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谁才能为赵国赢下长平之战呢?

作者&投稿:赧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为得到被韩国“白给”了赵国的上党,秦国主动发难,左庶长王龁受命率军攻打并占领了上党,此地百姓纷纷逃亡赵国,赵国的军队在长平接应上党的百姓。同年,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廉颇奉赵孝成王之命迎击秦军,双发各有胜负,但还是赵军胜少输多。七月,赵军连败,廉颇不得已退守丹河一线,赵孝成王对于这样的战绩颇为不满,于是换上了名将赵奢之子,年轻的赵括担任统帅,而秦军则暗自将主帅换成白起,最终赵括中了白起之计,在长平之战中葬送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那么问题来了:“只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赵国的罪人吗?赵国还有谁能赢得长平之战呢?”

一、名将之后,骄躁轻敌

赵奢,战国后期赵国不可多得的良将,阙与一战,赵军在赵奢的带领下以奇兵大胜秦军,赢得漂漂亮亮,赵国上下大振,赵奢得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等名臣良将平起平坐。赵括是赵奢之子,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身,在其父的影响下,赵括少时便熟读兵法,聪明强识,但父亲还是有着强烈的担心,认为儿子只记书本,并无实践,不可谓善,一日,赵奢对自己的妻子表达了担忧:“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果不其然,赵奢的预感是对的。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秦赵交手,秦军高歌猛进,而赵军却节节败退,先是一名裨将被斩,其后赵军四名都尉被杀,两个遏制秦军的据点丢了,之后秦军又发起强攻,斩杀赵军两名都尉。不得已,名将廉颇败退至丹河一线,修筑壁垒,赵军自此固守不战。前线败仗太多,赵孝成王对廉颇很是不满,正在这时,秦相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在赵国四处散布谣言,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当赵孝成王召见赵括,问退秦军之策,赵括毫不犹豫拍胸脯保证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不过令赵王与赵括都没想到的是,秦军也在暗地里换上了自己的“杀神”白起,白起命令先头部队佯装败退,赵括信以为真,率军猛攻,被白起率军截断后路,还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等到赵括发现形势不对时已经晚了,只得被迫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然而赵军外无友援,能无粮草,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先是指挥军队突围,失败四、五次后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失败并被秦军乱箭射死,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二、赵王无能,士卒惨死

长平之战,赵括确实难逃其咎,然而在他之上,还有此战的罪魁祸首,赵国的“无能”国君——赵孝成王。周赧王四十九年(前266),赵孝成王年少初立,国政由太后把持。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切断了韩国另一块土地,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以此换得赵军攻秦。赵孝成王召来平阳君赵豹商量此事,本是信心满满的赵王,却被赵豹淋了一头冷水,在赵豹看来,冯亭献上党是为了把赵国绑上船,是想嫁祸给赵国。赵孝成王听后不是很高兴,又问平原君赵胜,赵胜力劝赵王答应,并说:“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赵孝成王大悦,复问平原君:“何人可守城?”赵胜答曰:“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虽不敌白起,但守城足矣。”因为赵孝成王一时贪恋,引起秦昭襄王的不满,于是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做错了,这也直接导致了赵国大败。

其一便是换下了老成持重的廉颇,用实践不足的赵括代替。廉颇老成,对守城颇有心得,因此在知道正面战场上不敌秦军时,选择转攻为守,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的遏制了秦军的攻势,这一拖便是一年。秦国不堪战争负担,于是秦相范雎遣人携千金在赵国散布谣言,此时的赵国除却廉颇,蔺相如已是病入膏肓,李牧还未出头,虽有燕国降将乐毅,但赵不敢用,于是赵王力排众议,临阵换将,以自己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为长平之战的战败埋下伏笔。

其二便是外交的失败,上党之争,起初赵国连连战败,赵孝成王想向秦国议和,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派遣使者携带珍宝去楚国、魏国活动,使秦国畏惧各国的合纵抗秦;二是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国议和,赵孝成王一时糊涂,选择后者,虽然名士虞卿一再劝谏,但赵孝成王不听,派遣郑朱到秦国求和,而秦国为了麻痹赵国,防止各国合纵,并争取时间,加强军事准备,给赵军以严重的打击,对赵国使者郑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而楚、燕等国惧怕两国联盟,不敢再援助赵国,此时的赵国已是孤立无援了。

其三便是改变了廉颇坚壁不出的布局,任用赵括后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被白起采用诱敌之计,赵军输的一败涂地。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五万赵卒冤死,罪魁祸首还是赵孝成王。

三、分身乏术,无力回天

想必有读者朋友会想问:“既然赵括不行,那赵国如果继续用廉颇坚守不出,是不是就能打败秦军呢?”当然不是,上党之争,廉颇不敌王龁,赵军接连败退,如果换上白起,廉颇更是打不过。而赵国只能坚守一时,却守不了一世,长平之战历时三年,双方投入数十万兵力,当拖入持久战后,赵国的后勤明显不如秦国,而秦国后方离长平虽远,但转输效率大大高于赵国,双方相持两三年,互相囤积军资,但在决战阶段,还是秦国更胜一筹,想必赵孝成王也看出了这一点,才选择积极出击,不想再拖下去了,不过这也正中秦国下怀,毕竟秦昭襄王都亲自督军了,还下达全国动员令,征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可以看出两位国君的决心之大,就结果而看,是秦国更胜一筹。至于谁能为赵国赢得长平之战,在笔者看来,也只有可能是乐毅约定六国联盟,合纵攻秦了,但可惜的是,此时的乐毅是初降赵国,不被信任,名将赵奢已死,其余五国也是自身难保,难成合纵大策,长平之战已是定局。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此战后,赵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国,战国格局变成了秦国一家独大,而六国灭亡已成定局。不过赵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如果赵孝成王继续用廉颇为将,而派使者联合其他国家,还有一战之力,然而无能的赵王一步错,步步错,纵使赵国再有能人,也是无力回天了。




为国捐躯的赵括是罪人吗?还有谁能赢下长平之战?
有很多人都认为赵国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在于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是赵括他真的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吗?当然不是。赵括他是赵国的名将之后,自幼便是熟读兵书,因此虽然赵括在长平之战是首次出场,但是他的基本战略意识都是十分的到位的。而赵括在长平一开始所采用的也是廉颇他所采用的方法...

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谁才能为赵国赢下长平之战呢?
为国捐躯的赵括不是罪人,他虽然战败了,但是虽死犹荣!按白起的话来说,赵括必须死,否则新一代战神就会产生,对秦国会有致命的威胁!秦赵之战不是赵括发起的,而是赵国接受了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地区后,赵国主动发起的抗秦之战!长平之战表面上是上党地区的归属之战,实际上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

为国捐躯的赵括真的是罪人吗?谁才能为赵国赢下长平之战?
其次,赵括面临的形势和他采取的策略,我们需要知道,赵括换掉廉颇的原因,不是说赵王无能,也不是说他的大臣无能,而是说廉颇的做事方式对整个国家没有好处,从将军的角度来看,这种廉价的做事方式没有错,即使你不能避免战斗,至少你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从整个赵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同的。秦国...

赵括真的是历史上写的那不堪一击吗?
" 这是说,赵括一直战斗到最后,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应该表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赵国之所以用赵括为将,是因为秦国用了反间计,秦人说: "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 可是,我们想想,秦人也不是 傻子 ,他们不会一点儿依据都没有就把赵括端出来吧?如果赵括...

历史冤枉了赵括
就是说赵括一直战斗到最后,英勇战死,为国捐躯,他是英雄。 而看惯了戏台上生旦净末丑表演并接受‘红脸忠臣’‘白脸奸臣’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总是喜欢把历史和历史人物简单归类,于是就出现了把赵括当小丑来讽刺的情况,也许,从教育人的角度出发,需要找一个“纸上谈兵”的反面教材,但这个人绝对不应该是赵括。 历史...

长平之战的主帅赵括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吗?
自始至终,赵括没有丝毫的畏缩表现,始终是冲锋在前。 赵括最后以身殉国、壮烈捐躯、虽死犹荣。无论在哪个国家,这样的将军都是英雄。纵观整场战役,赵国虽然最后战败,但是,由于赵括的军事才能、勇当表率,赵军还是沉重打击了秦国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秦军伤亡35万人左右,秦军死伤过半。谋事在人、...

赵括简介,赵括介绍资料
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这是说,赵国战败是由不得赵括的。当代诗人熊东遨《过长平古战场》:"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这是说,赵括一直战斗到最后,英勇战死 赵括简介 ,为国捐躯,应该表彰。

...赵军坑了40万,其他也基本死光了赵括真的那么没用?
碰上白起,即使廉颇主动出击也未必不会被包围是吧?白起实力毕竟摆在那,而赵军被包围很久,阵形丝毫不乱,一直突围中,能够在包围战中组织的像模像样,那绝对不是纸上谈兵之人,指挥5000人好说,要真是几十万人级别,绝对要帅才的,否则淝水之战根本就不用开打 赵括最后也算为国捐躯才导致赵军崩盘...

历史上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一是因为在外交方面,赵国的平原君决策错误,输给了秦国的相国范睢。二是赵括和白起其实还是有点势均力敌的,只不过赵国后方跟不上。当时两国打的难分难解都开始有点兵力不足了,而秦国开始许爵征兵,而赵国赵孝成王却什么也不做。在这场战争中,赵括战死沙场,比历史上的很多将军都值得尊重,所以...

历史上有哪些名字相同或相近导致容易混淆的著名人物?
“自忠”的“忠”是“忠于”的忠,张自忠为国捐躯殉职尽“忠”了。“治中”的“中”是中国的“中”,张治中后来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能把“自忠”和“治中”区别开来。而张献忠显得好记一些。 张治中:字文白,国民政府上将,政治部主任。1949年4月国民党和谈首席代表,为国内和平作出...

南山区17329207868: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真的被冤枉两千年吗 -
桐乳黄连: 不能说完全冤枉. 一个没有上过一线打过仗的参谋做四十万大军,还是古代指挥体系没现在这么快的四十多万大军的主帅,赵括肯定有一部分的责任.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当时的赵王赵丹身上. 从之前韩国的祸水东移,到秦赵两国国战当时对主帅的干预不信任,前前后后怎么看主要背锅也要算在赵王身上,其次才能算在赵括身上.赵括理论丰富实践没有,一上手就是四十多万,自己性格不谦虚(谦虚内敛的话他爹也不会叨叨他).处于守势弱势还打的这么冒进,这么爱现,国战打的就是犯错小,所以也不算冤枉. 只能说冤枉的过多,但考虑到四十万人的生命以及后面的家属,也不算太冤枉.

南山区17329207868: 赵括军事才能分析 赵括真是无能之辈吗 -
桐乳黄连: 纵观长平之战,赵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皮牢赵军未能控制沁水十分可惜,赵军自此就失去了获胜的机会,只能转而求自保.而后来赵军的失败,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粮草不济,二是兵力不足.秦赵两军主力接战,赵括虽未实现自己的意...

南山区17329207868: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个庸才吗? -
桐乳黄连: 纸上谈兵的赵括绝不是庸才,从他能够在被围之后团结赵军46天不乱就可以看出他的指挥统治才能.赵国临阵换帅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国力不济,无法在与秦国对耗下去,被迫出击.赵军损失四十五万,秦国损失也不下二十万.可见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也损失惨重.

南山区17329207868: 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英雄吗 -
桐乳黄连: 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英雄吗?如何评价赵括的长平之战?提到赵括,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华而不实的人吧,没有战争经验,却带领赵国几十万大军败给了秦军.要说赵括是不是英雄呢,这不好说,但是能够上战场不怯场,这就已经很了...

南山区17329207868: 关于赵括.历史上真正的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到底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还是个真有才能的人呢?或许人人都认为赵括失败是因为他只会纸上... -
桐乳黄连:[答案] 1、赵括面对的是当时的战神白起,就算同时代的廉颇和乐毅都不一定是其对手.2、赵括战前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3、赵括在作战时下命令之果断,赵将中无人能及.4、长平之战中,赵括也给秦军带来了近20万人的损失.5、战争后期...

南山区17329207868: 历史上赵括真是很垃圾吗 -
桐乳黄连: 无疑赵括了= =这样三个人物选择还能说什么呢?已无力吐槽了 三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废物要评比成就的话,还是赵括吧,起码还是个懂兵书知兵法的家伙,虽然当不起一声将军,当个普通的百人长和参谋什么的 还是绰绰有余了吧叔已无力吐槽

南山区17329207868: 纸上谈兵的故事200字左右 -
桐乳黄连: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南山区17329207868: 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 -
桐乳黄连: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

南山区17329207868: 一个含冤两千多年的战国英雄
桐乳黄连: 不过话说回来,一想到赵括是出了名的“纸上谈兵”,口舌之争,就连他老爸赵奢也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这么一个不懂打战的人呢?但倘若事实真的是那样,长平之败全归罪于赵括的话,那他岂不是白白被冤枉了近两千年,直到今天,才得已沉冤昭雪,廉颇治军不严,好大喜功,身边的副将尽是有勇无谋之辈,坚守到后来,就连他自己,也都丧失了斗志,所以大王才命 赵括接替他统率全军的,只可惜……赵军已失去了最佳取胜的时机,赵括就算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弥补廉颇所犯下来的错误了

南山区17329207868: 赵括真是个庸才吗?看完“长平之战”觉得他并不是象教科书说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啊. -
桐乳黄连: 庸才算不上,就是有些从书本出发,脱离实际,唯书不唯实,这样的人吃败仗是必然的,不会打胜仗,永远也成为不了名将.如果他能改变思想观念,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也许还有出路.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