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乱世为何大师辈出?

作者&投稿:并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民国时期大师辈出?~

民国时代,军阀林立,政局混乱,国势衰微,但就是这样的时代,中国教育却空前发展,诞生了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教育法规。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立即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1946年国民政府制定了《教育宪法》,定位准确,要求明细,兹列举几条:“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平。”等等。

教育经费。《教育宪法》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业内人士可以对照60年前的这个标准算今天的账,看看有没有差距。

教师待遇。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讲师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基本持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教育理念。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教材。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多样化的教育格局。当时的中国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南开中学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跟公立学校比起来有灵活自由的优点,当时的文化环境足以让私立学校生存并且发展,社会上对于私立学校也没有偏见,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时的文化生态,同时也得益于民国教育家的胸襟。

不惜代价也要办教育。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当时的国民政府却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抗战客观上为我国的西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西部诸省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底开始在四川、河南、贵州、陕西、湖南、甘肃、江西、安徽等地先后成立了22所国立中学及3所国立华侨中学,先后培养教育了10万“战区流亡学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些国立中学培养出来的,比如: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著名诗人贺敬之、国防科工委主任上将丁衡高等。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些国立中学于1946年逐步复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个残酷战争期间中国教育的传奇。

教育乃千秋之大业,民国办教育的以上的做法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和学习。有一个真实例子,世界上共有8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4位(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生于我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

因为在战乱时期,大家面对那样的情形,内心很多想法都被唤醒了,会去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古代对于老百姓的思想控制是非常严重的,在和平年代,一旦有什么新颖的思想,就会被拉去“教育”一番。
说是教育,其实这都是轻的了。每个朝代都有文字狱,这些人可能并没有谋反的想法,纯粹就是因为提出了新的理念,当权者就认为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


到了战乱时期,对于老百姓的这种思想控制会相对削弱一些。这个时代,所有的军队力量都忙于东征西讨,对于文人也就无暇顾及了。
这个时候就是文人墨客展现自己的机会了,大家赶紧把自己想说的想写的,记录下来,才有了流传下来的机会。


再者,面对战争和生灵涂炭,这样的场景,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原始的本能,会去反思人生在世究竟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反思之中,就容易出现新高度的哲理,当然也有可能就看破红尘了。
战乱之后可能是朝代的更替,即便没有更替,那么也是死伤无数。这之后就是用人之际,原来很多默默无闻的文人的机会就到来了。

所以,每次战乱之后,都会有一批文人闪亮登场,他们的出现其实不是偶然,而是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但其实战乱时期的文化大师占比是比较大,但也不是绝对的。在和平时期出现的大师也不少,比如说唐宋八大家,他们就出现在和平年代。

三十载乱世为何大师辈出?大师诞生的原因是因为乱世出英雄么?

中国历史上,诞生大师的时代主要有三个,春秋战国、宋明、民国。

先说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中国大师井喷的时代,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孟子、庄子??他们分布在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这就叫诸子百家。

很多人认为春秋战国出大师,是因为那时候是战乱,乱世里没有政治管制,学术自由。个人认为,这也的确是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或者说不是内因,而是外因。学过哲学的知道,外因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如果说乱世出大师,那至少两个现象无法解释:

(1)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也是乱世,为何没出那么多大师?

(2)宋明不算乱世(虽然宋朝很弱,但内部很和谐,算不上乱世――和春秋战国相比),朱程理学、阳明心学又是如何诞生的?

所以说,诞生大师的根本原因,不是战乱,不是政治封锁。

2、真正的原因

先看中国的第一批大师,老子、孔子等。如果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

老子:约前571年- 前471年孔子:前551年- 前479年鬼谷子:约前400年左右墨子:约前468年- 前376年释迦牟尼:约前564- 前484年苏格拉底:前469年- 前399年柏拉图:前427年- 前347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年- 前322年

再看第二批大师,王阳明,和欧美近代革命时期的很多大师也是基本同一时代的。

王阳明:1472年- 1529年卢梭:1712年- 1778年

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层建筑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生产关系又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当生产力发生质变的时候,社会生产关系就会跟着变化,然后社会上就会出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情况。例如城堡和马蹄钉的出现,使得统治者可以控制更大的领土,于是国家这个新社会组织诞生了,在新的社会组织下,会出现一批人们无法理解的新社会关系,然后人们就开始思考,这是怎么回事?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应该都感觉到了,最近40年里,70后看不懂80后,80后看不懂90后,现在00后出来了,他们的文化我们就更加不懂了。甚至有人感慨,3年就产生代沟。根本原因,就是最近40年中国生产力发展实在太快了,导致社会关系、文化等,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变动。这种代沟在100年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发展速度没这么快,社会关系变动也就没有这么快。

这种变化就会促使人们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

思考的人多了,一代一代地,人们思考的东西,逐渐有了答案,那就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这种全新的思想最终会在某一个人身上集大成,于是一代大师诞生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大师是诞生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大师诞生的原因。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生产力还在量变积累中。对于社会关系,只需要好好学习春秋战国那一批大师的思想就够了,无需根本性创新。

直到宋明,中国的生产力才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差不多中国就在宋明时代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于是社会关系也出现较大的变化,人们才会发现,继续使用孔孟之道无法解释新的事情,于是继续思考,一代一代地,然后才诞生了朱程理学和阳明心学。尤其是阳明心学,是典型的与孔孟完全不同的的全新思想。

再回头看看中外大师的诞生时代,就会发现,中国第一和第二批大师的诞生,比欧洲要早100-300年。要解释这个原因不难,想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科技、文化、经济基本都是世界第一,比欧洲的生产力要领先100-300年,然后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诞生大师要略早一些了。

好了,终于可以回到主题。

明朝之后,中国因种种原因,没有继续领先地走进资本主义时代,所以接下来就没有大师诞生。但清朝结束后,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我国正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迅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也就跟着变动,这一变革又催生一批新的思考者,他们又在思考,这该怎么办?然后又诞生了一批思想家,以胡适等为代表。

同时,新时代需要大量完全不一样的学术体系来支持,例如建筑学、逻辑学、音乐学、美学、人口学、物理学、化学、法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此时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缺口,于是才诞生了巨大的供给。那个时候,国内绝大多数科学领域都是没有人开发的处女地,任何一个智商高又勤奋又愿意在此地钻研的人,都有可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因为以前没有啊,随便一个贡献都可以划时代)。所以才会有一大批的大师诞生了。

这一批大师,就其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广度而言,只有春秋战国的那一批可以相提并论,远超宋明的那点突破。这一点也不难解释,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恰好是发生了两次大变革:

(1)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春秋战国

(2)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民国

而宋明,是本来要向资本主义过渡却没变成功,被草原部落的武力和政治给阻断了,于是大师只诞生了极少的一两个,没有井喷。

是不是很明朗了?

再想想欧美近代的一批大师,以卢梭为代表,他们也正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变革为资本主义社会时诞生的:

卢梭(法国人)于1778年去世,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社会关系发生剧变后,一般都有大师诞生。

政治管制的力量的确很大,并且会影响大师的诞生,但它无法完全隔绝大师的诞生,它只能让诞生滞后一段时期,例如蒙古和女真的政权让中国的第二批大师井喷滞后了300年甚至更久,或者让大师诞生在附近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港澳台美等)。

民国时代自由的学术环境,的确为大师诞生创造了肥沃的条件。

但只要生产力发生了质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质变,迟早都会诞生一批新的集大成的哲学思考者――大师。

人们的思考就像草原上的青草,是挡不住、烧不尽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会顺势而生。

民国不过短短三十年,时局又变乱不断,按理说难出大师。改开至今也差不多三十年,按理该出大师。但事实上,世人公认的大师,思想文化领域到军事外交领域,均出于民国。而近三十年中,所谓“大师”,假冒伪劣,已然令世人对这一词敬而远之。这是为什么?首先说,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大师的产生有利可图,那么必然会有很多假大师云集,而且因为他们掌握着各种权力资源,借此牟利完全是分分钟的事。但问题是十余年后、数十年后,你所依赖的权力资源已然消失,那么这种所谓假大师的彻底消亡,就是分分钟的事。

民国的大师,至今已然近百年。如果说当初他们也是依赖某种权力而得名,那么现如今,这种权力必然已经消失了。

所以,这种大师,是世人自主的选择。如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颉刚、胡适、傅斯年、钱穆等等,他们以作品留世,即便是当下,也没有人否认他们的大师地位。而当初与政治有很大牵扯的鲁迅,他的作品也令人佩服,大师地位固然有人指摘,却无法动摇。但一些攀附权势的所谓大师,则渐渐失去光环,譬如郭抹弱云云,终将被后人所唾弃。

其次想说,为什么这些大师会出现在民国那个相对中国国力较弱的时代?我们不妨这么说,中国在那个时代,国家机器的相对弱小,也注定了他难以将机器的力量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去。相对而言,在很多领域出现了自由真空。这种真空之下,可以很糟糕,譬如匪盗横行。也可以很美好,譬如当时的大学与媒体,便允许很多异论的出现,写文章和发表言论的人,无需去阿谀奉承各种势力,至少是不必见每个老爷就磕头。

再次是时局的变幻,正所谓大时局造大人物,民国时期是中国由君主王朝政治向代议制政治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固然不算太成功,但变化确实有。在那种时局之下产生的人物事,自然会得到后人的景仰。

至于当下,可以这么说,留给后世的,几乎可以归零。




李斯 究竟是千古一相,还是一代奸臣?聊聊李斯的功与过!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十载,李斯终于有了受青睐的资本!他精通法家思想,也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另外还有荀子得意门生的这一背书,收获可谓颇丰! 踏上求学路之时,他已26岁。 在人均寿命50多岁的时代,又舍得花10年以身磨剑!这等心性,实属罕见。 出师那天,荀子问他:为什么去秦国而不为自己母国楚效力呢! 李斯说...

孔子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呼唤思想家和教育家,宽松的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文化的积淀酝酿出大师辈,这个时候的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那么,孔子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首先就是重视个性差异。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

三国隐得最深的三隐士,为何宁愿终老山林也不肯出山?
张良潜心学习之后果然帮助刘邦击败一位又一位强敌,被后世称为“谋圣”。而乱世三国更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其中良臣谋士虎将遍地开花,但隐士也不少,下面就来看看三国最牛的三位隐士。第一位隐士:“枪法大师”童渊。“枪法大师”童渊是赵云的师傅,他可以称之为“...

孤军深入千里的陈庆之最后为何会一败涂地?
据《南史》当中记载战乱后的人间惨像称:"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如此乱世在中国古代历史奶嘴是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野心家辈出,最终承担这份沉重的只有那些斗升小民,无休止的战乱让当时人们感到绝望而麻木,和平宁静的生活只是奢望,北魏、北周、北齐、宋、梁、齐、陈无一不是在累累白骨之上建立起...

人才济济的鲁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除了地理位置外,春秋战国的鲁国可谓人才辈出,诞生了孔子、孟子、曾子、鲁班、左丘明等一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名士。然而就是这样人才众多的鲁国却在战国没能和其他七国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其实和鲁国的策略有关,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乱世,乱世中军事实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单田芳说的乱世枭雄与事实相符吗
单田芳大师的评书确实精彩,只不过杜撰的成分有点太多,很多人也都是因为《乱世枭雄》而了解张大帅的,但难免对很多历史人物留下了错误的印象。 先说说杜立三。历史上没有杜老判这个人,杜立三的老爹叫杜宝增,在杜立三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杜立三也没怎么跟张作霖打过太多交道,虽然跟张作霖曾经结拜,但他们的结拜没有什么...

名人的感恩励志故事
民国是大师辈出的时代,却独有“梅党”,足可见梅兰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灿烂夺目的艺术,还有熠熠生辉的品格。 名人和伟人的感恩励志故事篇3:郑庄公黄泉见母 在河南新郑市区南关有座闻名于世的望母台,紧邻连接新郑市区和郑平的三里岗公路,台高约9米,底周约60米,夯土筑成。为什么此台被称为望母...

乱世王者十全十美怎么获得
兑换。经查阅乱世王者游戏说明可知。1、在热销商城购买技能大师宝箱。2、打开获取稀有技能兑换券。3、然后前往兑换商城-技能大师兑换技能。《乱世王者》是一款由天美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真实战争策略手游。多样兵种、器械任意搭配,极具策略,《乱世王者》背景处于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吕布、赵云等名将悉数登场。

乱世三国揭秘刘备陷入争斗的真实意图其实是这样的!
他曾以数十骑拒绝曹操的军队,被刘备称赞为“勇往直前”。描述:当子龙来到刘备身边时,他的衬衫上沾满了曹骏的鲜血,而阿逗竟然在他的怀里安静地睡着了,这也间接暗示了赵子龙高超的武功让阿逗毫发无伤。其实当时马颠马颠,刀枪相撞。据推测,阿逗只是一时震惊,昏了过去。虽然保住了命,但从此大脑...

帮我解释下什么意思,看不懂,本人女19岁。不喜勿喷~谢谢!
别往心里去,签上意思是说无论再多困难也好终究回过去,总结起来就是神马都是浮云,心放开。

上虞市13080819326: 为什么中国在文化上大师辈出的美好时代大多是战乱时代 -
拓疤脑复: 因为乱世时期,会出现许多感情波动大的人、思想丰富的人、更具有奋斗精神的人、意志异常坚定的人,同时可以让当时的人们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东西,因为乱世人们已无心欣赏一般的文艺产品,只有更好的东西才能使当时的人感动.当然只有当时的有心人,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后世敬仰的大师,这些人毕竟也只是少数人.

上虞市13080819326: 十二生肖的由来? -
拓疤脑复: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上虞市13080819326: 为什么中国在文化上大师辈出的美好时代大多是战乱时代 -
拓疤脑复: 战乱时代政府控制力弱,对思想压制较轻,你像清朝,大兴文字狱,文化发展个毛!

上虞市13080819326: 对巴金的看法300字随笔 -
拓疤脑复: 无论是在民国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还是如今畅销书作者盛行的时代,我由衷的敬仰的,事之为偶像的作家只有巴金先生.不是因为同为家乡人的先入为主,不是因为对其显赫的文坛地位的顶礼膜拜,而是因为当初对《家》的一见钟情,因为他敢...

上虞市13080819326: 唐朝文化昌盛,在文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
拓疤脑复: 唐代文学是在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代辉煌.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唐一代文学的标志.(参见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

上虞市13080819326: 唐代文学在诗,散文,传奇,词等方面的成就 -
拓疤脑复: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

上虞市13080819326: 天台宗的传承怎样?
拓疤脑复: 天台宗的传承,共有九祖,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颜(即智者大师)、灌顶、智威、惠威、玄郎、湛然.此宗自智者大师之后,次第传承,贤哲辈出,历唐、宋、元、明、清,虽有兴衰,然而历代都有杰出人物,近代的谛闲法师,便是台宗一大宗匠,所以天台宗风,至今依然兴盛不衰.

上虞市13080819326: 肇东有哪些名人 -
拓疤脑复: 元时期,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之分封地,为开元路所辖,治所设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元贞元年(1295年),设立肇州屯田万户府,治所设在八里城(今四站人民公社境内),肇东境域为肇州屯田万户府所辖. 明时期,属奴儿干都司塔山卫.洪熙元年(1425年),属郭尔罗斯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