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月下独酌》《月夜》《竹里馆》整合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冀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本解读及设计思路】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叩问月亮”,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李白杜甫咏月诗三首和苏轼咏月诗文,“比较·探究”课文有王维的《鸟鸣涧》及其他与月亮有关的诗文。研读这些诗作,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觉得可以把《月下独酌》《月夜》《竹里馆》整合在一起,做语用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学尝试。

从题材来看,这三首诗歌同样写“月”,所叙之事都与月亮有关。李白在月下独自一人喝酒歌舞、自我排遣,杜甫在月夜中想念妻子、期盼团圆,王维在明月中独自弹琴长啸、自娱自乐。从抒情角度来说,三首诗歌中都有“独”字透露作者的情感。“独酌无相亲”“闺中只独看”“独坐幽篁里”,可以说都与孤独有关。就作家风格而论,《月下独酌》《月夜》《竹里馆》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合起来研读,能窥视一点唐诗的风貌:贯通了宇宙元气、跨越了时空距离、蓬勃着生命力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想象,是打通诗人与天地精神的桥梁之一。孙绍振先生说,文学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

《月下独酌》中,李白通过想象,赋予月亮、影子以人的情感和形态,来表现自己的孤独。“独酌无相亲”一句,直白地抒写孤独:一个人独自喝酒,没有人陪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人的想象中,月亮和影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异,不再是客观的没有生命的事物,而成为有情感的对象,可以和诗人相伴共饮。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得以充分体现,甚至超越了“形影相吊”的境况。“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中场景似乎热闹、欢乐,“花”“春”“月”构成的意境华丽而唯美,而孤独在这华美盛放中愈发鲜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中,前一句是想象,是由静到动的变异。后一句是客观事实,两者相对应,可见月亮、影子和诗人达到了心灵默契的程度。李白的孤独是华丽的孤独,是放达的孤独,是与宇宙生命贯通的孤独。这种孤独是个体生命自我完成中的一种独特形态。

《月夜》中,杜甫放飞想象,让时空发生逆转来表现自己孤独的思念。“闺中只独看”,诗人想象中妻子的“独看”,确切的说是诗人自己的“独看”。“只”字意为只能,今夜的明月,妻子只能独自观看,那曾经相伴相随共赏明月的岁月已成追忆。写出来的是“独看”,没写出的是“共赏”。“只”字还包含形单影只的意味,孤独的形象初步显露出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的“未解”,可见在作者的想象中妻子的思念和牵挂不仅系于心,而且形于色发于声,连孩子都感知到了,更衬托出妻子“忆”得凄苦与深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如果说李白笔下的月色是华丽唯美的,那么杜甫眼中的月光就是湿冷清寒的。沐着这月光凝望邀思的妻子,在漫长的月夜里更加孤寂。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样的夜里,有多少分离之人思亲,又有多少背井之人怀乡?生逢乱世,民生维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啊?到那时,因久别重圆而欢喜的泪水有多汹涌,今夜因思念和挂牵的眼泪就有恣肆。杜甫的孤独是跨越了时空阻隔去思念的孤独,是呼唤和平渴盼团圆的孤独。

《竹里馆》中,王维笔下的明月发生了功能上的变异,不仅是照亮黑暗的天体,而具有了辉映人格品性的功能。诗人用“幽篁”来造境,凸显自我品质气节如竹子一般高直不俗。加上“长啸”,自然让人想到“竹林七贤”中率性超脱的阮籍。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没有世俗喧嚣,也无人相知,只有澄澈明净的月亮来相映照。王维的孤独,是惬意的孤独,是自我坚守的孤独,是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孤独。

心寄苍穹唯想象。想象,让诗人的孤独精彩绽放;想象,让唐诗呈现出贯通宇宙的生命气象。作家胡晓明说,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唐诗里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教学设计】

课堂类型

语用型+跳板型

教学目标

1.比较三首诗歌言语形式和抒发情感的异同,进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学会运用想象抒发情感。

3.感受唐诗的博大与力量,进而品读更多的唐诗。

教学思路 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朗读诗歌、感知异同—比异求同、学用手法—感受情怀,迁移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中唱道:月亮代表我的心。古往今来,浩瀚夜空中或圆或缺的月亮,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情思。诗人常常望月咏怀,神驰万里。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位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的咏月诗作—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月夜》、王维的《竹里馆》。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三首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选择你最有感觉的一首,试着读出滋味来。

朗读展示、评价。

3.男女生分读三首诗。想一想:同样是写月亮的唐代诗歌,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以从语言形式、抒写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来说。

预设:

相同之处:都是五言诗;都有“独”字,都和孤独寂寞有关;都是借月亮抒发诗人的独特感悟、感受、情感。

不同之处:

体裁不同。《月下独酌》是古体诗,《月夜》是律诗,《竹里馆》是绝句;内容不同。《月下独酌》写诗人与月亮、影子共饮同欢,《月夜》写诗人在月夜思念妻子,《竹里馆》写诗人在月下弹琴长啸;

情感不同。《月下独酌》侧重抒发孤独寂寞之情,《月夜》更多是抒写对妻子家人的思念,《竹里馆》表现的是惬意自适、自得其乐之感。

4.“月下独酌”这个标题,有形象有事件。请给《月夜》《竹里馆》拟写类似的标题。

示例:月夜独看;望月思亲;月夜邀思……

月下独坐;长啸月林;明月照我心;一轮明月驻我心……

     三、再读诗歌,体悟手法

1. 这三首诗都有“独”字,都抒发了孤寂之情,你觉得谁最孤独呢?为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预设:李白最孤独。他要邀请月亮和影子来对饮同乐,可见他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无相亲”直接抒发孤独之情。“暂伴”可以看出和月亮影子的相伴也是短暂的,可见其孤独。

杜甫最孤独。从课下注释可以看到,杜甫身处安史之乱,在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囚禁在长安。这时候他的妻儿都在鄜州。李白是没有朋友的孤独,杜甫是遭遇战乱、远离家人的孤独。骨肉分离的孤独更孤独。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与家人的空间间隔,而且因为战乱不知道何时能团圆。从颈联可以看到诗人“独看”时间之长,从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独看”之凄苦、对团圆之渴盼。《月夜》通篇运用想象,从思念的对方写起,采用的是独特的对写手法。

王维最孤独。杜甫笔下都是静态的画面,而王维诗中有动作描写,诗人用弹琴、长啸来排遣孤独,可见其孤独之深。“幽篁”“人不知”等词句更写出了孤独。但从诗中也可以读出诗人挺享受这种寂静和孤独。

2.为了抒发感情,三位诗人都运用了想象这种写作手法。孙绍振先生说,

(屏显)

文学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功能等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

请你结合三首诗歌,说一说月亮在诗人笔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异,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你学过的诗歌还有哪些诗句运用了此类想象?

预设:《月下独酌》中,李白通过想象,赋予月亮、影子以人的情感和形态,来表现自己的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人笔下,月亮的性质发生了变异,不再是客观的没有生命的事物,而成为有情感的生命。这样写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运用了此类想象。

《月夜》中,杜甫在长安独自望月,却想象出妻子望月思念自己的画面。想象让时空不再有阻隔,亲人如在眼前。这样写更能凸显诗人的思念之深、离乱之痛。《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有此类想象。

《竹里馆》中,王维笔下的明月发生了功能上的变异,不仅是照亮黑暗的天体,而具有了辉映人格品性的功能。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中有“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以明澈如镜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想象奇特贴切。

(屏显)

想象,化无情为有情

想象,跨越时空距离

想象,融物我于一体

记叙因想象而传神;描写因想象而精彩;抒情因想象而生动……如果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生活多么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这想象就是神奇的点金术,让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幻化成文学艺术。

3.改写《竹里馆》,让诗中的想象更具画面感。

(屏显)

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来相照。

预设:明月心澄澈,脉脉来相照;

明月澄如镜,彼此相辉照。

……

四、悟读诗歌,亲近唐诗

 共读对唐诗的鉴赏评价:

(屏显)

唐诗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扩大。在唐诗中,每一个生命都是在最大的孤独里面实现了自我完成。--蒋勋

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唐诗里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胡晓明

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叶嘉莹

结语: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唐诗的世界里,诗人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古今,与天地精神独往来。让我们走近唐诗,为生活注入更多的美与力量吧。推荐阅读:《蒋勋说唐诗》《经典诗歌里的生命情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什么意思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思是独自和天地、精神相往来。出自于《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翻译:独自和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谴责是非。《庄子·天下》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

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 --翻译此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翻译:(他内心充实因而行文不能自已,精神处于逍遥游的状态),上与天地结伴而游。《庄子·天下第三十三》译文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05395.html?si=4

有读过《庄子》的吗,请教一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只与天地精神往来还是...
只是表现在人生理想上,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独善其身。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什么意思独与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意思是独自与天地精神交流作陪,却不觉得自己与万物有何不同,意思是说自己已经很厉害了,能够脱离于物质,在天地之间傲游了,但我并不觉得我有多厉害,我也只是万物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什么意思啊?
但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纯粹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纯粹思辨的东西,实际上,天地精神,虽然是形而上的,但是,确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庄子,继承了老子无为的衣钵,他能感受到,他悟道的那个层面的天地之间的精与神的存在。这也是在那个物质极其贫困的年代下,庄子缺衣少食,却能寿命高达83岁...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什么意思
天地精神:形而上的哲学的终极考虑,如:人应该怎样活,我们总哪里来,宇宙总哪儿来到哪里去;人活着有啥意义等等 独与:审美的胸怀空前的大,超越了世俗的世界,不考虑道德、是非、善恶、生死、功利;考虑的宇宙的大道理。以上用一个词总结:澄怀观道——放下一切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最后一句:等你...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怎样的境界?读完涨知识了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大意是说,庄子的思想高深到能够同“天地精神”一样,不受到世俗中的一切所束缚。所以,庄子本人既不与世俗为伍,也不会以万物之是非来满足自身的欲求,一切都跟天地精神一样,来去无痕,自由逍遥,了无束缚。正如庄子在“鼓盆而歌”这则...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庄子·天下》里,有这么一句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段话的大意是:只有庄子他同于大道、在精神上与神明自由往来,而不蔑视万物;不涉足人间的是非,而与世俗之人和平相处。在我看来,精神层面的高度是很难抵达的高度,这需要自己思考深入才行。独与天地...

...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 ) A.孔子 B.荀子 C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乘物以游心”的含义舍弃物质虚荣专求内心自由洒脱,这是道家所追求精神世界的至高无上的生动体现,庄子的名著《逍遥游》即是对此思想的深刻阐发,所以答案C,A B两项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D项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三者均无处...

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到达了这种境界,心就像天空一般宁静,行走中感觉到了时间与空间,在目光所能及的范围内,都是我是世界。从而心与天地合而为一,周围的天地都在自己的感受下,有掌控着天地的感觉。以上都是我纯手打,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祝学习进步 ...

荆州区14718566602: 天地精神是什么? -
郗俊复方: 1、“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作者是庄子.它的意思是—— 独自和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谴责是非. 2、附原文: 芴漠无形〔1〕,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2〕,神明往与〔3〕!芒乎何之〔4〕,忽乎何...

荆州区14718566602: 有读过《庄子》的吗,请教一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只与天地精神往来还是精神包容天地啊? -
郗俊复方: 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其实是消除物我对立而达于自然.即破除自我中心,也即扬弃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认为,人不能顺应万物之性的原因,主要来自我们过于清晰的分清了我与物的区别,有了自我的封界,就形成了物我对立.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要取消以自我为主的衡量标准,而觉得我以外的活动,都是顺其自然的活动.庄子曰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极宏远的宇宙观,人的渺小,与天地之大相比,何其可怜!让人们认识到至广至大的极限处,解脱自我的封闭,而求得心性的自由和逍遥,应该是顺应天地.只是表现在人生理想上,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独善其身.

荆州区14718566602: 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
郗俊复方: 至人境界 这种理想人格,摆脱了世俗的“物”,超越了肮脏的人世,和光明同在,与宇宙共存,吻合万物为一体,放弃纷乱而不顾,在“役役”的众人中保持浑朴精纯.对一切的一切抱超然态度.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忘掉生死复返自然,与“天”、“道”合一. 总之,庄子就是主张要“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任性自然,反对任何人为妄作.认为一旦不为物役,超越了死生、世俗、自我的一切羁绊,游心于无穷,人的精神就能象宇宙天地一般自由辽阔.这样的人,就再也不是物的奴隶,物的工具.痛苦就可以得到消弥,心灵就可以得到安顿.

荆州区14718566602: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什么意思?
郗俊复方: (他内心充实因而行文不能自已,精神处于逍遥游的状态),上与天地结伴而游.

荆州区14718566602: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的天地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
郗俊复方: 比较同意楼上的,因为庄子提倡不说,即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庄子的观点是认为,能讲出来的都是糟粕,只有体会的东西是精髓,所以建议楼主自我感悟...

荆州区14718566602: “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概和境界? -
郗俊复方: “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应该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超脱于尘世,逍遥游于宇宙万物间的自由无拘的境界吧. 危崖上蹲有一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鹰 洛 夫 危机从来就埋得很深 崖高万丈 上帝路过时偶尔也会 蹲在这里俯视诸邦——在焚城的火中崩溃 有些历史是鼻涕与泪水的混合物 一阵天风把亘古的岑寂吹成 只身闯入云端不知所终的风筝 独有它 与 天使共舞之后,奋力抓起 地球向太空掷去 精确地命中我心中的另一星球 神迹般暖昧的存在 往往比传言还难以揣测 来吧!请数一数断壁上深陷的爪痕 的的确确 鹰,乃一孤独的王者

荆州区14718566602: 《月下独酌》 是什么 -
郗俊复方: 《月下独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共四首.其中第一首最著名.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

荆州区14718566602: 写下月下独酌的创作背景 和感情 -
郗俊复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在这首...

荆州区14718566602: 月下独酌其一 -
郗俊复方: 1、《月下独酌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词之一,写出了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