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阿赖耶识。有时候我们见着一个从未遇见过的人,去到一个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会突然有种感觉,好像?

作者&投稿:溥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那个人,绝非偶然!

  后学针对楼主之提问 加以一一说明:

  第一: 阿赖耶识有无的问题。

  不论何派如何说法,应当以 佛说为主,佛在三乘经典皆有隐说、显说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

  在方等唯识经典中,譬如楞严经、楞伽经、如来藏经、大乘密严经、大般涅盘经、以及胜鬘经等,皆有详细说明阿赖耶识之真如法性,而在楞伽经更是明说:
  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自性清净、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而不同前七识之生灭变易。其余方等唯识经典等,更是详说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之非常非断、与五阴非一非异的道理。

  譬如《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

  这就是说明,阿赖耶识双俱空有不二的胜义谛,阿赖耶识不像意识、末那等心识会因为薰染善、恶、染、净法的缘故,而有所变易,赖耶心体无覆无记性故,因此才能收藏一切善恶染净种子而无分别,故名空性;然而赖耶心体非断灭空,因为具足一切无漏有为法的缘故,也因为这样众生才能藉由修行,发起种种无漏有为法的功德,譬如佛地四智圆明的妙用,乃至种种意生身的功能皆是。故知赖耶心体非常非断,非常者,种子变异的缘故,因为透过意识、末那的薰习,种子会变异,譬如我们不断薰习善法,善法也将会越来越增长广大,恶法、染法、净法都是如此。而其中,若无赖耶心体集藏一切种子,如何能让因果兑现,如何能让众生学法而有成果乎? 所以另外一段经文中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又说:【(佛言:)「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

  这就是说,若离阿赖耶识就不可能有---我们众生生老病死、生灭变异的生生灭灭了,因为依於阿赖耶识心体,方有世间万法之现行与生灭。而 佛后面也说这个阿赖耶识更是阿罗汉、辟知佛所无法证知的,何况其余凡夫。


  第二: 阿赖耶识於阿罗汉入无余涅盘后,是否断灭?

  佛於阿含经已经说明,阿罗汉灭尽名色五阴而不再出生,换句话说,是生灭的五阴灭尽不在现行,也就是不再从赖耶心体出生现行,这就是无余涅盘界,今举经文:

  杂阿含经卷十二:

  中阿含长寿王品、净不动道经:

  也就是说,二乘圣人所证的无余涅盘,是将名色五阴灭尽,而不再出生后世的五阴名色,这就是二乘解脱法最终的名色灭道谛,然而 佛有说明,灭尽名色五阴后,不是断灭空,今举经为证:

  《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

  名色的缘起,是真实,而非断灭,而且是不离如,这就是隐说:名色缘起并不是性空为名,而是必须有出生名色本源的入胎识---阿赖耶识为依,既然阿罗汉灭尽名色后,不是断灭空,当然是因为有真实、不颠倒、顺於如的阿赖耶识心体为所依,所以在般若经典,才常常宣说涅盘是假名,因为涅盘是依於阿赖耶识不再出生七识乃至名色五阴而立名的。除此之外,阿含经已经有隐覆而说阿赖耶识了,譬如:

  《杂阿含经》卷一:【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这边说的很清楚,五阴名色不是真实我,但是离开真实我也没有五阴名色,但是五阴也没有和真实我混合在一起,此段经文於阿含经处处宣讲,这也是令二乘人不会因为只观察名色五阴的虚妄无常,而畏惧落入断灭空,所以二乘人信受佛语,信名色灭尽之后,仍然有真实我常住不灭,而不会落入断灭空,方能因此取证无余涅盘。除此之外,

  《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於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答曰:「无也!」】

  这边的经文,如果只单以六识或七识来解释,必定说不通的,因为甫入胎时,六识尚未出生----六识摄属於名色,所以这边所说的识,绝无可能是名色中的意识,当然这个入胎识就是阿赖耶识, 佛於楞伽经说明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能摄取物质,而前七识皆无此自性,所以在阿含经中,确实已经隐说第八识阿赖耶识了。

  既然阿赖耶识是出生名色五阴的本识,而名色灭尽以后又不是断灭空,又是如如真实的涅盘,当然阿赖耶识不会断灭, 佛於方等唯识经典皆说赖耶体常住,所以无余涅盘就是五阴名色不再现行,独留入胎识阿赖耶识不在出生名色的功能了。所以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当然只是舍名,而非舍体,因为阿赖耶识性,就是依於阿赖耶识因为我执不断而不断收藏有漏的后有种子,而阿罗汉已经断除我执,阿赖耶识不再集藏有漏后有种子,改名异熟识,但仍然是同一心体,所以,金刚经才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依於阿赖耶识的功能差别,而有不同的果位证境,譬如三果以下的罗汉,都还是阿赖耶识,因为我执尚未断尽,而阿罗汉则改名异熟识,因为赖耶体不在收藏后有种子的缘故。


  第三: 佛所证之无住处涅盘不同於阿罗汉之无余涅盘。

  阿罗汉入无余涅盘,七识(加上名色)已灭而不现行,云何能在利益众生,而所知障乃无始无明,是迷昧於法界实相的无明,阿罗汉连出生名色根源的入胎识阿赖耶识尚未亲证,如何与无始无明所知障相应,而瑜珈所说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如前所说,惟舍其名,而非其体。但是 佛所证之涅盘不同於无余涅盘,阿罗汉尚且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随眠尚未断尽,今举经文:

  胜鬘经卷1:【阿罗汉、辟支佛断四种住地,无漏不尽,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证。无漏不尽者,即是无明住地。】

  又如解深密经卷二: 【若回向菩堤声闻种性补特伽罗,我亦异门说为菩萨;何以故?彼既解脱烦恼障已,若蒙诸佛等觉悟时,於所知障、其心亦可当得解脱;由彼为初为自利益,修行加行脱烦恼障,是故如来施设彼为声闻种性。】

  解深密经卷三: 【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於如来地,对治极微细、最极微细烦恼障及所知障,由能永害如是障故,究竟证得无著无碍一切智见,依於所作成满所缘,建立最极清净法身。】

  首先,阿罗汉只断四住地无明---一念无明,也就是见思惑,然而无始无明尚未断尽,而且除了所知障无始无明以外,还有最极微细烦恼障: 也就是烦恼习气随眠,那是诸佛如来才究竟断尽的,当然阿罗汉的阿赖耶识所显现的功德不能与佛相提并论,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一切微细烦恼障在佛地都已经断尽的缘故了,而且 佛还断除了阿罗汉所不能断的所知障,因此发起了四智圆明,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无垢识,这也跟金刚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一样的意思,因此楼主不该将 佛所证的无住处涅盘与阿罗汉所入的无余涅盘相提并论, 佛并无灭尽七转识的现行,而是履行十无尽愿,不断利益众生,而且无垢识的功德,非我们能想像,也非阿罗汉所能想像。


  第四: 果地佛三身的疑问。

  这已经如前所举, 佛并非入无余涅盘,而是灭尽阿罗汉所不能断除的最微细烦恼障,以及破除了所知障,成就无住处涅盘的功德,依旧现行七转识而利益无量众生,而七转识的功用也远超胜於一切菩萨、阿罗汉、凡夫,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识为妙观察智,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此境界名为无住处涅盘,非是阿罗汉、辟支佛只断烦恼障现行所能比之。


  第五: 依法不依人---当依佛语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为修行首要,亲证阿赖耶识方是大乘见道,亦是禅宗证悟。

  《契经》佛云∶「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言:)「是 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 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义,以 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着,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 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又说:【「钝 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 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 四。」】

  《如来藏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咖跌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

  《大宝积经》卷110《佛告月实∶「众 生随业获报,(阿赖耶)识流相续,持身不绝。期毕报终,识弃舍身,随业迁受。……众生命尽,以业力故,形骸与识及诸入界(六识十八界)各各分散。识为所 依,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恶业,迁受他报。……识亦如是,取法界受及诸善业,弃此身界,受于中阴。」》

  《金刚三昧经》心王菩萨言∶「如无生行性相空寂,无见无闻无得无失无言无说无知无相无取无舍,云何取证?若取证者即为诤论。」又云:「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

  如是无量无边佛经,皆是显说、侧说、隐说、譬喻说、无言语说,无非直指一切众生本心阿赖耶识心体,或从阿赖耶识的七种性自性而说,或从阿赖耶识的圆成实性而说,或从阿赖耶识离七转识无常的自性清净而说,或从阿赖耶识入胎持身之功德,而另二乘解脱法之十二因缘不落入断灭空或无穷过,或依阿赖耶识之无我性---离於意识、末那之我执性,而说偏显般若之法无我以及阿含之人无我。

  佛子当知, 佛绝无二说,若不能真实了解义谛,切莫诽谤某某经典非佛说,或诽谤言佛语自相违。而三乘经典既然是以真实存在的阿赖耶识心体为所依,当然是万法唯识罗。


  第六: 阿赖耶识是被出生之法吗?

  《契经》 金刚藏菩萨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

  阿赖耶识非出生之法,而是本来就有,本来无生,故不应该说赖耶是被出生之法,阿赖耶识含藏种子,然而万法是依於缘方能令阿赖耶识使种子流住,譬如: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 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 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以阿赖耶识心体(如前所举,赖耶又名如来藏)为本,七转识相应的无明,才会让藉缘出生六根、六尘、乃至六识,而依於六识再出生十八界受,换句话说,这些都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遇缘而现行,并非阿赖耶识是被出生之法


  第七: 当以佛语圣教为依。

  外境非实有,而君明明见有,这是因为尚未胜解阿赖耶识实相境界,我们所见之六尘境,其实是在大脑上所显的内六尘,而不是外五根所接触到的外五尘,这在医学上已经证明了,与佛语并无违背。

  其次,桌子椅子若是常住不灭,那应该是本来无生,将来也不会毁掉,试问,哪张桌子椅子,是本来就有,未来永远不会灭坏?

  接著,佛说无我义,以五阴来说,五阴诸法无常变易,不是真实常住不灭的体性;而阿赖耶识离我性,从来不反观自我存在。若是君有朝一日亲证自心阿赖耶识,便知过去所认为的我---意识觉知我与末那做主我,其实都不是真实常驻,故无我;也知阿赖耶识真实存在可是却离我性。如是方是亲证无我义。

  因此,一切万法皆以阿赖耶识为依,实乃佛语圣教量,君未证前,切莫诽谤,当信佛语,信有阿赖耶识常住不灭,未来际当有亲证之时。

这种现象叫既视感,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现实中会出现以下三种具体现象:
1、某种场景好像在何时经历过。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陌生的环境,其实在熟悉的环境也会发生。比如此时此刻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也许这些人或者事情是的的确确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很久之前发生,也许有可能只是自己在电视或是电影中看到的某一场景,或者又因为是自己很久之前凭空想象的场景……但在我们身临其境之时便会突然觉得,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怎么会如此之熟悉。
2、某种感觉好像在何时有过。
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出现极端情绪,尤其是在接近失控的时候。多体现为内心的感受,因为某件事、某个人或是某句话带来的情绪上的一系列波动,会突然让自己感到内心涌出的感觉是那么真实。一般情绪波动到已经难以控制的地步是不会察觉的,当且只有当情绪波动至极致却自己又在努力控制,接近爆发的临界点时,才会出来的感受。
3、某个地方好像在何时去过。这种一般会发生在陌生的地方,即当事人来到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
既视感是真实存在,也称幻觉记忆,也叫海马效应,或似曾相识感。是有科学解释的东西,不属于灵异事件,只是大脑的想象力里曾经有浮现过类似的场景罢了。或者说既视感来源于大脑的联想,它联想出这个画面。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
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

你看过红楼梦吗?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就是这种感觉啊。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阿赖耶识,是业力的种子存储的地方。纵使千万劫,都难消灭,种子因缘成熟,就会结果。不要害怕,这没有什么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很多人都有这种现象感觉的!

人在无量劫的生死轮回之中,互为父母兄弟子女,所以,几乎没有没有关系的,所以只要是众生只要见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缘分话题,感觉。所有的种子都保存在阿赖耶识里面。

你都说了,是见到某地某人,这是外缘,有外缘才能牵起阿赖耶识的种子,故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三恶道,首先地狱饿鬼道,我们见不到,无缘牵起。一般人能接触的是畜生道,你去屠宰场看看吧,如果仍没啥悸动的话,只能说明自己麻木不仁了。

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每天的言行其实也都是互动着阿赖耶识的。我们的言行都是我们面对外境,这是缘,然后与我们的阿赖耶识这个因接触,而出现的结果。但是,阿赖耶识的动作都在我们很深曾的意识上,我们没有办法感觉的到。
比如见到一个人,无论是曾经好像结果也好,或者是“第一次”见过也好,其实,都是缘与阿赖耶识的里面储藏的因的结合而出现的结果。我们凡夫不会能感觉到与阿赖耶识互动的感觉的。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索达吉堪布】
1、意思不同 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由Tathāgata(如来)与garbha(藏)组成,意为:含藏如来的一切功德,得以出生如来的意思。2、术名不同 阿赖耶识却是佛法的根本识,没有阿赖耶识和它的阿赖耶性,众生也...

阿赖耶识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 因其内涵深广,佛四十九年说法从不同面向演说和历朝各代翻译版本等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称为如来藏、本际、涅槃、一切种子识、异熟识、依照各名称的内涵,所指称皆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 《瑜伽师...

佛教的第八识阿奈耶识
阿赖耶识,又称种子识、根本识,阿弥陀佛!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一)地论宗 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 (二)摄论宗 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外...

请问佛教里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第八识名称很多,不下十几个,比如种子识、阿陀那识、无垢识等,但以阿赖耶识最著名。为什么得名为阿赖耶?原因在于第七识末那识的执持,也就是末那识执持第八识为我,这就是“执藏义”,故而得名“阿赖耶”。由于第八识含藏能生万法的种子,故而叫“种子识”,所以世界上一切法都为第八识所...

关于阿赖耶识,佛学高人来回答
然而从阿赖耶识产生的末那识,却将生出自己的阿赖耶识,误解其为我、自我、常一主宰的我,而加以执着。阿赖耶识(藏识)其后又被分为能藏、所藏、执藏三方面来研究。‘能藏’是指收藏种子,‘所藏’是指收藏诸法所薰习的种子,‘执藏’是就被末那识执着而言。阿赖耶识的异名,除一切种子识之外,又有异熟识、...

阿赖耶识有无问题
第一阿罗汉入了无余涅磐还有没有阿赖耶呢?若有阿赖耶,便该有他所依的第七识,若有第七识便也该有第六识,没有第六识第七识,便和二无心定有甚差别呢?唯识宗说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所谓舍者,说唯识说只有舍阿赖耶名,因为阿赖耶是我爱执藏之意,小乘证罗汉果时,亦断俱生我执,无我爱执藏故。但阿赖耶识的...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啊?
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我国各宗派对阿赖耶识亦有多种说法,如∶(一)地论宗,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二)摄论宗,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大乘起信论》: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宗镜录 (卷47)》: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 第八识,从凡夫位到八地菩萨,叫做“...

阿赖耶识的问题
第七识先转(菩萨位转)。第八识(阿赖耶识)最后成佛才圆满转为大圆镜智。也就是说没有出六道的。都叫做“阿赖耶识”,成佛后就叫法身。在菩萨位时,就称为法身大士(就是说阿赖耶识已经转清净,已得几分法身,但还没有完全圆满转成清净法身)建议学习大愿法师讲的《八识规矩颂》,网上有。

济群法师答:阿赖耶识与业力,佛性各有什么关系
引导神识的主人此有情众生接受因果轮回的果报就是世俗所说的命运。我们学佛就是要证得实相,也就是这个人人具足的佛性,返本归元。这时候原来的阿赖耶识就称为智,而业力烦恼也就称为菩提。所以禅宗有见性成佛一说。见就是见佛性,见实相。见到寂灭实相就算是证到佛位了。阿弥陀佛。合十。

罗庄区17283615502: 何谓“阿赖耶识”? -
计送嘉瑞: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

罗庄区17283615502: 阿赖耶识是什么?
计送嘉瑞: 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罗庄区17283615502: 佛法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 -
计送嘉瑞: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

罗庄区17283615502: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计送嘉瑞: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罗庄区17283615502: 告诉我!“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
计送嘉瑞: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

罗庄区17283615502: 佛教的第八识阿奈耶识 -
计送嘉瑞: 阿赖耶识(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ālayavijñāna),大乘佛教术语,意译为“藏识”,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 阿赖耶是语根 ālaya 的衍生语,意思就是“收藏”,出于《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请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话:“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将此句译为中文,就是:“又彼诸人是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悦阿赖耶.”

罗庄区17283615502: 第八阿赖耶识如何生成? -
计送嘉瑞: 可能是理解错了. 把”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呈现”.理解为: ”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生成的”. 从而才提出这个问题. 第8识本身.也是第8识的”现量呈现”. 那么.佛教认为第8识是由什么生成的呢? 佛教是”缘起性空”理论.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起.唯识宗叫做”依他起性”. 第8识也不例外.也是因缘聚合而起. 唯识宗的第8识并不在”依他起性”之外. 那么.具体是哪些因缘呢? 目前.有附佛外道认为:第8识是一切法的根源.而第8识本身是自有永有的. (类似于一贯道的无生老母). 那岂不成了变相的”上帝”? 那岂不成了变相的”灵魂”? 岂不是否定了佛教”诸法无我.诸行无常”的法印.

罗庄区17283615502: 佛教 八识是什么意识 -
计送嘉瑞: 每一个有情众生身上都有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合称五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 前五识 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 第六识...

罗庄区17283615502: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 -
计送嘉瑞: 阿赖耶识 : ā lài yē shí 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佛教(唯识论)...

罗庄区17283615502: 阿赖耶识储存在哪里? -
计送嘉瑞: 我们的本性如同虚空一样,是遍一切处的,但因一念无明,头上安头,形成能觉、所觉.所谓阿赖耶识既是空觉不二的本性所转,因第七识执着阿赖耶识见分为我,形成神识,即所谓灵魂.就我们普通凡夫来讲,我执包裹着记忆的种子,形成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