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作者&投稿:宋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摘要: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须要解决以下三个重要问题: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奥秘;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搞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关键词:人际关系;原则;技巧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一般也称为人缘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交、相处是一种缘分。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异常复杂、扑朔迷离,很难认识、对待、处理和解决好。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际关系不好对个人的危害无穷,而人际关系良好能获得巨大益惠,是人生的一种巨大财富。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从人际关系的奥秘、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原则和搞好人际关系的技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人际关系思想中的和谐理念价值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理念所统摄、所关联的事物相当广泛,从人类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无不需要和谐。“和谐”也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而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人与人之间生存与发展的协调状态,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集中表现。就传统的人际关系思想而言,中国历来就有“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有关和谐人际的说法,这种和谐不是要求完全一致,应该是“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人与人应该和谐相处,但不是一味地、盲目的苟且求同,无原则的附和迁就,应该是“求同存异”、“互补互济”、“拙小群而就大群”,和谐人际包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含义。传统的和谐人际关系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以“温、谅、恭、俭、让”来对待自己和他人,提倡宽容的处理、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从而达“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人际关系。
传统人际关系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对协调和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重建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以伦理道德为主导的传统的和谐人际关系理念,注重整体价值,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仁爱原则,强调“厚德载物”的人际和谐精神,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这对于调整和重建现代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具有超时代的一般意义。人是社会的主体,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关系,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由于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的刺激与导向,使得一些人的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至的地步,集体主义和互助友爱、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再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风行,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到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要靠多方面的努力,但道德建设无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批判继承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做到“和而不同”,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种新型人际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共同目标而结成的同志式关系,因而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团结互助表现为平等团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在大到民族关系、地区关系、部门关系,小到邻里关系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均有体现,涉及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人际和谐理念的集中体现。
二、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待人和容人
人世间最难的事情是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由于难以做到这一点,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各种误会、矛盾、问题、冲突和障碍等,这是人际关系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人只有像对待自己一样地对待别人,才能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和帮助别人,当出现了分歧、矛盾和冲突时,才会理智地去解决。容人是指容纳别人,为人之道“相容”很重要;人世间,贵相容。第一,要解决“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或群体特征的认识;自我知觉是指个人要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周围环境的需要,要求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是现代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认识基础。第二,要有开阔的胸襟,识大体、顾大局,理解别人。第三,对坏人要敢于斗争,对小人要防范,对常人好人要宽容。人之相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总之,正确待人和容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条基本原则。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中国成语,是为人处世应遵循的一条人生原则和道德准则。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尽量发扬善良本性,以德报怨,聪明行善,宽宏大量,高风亮节。认真遵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原则,是衡量做个好人的尺度。
(三)珍惜友情,以心换心
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不可。友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友好感情,它体现在相互信任、关心、体谅、理解、宽容、支持和帮助等各个方面。友情是人类心灵中最美丽的花朵,纯洁的友情象一杯美酒给人甜蜜和安慰,使焦灼的心灵得到水源,使损伤的人格得到恢复,使人在生命途中得到慰藉。古人曰:“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只有知心,才能相互打开心灵的窗口,做到真心、会心、交心,以心换心,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四)真诚赞扬和欣赏别人
林肯说:“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生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许多美德中的一项,就是忽视对别人表示真诚地赞扬和欣赏。真诚地赞扬和欣赏,是待人处世的成功秘诀。1921年美国钢铁公司首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是美国商界中年薪最先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人之一,他能获得这么多的薪金,主要是因为他具有跟人善于相处的本能,他说:“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只要我们对别人“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别人就会把我们的话视为诊宝。出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和欣赏别人,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灵活运用搞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落井下石
不说别人的坏话,注意他的长处,虚心学习和宣扬他的优点,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项技巧,是成功的秘诀。人总难免犯错误,对别人的错误应怀着善意帮其改正,若采取落井下石的态度,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一定要克服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不良习惯。要试着去了解别人,弄清楚他为什么那样想、那样做,这比批评、指责更有益处,也有意义得多;这样做孕育了同情、仁慈和宽容,别人就会喜欢同你交往。
(二)尊重别人,塑造好的自我形象
尊重别人,一是要给别人保住面子,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要给他面子;二是要善于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对方,找到和他进行沟通的方法,他才会高兴同你交往或合作;三是要尽量迎合对方的兴趣和想法,只有使自己的兴趣同对方的兴趣相同,使你的想法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才会迎合你的兴趣,并乐意同你交朋友。对别人尊重,还要注意肯定他的成绩,并真诚地为他的成绩而高兴,满足他的成就感,使他感到你重视他,这样他才会真正喜欢你。
形象是信誉的重要标志。人的形象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包括人的性格、人格、学识、智慧、才能、处世态度、品质、风格等,它是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外在形象是通过人的衣着、谈吐、办事和交往等表现出来的,它有时是虚假的,这种表现往往难以反映出人的真实形象,容易使人上当受骗。“先敬罗衣后敬人”,重视“第一印象”的知觉偏见,很容易凭外表看待别人。现代社会确实存在重视“第一印象”的倾向,使一些人用美丽的外包装向别人展示一个虚假的自我,给别人制造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做虽然骗得了别人一时,却骗不了长久,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注意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是要使自己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一致,具有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光辉亮丽的形象,主要取决于内在形象的德才兼备。以真实的自我同别人交往,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项有效技巧,也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三)认真倾听别人的诉说,进行真诚的交谈
人人都需要被别人倾听和被了解。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除睡觉外有70%~80%的时间都在从事某种形式的沟通、倾听、说话或书写。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别人,相互沟能,建立感情。我们必须把倾听别人诉说和了解别人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被倾听和被了解的需要摆在第二位。当别人向你倾吐衷肠时,你能耐心而专注地倾听,并讲几句赞扬、鼓励、同情或安慰的话,两人的感情便会升华加深。
相互进行交谈,特别是有目的、无拘束地交谈,有利于相互沟通、了解、契合和建立亲和力。同别人交谈,用什么方式谈,措词是否得当,效果相差很大。如果措词不当或词不达意,对方听后便会有明显差异,因此交谈中措词得当非常重要。
四、总结
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同众多的人交往,就要认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大学生通过发展人际关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获得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更大自由。通过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分析、研究,希望有助于大学生对社会本质认识的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改造社会的能力,也有助于大学生交友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对大学和谐人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可以让广大的青年学生能领悟到交往中的一些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的人际关系和谐。让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这方面还有许多研究的空间可以拓展,如大学生不同群体人际关系的研究、融合不同学科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际的新趋势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结构研究等等。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在研究深度上尚显不足,今后本人将继续关注这一论题的学术动态,对此论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姿义志:《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遵义日报,2009.01.09,第八版
许书枝,刘勇:《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18卷第3期第76页。
袁光枝:《解读“和谐教育”,大学时代下半月,2009年,第7期,第50页。

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

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

社会性特征

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CI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与员工的交谈,与客户的交流或电话联络,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象、内容、情境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人际传播形式。

网络
人际传播的网络是相互交流信息的人们之间所形成的某种交往状态的模式。在社会错综复杂的交往关系中,一个人可以定位于多种人际传播网络的模式中。国外的学者为了测定不同的传播模式对于解决问题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在与人群体中设定4种人际传播网络的实验,即环型网络、链型网络、丫型网络、轮型网络。上图中的小圆圈代表参与传播活动的群体成员,代表成员之间的双向传播关系。可见,每个成员都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4种网络对于解决问题具有不同的效应。在环形网络中,群体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适合于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效率不高。在其他3种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因此它们的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和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它们的优点是:传播速度快,解决简单问题的效率高。

社会正式组织

在社会正式的组织内,信息传播是沿着由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网络传递的,信息的反馈也是逐级汇报的。这种网络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统一行动,但也往往会导致专断独行,造成信息失真。

CI传播过程

在CI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在社会正式组织内设计人际传播的最佳网络,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同时最优,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企业内部来说,CI的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由上至下的人际传播网络可以通过各种文件、指示、计划、指标、会议备忘录等形式进行消息传递,下边也可以通过汇报、总结、反映情况等形式反馈信息。公平体现在每个组织的成员具有同等的传播权利和地位,最大限度的投入到CI传播中来。效率体现在传播效率与速度的提高,能够准确的传递CI信息。通行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内部的非正式传播往往比正式传播更有力。通常在一个企业中有这样几种人。一是“包打听”和“小广播”;二是“元老”和“老师傅”;三是非正式集团的小头头;四是领导的“红人”或朋友;五是经常接触领导的秘书。他们是企业非正式传播的最活跃因素,自发的形成了企业非正式传播网络。

人际传播可以看成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范型,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学完这一节后,你应该能够:
l 1、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人际关系;
l 2、解释并区分:社会渗透、成本¡ª效益理论、关系的分化(差异)理论;
l 3、讨论并区分人们建立关系所需的十个步骤;
l 4、指出几种能提高你与他人关系的满意度的方式。
一、关系所扮演的角色
l 现在,关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我们的社会正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新科技时,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似乎越来越少了。语言学家约翰·L.洛克就曾说,现代科技正在逐步剥夺人类有意义地说话的能力。他认为,我们的社会声音正在逐步消失,这让我们慢慢陷入与他人隔绝的状态。
(一)关系的作用:三种基本需求
l 威廉·舒尔茨(William Schutz)所做的大量研究在持续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在关系中努力满足我们的三种需求——对参与、控制和爱的需求。
参与
l 参与指的是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建立和保持对他人的相互兴趣,也就是感到我们可以对他人感兴趣,他人也可以对我们感兴趣。
控制
l 控制指的是我们需要建立和保持令我们自己满意的对关系的影响力。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希望感到我们能控制局面,即使在扮演更具服从性的角色时也需要感到舒服。

l 爱指的是我们需要付出爱和接受爱,而且需要感情丰富的紧密的关系。
(二)关系和语言、非语言对话
l 我们的一生都在对话,对话是我们关系的基础,不论我们是要开始这个对话,还是结束或持续这个对话。
l 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我们可以建立、加强,抑或削弱、终止每一个关系。
二、性别、文化和关系
l 性别和文化都会对我们形成和维持一份关系产生影响。
l 1、性别和关系
l 2、文化与关系
三、关系的层次:广度与深度
l 每一份与朋友、家庭成员、爱人或同事等保持的关系都能够用两个概念来进行描述:广度和深度。
l 广度指的是你与他人所讨论的话题的多少。
l 深度就是你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有多深。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有: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自我互动”理论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布鲁默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互动”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人经过这个过程不断改变原来的自我,形成新的意志和行为主体。
1 / 18

3.内省式思考(北京师大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5年研)答: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是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指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它并不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在面临新问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不知道过去的习惯做法是否合适,所以通常不会立即做出行为反应。在反应滞后、行为停止期间,内省式思考就会活跃起来,通过人内传播来做出如何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的决策。内省式思考有两个特点:①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与周围的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②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4.主我与客我(华东政法2019年研;中央民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主我/宾我(北邮2011年研)
答:“主我与客我”是传播学家米德提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该理论认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活动、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5.基模(湖南大学2019年研)

答:基模是指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称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基模的特点包括:①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②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③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④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基模最常见的类型有涉及个体人物的人物基模、涉及事件程式的事件基模和涉及社会角色的角色基模等。
二、简答题
1.简述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江西师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华农2010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的动机主要有:
(1)获得信息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因此,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非正式的人际交流得到的。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协作,同样不能生存。社会协作是广泛的,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活动中的行动协调。世界上没有纯粹属于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许多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二人以上的多人合作和配合的基础之上的。要谋求与他人合作,就必须积极进行说明、解释、协商等各种各样的人际传播或沟通活动。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一个人社会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我意识的影响,而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传播中形成的。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抑的释放渠道等。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当然,人际传播的动机是复杂的,以上只是作为健全的、有理性的人际传播的一些基本动机。
2.说服一般分为“中心路径(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和“外周路径(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请问其发挥作用的情境和行为改变的效果上有什么差异?(中山大学2018年研)
答:(1)“详尽分析可能性”/“深思概率”理论基本定义
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和约翰·卡西奥普在研究说服性信息传播之际,提出了一种称为“详尽分析可能性”/“深思概率”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另一种是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前者是沿“中心路径”处理信息,后者则是沿“外周路径”处理信息。

在同一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上述两个路径也许是同时存在的,这取决于信息与个人的相关程度。如果对信息的某些特征、环节、某个细节比较关注,就会沿“中心路径”加以处理;对另一些特征、环节或细节没有兴趣或参与动机,则会转入沿“外周路径”加以处理。一般认为,由“中心路径”的详尽信息处理所引起的认知结构或基模的变化更深刻。
(2)发挥作用的情境和对行为改变的效果
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并且具备相应认知能力之际,人们会沿“中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反之则沿“外周路径”进行一般处理。
①当事人动机的作用及对行为改变的效果
当个人有较大的动力时,会采用中心路线来处理信息。当动力较小时,往往会采用外周路线。例如,大学校报上刊出两组文章:一组是关于学费该不该上涨的争论,另一组是有关该不该给学生活动中心安装新屋顶的争论。大多数学生可能更为关注前一组而非后一组。
动力至少包括三个因素:
a.介入,或者说是个人与信息主题的相关程度。主题越重要,就越有可能对它进行批判式思考。
b.论点的多样性。个人会对来自不同信源的各种论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多种不同的信源和论点,那么人们会更倾向于采用中心路线来处理它。
c.个人对批判式思维的偏好程度。遇事喜欢深入思考的人往往更倾向于采用中心路线来处理信息,而不喜欢多费脑筋的人往往会采用外周路线。
②当事人能力的作用及对行为改变的效果
不论当事人的动力有多大,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采用中心路线。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是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与员工的交谈,与客户的交流或电话联络,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象、内容、情境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人际传播形式。网...

人际传播名词解释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以情感为纽带,目的在于满足个体的需要并实现特定的目标。2.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传播 在现代社会,人际传播是不可或缺的,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购物、餐饮、着装等日常互动,都是其体现。人际传播同样适用于组织内部的信息流转,尽管这仅是其...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从...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是错误的。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它可以使传者...

什么是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互动、沟通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人际传播形式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式:1. 口头交流:口头交流是人际传播中最常见的形式,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电视讲话等。2. 非口头交流:非口头交流包括书信、邮件、短信、微信、QQ等文字...

什么是人际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
④在传播关系上具有白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 说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并不是说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的;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等...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一)信息的传播双方 :对于人际传播,是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好比朋友之间的交流,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亦可随时更替,具有随意性。对于大众传播,传播者固定为专业的传播机构,而其传播对象为不定项的多数社会成员。(二)传播内容及所传播信息的真实度 人际传播涉及人的内心世界,具有相对的私下性。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的区别
人内传播:你自己跟自己内心的沟通(心理学范畴)人际传播:单人跟单人之间、两者之间的交流,如亲人,朋友。(与群体传播在数量上的不同)群体传播:在一个非正式的组织里面,自发的,非正式的,班级的(与组织传播具有的组织正规性区别;依靠意见领袖的作用来影响“人”)组织传播:更多的研究公司(与...

传播学之人际传播篇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人际传播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借助于媒介。人际传播的常面飞赴多彩。绝大多数的人际传播都是非正式的,是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对人际传播的研究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更钟时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其定义是,特指两人之间进行信息...

吉林市15665249880: 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
崔骅十味: 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将此...

吉林市15665249880: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 -
崔骅十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time不言而喻31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潮州讨薪事件” 从社会信息系统的微观系统来考虑,分为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

吉林市15665249880: 人际传播是指什么?
崔骅十味: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

吉林市15665249880: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关系 -
崔骅十味: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 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或个体系统与个体系统之间)的传播活动.其参与人数下限明确,上线模糊. 大众传播即职业化的传播机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播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通过以...

吉林市15665249880: 为什么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形式? -
崔骅十味: 公共关系传播是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从定义上可以先理解一部分其次呢,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趋向融合的趋势,这两种传播方式各有千秋,大众传播范围广,但是反馈性不好;人际传播范围虽小,但是反馈性好,可以相互弥补既然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组织的良好形象,那么,就需要大范围的传播,但是有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所以呢,这两种形式很好,很适用

吉林市15665249880: 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的关键性在哪里? -
崔骅十味: 组织传播的主体是组织.人际传播的主体是人. 组织当然是个体的人组成的.但是,集体中的人和个体自在的人是不同的,在感知、判断、情绪、行为等诸领域都有不同的结果. 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关键是,前者是结构化的传播关系,后者是非结构化的传播关系.即组织结构为组织成员的传播设置了“规矩”,并且这种规矩是稳定的、明确的、清晰的.而人际传播是在无结构的关系中进行,在人与人的相遇中,一般是按照常识或者个人的偏见作为交往的规则,而不是由组织机构提供的规则.人际交往的规则不稳定、不明确也不清晰.当然,人际传播也会有亲密关系和陌生关系的类型区别.

吉林市15665249880: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 -
崔骅十味: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

吉林市15665249880: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
崔骅十味: 人际传播:界定为你身边的人际圈传播 公众传播;界定为具有权威性的广义传播.大众传播:界定为一般意义的广义普通传播.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吉林市15665249880: 简述人际传播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
崔骅十味: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吉林市15665249880: 狭义的人际传播指的是群体传播还是组织传播? -
崔骅十味: 狭义的人级传播是指个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个包括叻组织朋友等等..就是指一个人的平常交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