^22个原子 → 由于是纯净物,说明此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可以是单质(比如O2,N2,H2等),也可以是化合物(CO,NO等) 综上选C 望采纳o!!不懂的问题追问我就好!!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