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

作者&投稿:谈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鄂州之战的最终结果如何

十一月二十八日,忽必烈决定撤军,从牛头山出发后,一面声言趋临安,留大将拔突儿等帅诸军继续围鄂。一面于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的闰十一月初一,还驻青山矶。第二天,忽必烈在长江岸边,派张文谦告谕诸将,6天后撤离鄂州;

自己率军北返,开始了争夺蒙古汗位的斗争。

南宋方面,鄂州之战的结束使南宋摆脱了一场近似亡国的危机。作为总指挥的贾似道班师回朝,只字不提议和的事情,上表称“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

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理宗亲自在临安城外等候迎接,“依文彦博故事,郊劳于城外”,“择日对御赐宴”,赞扬贾似道“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下诏加其少傅、卫国公衔,可谓隆恩浩荡。

贾似道自此走上了南宋末位权臣的道路。参与鄂州之战的诸位大将也都各有封赏,吕文德兼领夔州路策应使,赐钱百万;

守鄂州的高达升为湖北安抚副使、知江陵府,赐钱五十万;守潭州的向士壁迁兵部侍郎;刘整升任知泸州兼潼川安抚副使。

关于贾似道是否曾提出过这么丧权辱国的议和条件,自宋代以后的历史文献都言之凿凿,称贾似道先是准备对蒙古割地赔款,但突然赶上忽必烈撤军,因此他趁机对宋理宗谎称大捷,不承认曾经答应过向蒙古承诺过割地赔款之事。

后来为了掩饰这段罪行,贾似道还故意扣留蒙古使者郝经,不让他与宋理宗相见。如《中国史纲要》中就称:“南宋的权臣贾似道统率诸路重兵去救援鄂州,却暗中向蒙古军求和,愿意向蒙古称臣纳币,双方划江为界。”

对这种说法,学者屈超立提出质疑,指出:“鄂州之役时,宋蒙之间曾就议和进行使节接触,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蒙古方称贾似道提出以称臣和‘割江焉界,且岁奉银、绢二十万’的条件退军,却是颇值得怀疑的。”并进一步否定有所谓的“鄂州之和”存在,他认这是忽必烈的策略。

一是以此为攻宋翻旧账, 寻找口实、制造舆论;二是可以看成是蒙元的离间之计,混淆事实,以此制造宋廷内部的混乱;三是蒙古军全力攻打鄂州却无功而返,毕竟不是一件光彩之事,如果将退兵之原因说成是南宋妥协投降,就可以为失利的蒙古军开脱。

可以试想,假设贾似道真的给蒙古开出了这么优惠的条件,那么蒙古在撤军之后理应遣使过来要求兑现,或者在以后侵宋时也可大肆渲染,但是翻遍史书都不见这种记载。

如果说因贾似道隐瞒住了真相,那么南宋不见记录情有可原,蒙古方面也无记载就不合情理了。再有,当时贾似道仅仅是宋军的前敌主帅,还不是后来一手遮天的权臣,割地、赔款、称臣等如此重大的事情必须请示宋理宗。

秦桧在权势熏天时,主持绍兴和议依然要靠宋高宗做主;更何况这时的贾似道呢?而且,忽必烈作为一个颇有政治手腕的人,难道会去和无权做主的敌方大臣达成和议吗?

在此提出一种观点:真实的历史情况应是有“鄂州议和”,但无“鄂州和议”。贾似道鉴于双方力量达到平衡,就遣使劝蒙古退兵。

宋朝历来有议和传统,贾似道象征性地提出岁币只是权宜之计,但所谓的划江、称臣并不存在,这既是贾似道不敢去做的,也是他根本做不到的。可能有人疑问:为何贾似道不乘胜追击呢?这种想法颇有纸上谈兵、强古人所难的味道。

鄂州之战只是守城战,而宋军在战役前后一直苦苦支撑,丝毫未曾占据过上风,防御尚且困难,追击野战恐怕更无胜算。

抛去贾似道执政后期的过错,他在鄂州之战中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作为当朝宰相,率军入援硝烟弥漫的鄂州城,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作战,历史有几人能做到?

民族英雄文天祥,晚年关押于大都(今北京)时,曾评价贾似道“己未鄂渚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衰也”,客观地指出了贾似道在鄂州之战时的勇敢表现。

但是,宋廷在鄂州之战后过分抬高贾似道,令他产生了飘飘然的心态,从此将身上官二代的毛病全部暴露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后世之所以认定贾似道在鄂州有过卖国行为,估计是因为贾似道的名声太臭。加上贾似道在南宋晚年实施“公田法”、“打算法”等改革,触犯了大批士绅、官僚的既得利益。

这些人投降元朝后,写出的笔记小说中便大用春秋笔法,正人君子高大全,奸佞小人则一无是处,贾似道是典型的奸臣权相,绝不可立功,那就只能卖国了。

不过,南宋末年贾似道倒台后,一些有识之士如黄震说:“方贾似道事急之际,尝约议和。已而往来鄂州与共守战,尝获捷,及元兵解去,遂掩和议不言而自诡再造之功。”

宋元之隙的郑思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士,他也认为贾似道是“殆许岁币”,而蒙古“以许岁币为诚语”,“遣郝经入使索其物”。

他们都不认为鄂州议和是一种错误的乃至投降的行径,而是贾似道为促成忽必烈退兵、争取时间的一个权宜之针,同时也批评了他事后向朝廷隐瞒真相和扣留使节的错换行动,可谓公允。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元军突破鄂州(今武汉武昌)地区江防,击败宋军的渡江进攻战。

至元十年,元军攻占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后,元世祖忽必烈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率水、步、骑军20万,分兵三路攻宋。伯颜居中路,率主力沿汉水南进。

次年九月,伯颜军至郢州(今钟祥),绕过宋将张世杰部的阻截,南下攻取复州(今仙桃市沔阳)等地。

十一月二十三日至蔡店(今武汉汉阳西),进逼汉阳。时宋命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率战船万艘,控扼长江要口;

权知汉阳军王仪守汉阳;权知鄂州张晏然守鄂 州;都统王达守阳逻堡(今武汉东);京湖、四川宣抚使朱祀孙率游击军巡江策应。

二十五日,伯颜见宋军战舰密布,阻遏入江通道,遂采纳部将建议,拟过沦河(今府河)由沙芜口(今武汉汉口东北)入长江。因夏贵已在沙芜口布兵设防,伯颜便以部分兵力佯攻汉阳,声言取汉阳渡江,诱夏贵调水军往援。十二月初四,元军乘隙占领汉口,继派兵一部袭占沙芜口;

并在汉口北凿开汉水堤坝,引战舰入沦河,转沙芜口入江,将全部兵力屯于江北岸。夏贵见势急率水军主力增援阳逻堡,企图阻止元军东下。十一日,伯颜督军进围阳逻堡,连攻三日未下。

十三日晚,命右丞阿里海牙以一部兵力继续攻城,牵制宋军;暗遣平章阿术率骑兵3000,利用雪夜乘船溯江西上40里,至青山矶(今武汉东北长江南岸)对岸停泊,拟从防御薄弱处乘虚渡江。

次日晨,阿术遣前军强渡至中流,遭宋水军阻截,死伤300余;遂亲率后军继至,击败宋都统程鹏飞所率水军,获船千余艘,立即架浮桥,保障大军渡江。

伯颜闻讯,督军急攻阳逻堡。夏贵闻元军已渡江,率战舰300艘东逃,余舰大溃。元军乘势拔阳逻堡,王达及守城将士大部战死。朱孙率部退回江陵(今属湖北荆沙),鄂州江防至此瓦解。

元军包围鄂州,焚宋战舰3000艘,切断汉阳与鄂州联系,两城遂相继请降。伯颜留兵4万驻守鄂州,继率主力沿江东进。




假如当年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来指挥,最后结果会怎样?
由于两国存在着绝对的实力差距,改变战争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计谋都没有意义。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兴复汉室,但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却无法扭转整个大局,他能做的也只是尽量不让夷陵之战输得过惨,尽可能的为蜀汉保留一些有生力量。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谁是最大的得利者?
所以从头尾两头来说,刘备夺取西川也是赤壁之战曹操失利的间接结果。当然,赤壁之战曹操失利天下得利的人还有很多,比方说西北以及边陲之地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由于曹操军力的削弱他们又可以独霸一方几年。但不可否认,最得利的还是刘备,他从此不但不用再四处游荡寻求依托,最终还成了一方皇帝令天下侧目。

刘备在全盛时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
于是已经拥有了荆州的刘备又打起了益州的主意。恰逢曹操欲取汉中,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去汉中攻打张鲁,不仅可以铲除异己,又可以北拒曹操,以卫汉中。正在等待机会的刘备欣然接受邀约,并未如约攻打张鲁,而是在半路驻扎,养精蓄锐。之后刘璋斩了张松,刘备以此为借口,两人决裂,益州之战爆发。刘备...

钓鱼城之战南宋是否拯救了西方世界
最初的将领之死,到最终的蒙哥可汗战死,使得蒙军损失非常惨重。以上就是钓鱼城之战经过。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非常高,虽然钓鱼城之战是中国内部的民族之战,是南宋和蒙古大军之间的战争,但是该战役的意义却是全世界的,这也是钓鱼城之战的历史地位很高的原因,一场民族内部的战役影响了整个...

赤壁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他原来依附袁绍,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刘表让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带,为自己据守阻止曹军南下的门户。但刘备号称枭雄,志在复兴汉室,所以就趁着这一机会扩充军队、网罗人才。他这时拥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猛将,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碍。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

刘璋手下高手如云,却请刘备对付张鲁,到底是怎么想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说曹操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恐惧,张松又劝说刘璋:“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刘璋又听从了张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部队迎接刘备。刘璋的主簿巴西人黄权劝阻说:...

如果说庞统没死,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庞统会用吗?
如果关张不死,荆州不丢,会有夷陵之战,把刘备自己都弄了个白帝托孤吗? 庞统之死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刘关张的连锁死亡,再加上夷陵的惨败。 假设庞统还活着,荆州得以保住。那么最终诸葛亮荆州、益州两路并发,有刘关张在也不用沦落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 那么在这种局面下,还需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吗,...

濮阳之战最终取胜的是谁?
濮阳之战最终取胜的是谁?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地区的首次战役,史称濮阳之战。兖州本来是曹操的根据地,治所在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东伐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回救,进攻濮阳。曹操...

刚看了电影 赤壁 上半部,想知道赤壁之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江表传》记载赤壁之战的情况是这样的:“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东南风急”与“中江举帆”,说明冲乌林来的船来自乌林东南,这与“上破魏武兵”比较吻合。还有《三国志·...

官渡之战100字左右
官渡之战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敌强的战役。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也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所以曹操对袁绍的本性是了如指掌,这也为曹操最后战胜袁绍的客观原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

砚山县13862011189: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争 -
频霭苏力: 1、宛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2、易京之战:袁...

砚山县13862011189: 赤壁?是谁的功劳?
频霭苏力: 赤壁一说在今“黄冈赤鼻矶”,一说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大多数观点认为是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 其实在火烧乌林之前,曹军与孙刘联军是有一场正面接触的水战的,结果是...

砚山县13862011189: 靖康之变有哪些影响(靖康之变的电视剧有哪些)
频霭苏力: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很多人对这件事都很熟悉.公元1127年,北宋... 原先说好是你自己收复的,现在既然要我出手,就必须拿钱来赎买.谈判的最后结果...

砚山县13862011189: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
频霭苏力: 赤壁之战: (1)孙权、刘备结成联盟 曹操在北方活动的时候,孙策孙权兄弟在江东建立统治,刘备在荆州站住脚跟.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孙抗曹,刘备接受了他的意见,刘孙结成了联盟. (2)赤壁之战和曹操失败的原因 208年,为统一全国,曹...

砚山县13862011189: 换个角度看三国,三场大火烧出来的一段精彩纷呈的三国历史
频霭苏力: 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形容领导的雷厉风行.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三场著名的... 火烧乌巢是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转折而这个机会最终叫他等来了,那就是袁绍的谋士许...

砚山县13862011189: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频霭苏力: 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最开始由英国的殖民地逐渐脱离英国的统治,建立了美国,美国的独立战争被美国看作为建国之战,在美国历史上具有着重要...

砚山县13862011189: 三国时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是什么 -
频霭苏力: 三国时期一共有三大战役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

砚山县13862011189: 《赤壁之战》中周瑜、黄盖、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
频霭苏力: 请输入你的答案...赤壁一说在今“黄冈赤鼻矶”,一说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大多数观点认为是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 其实在火烧乌林之前,曹军与孙刘联军是有一场正面接触...

砚山县13862011189: 清军当时是如何入关的? -
频霭苏力: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向满清屈膝投降(因为李自成扣押了他的父亲吴襄以及其部将刘宗敏抢夺了的吴三桂的爱妾陈...

砚山县13862011189: 每一个朝代的常备军多少
频霭苏力: 网上转载的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军队,这个问题是比较难以回答的.所以我在这里... 主要的例子就是周商的牧野之战,不过当时双方参加的军队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还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