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译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百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关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解释: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省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出自《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
原文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上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树林外就是水塘,前面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山洞,就像有一道阳光照射下来一样。

意思是: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出自:《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原文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赏析: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内战的愿望。

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序展开记叙,从他逢桃花林并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开头结尾略写,因为这些只作为引起和余韵,中间渔人在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霞是主体。

就写得很详尽。有渔人眼中看到的桃花源的风貌,他与桃花源中人的对话,桃花源中人对他们款待,他们的来历和生活情景,思想感情等等,这样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详略得宜。《桃花源记》总的构思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这表现在故事是虚构的,桃源境界也是想象中的产物,人间并不存在等方面。但它的细节描绘又是现实主义的。

不论是山外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才通人”的入山小口,还是桃花源里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现实生活中都不难找到,这就给人以亲切逼真之感,相信这是人间乐土。

而不是神仙境界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特别是借助于当时的真实人物──南阳刘子骥的规往,更增添其真实感,使读者也为之神往。

归根结底,世外桃源的生活理想是植根现实的沃土之中的。但渔人重寻又迷了路,“后遂无问津者”,又带有神密色彩。又实又虚,似真似幻,表明桃源虽好,但只是幻想而已。



译文是: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出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

原文节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扩展资料

桃花,在我国古代的意象中一直是美好的代表。从古老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喜事,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桃花都用它的灼灼之姿,将诗里诗外渲染出一片绰约的风姿。而陶渊明笔下与世隔绝的村落,就坐落在这样的一片桃花林中,极尽世间美好。

就像是欧洲对于乌托邦的向往一样,桃花源同样也寄托着国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它完美的避开了战乱,在与世隔绝中民风淳朴,田间阡陌纵横,壮年劳作,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一切都和谐美满,也许这样的生活在我们现在看来十分普通,但放在东晋那样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下,陶渊明对于他们字里行间的欣羡就显得无比自然了。

文人往往是时代的诉说者,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自身的所思所想,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诉求。陶渊明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年轻时是有着“大济苍生”之志的,但奈何东晋时期政治黑暗、门阀制度森严,让他对这样的朝堂失去了信心。

于是便有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下的千古之作,有了世人憧憬万分的桃花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解释:

  •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 省略: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 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刘花玲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女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肚子里面动词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的“得”是什么意思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林子尽头,水的源头,有一座山,单从这一句看,“得”是“有”的意思。如果前后文中,是有人在进行“林尽水源”,那就是发现→出现→看见,这是一个动作体系,如果你要认为老师给你的答案正确,我也无话可说。那么我认为,“得”是发现的意思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

“桃花深处桃花源,林尽水源便舍船”是什么诗?
“桃花深处桃花源,林尽水源便舍船”是一种散文游记。此句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后遂无问津者.第一段第二段文字的大意是_百度...
第一、二段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世外桃源(古文)带翻译
一:《世外桃源》的原文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

桃花园记 原文
原文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___,___.便舍船,从口入,初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桃花源记的意思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桃花源记原文内容
前面的回答都少了一句话 《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礼泉县1865701209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出自谁人之手,能不能把它翻译过来 -
尘园安神:[答案] 林尽于水源,便有一座山,山下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于是放下船只,从洞口进去,最初的时候只容一人通过,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屋舍整齐,有肥沃的天地美丽的池塘竹子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发出...

礼泉县18657012098: 《桃花源记》里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是否重复了? -
尘园安神:[答案] “仿佛”有一个解释是“似有若无貌;隐约貌.” 它在原文中是隐隐约约的意思. “仿佛若有光”的意思就是: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礼泉县1865701209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尘园安神:[答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礼泉县18657012098: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
尘园安神:[答案]1.陶渊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等2.见源中美景 受热情招待3.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礼泉县18657012098: 《桃花源记》中第2、3段有哪四个字都有“全、都”的意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中人语云:“不... -
尘园安神:[答案] 悉、具、咸、皆:这四字都是全、都的意思.

礼泉县18657012098: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
尘园安神:[答案]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②句意为: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邀”,...

礼泉县18657012098: 描写豁然开朗的诗词~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类似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
尘园安神:[答案] 石路行将尽,烟郊望忽开.《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之作》袁晖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过洞庭湖》许棠

礼泉县18657012098: [桃花源记]选段五、阅读语段,做文后的练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
尘园安神:[答案] ①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而快乐. ②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里,再也没有出去过 ④桃花源中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

礼泉县1865701209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尘园安神:[选项] A. 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 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 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 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礼泉县18657012098: 阅读《桃花源记》的选段,完成 12 ~ 16 小题.(共 10 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
尘园安神:[答案] 12 .陶渊明 、潜、元亮、东晋 (每空 0 . 5 分,共 2 分) 13 .①要:通“邀”,邀请②悉:都③ 具:详细④交通:交错相通(每个 0 . 5 分) 14 .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