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从中看到了什么?

作者&投稿:剑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又叫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目前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历史过程和故事
我来答有奖励
Du知道君
LV.20
成为第NaN位粉丝
李冰是父亲,儿子叫二郎 李冰的身世乡里、生卒年代和当时修建都江堰的情况都已经不可详考。只知道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到蜀郡后,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到任不久,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编辑于



李冰是父亲,儿子叫二郎 李冰的身世乡里、生卒年代和当时修建都江堰的情况都已经不可详考。只知道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到蜀郡后,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

到任不久,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为了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首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

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

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经过实地勘测,制定方案,领导人民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又定出了每年淘滩修堰的制度,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调节水流的原则,保证了都江堰防洪灌溉作用的发挥。



看到了人类哪怕到现在能做到这样有前瞻远见良知的也没几个。

作为伟大的世界遗产之一的都江堰,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从2200多年前它就屹立在这里,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都江堰依旧以挺拔昂然的姿态,带走世人惊艳的目光。人们惊叹都江堰的鬼斧神工时,又对他的建造者们顶礼膜拜。
  众所周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李冰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初一个造福百姓的小举动,没想到会一直福泽后世子孙,时至今日人们对都江堰都是赞不绝口,都江堰的建成使四川从灾害多发区,一跃变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李冰,关于他本人的生平事迹不是特别详细,史书上对他的出生年月和出身地方地没有详细记载。我们知道,他被秦王任命为蜀地的太守,由此开始了李冰的治水之路。
  谈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不难猜到,一定是与蜀地经常遭受水旱灾害有直接原因。蜀地使岷江的发源地,每年到了雨季的时候,岷江的水流大,水势很急,而且水流到这里后因为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船舶的航行十分困难。也因此造成了西边洪水肆虐,东边旱灾连连。除了这自然的原因外,还与秦国军事需求有关。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策略:“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一举发兵灭掉了蜀国。蜀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蜀地紧靠着楚国,而秦国与楚国交战时,战略物资都是通过蜀地的岷江,作为秦军的军事补给站,蜀地不仅给秦国作战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秦国有了一个天然的粮仓。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了蜀地,秉承着军事战略为第一的思想,再加上当地的实际情况,李冰决定修建都江堰。
  李冰上任之后,听取了民众的呼声,并且亲临实地考察,不久就开始着手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在开始动工之前,李冰召集了当地比较有治水经验的百姓,一起讨论出修建的方案,在开凿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父子还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战国时期,并没有火药、挖机等设备,只有靠人工挖掘,当遇到一座大山难以挖掘时,李冰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放大火烧山,然后再用水浇,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山体自然崩塌,这个难题也就被李冰解决了。
  随后要解决的是,大坝的主体。修筑大坝得先有稳固的地基,在湍急的河流中想要修筑地基显然很困难。而李冰父子又想到了利用石子,向江流中抛掷,最开始这个办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但遇到太大的风浪,石子也会随着洪流被冲走。然而,他们又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竹子,编成一个个很大的竹笼,然后再将石头投掷在竹笼里沉人江底,费尽周折才建成了都江堰大坝的大堤,人们这个举动的评价有: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散而不乱。虽然不知道此举是否为李冰的首创,不管是他首创还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这个做法都是简便又高效的方法,实在是不得不令人钦佩古人的智慧。
  宝瓶口、鱼嘴与金刚堤、飞沙堰等都有采用竹笼的方法,夏秋洪水季节,江水到了都江堰便自动调节,内江进水四成,外江进水六成,“分四六,平潦旱”。这便是都江堰的工作原理。“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太史公简单几句话概括了都江堰的主人李冰父子的功绩,却道不出这浩大工程后的智慧和艰辛。


都江堰的建造者?
李冰父子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 作为伟大的世界遗产之一的都江堰,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从2200多年前它就屹立在这里,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都江堰依旧以挺拔昂然的姿态,带走世人惊艳的目光。人们惊叹都江堰的鬼斧神工时,又对他的建造者们顶礼膜拜。众所周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李冰自己...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过程是什么?
过去,每到这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传统放水仪式,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聚集在江边观看放水的盛况,欢庆征服自然的胜利,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冰父子修堰治水巨大贡献的纪念。都江堰虽然修建在两千多年前,但是它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法,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它能按照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

李冰父子在岷江修建的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急啊...
水利工程 1.防止水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的发展 3.是巴蜀地区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4.为大秦提供强有力的生产支持,是大后方 5.间接导致秦灭六国的成功

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李冰父子是怎样带领人民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都江堰修成以后,历代劳动人民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加修,使工程的规模更大,能够更多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两千多年来,它滋润着几百万亩良田,为人民造福不浅。人民怀念他们,感谢他们;在靠近分水鱼嘴的内东岸,修建了“二王庙”,给他们塑了像,来永远纪念为人民立了不朽功绩的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历史过程和故事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历史过程和故事 我来答有奖励 Du知道君 LV.20 成为第NaN位粉丝 李冰是父亲,儿子叫二郎 李冰的身世乡里、生卒年代和当时修建都江堰的情况都已经不可详考。只知道大约在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命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到蜀郡后,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目的
直到公元前316年,随着秦灭巴蜀和迂回攻楚战略的实施,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条件均已具备。公元前256年,在蜀守李冰父子的率领,都江堰工程终于走进了历史的前台。建设历程 1.李冰修建都江堰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直接目的,在于挖通成都到岷江的运河,使蜀地的军队、粮食以及后勤补给人员由此源源开往长江中游...

都江堰是谁建造的?建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呢?
而都江堰建造的原因,就是成都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从名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水流质灌口进入平原,水势减缓,而由于玉垒山挡住了水流的去路,河道被迫转向西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得不到闽江水的灌溉,所以经常闹旱灾。而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最大原因就是有着“天府之国”支撑的成都...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简介
自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竣工后,应运而生、香火不断的二王庙也出现在安阑索桥北岸。庙内供俸李冰塑像,和李二郎(传说是李冰之子)。李冰本是肉体凡胎,因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清政廉洁,历朝历代传承下来,老百姓将他们父子尊崇为神,不是神也要敬为神。至今每年农历6月24日为二王庙庙会,四乡八邻百姓...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是哪里什么时候
1998年灌溉面积达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达40余县。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通过...

开封市18782189823: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从中看到了什么 -
刁国鹿胎: 作为伟大的世界遗产之一的都江堰,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从2200多年前它就屹立在这里,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都江堰依旧以挺拔昂然的姿态,带走世人惊艳的目光.人们惊叹都江堰的鬼斧神工时,又对他的建造者们顶礼膜拜...

开封市18782189823: 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都江堰和大禹治水有何相同之处?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刁国鹿胎:[答案] 相同之处就是理念是顺水而治,主要是疏水不是堵水.大禹的老爹就是以堵水方法去治水的,结果害死很多人. 得到启示就是顺应自然将有益事物发展,而不经思考的随意改变自然将给人类招来恶果.

开封市18782189823: 余秋雨在《都江堰》中从李冰父子身上进行了怎样的文化思考 -
刁国鹿胎: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因为都江堰的建造 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 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开封市18782189823: 都江堰体现了什么精神
刁国鹿胎: 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都江堰市,坐落于成都西部岷江之上,是中国最出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2000多年以前的秦国,由李冰父子率众所建.这座古老的无坝引水...

开封市18782189823: 索桥的故事的分段段意 -
刁国鹿胎: 第一自然段:索桥简介 第二、三自然段:桥上所感 第四、五自然段:桥下所悟 第六自然段:点明主旨这够标准了吧!还有一种一、首先介绍索桥的桥身、桥面、栏杆、桥墩 二、然后讲在索桥之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三、再写走下索桥,从故事中感受到的 四、最后点明主旨——“得到比故事中更美、更好的东西”以上两种你二选一,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较标准

开封市18782189823: 在索桥的故事中“我好想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刁国鹿胎:[答案] 索桥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 作者:巴金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

开封市18782189823: 堰的那个?疏通河道等等,政绩斐然,还被人民建庙纪念呢体会到了什么
刁国鹿胎: 都江堰,李冰和他儿子建造的现在还建有二王庙

开封市18782189823: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简介 -
刁国鹿胎: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

开封市18782189823: 李冰的简介资料,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刁国鹿胎: 李冰(?~?)李冰的资料中文名:李冰国 籍:战国时期(秦国)民 族:华夏族职 业:水利学家、蜀郡太守信 仰:科学主要成就:主持修建都江堰活动时期:秦昭王三十...

开封市18782189823: 为什么纪念李冰父子?(简答) -
刁国鹿胎: 因为灌溉巴蜀一带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由李冰父子修建的.如今,几百年过去了,都江堰依然滋润这这片土地,可以说是都江堰带给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当年李冰父子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的都江堰,不仅治了水,抑制了洪水灾害,也把水流巧妙的引去灌溉农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