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悬赏80了!

作者&投稿:咸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贞观之治80集的版本~

去PPS,皮皮,迅雷看看都该能看。

已发送,请查收。、

是的,即使没有李唐,李世民,隋以后也必然会出现一个类于贞观之治的治世和开元盛世一样的繁荣时期,说的多点,这是生产力发展,人民渴望安定盛世出现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只是会起到促进历史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李世民,盛世气象可能会晚几十年出现。
再者,科举并非李世民所创,他只是完善了科举,使其达到成熟阶段,科举制度是从隋炀帝时开始的,它的创立顺应了门阀士族衰落和庶族地主政治崛起的历史潮流,这种先进的选官制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意义重大。

没有横空出世的盛世,隋朝当然有功,而且科举制也是隋朝制定的,唐朝是跟着学罢了。

时势造英雄 这是历史必然趋势 乱世之中总会有人站起来力挽狂澜 只是早晚的问题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有贞观王朝。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开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按照历史的发展,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两个贤明的君主,而且都是出现在朝代的早期,因为朝代之初正是社会朝气蓬勃的时候。正应了那句话,是历史创造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但是不是李世民可能不会出现同样的结果,毕竟李世民文韬武略,而且是弑兄杀弟后得来的皇位,在执政上有自省,自强的一面。
科举在古代绝对是一个合理而必要的制度,试想如果没有合理的方式选任贤才,如果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能有这样的制度已经是一大进步,虽然科举制度有很多蔽端。正因为让更多知书达理的人来治理国家,才能让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生产力都处在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的3个主要措施和效果 -
生马唐弗: 【贞观之治】李世民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广开 言路、虚心纳谏,开放媒体批评监督自己.韬 光养晦、居安思危,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兼 听则明,偏听则暗”,由于唐太宗能求谏纳 谏,侍臣才敢于直谏,使一些有益的政令措施 得以贯彻执行;任用贤才、“房谋杜断”.②重 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 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宽刑减法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东城区19458557253: 哪部史书系统总结了贞观时期政治得失?
生马唐弗: 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十卷,分四十篇,是一部政论类史书,旨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总结贞观时期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的君主引以为镜鉴.书中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23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关于治国方针的,以及皇帝的诏书、大臣的谏议、奏疏等,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讨论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求谏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居安思危为其重点.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则天时入史馆,修国史,直言敢谏,为一代诤臣.其代表作《贞观政要》在晚唐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
生马唐弗: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期间的诗人 -
生马唐弗: 贞观之治按照627到649算的话,其间的诗人比如虞世南,王绩,上官仪,寒山,卢照邻,骆宾王也是627的时候出生的,杜审言(贞观之治结束的时候他应该4岁),苏味道(贞观之治结束的时候他1岁).后面的王勃等,应该没能赶上贞观之治.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生马唐弗: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马周、侯君集、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段志玄等);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
生马唐弗:[答案] 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唐太宗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 经济上:轻徭薄税,减轻农民负担. 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贞观律》) 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 民族政策...

东城区19458557253: 为什么唐太宗的统治被誉为贞观之治
生马唐弗: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贤君之一,其开疆扩土,文治武功都很强,给唐朝及后人的影响很大,他在位期间使得唐朝国强民富、政治清明,史称之为“贞观之治”,后世君主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被称为“贞观遗风”.

东城区19458557253: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生马唐弗: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有: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2.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大融合;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