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同谷的诗

作者&投稿:葛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十月的一个夜晚,杜甫借着星月的微光,驾着马车,拖家带口,踩着被冻硬的道路,向同谷县进发了。他当初留在秦州,是希望国家平定战乱后,皇帝会召回旧臣,那他还有机会重回长安。但现在他迫于生计,不得不往南走,投奔同谷,离长安越来越远了。

刚出秦州时,道路还算平整,而一到赤谷,旅途就显出它的险恶来。抬眼看去,只见乱石阻道,山深林密,寒风刺骨,人马同时饥饿,而四周又荒无人烟,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孩子们饿得哭起来,让杜甫听得心烦,不由感叹起身世悲凉来。他已年近半百,一无所成,想落叶归根都不行,还受着贫病交加、颠沛流离的罪。

再往前走,就到了铁堂峡(今属甘肃天水,是由陇入川要道)。起初道路狭窄,走不多时,眼前宽敞如堂屋,石壁都是铁青的。

“铁堂峡,真是名符其实啊。”

杜甫发着感慨,希望增加一点旅途的愉快。但山风穿峡而过,让人站立不稳,唇齿冻得冰凉,哪里还有心思去观赏风景呢?山路起伏曲折,有时走到高处,似乎能摸着天,碰到山顶的常年积雪;有时又下到谷底,要穿过浓密的竹丛,从山涧里的坚冰上走过,几乎把马骨都冻伤了,所以他们行进得十分缓慢。

可就算在这样的处境中,杜甫对国事民生也还是念念不忘。经过山中的盐井时,看到草木被熏得苍白,只有一股青烟从盐井中升起。这是盐民在煮盐。他就觉得新奇,歇息时就和盐民们聊些闲天。

盐民说:“我们这儿的盐,颜色白,味道香,算得上是独一份儿。”

杜甫听了也高兴:“那你们的收成怎么样?”

盐民一听,表情就黯淡下去。“我们是替官家制盐,这些盐按官价,是一斗三百文。可商人转手一卖,一斗六百文,获得一倍的利润。我们只挣几个辛苦钱,连盐都吃不起,还谈什么收成。”

杜甫也知道,这些年物价飞涨,但真没想到,居然能涨到这种地步。他分明记得,天宝年间,盐价是每斗十文的,如今涨了六十倍,老百姓还怎么生活呢?

但杜甫又有什么办法,只能叹息一番,继续上路。这样走了十来天,就到了十一月初,经过寒峡时,气温更低,他们感觉到身上衣服的单薄,孩子们难免抱怨。

杜甫就说:“想想那些当兵的吧,扛着刀戟,顶风冒雪,不知什么时候就丧了命。咱们一辈子免兵役,这趟路虽然难走,但总胜过上战场吧。”

话虽这样说,但旅途艰辛,难免让人觉得凄凉。所以当他们到了法镜寺(位于甘肃西和县北),看到那儿的美景,心境就难得地愉悦了一会儿。

寺院外种满翠竹,新雨一过,就洗得碧绿鲜净。四周那样安静,竹叶轻轻飘落,伴有丝竹之声。溪水曲折环绕,淙淙不绝。松林含着雨,化作轻盈的白雾,遮住通红的朝阳,四周朦朦胧胧,都有别样的趣味。而法镜寺即便在战乱中,依然光灿鲜明,梵音不绝,让人心灵安静。

杜甫将家人安顿好,独自拄着拐杖,早晨走进山里,正午才出来,耳中灌满了杜鹃的啼声,感觉到一丝轻松。

他们停歇了一阵子,又得出发了。而这山路越往南走,就越是艰险。在青阳峡,他感觉溪对岸的巨石,几乎要滚落到他们头上来。而那里的山峰,似乎比华山、崆峒山还要高,还要险。当他们途经凿满石龛的岩壁时,居然还有猛兽出没,让他们心惊胆战。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石龛》

在这样的地方,他们很希望遇到人,借以壮一壮胆。果然,他们在一个竹林茂密的地方,遇到一些村民。他们错落地分布在高山上,一边砍竹子,一边大声地哭泣。

杜甫就问一个路边人:“你们为什么痛哭啊?”

那人回答:“我们砍的竹子,都是拿来做箭杆的。现在战事吃紧,上头催我们也催得急。你瞧瞧,这满山的竹子,但凡是竿子直的,都被砍光了。现在我们交不了差,所以一伤心,就哭了。”

杜甫难免又牵挂起东边的战乱来,就在悲伤中翻过积草岭,走过泥功山下泥泞不堪的道路,他们一行人一个个滚成了泥人,才来到凤凰台。过了这儿,就是同谷县了。

杜甫一行在凤凰台下休息。杜甫观赏着四处的风景,又从“凤凰”两字展开了联想。

这高山上,兴许有一只失去母亲的雏凤,饿得啾啾叫。那他就甘愿牺牲自己,把心当作“竹实”,把血当作“醴泉”,喂养这只瑞鸟。一旦它长大了,展翅高翔,口衔瑞图,飞入长安,完成中兴大业,就能洗去天下苍生的忧愁了。

怀着激励心志的美好理想,杜甫一行人终于到达同谷。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县宰不但没来接待,连一点资助都没提供。信里说的什么山药啊,蜂蜜啊,冬笋啊,全成了泡影。

杜甫本来是满怀希望来投奔的,现在却扑了个空,沮丧之情可想而知。这县宰估计是个小人,仰慕杜甫的名声,就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其实只是客套话,漂亮话,类似于满大街对人说:“有空到我们家吃饭。”

没想到杜甫性情淳朴,居然真的携妻带子,跨越群山,来到了同谷。县宰当然十分意外,可又无心救济,就只好玩了失踪。

这回,杜甫真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他在同谷没有亲友,又能怎么办呢?他东打听,西打听,终于租了个便宜的破房子,好歹暂时安置下来了。这破房子在哪儿呢?同谷县十公里外有个飞龙峡,飞龙峡下有个飞龙瀑,飞龙瀑旁有个凤凰台,凤凰台下有个凤凰村。他的破房子就在凤凰村。光听听这些地名,不是万丈深渊,就是悬崖峭壁,适合观光猎奇,但哪里适合种植庄稼呢?没有粮食,又怎么适合穷困潦倒的杜甫一家居住呢?

但杜甫往四周一看,觉得景色清幽,远离尘嚣,似乎也适合隐居。那么,既来之,则安之,兴许日子还能有起色呢。他内心里,或许还期待着那县宰只是临时出门,过两天就回来了。

然而,他没等来县宰,却等来了狂风暴雪。他们全家就在严冬时节断了粮。杜甫没有办法,顶着风雪,走到山谷里去,拾捡橡果、栗子,又去雪地里挖黄精。他披头散发,没心思整理,身上的衣服又破又小,扯了又扯,还是遮不住小腿,皮肤就被冻裂了,手脚全都冻麻了。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时常两手空空地回来,远远地就听到屋子里家人饿得 *** ,心里就别提有多难过了。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痛苦,也都深感惆怅,可大家都困难,除了偶尔送点腌菜、山药,又能帮什么忙呢?山谷里还住着杜甫的旧相识,是一位贫寒的儒生,偶尔与他谈起长安时的往事,尤其是献“三大赋”时的光荣。杜甫悲哀极了,感叹说:“男子汉大丈夫,还没建功立业,成就不朽名声,就已经年老了。唉,老就老了吧,还又饥又饿,走了三年的荒山道。我这辈子,唉——”

其实,他在这一年,生活虽陷入绝境,但他的创作却达到了巅峰,“三吏三别”、在秦州写的感怀诗和山水诗,都是诗歌史上的佳作。

但诗歌并不能充当食粮,于是,他们住不到一个月,于十二月一日,又整理好行装,黯然出发,走向成都。这一路上,他们的艰辛又超过上一回。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飞鸟猿猴,看着高入云霄的山壁心里都发憷,更何况是人呢?

但杜甫没有退路了,他们又花费了半个月,翻过木皮岭,渡过水会渡,走过飞仙阁和龙门阁浮在云层里的栈道,穿过巍峨的剑门关,最后双脚发抖地爬上鹿头山,放眼一望,终于看到一片平整的沃野。

富庶又和平的成都,终于到了。

那么,等待杜甫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明代黄向坚所绘《剑门图》

杜甫从同谷到成都,途经剑门关,写作《剑门》一诗,描绘雄关层嶂,当中有“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的诗句,可与此画参看。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

杜甫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杜甫的资料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诗歌成就: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到底经过了什么挫折
只能杜甫对这场叛乱的耳闻。在长安的经历,则是他的亲生经历。叛军在城中比土匪更加残暴,妇女老幼,统统难以幸免。老百姓只能卑躬屈膝,换取活下去的机会。昔日王公贵族,现在流落街头,形同乞丐。战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杜甫仍在写诗。只有诗歌,还能让他的内心的积压可以得到宣泄。

杜甫的背景资料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

杜甫的古诗,急,要短点的!!!谢了!!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三这首诗,显然是诗人杜甫立足于秦州城内的四望之作,其中的几个动词,如“领”、“出”、“有”、“来”,即可分明地显现出诗人的观察点与观察角度。我们顺着杜甫的目光,也就分明地看到了一些西部边城的奇异风物: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杜甫年表
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

诗人杜甫是哪里人
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

杜甫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杜甫传》共读整理
751年,玄宗举行了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三大盛典,于是杜甫趁机写成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李林甫又从中作祟,考试后永无下文。754年,杜甫又接连进了两篇赋,同时,还投诗给了他不尊重的权要,请他们援引。这时的杜甫,为了求得官职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755年,杜甫在长安已整整九年...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跪求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其二译文 -
错厘肠胃: 你要那么多译文,就算不加分,你分开提问,别人也能多少拿点分啊.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的咏凤凰原文
错厘肠胃: 《壮游》唐代 杜甫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为什么杜甫在《春望》中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又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歇顶? -
错厘肠胃:[答案] 1、是诗人在创作时的一种夸张手法. 2、“百头乱发垂过耳”是指其貌衰老不堪.对于现代人(男生)来说“垂过耳”是算... 在秦州的一月期间,杜甫写了一百余首描写陇右自然和社会文化的诗.“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杜甫又由于受同谷县令...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在成县写的诗词 -
错厘肠胃: 无题 【唐 杜甫】 杜甫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 这是在甘肃成县草堂写的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转过来 -
错厘肠胃: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杜甫有客有客字子美, 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 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鑱长鑱白木柄, 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 短衣数...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4个不同阶段的诗 -
错厘肠胃:[答案] 第一个阶段是安禄山乱前的作品,约计一百三十余首.这时杜甫正当壮年,颇有政治的野心,所以自抒抱负的作品最为重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奉先咏怀) 第二期是从安史之乱至入蜀前的作品,约有一百四十余首,虽然只有五年的时间,但...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的什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什么思想感情?写作背景? -
错厘肠胃:[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革命,民不聊生.这年秋...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的《绝句》的诗的内容 -
错厘肠胃: 一、原文 绝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对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做歌七首》怎么理解? -
错厘肠胃: 这几首诗歌多写安史之乱中民间惨象,抒发作者无尽痛苦与悲愤,寄托作者希望大乱快些结束的感情.杜甫的诗句包含历经沧桑对人民的无限同情,自己却无能为力,比悲愤更悲愤,比同情更同情!

屏边苗族自治县13728321466: 杜甫和草堂文中引用同谷七歌有何用意? -
错厘肠胃: 这首七言组诗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诗人一家困居同谷时艰苦卓绝的生活.描写了一家人惨不忍睹的遭遇和骨肉分离的巨大哀痛.诗人描写的生活是:其食不果腹,“岁拾橡栗随狙公,黄独无苗山雪盛”;其衣不蔽体,“短衣数挽不掩胫,手脚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