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玄的经历

作者&投稿:史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文豪郭沫若的为人怎么样?~

见风使舵,出卖朋友,沾花惹草,抛妻弃子除了有点才华一无是处

成都名人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17)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家交游。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病卒于家。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18)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成都人。自幼深爱屈原、司马相如之赋。他的《甘泉》、《羽猎》、《长林》、《河东》四赋系讽成帝广宫室、溺游猎而作,大体依仿《子虚》、《上林》而具讽谕之义。另有《蜀都赋》与《逐贫赋》等作,前者为现存最早的以都邑为题材的作品,后者自述家贫之状、安贫之志,在汉赋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东晋史学家。字道将。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学艺,擅文辞。少年时,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成汉李期、李势时,任史官,曾依据官方文献资料,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成汉灭亡后,桓温在成都招揽贤才,常璩被授予参军职位,随即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档案图书的秘阁任职。他鉴于史籍中记述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著作较少,且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视蜀人,遂广泛搜集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写成《华阳国志》,因资料新颖可靠,叙述得法,文词典雅,而成为名闻中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专著。 薛涛 【薛涛】(768~831)唐代女诗人。字洪度。祖籍长安,幼年随父入蜀,后为乐妓。自幼才华过人,能书善诗,与当时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均有唱和。有诗集,已佚。后人辑有《薛涛诗》行世。她身世凄凉,悲愤终生,后人缅怀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旧址盖起了一些亭台楼阁,称"望江楼"。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五代后蜀词人。成都市双流人。前蜀王衍时任中书舍人,后又仕孟蜀。其词现存40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等书。所作《花间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 黄筌 【黄筌】(903~965)宋初画家。字要叔。成都人。少时即以绘画得名,尤善画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可看出两人画风之不同,从而形成五代花鸟两大派别。黄筌在前、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除花鸟以外,还擅长人物、山水、墨竹、龙水等画。其子黄居采承继父亲画风,尤擅花鸟画,存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其画形象逼真,富丽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图画院中,黄氏父子的画风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并以他们的体制作为优劣取舍的标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学者。字禹王。成都市双流人。进士出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进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英宗时,兼端明殿学士。神宗时,迁学士承旨。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自参知政事至宰相,无所建树,唯忌神宗用司马光。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华阳集》。 吴缜 【吴缜】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学家。字廷珍。成都人。曾知蜀州(今崇庆县)。著有《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谬》。其《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费著 【费著】生卒年待考。元代史学家。成都市双流人。进士出身,授国子助教,曾任汉中廉访使,后调重庆府任总管。著有《民族谱》、《器物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成都志》等。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学者。字用修,号升庵,明朝大臣杨廷和之子。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状元,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被贬云南。其著述颇丰,有《升庵集》、《全蜀艺文志》、《陶情乐府》等,另有许多诗作流传于世。 谢朝恩 【谢朝恩】(?~1841)清朝将领。成都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苏狼山镇总兵,后从总督伊里布驻防镇海。1841年,英军进犯镇海,谢带兵英勇反击,但因据守城外的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逃,遂失利,中炮牺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静远,一字海帆。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伍肇龄 【伍肇龄】(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成都市大邑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侍讲及侍讲学士。长期从教,先后主讲邛州书院、成都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任山长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后辈,蜀中名士半门生"之誉。工书法,善诗文。著有《石堂藏书》、《石堂诗钞》等,并与董贻清等合修《直隶绵竹志》。 张慎仪 【张慎仪】(1846~1921)语言文字学家。成都人。著有《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蜀方言》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周达三 【周达三】(1856~1922)版本目录学家。名永德,字达三。成都人。其祖与父经营书铺,先后开有尚友堂、九思堂,后不幸毁于火,家道中落。遂在其父学徒王述斋的书铺习商,苦钻版本目录学,得名师缪荃荪指点,学识大进。后受王述斋之托,主持业务,历时50余年,以其经营有方,闻名全川。先后得张之洞资助校刻许慎《说文解字》、代吴棠刻《韩诗外传》、《杜诗镜铨》。校书100余种,在版本目录学上有较高造诣。晚年任成都总商会会长及公断处处长。谢世后,廖季平撰《周达三先生墓志铭》。 吴虞 【吴虞】(1872~1949)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姬传、永宽,字又陵。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经学,戊戌变法后,转而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1905年曾赴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07年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曾任《西成报》等报纸主编。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旧文化、旧礼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去职退隐。著有《吴虞文录》、《秋水集》,编有《蜀十五家词》、《国文撰录》、《宋元学案粹语》等书。 昌圆 【昌圆】(1879~1943)高僧。俗姓伍,法号道静。成都市郫县人。1899年于郫县金龙寺披剃落发。1910年任金龙寺住持。1916、1927年两度任郫县佛教协会会长。倡议成立郫县佛学社、觉觉佛学社,创办成都爱道学校、成都地藏庵尼学校、温江爱道学校等。1930年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委员,次年到南京参谒太虚法师,被举荐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36年任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同年9月创办四川佛学院。初宗"华严"、"弥陀",晚年专修"净土",持戒精严,得戒弟子7000余人,为蜀中之冠。 彭家珍 【彭家珍】(1887~1912)辛亥革命烈士。字席儒。成都市金堂人。青年时毕业于成都陆军武备学堂,后去日本考察军事,参加同盟会,曾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1912年,在北京炸死清宗社党首领良弼时受伤牺牲。民国成立时,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 蓝田 【蓝田】(1888~1966)铁路工程技术专家。字子玉。成都市郫县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长期从事铁路路线勘测工作,曾任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在成渝、宝成、成昆等铁路勘测设计中,提出了重大的改线方案和较好的选线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曾被评为西南铁路一等劳动模范和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音乐家。字调琪,号若愚。成都市温江人。1927年考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1932年任波恩大学讲师,并获该校音乐博士学位,成为我国最早在欧洲为祖国争得荣誉的音乐家。著有音乐论著多篇,在整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和介绍西洋音乐知识方面颇有贡献。《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著作,为我国比较音乐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郔人 【李郔人】(1891~1962)作家、翻译家。原名家祥,笔名老懒、菱乐、懒心、抄公、云云等。成都人。早年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法文和文学。1949年前历任《四川群报》、《川报》、《星期日》周刊、巴黎《华工旬刊》等报刊主笔、主编,以及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等职。1949年后,历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副市长、西南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及中国文联委员等职。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与法国文学作品翻译、报刊编辑、文学教学等工作,著有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和《天魔舞》,中篇小说《梦痕》、《同情》等,译著有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东西》、福楼拜的《马丹波娃利》等10余种。 王良 【王良】(1891~1985)防痨及生物制品专家。字眉白。成都人。1912年毕业于越南河内医学院。1931年赴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在卡介苗发明者卡尔美和介林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首先将卡介苗引进中国接种婴儿,次年在重庆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1949年后,历任西南卡介苗制造研究所所长,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兼卡介苗室主任,中国防痨协会四川分会名誉理事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为卡介苗的研究和我国防痨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卡介苗防痨的创始人之一。撰有《卡介苗之培养及制造》等论著20余篇。 李家钰 【李家钰】(1892~1944)抗日烈士。字其相。成都市蒲江人。历任川军第一师师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四川"剿匪"军第三路总指挥、川军第104师师长、第47军军长等职。抗战初期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冬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在河南陕县秦家坡与日军作战时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认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王铭章 【王铭章】(1893~1938)抗日烈士。字之钟。成都市新都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第41军代理军长等职。1937年出川抗战。1938年初率部参加徐州会战,3月14日,在滕县保卫战中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周太玄 【周太玄】(1895~1968)生物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周焯,号朗宣,后改名周无,号太玄。成都人。1918年与李大钊、王光祈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创办"巴黎通信社"和《旅欧周刊》、《华工旬刊》。先后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历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生物系系主任,西康经济研究所所长、《大公报》顾问。1949年后,相继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常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编译局副局长、局长,中国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又兼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在腔肠动物尤其是对水母的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填补了我国水母研究的空白。一生著述颇丰,重要的有《Chrysaora生活史之研究》、《动物心理学》等7部生物学专著,《古动物学》等11部译著。 刘咸郕 【刘咸郕】(1896~1932)历史学家。字鉴泉,号宥斋。成都市双流人。历任成都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及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学术研究除史学外,还涉及经学、目录学、文学、书法等,见解独到,卓有成就。一生著述宏富,成书达200余部,总名《推十书》。 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成都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国家保卫局局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中共陕甘省委、陕甘宁省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长。抗战爆发后,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任新四军秘书长和东南分局秘书长。1942年后,又相继担任中共淮海区委副书记、中共苏北区委副书记和行署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苏北区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苏皖边区政府主席。1947年,先后任中共旅大区委副书记、财委会书记,大连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后,先后任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理事及书记、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李一氓也是一位谙熟版本目录学的学者,收藏大量珍稀古籍,俱捐献国家。 艾芜 【艾芜】(1904~1992)作家。原名汤道耕。成都市新都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前历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大公报.半月文艺》主编、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四川省作协名誉主席等职。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著述颇丰,主要代表作有《南行记》、《故乡》、《山野》、《百炼成钢》、《高高的山上》等。 罗南辉 【罗南辉】(1908~1936)红军高级将领。又名罗曼、罗敏。成都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四川长期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春任红33军副军长,1935年参加红军长征。同年底任红5军副军长,次年10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县华家岭战斗中壮烈牺牲。

周太玄在学前即开始学习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典籍,8岁在峨眉进小学,除语文和科学课外,还是以读经、史、诗和"试取策论"为主要课程。因成绩优异,1909年(清宣统元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堂,辛亥后该校并入府中学堂,即现在的石室中学。郭沫若(鼎堂)曾这样写道:"王光祈(润舆)、魏嗣銮(时珍)、李劼人(家祥)、周太玄诸人都是我当时的同学,前三位是丙班的同班。在当时都要算是佼佼者。太玄在诸人中最年青,他低我们一班。他是偏偏出世的一位佳公子。他有一位胞兄周光煦(晓和)和我在嘉定府中学堂同过学。他多才多艺。据我所知,他会做诗,会填词,会弹七弦琴,会画画,笔下也很能写一手的好字。对周太玄的成长影响较深的有他的小学校长林玉峰和石室中学校长刘士志两先生。他曾这样记述刘先生:"我们关于国学方面的教习都是一时之选。同时也含 有人格感化的作用,内中尤以我们同学至今同声感念的校长兼历史教员刘士志(行道)先生为最好。他待我们如子弟,与他相处如家人;赏罚不拘形式,教导注重感化。他是一个抱民族思想的人,在他的庇护之下,当时学校中颇能读到许多海外寄来的革命刊物。"
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刊物中,周太玄最爱读的是具有一定革命色彩的《国粹学报》 。这个刊物以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主旨。它所刊载的岳飞的诗词,文天祥的《集杜》,郑所南等人豪气磅礴的诗歌,都曾深深打动过周太玄的心弦,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周太玄于1911年在石室中学毕业。此时,四川的有志青年为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纷纷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求学。周太玄无经济来源,也于1913年与魏嗣銮,胡选?雀盎?他考入中国公学政治经济专门部。得师友担保,以自己的稿酬勉强维持学习和生活。同学许德珩、冯友兰在回忆当年学习生活时,对他的坚毅勤奋和卓绝才气都极表赞许。在他1913年出川及在上海时的日记中有诗33首,词60余首。此后他将旧作的词59首用揩书集成册取名"桂影疑月词",但都未发表。因此只有他的朋友了解他,李璜认为"本是一感情浓厚与文笔优美之词人"。1916年周太玄毕业于中国公学,在上海《民信报》任翻译,编辑等职。后来去北京,担任《 京华日报》、《中华新报》编辑和中华通讯社通讯员。不久,王光祈于中国大学毕业,经他介绍,王也担任了《京华日报》的编辑。由于新闻工作接触社会面宽,对社会的各种弊端了解更深,他们痛感风雨如晦,民族灾难深重,急谋彻底改革社会之途。经友人介绍,他们结识了正在北京大学任教并主编《晨钟报》副刊的李大钊同志.(守常)彼此志趣相投,过往密切,他们把大钊视为知心的老大哥,和道德方面的典范。在长期接触中,共同决定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周太玄后来追亿说,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宿愿,决定"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这个古老腐朽,呻吟、垂绝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成为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这正是成立"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动因。
过仔细的酝酿,他们规定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俗。"学会要求会员要"奋斗、实践、坚韧、俭朴",以实现学会的旨趣。1918年6月30日在北京顺治门(即宣武门)外的岳云别墅召开了发起人会议。发起人有李大钊、王光祈、周无(太玄)、陈育(愚生)、张尚龄(梦九)、曾琦(慕韩)、雷宝箐(眉生)等7人。会议决定王光祈任书记,李大钊任编辑,周无任文牍。此后又经过了1年的筹备期,于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在学会的成立大会上,李大钊同志提议将学会的宗旨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从而把"少年中国学会" 向前推进了一步。
后来毛泽东、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赵世炎、高君宇等都参加了这个学会,并成为其中的活动分子。"少年中国"的会员中,也有人后来成了国家主义派和青年党的党魁,如曾琦、左舜生、李璜(幼椿)等。另有部分人则成了著名科学家如杨钟键等、文学家如朱自清、李吉人等。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它的会员遍布世界各国,尤以法国为最多。1921年8月27日"巴黎分社"成立,周太玄当选为书记。当时"少年中国"在东京、南洋、纽约等地的和赴比利时、德国、瑞士求学的会员都由巴黎分会联系。在国外会员中周太玄也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周太玄曾为《少年中国》杂志撰写《法兰西近世文学的趋势》 和展望诗歌发展的理论文章《诗的将来》,并翻译了法国诗人爱米尔 德巴克斯的长诗《幸福》,又把被法朗士称为"法兰西近代一个最有价值的诗人"的保罗凡尔仑和他的诗作第一个介绍到中国来。我国著名诗人艾青早期的诗就曾受过这位法国诗人的影响。周太玄还有不少新诗发表在《少年中国》上,其中"过印度洋"(1919年)影响最大,它是:"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那里是非洲,/那里是欧洲!/我美丽的故乡,/却在脑后!/怕回头,怕回头,/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飕飕,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胡适在1919年10月发表的"论新诗"中认为"初做新诗都带着词、曲的意味音节。…且引最近一期《少年中国》(第二期)周无君的过印度洋:…这首诗很可表示一半词一半曲的过渡时代了"[2].这首诗由著名作曲家赵元任作曲(1922年),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几十年后,魏巍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还谈到自己的老师教授他这首诗歌至今还能背诵的情景。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中学教材中。这首诗还被收入《中国文学大系》中。他的诗歌理论和诗作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还发表有"去年八月十五","黄蜂儿"等几首新诗.此外,他还在报张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教育问题、妇女问题、宗教问题、哲学问题等方面的文章。
鸦片战争后丧权辱国的历史和辛亥革命后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一希望的幻灭,使许多苦苦探索国家民族复兴之路的爱国知识分子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外,并开始出国留学了。这时周太玄经吴玉章同志介绍加入了法华教育会学习法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中国人民热切关注着和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为此周太玄在这年的正月初一搭乘一艘邮轮奔赴法国。
为了将巴黎和会的可靠消息发回祖国,周太玄征得了吴玉章的同意,在华法教育会倡导者之一李石曾支持下,迅即办起了"巴黎通讯社"。最初是由周太玄和李璜合办,后来又邀请了李吉人等来法合办。
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和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被美、英、法、意、日等国家否决,巴黎和约又肯定了日本侵夺我国山东的权益。中国作为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战胜国"反而受到令人发指的屈辱,而北洋政府竟然准备认可,"巴黎通讯社"将事实真象迅速传到国内,由各报披露出来。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慑于这种压力,北洋政府代表团未敢在和约上签字。后来周太玄称这次通信是"巴黎通讯社事业的顶点"。
在国内新思潮的影响下,1919年底周太玄又开始创办《旅欧周刊》,并受华工工会的委托,筹办《华工周刊》。《华工周刊》于第二年出版并改名为《华工旬刊》。《旅欧周刊》设有国内时事、旅欧新闻、世界新闻、华工状况、思潮、随感等栏目,每逢周末出版,周太玄担任主编。从发刊词到以后各期的论说、随感等,很少有哪一号上没有周太玄的文章。《华工旬刊》由周太玄、李立三、赵世炎一起创办,是主要反映华工问题的刊物。周太玄在北京时 原拟作为华工赴法,后又拟充任华工翻译,故到法国后随时都比较注意华工的情况。同时"巴黎通讯社"和《旅欧周刊》均设有华工栏目,采访工作也需要常到华工中去,因此,他能经常为华工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始终与华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留学生不少人愿在他所创办的刊物上投稿,他联系的人很广泛,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等都是他在法文学校时的同学。
1920年周太玄的女友王耀群从成都到巴黎勤工俭学,和她同行的还有四川的胡蜀英、吴若膺等。就在这时周太玄结束了刊物的工作,偕王耀群同到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城,进入了古老的蒙彼利埃大学。他学习博物学,王耀群学药学。不久他们结婚生子,仅靠太玄手中的一支笔维持着两人的学业及一家的生活。此时老友李劼人也应他们之邀进入蒙彼利埃大学攻读文学。他们共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深信刻苦勤工,俭约自持,奋发求学,勇猛搏战,一定能奔向成功之路。1923年在商务印书馆举办的"庚子赔款退款兴学征文"他以"庚子赔款与教育"为题应征获得了头奖,奖金500元,当时法郎甚贱,对生活不无小补。
1924年周太玄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接着又进入巴黎大学研究院。在1924年至1928年之间,不断地往返于蒙彼利埃、巴黎和西部海滨之间。1928年王耀群读完了药科,他们一同回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周太玄加紧了研究工作,曾分别在法国科学院、法国动物学会、生物学会的刊物上发表了9篇研究报告,另外还有植物学报告、地质学报告及50多幅详图、100页的博士论文。周太玄以其在腔肠动物、特别是在水母的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解决细胞研究中的染色问题上的重要突破,于1930年被授予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直到1949年苏联出版的《下等动物胚胎学》还引用了周太玄的图和叙述,足见周当时达到的水平。
1930年11月,周太玄婉言谢绝了巴黎大学研究院的热情挽留,应成都大学校长张澜先生之聘毅然回国,以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动物学讲座的名义同时在成都大学和成都师范大学任职,是当时四位特聘教授之一。1931年11月三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1932年被聘为理学院长兼生物系主任。
由于三大学的合并,当时国立四川大学的师资力量在全国三十多所大学中名列前茅,生物系更是如此。当时四川的大学很少,专业门类也很少,为适应当地的需要理学院中开设不少新课,在生物系由周太玄之兄周晓和新开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




洪荒的故事
混沌中诞生了三千魔神和十二万九千六百混沌生灵,盘古于混沌中斩杀三千魔神,开天辟地,开辟洪荒世界,自己身化万物。洪荒世界诞生后,大道隐遁,天道出。洪荒世界经历以下大事件:龙汉初劫(量劫,龙、凤、麒麟三族大战),道魔之争,鸿钧成圣,鸿钧讲道,女娲造人成圣,三清和西方二人成圣(从此进入圣人时代),巫妖大战(量劫,不周...

如何评价金日光,感觉他太玄乎了?
或是团队管理的失控,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公众形象和事业遭遇的挫折,与他团队的管理和沟通方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金日光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个人的成功往往与团队的协作和管理密不可分。他的经历,无论好坏,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团队建设与领导力的启示。

车太玄简介
纠正一下,是车太贤 车太贤 姓名:CHA TAE HYEN 出生年月:1976年3月25日 身高:174cm 体重:64kg 血型:A 兴趣:看电影 特长:跳舞 家庭关系:两男一女中的最小 毕业学校:西草高中,汉城艺大 演艺科,京畿大学大众煤体科 首次演出:1995年KBS电视剧演员 受奖经历:百奖艺术新人奖 宗教:基督...

杨雄传文言文翻译
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欣赏,那么我估计它(杨雄著作)必定要超过前辈诸子的。 5. 汉书杨雄传 译文 大司空王邑听严尤汇报 ,听到杨雄死去的消息,就对恒谭说:“您曾经称赞过杨雄的书,难道它能传于后世吗?” 恒谭说:“一定能流传,看来只是您和我 赶不上罢了。 从前老子著书鼓吹虚无之言,...

灭运图录的角色介绍
石轩。男主角,原为地球人,因意外身亡后魂穿杜白,来到禹余天中土地界。灵魂内藏有青云子遗留的后天灵物山河珠,包含有无上功法《上清禹余真传度厄得道宝录》。后加入蓬莱派,经历种种劫数,成就合道金仙,成为先天阴阳道祖,最后证就造化之主。《灭运图录》是爱潜水的乌贼所著仙侠类幻想修仙小说,...

小说《遮天》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遮天》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叶凡机缘巧合从地球泰山乘坐九龙拉棺来到了一个叫北斗的大星,从此开始了不凡的修仙之路。叶凡一点点的摸索着这个世界,不停得强大自身,开始了残酷的帝路之争。而在这个时代,大帝就是巅峰,每一位修者都以成为大帝为目标,而一般情况下大帝只能有一个,而叶凡又赶...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哪些神仙
1、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玉皇即昊天上帝。2、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3、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

茅山派的茅山祖师
北齐境内再无道士踪迹。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

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哀帝建平四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京都,并於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参见《汉书-哀帝纪...

石破天的内力怎么来的 石破天的武功怎么来的
石破天是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的男主角,原本为一个小乞丐,但为人却忠厚老实,性情温和,天赋极高,记性极好,在误打误撞情况下,参透「侠客岛」上惊天动地的武功秘诀《太玄经》图谱。人物经历 梅芳姑因恨石清移情别恋,因而抢走刚出生的石中坚(即后来的石破天)。石破天被带至熊耳山,经常遭到梅芳姑...

阿城区19326576130: 九、本文所引的诗,刊载在《少年中国》第一卷第二期上,题目是《过印度洋》,作者是诗人周太玄,是他乘船去法国途经印度洋时写的.全诗 如下:圆天... -
蠹左英佰:[答案] 九、把“那里是非洲,/ 那里是欧洲!”改为“哪里是非洲?/哪里是欧洲?”不好,因为这样写似乎诗人在竭力搜寻前方的目的地,而原诗却是表达见到“非洲„'欧洲”时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阿城区19326576130: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事例? -
蠹左英佰: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

阿城区19326576130: 周太玄的《过印度洋》
蠹左英佰: 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 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

阿城区19326576130: 关于深思慎取的事例 -
蠹左英佰: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阿城区19326576130: 史记中的故事300百子 -
蠹左英佰: 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共一百三十篇,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所以,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分本纪《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世家三十篇,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各种...

阿城区19326576130: 朝三暮四的故事简要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蠹左英佰: 起因: 传说宋国养猴人狙公养了很多猴子,猴子能够完全听懂他的话,他对猴子的生活习性与语言也完全了解,由于家境开始不济,就想限制猴子的食量. 经过 他对猴子说以后的栗子一律是“朝三暮四”,猴子不同意. 结果: 就改口说“朝四...

阿城区19326576130: 关于重耳、介子推的故事 -
蠹左英佰: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将来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赏介子推.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

阿城区19326576130: 关于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 -
蠹左英佰: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在民间盛为流传,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小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看来,这对阻止别人报警的父母,就是步了故事中那位母亲的后尘.小孩从8岁起就偷盗,如果及时教育,完全可以让小孩走上“正路”.以为补偿了邻居的损失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太幼稚了.今天,小孩偷个针头线脑的东西,家长尚可以拿钱来“摆平”.明天,假如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家长就只能“望天兴叹”了.但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牢记“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做称职的父母亲.

阿城区19326576130: 有哪些名人是听父母的话或劝告顺从父母而走向成功的故事 -
蠹左英佰: 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是不是听父母的话或劝告,而取决于是不是走在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上. 有些父母很有见识,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并有能力让孩子真心悦服于自己的劝说,那这样的孩子自然就走向成功了,反之,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