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道德经》第20章日经第895篇

作者&投稿:束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021.4.14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豫见《道德经》第20章

日经第895篇

原文:

唯与诃(he),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望呵(ke)!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ke)!似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湷(hun)湷(hun)呵(ke)!鬻(yu)人昭昭,我独昏呵(ke)!鬻(yu)人察察,我独昏昏呵(ke)!

忽呵(ke)!其若海;望呵(ke)!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kui)。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大意:

前面第19章最后一句是: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知识是烦恼的根源,“绝学无忧”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师父在上课的时候说到过两个字:自然。

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普通话就是丢开书本,不钻牛角尖,也就是说什么知识都不执着,只凭自然。

修行人一旦修道成功,当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对任何名相疑难都解决看透,那就能无忧无虑,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牵挂。同时,这种心境,一般人是很难感受到的。

当一个人真能做到:“绝学无忧”,那便能以一种清明客观的态度,用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去服务利益社会。

唯与诃(he),其相去几何?“唯”与“阿”,都是指讲话时的态度,译成白话就是:是的。

“唯”是指诚恳的接受;“诃”是指拍马屁的应对,也就是说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唯”与“诃”的本质区别。

很多人在谈话时习惯说:你的看法很好,不过/但是……这就是“诃”。“不过”、“但是”这类转话语,往往隐含着低声下气,不敢得罪人的顺从心理。

而真理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所以不能随便将就别人,做顺水人情。

读书人尤其是在做学问的时候,不可在学问上、思想上、文化上将就别人,附和别人,为了某种私利,拐弯抹角……儒家是非常重视读书人的这一基本人格的。

老子并非让我们带着尖刻的眼光,处处挑剔别人,专门去分析他人的言行举止是“诃”还是“唯”,而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习真诚不佞的“唯”,避免虚伪造作的“诃”。

一切的道德修养,都要从反求诸己开始。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善恶之间其实也很难分辨,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有的时候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反而得到恶果。

比如,去非洲布施财富,非但没有让他们立起来,反而让他们变得更懒了,因为植入了依赖意识。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世上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但有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

即使自己超越了相对的窠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仍有必要陪大家一起遵守种种规则,从而避免自己举止怪异,惊世骇俗。

不可不畏乃是发自内心的认知与选择,也就是说,为了利益众生而随顺众生,不受外在环境的制约,执著一般相对的价值标准。

比如说,有个东西是大家公认黑的,你硬要说是白的,彼此就无法进行沟通。

未得道之前,有忧世之心,或者挂虑个人的安危,是免不了的。所以,要想“绝学无忧”,同时逍遥自在,除非自己已经了道。

望呵(ke)!其未央哉!“望”通“荒”,形容像荒原大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永远没有尽头。

用《易经》的最后一卦是“未济卦”来解,就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的。

人生亦如同一局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就算是神仙,也有他们的执著,所以,输赢二字永远没有一个定论。

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熙熙”二字,从字面讲是很太平、自然、舒适、自在,看起来很好的样子。

司马迁《史记》上提到: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其实熙并不见得是好事,很多人外表看来好像没什么,平平安安活着,其实内心却有诸多的痛苦,一生忙忙碌碌,或为生活争名夺利,或一天混过一天,……莫名其妙地活下去,这样真的是快乐和满足吗?!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ke)!似无所归。

老子提醒我们要别于众人,同前面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一样,也就是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像初生婴儿般纯洁天真的心境。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世上的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独遗”就是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就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忘了我一样。

人怕出名,猪怕壮。自己将这个社会遗忘容易,但要社会把你轻易地忘掉,那可不简单。

我愚人之心也,湷(hun)湷(hun)呵(ke)!鬻(yu)人昭昭,我独昏呵(ke)!鬻(yu)人察察,我独昏昏呵(ke)!

“愚”,并非指真笨。

“湷湷”,不是指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

“昭昭”,是指高明,什么事都很灵光的样子。

“察察”,对小事很精明的样子,事事精打细算。

“闷闷”,笨笨的样子,好像傻子一样,视而不见。

这里是说,外表要“和光同尘”,虽看似混混饨饨,而内心清明洒脱,遗世独立。

忽呵(ke)!其若海;望呵(ke)!其若无所止。

指要像大海一样,宽阔无际,容纳一切细流,容纳一切尘垢。

儒、道两家都讲的一样,要人胸襟宽大,包容一切。俗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kui)。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或求升官发财,或求长命百岁……而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调:随遇而安。

“顽”,是指非常有个性,永远坚持不变。

“悝(kui)”,是指言行举止,给人看不起,糟糕透顶。

比如:济公和尚,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时常弄些狗肉吃吃,找点烧酒喝喝,疯疯癫癫,冥顽不灵,人们都瞧他不起。

你说他是疯子吗?他又好像清楚得很,你说他十三点,有些事却又正经八百。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母就是生我者,那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也就是说,我们是死守善道,还是还我本来面目,回归到生母的怀抱。


《道德经》11-20章经典自译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看不见的称为夷,听不到的称为希,摸不着的称为微,这三个东西都是无法触达的,就当成一个东西好了。没有光亮,也没有昏暗,缥缈中无法言说,他们归根到底是虚无的。这些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的“物体”,我们称之为“恍惚”。迎面过去看不见它的头,跟在后面看...

楚简《老子》整理:甲本第一编第一章
“绝学无忧”,处《道德经》第20章首,据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乙本,校为第19章末。从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帛书甲本缺字,从乙本补足,亦当如此。然楚简《老子》此四字处于乙组1.2“无为而无不为”之后,乙组1.3“唯与可”之前,是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概括总结。 【译】 现...

《道德经》感悟17-20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它、称赞它,更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它,最次的统治者,人们轻蔑它,不值得信任,才有不信任的事情发生啊!是那样的悠闲啊,它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帖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感悟:《道德经》所有的道理,都是一...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第01--20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重要哲学著作,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主题为“道法自然”,探讨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宗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经》作为心灵的灯塔,指引我们的心灵。第一章阐述“道”与“名”相辅相...

《道德经》1一20章
见素抱朴(保持纯朴的心态),少私寡欲(减少自私的欲望)。绝学无忧(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道德经》全81章原文,全文注释,建议收藏,终身研读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真理与谬误),相去几何(相差多少)?美之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去何若(相差又在那里)?人之所畏(人们所畏惧的东西),不可不畏(也畏惧人吗...

《道德经》全文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羸弱)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

老子中讲孝的句子
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1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道德经》19.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20.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

二年级老子的诚信名言名句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道德经英文版11~20篇
Chapter 19: Simplifying distinctions like wisdom, morality, and profit can greatly enhance societal harmony. Embracing oneness and simplicity brings peace.Chapter 20: Abandoning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leads to a state of peace, where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good and evil fade away.

我想要:老子《道德经》全文,急!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

雨山区17232643648: 老子道德经二十章 -
地标丽科: “唯”可以理解为“唯唯诺诺”的应承;“阿”理解为“阿谀奉承”的谄媚.两者表面上看有区别,但是本质上却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子反问“相去几何?” “众人皆有以”这句的关键在于“以”字的理解上.一般来说,这里“以”是有所凭借...

雨山区1723264364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意思 -
地标丽科: 译文: 1、"方而不割"即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虽有所合于规矩,但并不与对立者断然划界,不相往来. 2、"廉而不刿"即突棱而不伤人,说明道者虽能耐高强却"为而不争",善于与人达成利益. 3、"直而不肆"即率直而不放肆. 4、...

雨山区17232643648: 无为的付出是什么意思 -
地标丽科: 付出却没回报 或者付出过多 回报太少

雨山区1723264364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出自哪里 -
地标丽科: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所记载, 《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危微之几,惟明...

雨山区17232643648: 选自道德经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地标丽科: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雨山区17232643648: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澹兮其若海,X兮若无止.X那个字怎么读及来源,谢谢了! -
地标丽科: 飂 liù部首笔画部首:风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0五笔86:MTJE 五笔98:WTJE 仓颉:HNSMH笔顺编号:35325121454154134333 四角号码:772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8C2基本字义1. 飘:“~兮若无止.”2. 古国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唐河县南.3. 姓.

雨山区17232643648: 提高文学常识
地标丽科: 任何知识都不可能有捷径.不过你若是想单纯地了解一些常识,倒是可以看看相关的... 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25、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

雨山区17232643648: 《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有一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解? -
地标丽科: 人要按照地的法则做人行事、地要按照天的法则为地、天要按照道的法则为天、而道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运作法则、道法自然是为了令人平和冷静、令人尊重万物自化的法则

雨山区17232643648: 老子的《道德经》的内容 -
地标丽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雨山区17232643648: 道德经开经记是什么(道德经开经记原文)
地标丽科: 道德经开经记是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或者《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该书原文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1到37章为《道经》,38到81章为《德经》.这本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