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楞咖阿跋多罗宝经》,有没有原本,有没有译本,非常感谢!

作者&投稿:戢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出自哪部经书~

  “世界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出自《楞伽经》。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入楞伽经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
  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

1. 您可以去CBETA的网站,下载整个大藏经,然后在经集部,找《楞伽经》即可。
2. 因有多种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等,都可以找到您想亲近的经文。

《楞伽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经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梵文的音译,其中“楞伽”指山名,“阿跋多罗”是“入”的意思,合起来指这部佛经是佛入楞伽山所说的宝经。所以,该经的汉译本中也有题作《入楞伽经》的

三、《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例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在如此简短的语言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着、热烈的爱。语言精粹而内含丰富,不仅熔铸了古文语言的精粹,同时还吸收了民间文学和群众口语乃至方言的精华。又如《镜听》中写郑家兄弟赴考之后,妯娌人正冒暑在厨房做饭。“忽有报骑蹙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日:‘大男中试炙,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这里的“汝可凉凉去”,“侬也凉凉去”,都是口头语,用在这里,突出了郑母与次妇的性格,十分生动,如闻其声。《聊斋志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写翩翩与花城娘子两位少妇调笑:“一日,有少妇笑入,目:‘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这里把古语、俚语,熔铸成生动活泼的对话,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斋志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语汇产生活力,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现实生活。[1]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法门
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佛主要阐述了性与相两门,并强调了它们的平等发展,这是这部经典的独特之处。作为性宗和相宗共同的重要经典,它对于学习唯识法相学的人来说是必读之作。与其他佛经不同,它并非偏向性或相中的一方,而是力求平衡,因为这两者都深奥复杂,只有极少数修行者能够同时理解和掌握...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经简介
历史上,关于《楞伽经》的译本主要有三个:宋译:最早的一部是刘宋时期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义译为功德贤)的四卷本,称《四卷楞伽》。 魏译:元魏时,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翻译的十卷《入楞伽经》。 唐译:唐代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的七卷“大乘入楞伽经”。 这些译本在大藏经中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本经之传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起源于达摩祖师对二祖慧可大师的传授。初祖言:“吾有《楞伽经》四卷,乃如来心地要门,可使众生开悟。”(《景德传灯录》记载)他强调汉地唯有此经,若依其修行,自能度世。尽管有不同译本,但以达摩祖师亲传的四卷楞伽为主,后世多将其视为禅修参考,尤其宋译《四卷楞伽》更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本经经题及传译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以其独特的经题和深远的传译历史,揭示了佛法的深刻内涵。"楞伽"源自梵语,意为"不可往",象征着此经的高深与难以触及,正如山城楞伽因高峻难入而得名。佛在此山城降伏夜叉王后,展示了大乘无上法门,故以此命名。"阿跋多罗宝"则意味着无上之宝,佛在经中阐述的五法、三性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本经结构
楞伽经的独特结构体现在其四卷内容上。每卷仅包含一品,总计四品,品名为一致的“一切佛语心品”,象征着经中阐述的四门核心理念。这四品同名,象征着它们共通的核心义理——第一义谛,即不二法门,所有佛说的共同真理。每个品名“一切佛语心品”,强调的是“自觉圣趣”,这是如来亲证的境界,也是佛...

禅宗学习的第一部经书是什么
1.《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楞伽经》,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2.《金刚经》,六祖慧能因其中一句“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3.《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的心得,是...

楞伽经法门
楞伽经法门的核心在于阐述性与相二门,这两个方面在经文中被平衡发展,是其独特之处。作为性宗的最高经典,它同样受到相宗学者的尊崇,是学习唯识法相学的重要文献。佛在开示性相时,通常根据众生的根机侧重性或相,但《楞伽经》则不同,它强调性相并重,适合上上根熟的众生,避免了后世性相宗间的...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图书信息
书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类别:佛经注解页数:1220页作者:成观法师 出版信息:发行者:大毗卢寺(台湾)、遍照寺(美国)出版者:毗卢出版社承印者:世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版次:2007年第三版赠阅处:大毗卢寺(台湾)、遍照寺(美国)序言:二十年前(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七),成观法师在闭关期间完成...

楞伽经传译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部经书的名称源于两个部分的梵语翻译。"楞伽"意为"不可往"或"不可到",象征着极高且难以到达的山城,原为夜叉王的领地,后经佛祖开演大乘无上经典而得名。"阿跋多罗宝"则意味着无上之宝,因为佛在经中阐述的五法、三性、二无我和八识等深奥教义,归结为唯心现境界,是佛法...

楞伽大义今释目录
大慧大士的问题是探讨的起点,他的疑问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识"这一核心概念。序言部分概述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四、主题探讨 章节详细解析了识的现象,区分了现识与分别事识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如何通过恢复真识来洞察如来实相的路径。五、理论批判 书中对其他学派和宗教理论进行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