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投稿:绽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脉络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我们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3、先秦绘画概况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4、秦汉绘画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5、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
  6、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绘画概况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西晋,但十六国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5世纪时,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晋王朝偏安江左后被宋、齐、梁、陈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对峙。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的风气也随之俯仰。纷乱的社会,又给宗教的蔓延和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象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的书画则承袭了隋朝的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到盛唐时就已经完成了。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包括宗教画)与山水画,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绘画又发生了新的变异,它的影响直到五代时仍能体现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国画”在20世纪的诞生
水天中在《“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一文中指出,“把我们民族的绘画叫做‘中国画’,是近百年内才出现的事。”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至少在明末,随着传教士将油画艺术带到中国之后,将这种“西洋画”与本土的中国绘画(被称为“吾国画”、“中国之画”、“中国画”等)对应比较的风气,就在中原大地上悄然兴起了。如明末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对中西绘画进行的简单的比较,惊叹于西洋绘画的严谨的造型,称“中国画工无由措手 ”;崇祯八年(1635)年,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亦称此为“中国画绘事所不及”。这种简单的类比直到20世纪初的各类笔记、文献中依然比比皆是,“中国画”的称谓也逐渐被普遍接受。然而,这时的“中国画”从概念的外延上依然比后来的“国画”要大的多,可以认为基本上就是用来指代中国历代绘画的一个总称。蔡元培1918年4月15日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学式上的演说中明确指出:“中国画与书法为缘,西洋画与雕刻为缘。” 尽管有一种附和“中西二分”的对比之风尚的嫌疑,但可以认为,如此体系性的认识是建筑于对中国绘画史的总体面貌的把握和理解之上的。但根据笔者的调研,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支持“国画”这一概念已产生或应用。
1、1919年:“国画”的第一次诞生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一年,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运动的争论肇始于思想氛围活跃的北京大学。一时间,在“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等等对这场运动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国”字风靡一时,许多“中国有,外国没有”的东西,被创造性地与“国”字这个定语联系到了一起。国乐、国医、国菜等等概念相继问世,肩负着民族国家文化复兴使命的“国画”概念也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如1923年成立的广东癸亥合作社(1925年改称国画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国画,振兴美术 ”,1926年苏州成立“国画学社”等等,都是比较早的“国画”的记载。尽管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追查到“国画”概念的始作俑者,但根据当时著名的文人何炳松、郑振铎等人对这样一种“言必称‘国’”的社会风气的记载,我们可以不难看到“国画”概念产生的必然、盲目与急切。如1923年1月顾实指出:“迩来国家观念普及于人,……种种冠以“国”字之一类名词,复触目皆是。” 而1923年癸亥合作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确宣告:“国画关系一国之文化,与山川人物、历史风俗,同为表示一国特性之征。” 可见,“国画”概念产生的背后动力也是“国家观念”的普及。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Painting”终于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找到了它的被制造出来的对应物,从而,“国画”这一概念初次诞生了。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一时期所说的“国画”,从外延上更接近于此前使用的“中国画”,与今天的所说的“国画”仍然有很大不同。在发表于1926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国画漫谈》一文中,同光(署名)写道:
年月日,我说不清,总之有所谓“国画”在中国学校中成为一种科目之日起,“洋画”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为中国人士所学习并且被欢迎起来了,因此“国画”之名,遂应运而生。原这名之所由立,本系别于“洋画”而言,譬如有洋货而后又国货之名,由洋文而后有国文之名,初固无轩轾于其间也。
可见,在“国画”概念产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浓郁的民族色彩而外,这个概念的所指基本上与“中国画”是等同的,史实也表明1920-1940年代中,“ 国画”与“中国画”两个概念在美术界认识内部往往都没有明确的界定,1931年成立的上海“中国画会”的出版物名为《国画月刊》即是一例,当然,也有诸如潘天寿等“传统型”画家坚持使用“中国画”这一名称。但尽管是作为“国故”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登场,但毕竟在西方艺术大潮的冲击之下“国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Painting”这样一个代表油画的英文对等名称。从而,在“艺术”这样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新视角下,传统中国绘画的面貌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误读与西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命名的暧昧性,宣告了中国绘画在1920年代以后将要继续面临着被动而痛苦的发展之路。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国画”在20世纪的诞生
水天中在《“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一文中指出,“把我们民族的绘画叫做‘中国画’,是近百年内才出现的事。”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至少在明末,随着传教士将油画艺术带到中国之后,将这种“西洋画”与本土的中国绘画(被称为“吾国画”、“中国之画”、“中国画”等)对应比较的风气,就在中原大地上悄然兴起了。如明末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对中西绘画进行的简单的比较,惊叹于西洋绘画的严谨的造型,称“中国画工无由措手 ”;崇祯八年(1635)年,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亦称此为“中国画绘事所不及”。这种简单的类比直到20世纪初的各类笔记、文献中依然比比皆是,“中国画”的称谓也逐渐被普遍接受。然而,这时的“中国画”从概念的外延上依然比后来的“国画”要大的多,可以认为基本上就是用来指代中国历代绘画的一个总称。蔡元培1918年4月15日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学式上的演说中明确指出:“中国画与书法为缘,西洋画与雕刻为缘。” 尽管有一种附和“中西二分”的对比之风尚的嫌疑,但可以认为,如此体系性的认识是建筑于对中国绘画史的总体面貌的把握和理解之上的。但根据笔者的调研,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支持“国画”这一概念已产生或应用。
1、1919年:“国画”的第一次诞生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一年,一场关于“整理国故”的运动的争论肇始于思想氛围活跃的北京大学。一时间,在“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等等对这场运动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国”字风靡一时,许多“中国有,外国没有”的东西,被创造性地与“国”字这个定语联系到了一起。国乐、国医、国菜等等概念相继问世,肩负着民族国家文化复兴使命的“国画”概念也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如1923年成立的广东癸亥合作社(1925年改称国画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国画,振兴美术 ”,1926年苏州成立“国画学社”等等,都是比较早的“国画”的记载。尽管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追查到“国画”概念的始作俑者,但根据当时著名的文人何炳松、郑振铎等人对这样一种“言必称‘国’”的社会风气的记载,我们可以不难看到“国画”概念产生的必然、盲目与急切。如1923年1月顾实指出:“迩来国家观念普及于人,……种种冠以“国”字之一类名词,复触目皆是。” 而1923年癸亥合作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确宣告:“国画关系一国之文化,与山川人物、历史风俗,同为表示一国特性之征。” 可见,“国画”概念产生的背后动力也是“国家观念”的普及。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Painting”终于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找到了它的被制造出来的对应物,从而,“国画”这一概念初次诞生了。
但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一时期所说的“国画”,从外延上更接近于此前使用的“中国画”,与今天的所说的“国画”仍然有很大不同。在发表于1926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国画漫谈》一文中,同光(署名)写道:
年月日,我说不清,总之有所谓“国画”在中国学校中成为一种科目之日起,“洋画”也和其他科学一样,为中国人士所学习并且被欢迎起来了,因此“国画”之名,遂应运而生。原这名之所由立,本系别于“洋画”而言,譬如有洋货而后又国货之名,由洋文而后有国文之名,初固无轩轾于其间也。
可见,在“国画”概念产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浓郁的民族色彩而外,这个概念的所指基本上与“中国画”是等同的,史实也表明1920-1940年代中,“ 国画”与“中国画”两个概念在美术界认识内部往往都没有明确的界定,1931年成立的上海“中国画会”的出版物名为《国画月刊》即是一例,当然,也有诸如潘天寿等“传统型”画家坚持使用“中国画”这一名称。但尽管是作为“国故”即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登场,但毕竟在西方艺术大潮的冲击之下“国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Painting”这样一个代表油画的英文对等名称。从而,在“艺术”这样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新视角下,传统中国绘画的面貌难免发生各种各样的误读与西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命名的暧昧性,宣告了中国绘画在1920年代以后将要继续面临着被动而痛苦的发展之路。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绘画的历史要比书法的历史长,广义上讲中国画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的,而这方面的资料就很多了,具体到现在讲的中国画,那应该是毛笔和宣纸的时代了,这里面则更改多体现儒家文化的底蕴。中国画从其内容和画法上都体现着传统士大夫的为人处事之道,一直影响到今天。而在世界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新的观念,新的方法,让人们对中国画的认识和感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社会地位和用途也在逐渐变化。中国画的发展和中国人认识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从这方面展开深入的思考。

中国绘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通一.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历史发展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 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编辑本段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绘画的发展: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

中国画和西洋画有什么不同
二、起源不同 1、西洋画起源: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2、中国画起源: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三、注重点不同 1、西洋画注重点:(1)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2)西洋画注重透视法;(...

中国画起源于哪个朝代
大约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绘画家和书法家,如张骞、褚遂良、卫庄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画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绘画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画的三大特点 1、...

什么叫做国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国国画是怎么出现的
起源: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

国画已有多少年发展历史
发展和演变分以下几个时期::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蓬勃兴盛的二宋时期绘画;以笔墨情趣为主流的元代绘画; 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的涌现;继承与发扬并存的近现代绘画.中国画的发展到今天,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

国画的由来
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

水彩画和国画有什么区别?
2、国画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二、分类不同 1、水彩画 1)水彩风景画 水彩画中,风景画是它中间的主流,处于水彩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了解水彩风景...

最早的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主要起源于哪一个朝代(谢绝回答石期时代),有...
中国绘画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伏羲氏、黄帝和舜妹螺氏的绘画被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雏形。至汉代,纸张的发明使得绘画得以在纸上发展,而非仅仅局限于陶器、青铜器等材料。在绘画的早期发展中,岩画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 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

仁布县13727429517: 国画的来历是什么? -
闽逄氢化: 中国国画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因此在世界画坛自成一个体系.其历史久远可追溯于象形文字,历夏、商、周各朝,...

仁布县13727429517: 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
闽逄氢化: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隋唐时的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仁布县13727429517: 中国国画(关于中国国画的基本详情介绍)
闽逄氢化: 1、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2、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3、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4、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5、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仁布县13727429517: 国画的历史 -
闽逄氢化: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

仁布县13727429517: 国画的来历 -
闽逄氢化: 1、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画作“祈祷的女人和夔龙”,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

仁布县13727429517: 国画是怎么来的 -
闽逄氢化: 1.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

仁布县13727429517: 中国绘画的起源有清楚得么?
闽逄氢化: 中国绘画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在沙地上绘画,东汉时蔡伦发明纸后,开始有人在纸上绘画.最后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仁布县13727429517: 国画的起源? -
闽逄氢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 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远在黄帝时代中国画即绘有《五岳真形图》.大至从类别上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仁布县13727429517: 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
闽逄氢化: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脉络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

仁布县13727429517: 中国画的由来
闽逄氢化: 我们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记的不太清.中国画,习惯指唐宋以来流行的卷轴画,而其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广义的中国画,还应当包括笔画,屏风画等样式.长期发展中,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主要画科.中国古代没有“中国画”这一名称,是后来(具体时间我忘了)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后,与之对应而起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