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朝时期,文书档案是如何管理并且记录的?

作者&投稿:宫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档案管理员,不少人会不屑一顾,觉得这个岗位根本没有什么难度,无非是整理整理资料,然后归档成册,把同类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放入档案库。

其实不然,档案管理员是一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因为档案管理员不仅要把资料归档,还需要知晓什么样的资料放在了何处,以便后期需要调档案的时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出来。

而官方的档案员,则更为重要,因为在很多关键的时候可以起到“扭转乾坤”作用。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则使得这一工作更为简单和方便,需要什么资料,只需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应的关键字,自然就可以调出自己想要的数据。

在古代,文书档案和库房的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那么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古代,古代重要的文书档案和库房又是怎么管理的呢?

当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穿越几千的时光隧道看向秦代官员的时候,他们却向我们回答:我们不仅有专职人员,还有严格的制度。

本篇笔者就和您聊聊秦代的官员是如何管理文书档案和库房的,不过我们还得从文书档案的起源说起。


殷商时期文书档案的管理已有制度。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尚书·多士》

古代的档案管理员,其实与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是有着诸多的联系,而在先秦时期,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其实也是史官在做,后来才慢慢分离开来。

至于这项工作的起源在何时,没有准确的文献可考,不过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记录,正如上述《尚书》的记录所言,意思是殷商的祖先已经有了书册和典籍,其中还记载了殷商王朝“革”了夏朝的命。

从这里我们也可得知,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了“册”和“典”,其实这就是殷商时期的“档案”,而且从此时起古人已经对档案有了分类保管的意识。


此后,周朝取商朝而代之,档案管理也形成了相对完成的体系,并且设置的“大史”一职,主管档案管理的工作,而且人数也并不少,如《周礼·春官》记载: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而大史的工作内容就是“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意思就是大史掌握着国家的六种法典和天下各国上缴的实际治理国家的文书。

秦代的“档案管理员”。

经过春秋战国的乱世,档案管理的工作一直在延续,到了秦灭六国,秦国建立起了秦王朝,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支撑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分工,专门设置了御史、内史和令史,具体这三者是如何分工的呢?

先说御史。

岁雠辟律于御史。——《睡虎地秦简·尉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年的年底相关的官员都要到御史处核对刑律的变化之处,这也就道明了御史是专门管理律法档案的官员,国家法令如果有所变更,要在御史这里“备案”,之后其他官员再到御史这里核实,以便被修改的律法得以颁行全国。


当然,御史是中央设置的官员,那么要和御史核对法令的官员,应当是各地掌管法律的官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央的法令可以准确无误地贯彻到地方,而地方和中央的法令才能保持一致。

再说内史。

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上会九月内史。——《睡虎地秦简·内史杂》

稻后禾熟,计稻后年……上内史。——《睡虎地秦简·仓律》

从上述两则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内史其实就是管理账务文书档案的官员,如第一则记载的意思就是官员需要每年上报已经注销而需要补充器物的数量,这个数字还必须在每年九月上报到内史,第二则记载的意思是稻如在谷子之后成熟,应把稻计算在下一年的帐上……到每年十月用牍写明数量上报内史。

而内史一职还是专职,并不是其他官吏可以兼职的,如

《内史杂》记载:下吏能书者,勿敢从史之事,说的就是即使其他的官员很擅长书写,那也是不能从事内史一职。


说到这,可能不少人会说了,既然内史是专职,那一般人不了解内史的工作,又怎么做到专职的呢,其实不用担忧,因为秦代有专门培养内史(史官)的机构,而且还规定了只有史官的后代,才可以去里面“深造”,即“

非史子,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所以这点也可以理解为内史是“世袭”的。

最后再说令史。

毋敢以火入藏府书府中,吏已收藏,官啬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令令史循其廷府。——《睡虎地秦简·内史杂》

上述记载其实也是说明了令史的工作重点在于巡视档案库房,秦代的文书档案多为竹简,防火则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所以秦代专门设置这样一个官职,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令史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代替官啬夫对于档案或者库房进行直接管理,当然也仅仅只是特殊情况下,毕竟内史的职责,还是以监督和巡视为主。

秦代档案管理的副本制度。

法令皆副,置一副天子之殿中,为法令为禁室,有铤钥。——《商君书·定法》

秦代官方的“档案管理员”已经有了专职人员,那么相应的管理制度自然也少不了,不过相关的制度并不是在秦朝时期才确立的,而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就已经确立了。

正如上述《商君书》中所记载,说的就是法律或者其他重要档案都是有副本的,而且这些副本都被保管在禁室之中,配有专门的锁和钥匙,并且用封印给封上,这就保证了当法律的正本损坏之后,副本的存在还能保证有法可依。


说到这,不少人就会想了,万一相关管理人员动了“坏心思”,擅自修改了副本,这样不就造成了法律不一,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出现了大漏洞吗,不慌,这点《商君书》中也有应对的措施,那就是进入禁室偷看禁室的法令以及删改禁室法令一个字以上的,那都是死罪,即“及禁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

那么这种制度到了秦王朝建立之后,还被延续了吗,当然被延续了,《睡虎地秦简·内史杂》记载:

县各告都官在其县者,写其官之律,意思是说各县应该告知各县官员,让其抄写各县所实施的法令,这里所抄写出来的律法,很明显也是一种法令的副本。

秦代档案库房的禁火制度。

我们在上文叙述令史的职责时已经提到,档案库房的管理是“禁火”的,这点也被写入了《秦律》,所以也是一种保护档案或者库房的制度。

这也就是说在为档案室或者库房选址建造时,防火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并不是随随便便在宫中格外找出一间房子,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睡虎地秦简·内史杂》还规定:节新吏舍,毋依臧(藏)府、书府,也就是说,为官吏建造住房宿舍的时候,不能挨着藏府和书府,这里也就是指的是仓库和档案室了。


官员的宿舍为何不能挨着这些地方呢,很显然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毕竟官员居住的地方那是肯定会有明火的,比如寒冷的冬季,那就需要在室内生火取暖,这是有着火的安全隐患的,谨慎的选址,其实也是更好地保护文书档案的一种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档案库房禁火这一制度,秦代设置了内史一职,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这一官职就是巡视档案库房,每次关闭巡视完档案库房准备关闭时,那都要先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火源之后才能关闭。

秦代档案管理员失职后的处罚。

盗封啬夫可论?廷行事以伪写印。——《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既然秦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那么保密工作和官员失职后的具体处罚则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上述记载,就是说官员要遵从文书档案的保密制度,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现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只需要设置加密密码,似乎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加密”档案的呢?

也很简单,用泥封,也就是在文书档案上添加封泥,并且在封泥上加盖官印,尤其是在传递重要文书时,这点更是被普遍运用,秦之后的历代也一直在沿袭。


这项举措在现在看来似乎很小儿科,不过在古代确实解决了大问题,毕竟加盖了官印的封泥,一经被破坏,想要复原,几乎再无可能,而接受文书之人,看到被破坏的封泥的文书,自然会知道其中自有蹊跷,倘若在传递途中不小心破坏的,那求证真伪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了。

为了进一步让负责档案或库房管理的官员官员尽职尽责,秦代还设置对官员失职后的处罚制度,分为情节严重,主要有罚没财物、相关人员连带受罚和撤职流放等处罚。

罚没财物。

发伪书,弗智,赀二甲。——《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秦代对于违规官员的罚款,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罚没实实在在的金钱,而是罚缴铠甲,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是罚没制造铠甲的金钱,此时暂不细论。

而上述引用就是说,如果在接受伪造的文书的时候,没有发现文书是伪造的,那么就要受到处罚,处罚的标准“赀二甲”,也就是罚两套铠甲(或同等价值的金钱)。


没有发现发现文书是假的都要受罚,可想而知,那么伪造文书或者档案,必然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其处罚的力度,必然不只是罚没财物那么简单。

连带罚款。

官啬夫赀二甲,令、丞赀一甲……其它冗吏、令史掾计者,及都仓、库、因、亭啬夫坐其离官属于乡者,如令、丞。——《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连坐法,是《秦律》中的一大“特色”,而管理文书档案或者库房的官员出了纰漏或者违反了相关规定,那么其他相关的官员被连坐,也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根据官职大小,受罚的力度也不同,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被处罚的力度也会大,比如上述引用中的“令史掾”其实就是令史的属官,也就是说管理文书档案或者库房的官啬夫有了问题,那么令史的属官也要受罚,官大的罚没两套铠甲(或同等金钱),官小的罚没一套铠甲(或同等金钱)。

撤职流放。

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令市取钱焉,皆迁。——《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

管理文书档案或者库房的官员会出现大问题吗,当然会,万一出了大问题,也并不是单单罚款那么简单了,情节严重的,还要被撤职流放。


比如上述记载就是说看守文书档案或者库房的官员,如果因为自己职务的便利,以文书档案或者库房里的物品来谋取私利,而一旦被发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直接就会被撤职流放,由此亦可见,秦代对于文书档案和库房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视的。

管理文书档案或者库房的官员因失职或者违法了法律法规被撤职流放,势必会造成岗位的空缺,那么秦代对于这个问题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睡虎地秦简·效律》记载:

实官佐、史被免、徒,官啬夫必与去者效代者,

意思是管理库房的官员佐或者史如果被免职或者被流放,接任者必须要先与离职者进行核验,如果在交接的过程中,发现了库房的财务或者文书档案有不符的情况,那就要追究责任了。


此外,如果在交接工作之时,继任者没能看出问题,这还不要紧,因为继任者的任期不满一年(通常说法),发现了其中是有问题的,那么还是前任的管理员承担失职的责任,如果超出这个期限呢,那就不好意思了,不管继任者在接替工作时有无核验,出了问题,那都是继任者承担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秦代对于文书档案和库房的管理是十分重视,不仅设置有专职官员,还有严格管控制度的制度,并且一些管控制度,至今依然有借鉴意义。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王朝在历史上虽然昙花一现,二世而亡,但是它的制度却是空前完善的,由文书档案库房的管理,我们也能看出,《秦律》在当时是一部空前完善的法律,汉朝取代秦朝,但是却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这也说明了秦王朝的衰亡并不是因为制度不先进,而是推行这些新制度时操之过急,在短时间内激化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再加上秦二世、赵高等人的胡作非为,秦朝二世而亡,其实亦在情理之中。




公文与文书是什么关系?有何区别?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秦”,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就是在秦王朝建立之前,秦国客卿李斯向秦王呈送的一份意见书。它用大量事实,反复论证,终于说服秦王收回了驱逐客卿的成命。 到了汉代,又出现了“章”、“表”、“疏”等上行文;两汉时,官府...

...个表,(以本人的智商,只能看表了),从秦朝到清朝。谢了。
官职简介 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汉、三国时期 ...

《鹤唳华亭》陆英当的御史中丞,究竟是个什么官?
《御史兢簋》、《淊御史罍》的研究,认为御史到了西周被剥夺了神职和军职的职权,变成专管文书档案工作...二、春秋战国时期御史地位的跃进 随着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到了,御史也迎来了春天。春秋战国时期御史...越是对法家思想崇拜,御史地位越高,按此推理,秦国的御史地位是最高的,因为秦国最信法家,法术势结合,...

秦国时期是否没有了诸侯分封制度?
秦国时期没有了诸侯分封制度,设立了郡县制。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为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

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请对其做一下简要介绍?
战国时期楚称笔为聿,吴称不律,燕称弗,到了秦代始称为笔。据记载,公元前二二三年,泰将蒙恬南伐楚国,路过中山(即现在宣城、泾县一带),得 到毛纯质佳的兔毫,遂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笔。后人因称豪恬为笔工之祖师,那么,这种以中山之毫所制的亲笔,应该说就是今天宣笔的祖先了。宣笔选料...

古代最长寿的宰相,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苍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这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秦国攻入雒邑,周朝灭亡。当然,这一年还出生了一个大人物,他以后将会是张苍的老板,他叫刘邦。稍微长大后,张苍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爱读音律历法。秦国统一天下后,张苍到秦朝当官,做了秦国的御史,主要就是管理好宫中的文书档案。后来不知什么...

三国时期是什么字体?
问题三:三国时期使用什么字体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後,小篆推广至全国,当时秦国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诏书、及纪念性质的刻石等都是用小篆来撰写的,而後的朝代皆以小篆为主(这大概是秦始皇在任做过最好的政绩了吧...问题四:三国时期是使用什么字体的? 三国时是东汉末年 那时正式文书用小篆 平时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官等级是什么?
这些都说明战国时代的御史是保管文书档案、负责记录,与国君十分接近的官员。秦统一中国后,三公中的御史大夫,还是秘书兼监察性质的官,这当是沿袭战国时代的官制的。 战国时代县的官僚机构是和国的官僚机构差不多的。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每县设有令和丞,县令下的丞,在县中的地位是相当于国君的相的。韩、魏等国在...

历史论文附录
如,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如,1990年上海市高考...秦先生在T作时就有很多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如《论乾隆帝治理宫廷的功绩》、《想有作为的光绪》等。...当然,作者的这些介绍也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效果,即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两朝的机构和文书档案制度发展史....

如何应对全国卷历史选择题
汉初政治上“汉承秦制”,思想文化上“汉继楚绪”,推行黄老之术——熊铁基先生认为用“秦汉新道家”来概括比“黄老之学”更好(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光明日报》2016年5月16日16版),儒家未有特殊地位;题干材料提到“(秦)文书之力也”,但秦焚书坑儒,其文书含“崇儒”内容...

新青区15779912394: 秦朝的行政制度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有什么关系 -
倪秒泰尼: 秦朝的基本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 这个制度,对推动全国采用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上起到积极作用. 秦始皇都是将秦国本土的货币和文字推广到全国,使得国家更加稳定,中央集权制更有影响力.统一货币,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更能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新青区15779912394: 文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秦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 -
倪秒泰尼: 秦朝时统一文字 全国通用小篆

新青区15779912394: 骑缝、押缝制度是哪个朝代的文书工作制度 -
倪秒泰尼: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资料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公文制作制度——公文用纸制度,卷轴制度,用印制度,骑缝、押缝制度,连署制度,勾检制度,帖敕,一文一事制度.资料2 文书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①文书机构的变迁.②文书理论的成熟.③文种的变化.④书写材料的变化.⑤文书制度的演变.卷轴制度得以普及并出现了用印制度、骑缝、押缝制度和连署制度.⑥文体的演变.

新青区15779912394: 秦朝较之封建时代有哪些发展 -
倪秒泰尼: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社会.秦灭六国统一国家,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属于扁平化管理.

新青区15779912394: 隋唐时期的档案管理机构是什么? -
倪秒泰尼: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的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