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中的语法知识包括什么

作者&投稿:古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狼的古文归纳

《狼》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明)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疑虑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

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我买的肉,(并不是要伤害我),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就够不着了)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垫起脚尖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于是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焦虑的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查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刮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下颚,那个形状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的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中的第二则。作者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这本书的名字连起来可以是“在我的叫‘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特怪异的故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作者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二、给下列字注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时(shǎo) 三、重点实词: 止有剩骨(通“只”,只有)缀行甚远(紧跟;很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平坦的空地)一狼仍从(跟从 ) 复投之(又)恐前后受其敌(担心,恐怕;敌对,攻击)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大窘(很;窘迫) 苫蔽成丘(遮盖)屠乃奔倚其下(跑;靠)弛担持刀(放松,放下)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少时(一会儿) 一狼径去(径直走开)犬坐(象狗一样蹲坐)久之(不一会)目似瞑(闭眼)意睱甚(神情、态度;空闲) 屠暴起(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方欲行(副词,刚刚)转视积薪后(堆积柴草)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在柴草堆中打洞)止露尻尾( *** )屠自后断其股(砍断;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于是;假装睡觉)盖以诱敌(原来是;用来)狼亦黠矣(狡猾)而顷刻两毙(一会儿;被杀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欺骗;多少) 四、一词多义。 止 通“只” 例: 止有剩骨 意 神情 例:意暇甚 停止 例: 一狼得骨止 企图 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例:恐前后受其敌 前 前面 例: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例:盖以诱敌 向前 例:狼不敢前 五、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

2.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如果您觉得正确或者采纳,麻烦给我好评,谢谢。

3. 古文语法一些关于古文的语法知识,像什么定语后置呀,判断句呀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

4. 文言文语法知识

文言文实词: 1爱:①爱,亲爱,友爱。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③爱护,爱戴。《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怜惜,爱惜。《左传•子鱼论战》:“若受重伤,则如勿伤。”

苏洵《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⑤舍不得,吝啬。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

《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②抚,握。

《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④查看,巡察。

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

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3白: bái ①白色。《史记•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大王。”

[白丁]无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往来无白丁。”

②光亮,明亮。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③纯洁,皎洁。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明白;洗雪。高启《书博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⑤禀告,告诉。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 bài 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史记•鸿门宴》:“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拜访,拜见。《孔雀东南飞》:“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③拜谢。《左传•之战》:“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④授予官职。《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接受官职。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⑥敬词(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郡王穆莳拜手书’。”

5谤: ba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毁谤,诽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暴:一pù 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二bào ①猛烈。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

②突然,猛然。《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

③暴躁,急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

④凶残,残暴。《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⑤欺凌,侵害。《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⑥祸患,祸害。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

7卑: bēi ①低,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

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贱。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贬低,降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

④低劣,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⑤以……为卑,轻视。晃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⑥衰微,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

⑦谦词。如“卑职”等。

8备: bèi ①具备,完备。《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齐全,周详,周到。李渔《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③副词,尽,皆。《左传•城濮之战》:“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④充数,充备。《史记•毛遂自荐》:“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⑤防备,准备,预备。《左传• 之战》:“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⑥设施,措施。《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9倍: bèi ①反背,背叛。贾谊《治安策》:“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

(畔:通叛)②违背,背弃。《史记•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背对,背后。《史记•淮阴侯列传》:“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大意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边是水泽。)④在原数上增加的相等的数,一倍。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日]一日作两日用,一日走两日的路程。

《史记•孙膑减灶》:“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⑤加倍,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倍”和“背”,本义不同,但某些引申义相同。

这是不同源的同义词,并非通假字。 10悖: bèi ①违背,抵触。

《左传• 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②叛逆,背叛。

《史记•秦始皇本纪》:“殄媳暴悖。”(殄:消灭)③谬误,荒谬。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5.

词类活用现象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洞)。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用草帘子)。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通假字“止”:文中“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的 “止”通“只”,仅仅,只有。一词多义止:1、通“只”。

例句:止有剩骨。2、停止。

例句:一狼得骨止。意:1、神情。

例句:意暇甚。2、意图。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情趣。

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敌:1、攻击。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盖以诱敌。

前:1、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积薪:1、堆积柴草。 例句:场主积薪其中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例句:转视积薪后虚词的用法(1)之代词,它,指狼。例句: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例句: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代词,代狼。例句:复投之。

(2)以介词,把。 例句:投以骨。

介词,用。例句: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例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例句:盖以诱敌。

(3)其1、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2、场主积薪其中。

(指打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4、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5、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6、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4)乃1、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2、乃悟前狼假寐:才。

(5)之1、久之:调节音节,无意义。2、亦毙之:代词,指它。

(6)盖1、盖以诱敌:表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 :到某—地方2、少古义:稍微今义 :数量小3、几何古义:多少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4、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5、股古义:大腿今义: *** 文言句式 省略句省略宾语: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主语: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倒装句8、“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9、“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10、“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6. 关于文言文狼的出题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行室:临时的住房)奔入伏其焉。狼子苫(苫:盖房的茅草)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阖,遂负之以归。非屠,乌(乌:哪)能作此谋也。

不要翻译

一、此文与课文中刻画的狼,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此文与课文中的屠夫,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对+10分 问题补充: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行室:临时的住房)奔入伏其焉。狼子苫(苫:盖房的茅草)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阖,遂负之以归。非屠,乌(乌:哪)能作此谋也。

不要翻译

一、此文与课文中刻画的狼,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此文与课文中的屠夫,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对+10分

课文就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 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 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 文言语法包括哪些内容

文言语法同“古代汉语语法”条。

句法也叫“造句法”。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则。

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O)词组的构成。如“英雄气概”“垂天之云”是偏正词组;“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是动宾词组;“鱼与熊掌”“华而不实”是联合词组,等等。

(2)句子成分的构成,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3)句子构成的顺序。

如“秦围赵之邯郸”(《战国策•赵策》)是“主一动一宾”的顺序;“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是“主一宾一动”的顺序。(4)句子的类型。

能按不一样的标准进行划分。按句子的语气或目的,能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按句子的作用能分为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肯定句、否定句。按谓语的性质能分为体词(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按句子的结构能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又分独词句、无主句)、完全句、省略句。




狼文言文甲乙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小题4: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 乙文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

文言文狼 表示狼狡猾的本性的句子有哪些
文言文《狼》中表示狼狡猾的本性的句子有:1、缀行甚远;2、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4、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文言文狼的单个字解释
1.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及单个字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文言文归纳出来的成语
2. 文言文《狼》中的词语翻译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文言文知识归纳(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05-20 编辑:七年级下册小组 来源:网络&投稿 手机版 【基础积累】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

文言文狼一文中表示作者看法的句子
表示看法,就是表达观点,即使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蒲松龄《狼》,是一篇小说,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议论的句子只有一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文言文主要用了那两种方式
(屠夫御狼)第二段分两层.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至“一狼得骨止.屠夫非常困窘急迫,只露出 *** 和尾巴,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然而又紧密相关. 本文可分三段.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可是前面得到...

狼文言文翻译注释
狼与人的关系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狼作为一种动物,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本文将通过翻译和注释狼文言文,揭示中华文化中狼与人的关系。一、狼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狼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也是文化符号中的重要元素。在古代,狼是一种被人们崇拜的...

文言文狼的题目作用
狡猾 凶残 阴险狡诈 穷凶极恶 愚蠢在贪图小便宜 吃大亏,错信敌人 被表象所蒙蔽 例题一、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 B、一狼洞其中( 柴堆 )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解析:文言文中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上述加点的“其”字虽均...

文言文狼中 意暇甚? 应该是意暇甚 ? 哪位大虾帮帮我 这是什么句式啊...
“意暇甚”的意思是神情很悠闲所以原句应是“意甚暇”。“甚”是程度副词,“暇”是形容词,这个句子大概是形容词前置或者是虚词后置。其实我不是很清楚你看看吧 也许有用吧

文言文<狼>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比如:又数刀弊之 的刀 名词表动词

周村区19797299307: 七年级下《狼》文言文的语法梳理 -
竺具万君: 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2.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3.一词多义:止 同“只”, ...

周村区19797299307: 十八课狼文言文支知识点,谢谢! -
竺具万君: 十八课《狼》文言文知识点: 一、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遇狼,第二段写惧狼,第三段写御狼,第四段写杀狼. 二、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1] 2、少(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 : 数量小 3、几何(禽兽之变...

周村区19797299307: 七年级下册《狼》的文言知识总结....谢谢..... -
竺具万君: 六、《狼》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尻〔kao〕尾 B. 词义: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异义: ...

周村区19797299307: 文言文<<狼>>中的古今异义 虚词用法 -
竺具万君: 古今异义:去 古义_离开____ 今义__到某—地方____ 少 古义稍微_____ 今义_数量小______ 几何古义_多少____ 今义_几何学的简称______ 虚词用法 "其" 1.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 2.场住积薪其中代指扬场 3.一狼洞其中 代指积薪 4.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 5.屠自后断其骨 代指狼

周村区19797299307: 文言文《狼》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
竺具万君: 一、通假字: 止:通“只”. 原文中的句子:止有剩骨. 白话译文:只剩下骨头. 二、一词多义: 1、积薪: (1)堆积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场主积薪其中. 白话译文: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原文中的句子...

周村区19797299307: 蒲松龄的《狼2》的文言词汇 -
竺具万君: 个人认为应该指狼,1.你看这句(屠惧,投以骨),其实可以这么看:(屠惧,投之以骨),这个之在这里就是指狼.(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般来说这第二个之也应该指狼,不过确实有争议,但若果从翻译来看:再投给它,后面的狼停了下来然而前面的狼又来了,这么看就是指狼.而且可以这么看:屠复投之以骨.2.(屠复投之以骨)若把之看作狼,从语法来看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屠是主语,投是动词,狼是宾语,以骨是宾补 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若有不济,还望见谅

周村区19797299307: 文言文《狼》中的判断句? -
竺具万君: 蒲松龄《狼》一文中唯一的判断句实际上是一个主谓短语: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意思是: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 与这一主谓短语相关的句子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意思是:(屠夫)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其中的主谓短语“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是动词“悟”的宾语.

周村区19797299307: 狼的古文归纳 -
竺具万君: 【注释】 ①欻(x'):忽然. ②却:退,退却. ③姑:姑且,暂且. ④径归:径直回家. ⑤昧爽:黎明,拂晓. ⑥逡巡(q'nx'n):书面用语,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向前. ⑦革:去毛的兽皮. ⑧罹(lŠ):遭遇、遭受,此作“遭到如...

周村区19797299307: 八年级下语文古文狼的注释和理解 -
竺具万君: ⑴止 ①止有剩骨止:_只_ ②一狼得骨止 止:_停止、停下来__ ⑵意 ①意暇甚 意:__样子___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意:_打算_ ⑶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_攻击__ ②盖以诱敌 敌:_敌人____ ⑷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 前:_身前__ ②狼...

周村区19797299307: 文言文《狼》 -
竺具万君: 讲的是一个屠夫凭借智慧和勇敢战胜两只狼的故事.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对狼的行动、神态的描写,如“一狼径去”,另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传神地揭示了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在刻画屠夫这一人物上,也颇见作者的匠心.“屠惧”,表现了屠夫的怯弱、畏缩;“屠大窘”、“暴起”、“断其股”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拼死自卫的心理过程.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