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

作者&投稿:大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

是的,关于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死因,否则怎么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了最关键的主因,简直是不分轻重之至。

纵观司马迁论述汉匈战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他从底层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大多只是肤浅的,琐碎的。真正对战争起作用的决策谋略和大政方针司马迁没有记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分轻重,偏激狭隘。

然而这并不是司马迁选择的结果,相反,这是他没有选择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获知这些重要消息的途径,所以只能从最底层最表面的现场入手去记录历史。说到底,司马迁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他只是站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叙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能记轻,无法写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隐讳的事根本不是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似乎就更无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谜!

然而后世却又忍不住对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种种猜测,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说。

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

这段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可信的。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死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死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然而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是谁杀了他?为什么要杀他?朝廷又为什么要掩饰?

翻开史记,千头万绪,仿似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然而,如果能够找出一条主线,是否就可以将这团乱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个人就是卫太子刘据。

之所以忽视他,是因为霍去病去世时,卫太子年仅十二岁,还只是一个孩子,智力有限,能力有限,干不出这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别忘了,这个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与他利益休戚相关的卫氏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围在他身边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从他身上捞取好处的政客的利益。

在这里有必要将太子与卫氏的关系做一下澄清。太子与卫氏休戚相关,俱为一体,太子需要卫氏的势力来扶持,卫氏需要太子的地位来巩固。

武帝后期也许很想将太子与卫氏分开,他不希望太子过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来打压卫氏,想让太子独立。但事实证明太子与卫氏根本就分不开,他们也不想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卫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拨开迷雾的主线就是太子与整个卫氏集团的利益。

让我们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后的几件史实。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武帝暗中尊霍抑卫。

公元前118年,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园,自杀,太子少傅庄青翟继任丞相。霍去病射杀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请刘彻立三皇子为王。四月,册立三王,武帝宠姬王夫人病死。九月,霍去病死。

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张汤被丞相庄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长史陷害,自杀,武帝处死了庄青翟以及三长史。太子太傅赵周继任丞相。

短短的几年间,朝廷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死了两个丞相,一个大将,一个御史,分封了三个诸侯王。无论是内朝外朝都出现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充满着血腥味。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惟一得到好处的是太子,也就是卫氏集团。

让我们就以下几点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漠北大战后武帝为何尊霍抑卫,以及霍去病与卫氏的关系。

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山,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看看漠北大战时他身边的将领就可知其为人,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继子,李广是皇帝派给他的……

这就是他的个性,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从来不会说不。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是卫氏家族最理想的保护神。

反观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选的将士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一切只着眼于战场,没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友,没有一丝人情可讲,甚至连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绝不要。

这种方式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是他却失去了以卫氏为首的皇亲国戚以及世家贵戚们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可以说,霍去病虽然出自卫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卫氏的利益。

武帝为什么要暗中尊霍抑卫?就是因为霍去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赐予的,他没有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跟着霍去病而获得荣华富贵的都是底层之人,大多数还是匈奴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没有拉帮结派的可能,不构成政治威胁。

然而卫青不同,卫青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势力十分庞大,武帝必须想办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当霍去病作为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当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如果说漠北大战后,卫青面临的是众叛,霍去病面对的则是亲离。卫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1楼,[swio] 发表于2007-2-10 23:04:56 | 删贴

二,李敢伤卫青事件及其背景

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

卫青的大度有没有使李敢心生愧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李敢后来还恨不恨卫青,他的这个举动已经足以为整个李氏的衰落埋下祸根。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员大将,他同卫青一样是上阵杀敌的爱国将领,只是英年早逝,23岁便离开人世,关于他的死因却不得而知。
司马迁的史记是比较有权威的史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霍去病一生荣辱,包括他死后的谥号和陵墓的规格,但是对于死因却没有一丁点的记录。
后人大多认为霍去病是病死的,这一消息来源于霍光对汉武帝的奏折。但是相比较霍去病死后的陵墓规格和谥号而言,死因难道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可是司马迁对死因三缄其口,避重就轻这只能说明一点他不敢说。
如果只是普通的病死那有什么不敢说呢?从这一方面也可知霍去病的死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霍去病戎马一生,身体应当算是强壮,身居要职,如果身体有问题皇帝和其他众臣也会得知,至少汉武帝会派御医给霍去病看看,但是这些内容在史记中全然没有,可以说霍去病的死是意外的,是突然的。23岁,正当盛年,建功立业深受帝王赏识,百姓爱戴,如果死了必定会有对当时有重大影响,但是这些在史记中毫无体现。
想到这一点便可知霍去病的死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具体怎么死法已经过了千年也无从考证。很多历史学家针对霍去病的真正死因做过研究,但是得出的结论都被一一否定,看来茫茫历史银河想要弄清真相也不是那么容易。

与霍去病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死后的葬礼描述的十分详细,从送葬
队伍的出身来历到他们的衣着打扮,再到墓的形状,甚至连谥号的意义都做了解
释,但却没有一个字提及为什么这个威名赫赫的无敌战将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

如果有人认为霍去病去世时匈奴已经无力再战,霍去病的死对历史进程根本没有影
响,所以史官对他的死可记可不记。这个说法真是大错特错。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漠北大战后,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遗使和亲,汉朝派任敞出
使,与匈奴谈条件。然而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于是武帝
决心发动又一次的对匈战争。"汉方复收士马",积极的备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
身为主将的霍去病突然去世,这次很可能彻底摧毁匈奴势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战夭折
了。

霍去病的突然离世,对汉匈双方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关于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死因,否则怎么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
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
了最关键的主因,简直是不分轻重之至。

纵观司马迁论述汉匈战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他从底层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这些
消息大多只是肤浅的,琐碎的。真正对战争起作用的决策谋略和大政方针司马迁没
有记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分轻重,偏激狭隘。

然而这并不是司马迁选择的结果,相反,这是他没有选择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获知
这些重要消息的途径,所以只能从最底层最表面的现场入手去记录历史。说到底,
司马迁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他只是站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
来叙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能记轻,无法写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隐讳的事
根本不是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似乎就更无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谜!

然而后世却又忍不住对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种种猜测,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说。

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
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

这段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
可信的。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
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
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
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死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
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死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
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然而他既
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么是谁杀了他?为什么要杀他?朝廷又为什么要掩饰?

翻开史记,千头万绪,仿似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释不通。然而,如
果能够找出一条主线,是否就可以将这团乱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了。

这个人就是卫太子刘据。

之所以忽视他,是因为霍去病去世时,卫太子年仅十二岁,还只是一个孩子,智力
有限,能力有限,干不出这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别忘了,这个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与他利益休戚相关的卫氏
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围在他身边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从他身上
捞取好处的政客的利益。

在这里有必要将太子与卫氏的关系做一下澄清。太子与卫氏休戚相关,俱为一体,
太子需要卫氏的势力来扶持,卫氏需要太子的地位来巩固。

武帝后期也许很想将太子与卫氏分开,他不希望太子过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
多努力来打压卫氏,想让太子独立。但事实证明太子与卫氏根本就分不开,他们也
不想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卫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拨开迷雾的主线就是太子与整个卫氏集团的利益。

让我们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后的几件史实: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武帝暗中尊霍抑卫。
公元前118年,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园,自杀,太子少傅庄青翟继任丞相。霍
去病射杀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请刘彻立三皇子为王。四月,册立三王,武帝宠
姬王夫人病死。九月,霍去病死。
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张汤被丞相庄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长史陷害,自杀,武帝
处死了庄青翟以及三长史。太子太傅赵周继任丞相。

短短的几年间,朝廷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死了两个丞相,一个大将,一个御史,分
封了三个诸侯王。无论是内朝外朝都出现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
政治斗争,充满着血腥味。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惟一得到好处的是太子,也就是卫氏集团。

让我们就以下几点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漠北大战后武帝为何尊霍抑卫,以及霍去病与卫氏的关系。

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
山,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
盾。

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看看漠北大战时他身边
的将领就可知其为人,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
继子,李广是皇帝派给他的……

这就是他的个性,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从来不会说不。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
家族利益,是卫氏家族最理想的保护神。

反观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选的将
士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一切只着眼于战场,没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友,没有
一丝人情可讲,甚至连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绝不要。

这种方式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是他却失去了以卫氏为首的皇亲国戚以
及世家贵戚们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可以说,霍去病
虽然出自卫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卫氏的利益。

武帝为什么要暗中尊霍抑卫?就是因为霍去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地位再高也是皇
帝赐予的,他没有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跟着霍去病而获得荣华富贵的都是底层之
人,大多数还是匈奴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没有拉帮结
派的可能,不构成政治威胁。

然而卫青不同,卫青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这些
人汇聚在一起,势力十分庞大,武帝必须想办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当霍去病作为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当
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如果说漠北大战后,卫青面临的是众叛,霍去病面对的则是亲离。卫氏家族的得利
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二,李敢伤卫青事件及其背景

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
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
军,大将军匿讳之。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
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 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
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
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

卫青的大度有没有使李敢心生愧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李敢后来还恨不恨卫
青,他的这个举动已经足以为整个李氏的衰落埋下祸根。

李敢是李广之子,漠北大战时霍去病的部下,朝廷的郎中令。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
身份一直被人忽视,他还是当朝丞相李蔡的侄子。

李蔡曾经是卫青的部将,但是此时的身分是丞相,他是李广的从弟。李广自杀,李
敢认定了卫青是他的杀父仇人,并且采用了激进的方式,发生了流血事件,那么贵
为丞相的李蔡对卫氏意味着什么?

正当得势的卫氏也许不会把李蔡放在眼里,但是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渐冷落的他
们还能这么坦然的面对着一个有可能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李氏高官吗?

三,李蔡之死与李敢之死

丞相李蔡于第二年的三月份畏罪自杀了,他的罪名是侵占了先皇陵寝的一块地。

一个很可笑的理由,李蔡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是要
钱不要命的财迷。天下那么大,身为丞相的他要想占一块地,哪里不行,为什么要
去侵夺先皇的墓地?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那是死罪,李丞相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
去占那块地?占了这块地,他得到了什么天大的好处了?

政治是不讲因果逻辑的,有人证据确凿的指出他犯了这种大逆不道之罪,皇帝只能
派人查,还没有下狱,李蔡便自杀了。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才智平庸的武将,在复
杂的政治斗争中根本不堪一击。

继任丞相之位的是太子太傅庄青翟,也就是说,太子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得利者。

与此同年,霍去病突然因为李敢刺卫青,在甘泉宫狩猎场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李敢。

这个事件疑点重重。

首先,在甘泉宫狩猎时杀人,这个杀人地点选的太离奇了,现场一定有很多皇家卫
队,不可能保密,尤其不可能在军中保密。李家世代为将,李广又颇爱护士卒,李
家在军中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霍去病这么做,影响太恶劣,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甚至是愤怒,他什么要在这里杀人?在这里杀人他得到了什么好处?

其次,李敢当时的身分是郎中令,九卿之一,就算在军中他是霍去病的部下,但这
时并非是在塞外打仗,此时的霍去病根本没有权利私自处决李敢。当初卫青在塞外
时都不敢私自处决部将,因为这会犯忌讳,专杀大权只有皇帝才有,霍去病当着皇
帝的面明显越权行事,实在是为人臣子的大忌。他为什么要去犯这种大忌?难道没
有别的方法处置李敢吗?

还有,霍去病杀李敢距离李敢伤卫青之间有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为什么?他既然
可以不顾军中的议论,不顾皇帝的感受,为什么还要隐忍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才动
手?有什么会让他产生顾虑?

如果说霍去病杀李敢是蓄谋已久的,实在说不通,因为他采取的办法真是太笨了,
对他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还会给他带来种种潜在的恶果。世上有千百种比这更好
的办法,聪明绝顶的霍去病为什么想来想去偏偏挑中了这种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的办法?

如果不是酝酿已久的谋杀,那这个事件便是一个突发事件。卫青受伤后对外封锁了
消息,霍去病一直不知此事,他是在甘泉宫狩猎之前,或者就是在狩猎之时才刚刚
得知李敢伤卫青这件事的。依他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个性,一箭便取了李敢的性命。

霍去病为什么会突然知道这个消息的呢?是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他的呢?为什么
要选在狩猎场?透露信息的人目的何在?

此人透露这件事的目的很明显了,借刀杀人!

霍去病如果在冲动之下亲自动手,自然最好,霍去病如果不急着动手而是把这件事
告诉武帝,设计者的目标也达到了,李敢必死无疑。

如果有人蓄意要杀李敢,为什么不立即进行而要隐忍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呢?

按常理推测,李敢之死很可能紧挨着李蔡之死,因为要对付李家,当然是先对付身
为丞相的李蔡,杀李敢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不必急在一时。

李敢李蔡叔侄在这一年一起去世,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李家几乎没有了成年的男
丁,再也不会有人向卫家寻仇了。

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处死李敢,同情李家的人绝不在少数,这势必他带来很多麻
烦,甚至连武帝也会对他产生一些不满,这不正是卫氏想看到的结果吗?

一石二鸟,卫氏大获全胜。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家势力衰退后,李敢的一双儿女却在后来得到机会亲近太子,
并受宠于太子。

霍去病杀李敢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件公开的秘密,甘泉宫的狩猎场一定有很多的目击
者,连小小的司马迁都知道,李敢的家人不可能不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太子将
两个霍去病的仇人弄在身边,养着,宠着,他想干什么?

四,霍去病请立三皇子之迷

霍去病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领兵打仗,几乎没有参与过朝政,但是在元狩六年却发
生了一件极为奇怪的事,他两次带头,请武帝册立三皇子为王,这件事得到了丞相
和御史大夫张汤的鼎力支持,声势浩大,满朝文武都加入了进来。

分封皇子这件事跟霍去病似乎怎么也扯不上关系,霍去病为什么要当这个发起者和
带头人?难道他不打仗的时候无聊之极,管起闲事来了?

当我们抓住卫太子这条主线时,这桩离奇的怪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三皇子被册封
为王,最大的得益者就是太子。

皇后卫子夫早已年老色衰,失宠已久,武帝此时宠爱的是王夫人,王夫人生有一
子,已经威胁到了太子的地位。

漠南之战后,卫青没有益封,却得到了千金的赏赐,此时他的一个门客劝他给王夫
人的家人送份厚礼,卫青照办了,分了一半的赏赐给王夫人的家人送去。武帝得知
此事后,立即就提拔了那个门客,由此可见王夫人的影响力。

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全部没有分封到外地,都留在他的身边,这也就使得
宫闱斗争异常的激烈。最终他的一个小儿子逼死了太子,坐上了皇位。

站在卫太子刘据的角度来看,最害怕的就是武帝效法秦始皇不分封皇子,太子身边
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千万不要重蹈扶苏的覆辙。

武帝一直都在致力于消除封国的影响力,从他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愿意再制造国
中之国的。

霍去病两度请刘彻册立三皇子为王,第一次很可能只是口头请求,刘彻未予理睬,
紧接着霍去病上书,再请册立皇子为王,武帝无奈,吩咐下御史讨论。

没想到这一讨论带来的竟是群臣附和,声势浩大,武帝本来不想封王,但是外有群
臣一请再请,内有病中的王夫人哀哀哭泣,最后,他终于妥协了,在这年的四月册
立了三个皇子为王。

封了王的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必须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从此离皇权越来越
远,很难再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威胁。而此后不久,王夫人也离开了人世。

霍去病不是一个老练的政客,请求封三王这件事不可能是他自己某天的忽发奇想,
从后来的群臣附议来看,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忽发奇想,这件事有很深厚的政治背
景,是一件预谋已久了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只是一个发起者和带头人,后来群臣一请再请,他并没有加
入,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可见他对此事并不热衷。

前面已经说过了,漠北大战后,霍去病最缺的便是亲情,最想挽回的,也一定是亲
情。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一件事对卫氏非常有利,但是却需要他鼎力相助,
此时的霍去病一定会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当这个带头人。

五,霍去病之死与卫伉矫制

元狩六年九月(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
卫伉因矫诏而失去了侯爵,这两者在时间上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当时的人以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说霍去病死于那一年的年末,与第二年
紧紧相接。霍去病之死与卫伉失侯最短有可能只相差一天,最远不过一年。

史记记载:"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在时间上紧紧相接。

再来看卫伉的罪名,矫制。

矫制,也就是假传圣旨,后果非常严重,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那么卫伉为什么要矫
制呢?他干冒奇险去矫制,不可能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可能是为了微不足
道的小人物,那么他假传圣旨的对象是谁呢?他假传了一道什么样的圣旨?

这么重的一个罪,不管多么大的人物,只要沾上这两个字,死罪难逃。为什么卫伉
仅仅是削去了侯爵,而没有死呢?以卫青当时在武帝心中的分量,能保得住这个犯
了死罪的儿子吗?

这一年霍去病不过二十三岁,按常理推算,卫伉很可能只有十几岁,这样的一个少
年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多高的风浪?他有什么资格矫制?

他会否只是一个被人利用,受人摆布的小棋子呢?

六,张汤之死

张汤是武帝朝极为重要的一个大臣,当年陈皇后的巫蛊案是他处理的,淮南王的谋
反案也是他镇压的,朝中律令是他修订的,算车缗是他最先提出的。

他的作用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武帝前期的每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几乎都有张汤的
身影,可以说他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集内外朝身份于一身。

张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除了心狠手辣,树敌颇多之外,他还非常清廉,死后家
无余财。

张汤虽然不爱财,但是对权势的追求却是狂热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卫氏的利益。具
体的说,张汤与丞相存在着利益之争,有谋夺丞相之位的野心,而丞相是太子少
傅,与卫氏利益密切相关。

武帝对张汤非常倚重,甚至在张汤生病时,亲自去他家里看望他。然而封建帝王都
是多疑善变的,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诟病张汤时,武帝动摇了,将他下狱审查。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平时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人群起而攻,最终他在狱中自杀

七,谁是真凶?

一连串的政治事件,一连串的人员变动,权利更替,足以证明这段时间政治斗争的
复杂激烈,卫氏一直处于风暴的核心地位,并始终牢牢的占据着上风。

视卫青为仇敌的李氏叔侄死了,给太子带来压力的三个皇子被分封了,与卫子夫争
宠的王夫人死了,威胁着卫青地位的霍去病死了,与太子少傅争权的张汤也死了。

如果这一切不是巧合,那卫氏的手段真是厉害的吓人,高明的可怕。

卫氏代表的是一大群人,是一个庞大的即得利益群体,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但是
在这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一个带头的人,一定会有一个阴谋的主要策划者。

这个人必然对权势极端热衷且心狠手辣;这个人必然非常强悍且身份不低,如此才
有足够的手段,足够的分量来胜任这许多复杂的政治斗争。

这个人会是大将军卫青吗?如果是,那他所表现出来的宽和大度,仁善退让就全是
伪装,这样的卫青太可怕了。但是这可能吗?要知道伪装一时不难,伪装一世是不
可能的。

这个人会是皇后卫子夫吗?我们很难将那个阴险强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与这
个身不由已的可怜女子联系在一起。

太子年幼,卫青长子也年幼,公孙贺平庸,卫氏还有什么人?

除去这些人,卫家还有一个分量非常重的厉害人物,那就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武帝的长姐,她的母亲便是一个非常擅长宫庭斗争的厉害角色,当年从
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坐上了皇后宝座,也将她的儿子刘彻送上了皇位。

成年后的平阳公主嫁给了平阳侯,她的这个名号因此而来,平阳远在河东,从此远
离了京城长安,与政治绝了缘。(平阳公主一定是到过平阳县的,否则她不会碰到
卫氏,卫氏是平阳县土生土长的,卫家的两代人都与平阳县吏私通足以证明。)

如果平阳公主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很可能会在平阳县过一辈子,但她显然不是这
种人,她抓住一个机会回到了长安,并且长久地留了下来,得到了亲近皇帝的机会。

回到长安后她便开始处心积虑的想讨好皇帝,捞取政治资本。当时陈皇后无子,她
便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在家里,随时准备献给她那个当皇帝的弟弟。武帝最终看上
了身份卑贱的卫子夫,在临走时,平阳公主抚着卫子夫的背说:"即贵,愿无相
忘。"其目的,真是昭然若揭。

卫子夫虽然进了宫,但是地位仍然卑微,陈皇后压制着她,她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宫
女,根本无法接近皇帝。此时卫子夫的家人仍然在平阳府为仆,地位不会改变。

卫子夫进宫时年龄已经不是很小了,她的两个亲姐姐更是早就到了出嫁的年龄了,
身份卑微的卫家女儿是如何与当朝权贵和世家子弟攀上关系的呢?毫无疑问,平阳
公主一定出了大力,是她一手建起了卫氏的班底。

一开始,卫子夫在宫闱斗争中是处于绝对的劣势,然而这个身份卑贱的柔弱女子竟
然在此后奇迹般的翻身,并最终战胜了拥有强大后盾的陈皇后,她的背后若没有高
人指点,谁人能信?

能够顺畅的进入深宫经常见到卫子夫的,除了平阳公主,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

一场血腥残酷的巫蛊案后,陈皇后放逐到了长门宫,卫氏大获全胜。在巫蛊案后,
陈皇后的母亲刘嫖找到平阳公主哭诉,大意就是说:刘彻是因我而登上皇位的,然
而他现在却这么对我的女儿,你来评评这个理。这时的平阳公主绝口不提什么巫蛊
案,只回答了一句:还不是因为皇后无子,潜台词仿佛就是在说,不要怪我们忘恩
负义,要怪就怪你自己女儿不争气。

只此便可看出所谓的巫蛊只不过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就算没有这件事,刘
嫖和陈阿娇也一样斗不过老辣的平阳公主,陈皇后被废是早就被注定了的。

两年后,卫子夫生下皇子,被立为皇后,卫青出塞立功,封长平侯。

卫氏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尤其是卫青当了大将军之后,平阳公主感到已经无法完全
的掌控卫氏了,于是她不惜委身下嫁她昔日的仆人。卫氏这架豪华的战车是她一手
搭建的,她绝对不允许它脱离自己的掌控。

卫氏的利益便是平阳公主的利益,卫氏遭遇到危机时,平阳公主会不惜一切代价维
护卫氏的利益。

卫青是整个卫氏集团最重要的支柱人物,同时也是平阳公主的丈夫,所以当霍去病
威胁到卫青的地位时,最恨霍去病的,一定是平阳公主,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也一
定是平阳公主,可怕的是,这位公主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这一点。

八,霍去病之死为什么会讳莫如深?武帝是否知情?

年代遥远,史料有限,霍去病具体的死因已经无法猜估了,只能凭小说家去想象发
挥了。

不可能是血淋淋的刺杀,因为这样的话武帝一定会勃然大怒,震动天下。也不大可
能是给他制造意外,如溺水掉崖等,如果这样官方就不用再给他想出一个病故的借
口了。

如果是毒杀,这样表面看起来就很像是病故,可是武帝相信吗?一个生龙活虎的大
将,正准备出征,突然说病就病,一病不起,实在破绽太多。这一招对付身体孱弱
的妇人孺子倒是较易让人相信。何况,如果霍去病轻易的就让人下毒,那他早就被
恨他入骨的匈奴人毒死了。

会不会有人诱导他自杀?要知道,人言不仅可畏,有时候还可以杀人,其高明处远
胜刀剑毒药。

霍去病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寡言少语,心高气傲,可以想见,这样的人是没什么朋
友的,他在朝中也没什么人缘,口碑不太好。军中将士大多是匈奴人,之所以替他
卖命,不过是为了功名富贵,未必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漠北大战后,卫家的人对他
几乎等同于仇敌,毫无亲情可言,就算是卫青,可能也对他产生了嫌隙。霍去病对
他的亲生母亲似乎也不怎么亲近,陈氏一直谋求续封,但是他并没有热心帮过忙。
他虽然在漠北大战前认了亲生父亲,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跟他回长安,他的身边只
有一个年幼的弟弟。

性格倔强孤傲的少年最容易走入极端,天才都是孤独的,这一点在霍去病身上表现
的尤甚,他虽然少年显贵,但是未必快乐。

从武帝后来的态度来看,他虽然悲痛万分,却没有因此迁怒于人,更没有因此大开
杀戒,悲痛之余他全心的准备霍去病的葬礼,取消了出兵塞外的计划,附带着忍了
匈奴的一口恶气,倒像是万念俱灰的样子。

如果是自杀,武帝这样的表现就解释的通了,司马迁的表现也解释的通了。武帝隐
瞒了真相,对外宣称病故,虽然这个理由很勉强,无人相信,但是大家讳莫如深,
没人敢说话。

九,卫氏的覆灭

虽然在当时武帝除了一个豪华的葬礼外,什么事也没有为霍去病做,但是霍去病之
死却是卫氏由盛转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此之前,武帝虽对卫家有所不满,但是至少在表面上还维持着亲切友好的气氛,
还维持着起码的尊重。霍去病死后不久,武帝即对卫氏撕破脸皮,不留情面,卫家
的霉运从此开始。

首当其冲的便是卫伉,霍去病死后不久他便被削去了侯爵,第二年,平阳公主的儿
子曹襄死去,又是一个年青的生命,他的具体死因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不管怎样,
曹襄之死对平阳公主的打击肯定会非常的大。

曹襄死后不久,武帝竟然命令自己和卫子夫的大女儿,也就是曹襄的妻子,平阳公
主的儿媳改嫁给一个神汉栾大,不久又把栾大处死。可见,这时的武帝对卫氏再无
半点顾惜之情。

再后来,武帝使出酎金夺爵的手段,既可以敛财又可以铲除异已,卫青的两个小儿
子与他的大姐夫公孙贺在这一年全部丢掉了爵位,当年一门五侯,现在只剩下卫青
一个,连卫太子都有朝不保夕之感。

到此地步,卫家别说呼风唤雨,就是连走路说话恐怕都要看人脸色。

http://blog.shm.com.cn/?145376/viewspace-58549

正史记载是因病而死,可是有人称患瘟疫可能不大,而《史记》对其死因未记载,因而怀疑是被人谋杀而死。

对于霍去病之死,传统说法是因疾而终。但是,司马迁《史记》却并未记载。

因为我是学历史的,所以不敢乱说,下边只将史学界的一种猜测大致跟你说一下,如有不对,恳请谅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些史学工作者是这样推测的。

霍去病之死与卫太子刘据争夺皇位有关。卫氏太子尽管年幼,但其身边却有一大群辅佐之士,其中以卫青为主。 武帝后期也许很想将太子与卫氏分开,他不希望太子过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来打压卫氏,想让太子独立。但事实证明太子与卫氏根本就分不开,他们也不想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卫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但是,漠北大战后,霍部却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山,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要知道,当霍去病作为卫青这个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当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然而很不幸,霍去病是一个孤傲的天才。当他看到自己的权势日益盖过卫青,从而是自己的陷入一种孤立的境地时,他很郁闷。

恰遇此时,他的一员部将李敢却因父仇意图刺卫青。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霍去病扑杀李敢,但与自己却极不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霍去病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寡言少语,心高气傲,可以想见,这样的人是没什么朋友的,他在朝中也没什么人缘,口碑不太好。军中将士大多是匈奴人,之所以替他卖命,不过是为了功名富贵,未必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漠北大战后,卫家的人对他几乎等同于仇敌,毫无亲情可言,就算是卫青,可能也对他产生了嫌隙。霍去病对他的亲生母亲似乎也不怎么亲近,陈氏一直谋求续封,但是他并没有热心帮过忙。他虽然在漠北大战前认了亲生父亲,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跟他回长安,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年幼的弟弟。

性格倔强孤傲的少年最容易走入极端,天才都是孤独的,这一点在霍去病身上表现的尤甚,他虽然少年显贵,但是未必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一种死法,那就是自杀!

从武帝后来的态度来看,他虽然悲痛万分,却没有因此迁怒于人,更没有因此大开杀戒,悲痛之余他全心的准备霍去病的葬礼,取消了出兵塞外的计划,附带着忍了匈奴的一口恶气,倒像是万念俱灰的样子。

如果是自杀,武帝这样的表现就解释的通了,司马迁的表现也解释的通了。武帝隐瞒了真相,对外宣称病故,虽然这个理由很勉强,无人相信,但是大家讳莫如深,没人敢说话。

下面是他的简介-----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说前145~前117),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

英雄不问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结晶,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奇迹终于降临在他身上。

大约在霍去病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姨母卫子夫进入了汉武帝的后宫,并且很快被封为夫人,仅次于皇后。霍去病的舅舅卫长君、卫青也随即晋为侍中。卫氏家族从此改变了命运——这时候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被改变命运的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武功颇盛的帝王,而当时的汉王朝,边境不稳,时时遭受匈奴人的侵扰。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几乎把农耕为生的汉朝当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而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城内的国家却从秦以来就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胜利的时候极少,更多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亲以及大量的“陪嫁”财物买来暂时的相对平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希望改变这样的形势,而他很快就在身边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卫青拜车骑将军,和另三员将领各率一支军队出塞。在这一次出兵过程中,四路大军出塞三路大败,尤其离谱的是老将李广竟然被匈奴所虏,好不容易才逃归。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领兵的“骑奴”卫青,出上谷直捣龙城,斩敌七百,成为真正的“龙城飞将”。卫青的军事天才使汉武帝刮目相看,他从此屡屡出征,战果累累。

横空出世

在卫青建功立业的同时,霍去病也渐渐地长大了,在舅舅的影响下,他自幼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象其它的王孙公子那样呆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他渴望杀敌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

在战场上,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凭着一腔血气骁勇,率领着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斩敌二千余人,匈奴单于的两个叔父一个毙命一个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骑兵则全身而返。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的首战,以这样夺目的战果,向世人宣告,汉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将横空出世了。

战神无敌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用兵天分啧啧称奇,也许是为了再试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赋和勇气,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让他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

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孚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且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这场战斗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战以逸待劳的匈奴军队,完完全全是以从上到下都视死如归的决心奋勇拼杀。最终,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胜利,一万精兵仅有三千人回师长安。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死于战阵,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做了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少年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

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部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十九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发生的时间在秋天。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在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度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我们永远也猜想不出此时的浑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么。那一刻他完全有机会把霍去病扣为人质或杀之报仇,只要他这样做了,单于不但不会杀他反而要奖赏他。然而最终浑邪王放弃了,这名敢于孤身犯险不惧生死的少年的气势镇住了他。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顺利结束,而今天的我们却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个局势迷离危机四伏的时候,那位十九岁的少年是怎样站在敌人的营帐里,仅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的。

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在这场战争的事前策划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单于,结果由于情报错误,这个对局变成了卫青的,霍去病没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对手,而是碰上了左贤王部。

然而这场大战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在深入漠此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尔加湖,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沿路大胜,这是怎样的成就!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二岁。

纵死犹闻侠骨香

在完成了这样不世的功勋之后,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顶峰:大司马骠骑将军。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就去世了。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谥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吴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并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到十六七岁时,霍去病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这时,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120多人,歼灭匈奴兵30200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当时负责藩属事务的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向中央报告。

汉武帝得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担心其中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河西,见机行事。

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了。浑邪王骑虎难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弃义,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冲入体屠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
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侯爵。汉武帝把这五侯连同他们的部众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地,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号称“五属国”。浑邪王旧地设置武威、酒泉两郡,连同后来设置的张掖、敦煌二郡,被称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加封食邑1700户。

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但是霍去病少年显贵,平步青云,没有统帅下级兵士的经历,因而缺乏对士卒的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朝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去数十车酒肉,等到班师时,车上仍装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们许多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常常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却修建球室踢球。

公元前119年那次出征时,飞将军李广跟随卫青,因为公孙敖刚刚失去了爵位,卫青想让他同自己一起正面与单于作战立功,所以调整了战斗序列。被调到东路的李广与赵食其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没有参加战斗,卫青派人责问二人迷路的原因,并让他们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我的部下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他又对部下说:“我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好容易有机会跟着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作战,但大将军把我调到了东路,本来路途就远,又迷了路,天意如此呀。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实在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说完就自刎了。赵食其的结果与苏建一样,交纳赎金后,贬为平民。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正在霍去病军中,因父亲的死而怨恨卫青,动手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追究此事,并隐瞒了起来。但霍去病年青气盛,对此事耿耿于怀,两年后,在甘泉宫陪汉武帝狩猎时,用箭将李敢射死。事后,汉武帝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800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李白《胡无人》诗云:“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8515930
回答者:水云深浪 - 进士出身 九级 1-21 10:35

卫青有一个外甥叫霍去病,当年才18岁,也跟着上了前线。霍去病率领八百名壮士,赶了几百里路,杀了匈奴单于一个爷爷辈的王,活捉了单于的一个叔叔和单于的相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攻匈奴。霍去病六战六胜,匈奴连连败退。霍去病率领骑兵部队越过了燕支山,一直追杀了一千多里。汉武帝为了慰劳他,要赏给他一所大房子,可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一次派卫青与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分两路合击匈奴。卫青率军穿过大沙漠,行军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率领的精兵展开了大会战。夜晚降临时,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卫青命令骑兵冒着风沙,左右包抄。单于抵挡不住,只带了几百骑兵向北突围,狼狈而逃。卫青率军一直追到置颜山下的赵信城,城中的匈奴兵已经逃跑,但里面储存着很多粮草。卫青让将士们饱餐一顿,把多余的粮草一把火烧光后,才胜利凯旋回朝。

  霍去病也率军横穿大沙漠,追击了两千多里,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匈奴左贤王向北狼狈逃窜,霍去病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下,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经过这次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战争,匈奴远远撤退到了大沙漠以北的地方。大沙漠以南再也不受匈奴的危害了。汉武帝以他的文治武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
《资治通鉴》
[宋] 司马光 原著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并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到十六七岁时,霍去病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

这时,西汉王朝与匈奴的斗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匈奴屡次入侵,汉武帝一改以前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前 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

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 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莽莽草原,人迹全无。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 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歼灭匈奴兵30200人。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伊稚斜单于对于浑邪王、体屠王的屡次战败,非常恼火,派使者征召他们,准备治罪。浑邪王新失爱子,本来就够心烦的了,又闻单于将要加罪,于是与休屠王商量,决定向汉朝投降,并派使者来与汉朝接洽归降事宜。当时负责藩属事务的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向中央报告。

汉武帝得到这一消息,很高兴,认为这样可以分化匈奴,减弱匈奴的力量,但是又担心其中有诈,于是派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河西,见机行事。

霍去病还没有到达河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体屠王听信部下的谗言,不想投降了。浑邪王骑虎难下,痛恨休屠王的背信弃义,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率兵冲入体屠王的营帐,杀死了休屠王,收编了休屠王的部队,然后列队迎接汉军的到来。

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遥遥相望。浑邪王的部下很多。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现在看到汉军阵容严整,心存疑惧,纷纷逃走。霍去病望见浑邪王阵营人群骚动,当机立断,亲率几名精骑飞马驰人浑邪王营帐,与浑邪王谈判,下令将私自逃跑的匈奴将士8000人全部杀死。这样才把匈奴军队稳住了。然后,霍去病派轻车快马先把浑邪王送往长安拜见汉武帝。接着,他把四万多匈奴降兵编队列阵,带回长安。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汉武帝隆重地接见了浑邪王,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匈奴小王呼毒尼等四人也被封侯爵。汉武帝把这五侯连同他们的部众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地,保持他们原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号称“五属国”。浑邪王旧地设置武威、酒泉两郡,连同后来设置的张掖、敦煌二郡,被称为“河西四郡”。霍去病受降有功,加封食邑1700户。

从此,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汉朝西部的威胁彻底解除,通往西域的道路完全畅通了。

匈奴主力虽远逃漠北,但仍未放弃对汉朝边境的掠夺。公元前 120年秋,匈奴骑兵万余人又突入定襄、右北平地区,杀掠汉朝边民一千多人。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 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强将。霍去病率军从代郡出发,大胆地重用匈奴降将赵破奴、复陆支、伊即轩等,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匈奴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狠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

从此以后,匈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霍去病少年显贵,平步青云,没有统帅下级兵士的经历,因而缺乏对士卒的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朝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去数十车酒肉,等到班师时,车上仍装有吃剩下的酒食,但士兵们许多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常常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却修建球室踢球。

公元前 119年那次出征时,飞将军李广跟随卫青,因为公孙敖刚刚失去了爵位,卫青想让他同自己一起正面与单于作战立功,所以调整了战斗序列。被调到东路的李广与赵食其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没有参加战斗,卫青派人责问二人迷路的原因,并让他们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我的部下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他又对部下说:“我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好容易有机会跟着大将军直接与单于作战,但大将军把我调到了东路,本来路途就远,又迷了路,天意如此呀。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实在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说完就自刎了。赵食其的结果与苏建一样,交纳赎金后,贬为平民。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正在霍去病军中,因父亲的死而怨恨卫青,动手打伤了卫青,卫青没有追究此事,并隐瞒了起来。但霍去病年青气盛,对此事耿耿于怀,两年后,在甘泉宫陪汉武帝狩猎时,用箭将李敢射死。事后,汉武帝隐瞒了真相,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李白《胡无人》诗云:“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霍去病的死因一直都是存有争议的,但是据目前史书上的记载,霍去病是死于一场瘟疫。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也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但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霍去病死于漠北之战两年后,不符合瘟疫的发病时间。当然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足以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

个人认为:霍去病是被刘彻鸟掉的。因为先破开其他不谈,就霍去病甘泉宫射杀李敢这件事来看,刘彻就已经感觉霍去病这枚棋不大好用了,虽然说要利用他来压制卫氏集团的庞大权利,但霍去病却做出了超出棋子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杀了李敢,霍.李两家都不安生,而坐享渔翁之利的便是卫氏集团,让这两家敌人互斗,遂了卫氏的愿。既然李敢被射死都成被鹿撞死,那霍去病的意外身亡,为何不能成为暴毙呢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呢?
司马迁只说了霍去病死了,但并没说霍去病是怎么死的,这是为什么呢?而也正因为没有记录霍去病如何去世的,故此后世人对霍去病的死有以下几种猜测。第一种便是病死,其实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死因的可能性比较高。古人取名都是很有讲究的,霍去病的名字中“去病”二字是其父亲给他取得,为...

霍去病真正死因真相是什么?
有关霍去病的死因,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单单只是记载了一个“卒”字,死亡的时间是在出征匈奴之前逝世,然后朝廷公布是因病逝世。个人感觉真正的原因是朝廷里面勾心斗角的势力导致的霍去病死亡的。《史记》中记载,霍去病是在出征匈奴之前突然死亡,朝廷公布的死因是病死。那么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

霍去病是怎麽死的
历史上是说他是病死的,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 死亡原因 《史记》《汉书》等正史只对犯罪或横死的人才记载死因,对老死、病死等正常死亡的人往往只有简简单单一个“薨(或卒)”字。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

霍去病怎么死的?
霍去病是因病死的。元狩六年(前117年),因为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或许是多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霍去病却因病早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因此被迫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作战。军事成就 霍去病在短暂的军事生涯...

霍去病之死,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
倒不是说卫青真的老了,他至少还能为汉武帝效力10年之久,可是他却提前推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跟霍去病的死有关系。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史记》 霍去...

霍去病死于什么病
历史上并没有具体记载霍去病死于什么病。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他选择了自我毁灭 --

霍去病的死因
霍去病 生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逝世。西汉河东郡平阳,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军事家,名将。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汉书 霍去病传》具体死因正史没有记载。另有史书记载,霍去病死于疾病,有因染北方瘟疫而死的说法。也有说法称,因霍去病...

西汉名将霍去病,究竟是因病去世,还是被人秘密处决?
西汉博士褚少孙在《史记》中做的补记中记载,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世曾上疏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霍去病,汉王朝著名的外戚将领之一,是汉武帝刘彻的内侄、继后卫子夫的亲姨外甥。霍去病的生母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与同母异父的卫青相比,她与卫子夫的血缘更近。因为姨母...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最后,有人认为霍去病是由于身体问题欠佳导致病死的,而这个解释目前来说是比较合理的。毕竟,古人在取名的时候,一般会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去起名,而霍去病之所以名“去病”,可能正是因为小时候体质太差经常生病,所以家人才寄予厚望,为他这样取名,与之类似的就是著名的词人“辛弃疾&...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23岁的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
哀界贺维: 一个少年英雄,却是英年早逝,在其23岁时就去世了,有人说是中了瘟疫,也有人说是常年征战落下的伤,但是霍去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去世的,历史上众说风云,不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真的是有病死亡的吗? -
哀界贺维: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汉代名将霍去病死亡真相:瘟疫还是自杀 -
哀界贺维: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也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细菌.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长期劳累身体免疫系统最终没有抵抗过去.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究竟是死于集团争斗还是病死?其他原因?
哀界贺维: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人(山西临汾),汉书上说是与匈奴决战时染上恶疾(匈奴为阻止汉军前进用死去的牛羊污染水源)而后久治未愈,最终导致病故.死于集团斗争不可信,霍去病是汉武帝一手提拔,深得汉武帝信任,而且战功卓著,对朝廷忠心耿耿.霍去病根本不屑于宫廷斗争,他可以为打胜仗不惜士兵疾苦,和舅舅卫青争功,可以为私利射杀李陵,可以说汉武帝根本没必要下手.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怎么死的? -
哀界贺维: 年代这么久远,真相很难考证! 病死也不是不可能啊,当时战争环境那么艰苦,霍少很有可能是染上了什么传染病,不治身亡. 但从《史记》中对去病之死不置一词来看,就值得深思了,毕竟司马迁是与之同时代之人,应该对当时的情况比较...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
哀界贺维: 霍去病是汉武帝派去和匈奴打战 镇守边境重地 不幸染上瘟疫 于次月病死. 英雄气短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
哀界贺维: 较为可信的说法有两种: 1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瘟疫的水,而后病倒;2因为他杀死李敢,而汉武帝为庇护他让他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对于霍去病的死,《史记》上并未记载,或许他的死真的是个谜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是否真的在二十四岁时病死?
哀界贺维: 元狩6年(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怎么死的 -
哀界贺维: 元狩六年(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757575934: 霍去病为什么死得那么早? -
哀界贺维: 史书上说他是病死的 电视剧和小说中说他是中毒箭死的 可不管怎么死的 他都是英雄 喜欢霍去病~ 推荐你看《大漠谣》~ 看完以后我觉得他真的没死,也许他只是归隐了. 在那个朝代,霍少又是那么洒脱的人,完成自己抗击匈奴的意愿后归隐了完全有可能. 至少我相信,也希望他没有早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