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作者&投稿:禽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中国体育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著,读完后获益良多,《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一、他这本书突出思想发展的“史”这个主线,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具体某个人的思想,所以,看完这本书只能让你把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基本缕清楚,进一步的学习要再看一本中国哲学史或者其他人写的中国思想史。

二、第二,这套书里加入了一个其他“思想史”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这也是这套书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有很大争议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话,读读无害,我个人认为他这种写法是非常有想法的。我认为“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不但存在于中国历史中,而且是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的,在知识、思想与信仰平庸的时代可以用它来表示那个时代的思想,在思想激荡的时代则被影响力巨大的思想所淹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写一部中国“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史出来。

三、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必须要把导论读明白,导论没读懂的话,下面两卷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所以我读了两遍才开始正文的阅读,读后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四、葛的这套书有千页之多,所以必须要弄清楚他的写作思路。看目录会发现,他分两卷,把唐代前后作为一个思想史的分期,而在这之下又进行了分期,每一编就是一个思想史段,每一编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比如百家争鸣,比如新儒学,比如佛学等等,所以在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主题结合起来理解,不然就可能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五、读的时候会发现,这本书的所有章节全是用总分的结构来写的,也包括每一段都是用总分结构来写的。它一章一节一段都有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它的开始段、开始句,后面的全是围绕这个主旨来写的,所以,当你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后,也就是看懂第一句话后,后面的那些围绕主旨的阐释性的话语就可以跳过去直接看后面的,这样,一段弄清楚了,一节的主干也就抓住了,一章的内容也就把握了。这本书每一节都至少有二十多页,完完整整地去看一节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要把整书看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六、思想史是一个承上启下而且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看的时候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就是看到某一段的时间把它与它之前的思想联系起来作个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能促进你对思想史的理解。

七、这本书里通常是用年代而不是朝代来标记时间的,所以最好把各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写在书的首页或者尾页,作为一个工具。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而梁启超的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初趋于成熟,梁启超通过其文章著述对这一时期思想气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梁启超与中国思想史的过渡》一书中,作者将其作为探讨这一时期思想变化的切入点。通过对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过程及相关事物的研究来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在梁启超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西方的冲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对此,作者特地提醒我们在强调外部影响的时候不能够忽视中国传统内涵。虽然晚清不像思想鼎盛的南宋或晚明时代,但晚清传统领域里的思想仍然在继续发展。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其思想变化的内在动力。对于19世纪末的学者们来说,儒家思想是一个巨大复杂、学派林立、彼此竞争的思想天地,所以对研究晚清思想的者来说,注意儒家传统的内部问题并探索其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努力设想自己处在儒家文学士的地位,弄清楚儒家思想作为富有活力的个人信仰在实践中向他们提出问题。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及其发展来理解晚清儒家思想内在的变化动力。再根据传统固有的多样性和内在发展动力对西方的冲击作出回应,以理解中国对西方的回应。作者认为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收改良运动的影响,思想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而这场运动巨大的思想意义却常被人们所忽视了。关于思想背景,作者主要是从儒学的内在变化上来分析的。在儒家思想的实践者眼里,儒家思想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哲学体系,或一种知识研究。还有实用主义动机和作为一种人生信仰的本质。学术研究从内部对儒家思想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对儒家思想中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争议中,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新儒学。而今文经学派中的一些成员试图将儒家赞同的经世致用和含义模糊的改制思想奉为真正汉学的核心内容,并因此企图否定汉学在经验主义研究学派的地位。最后,在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经世理想惟一的维护者的经世学派中,特别强调将行政上的革新作为儒家治国之术的一个必要成分。这些思想倾向以及它们与西方冲击的相互影响,经康有为的中间作用,成为19世纪90年代初梁启超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康有为出生于一个新儒学家庭。从小立志要成为圣人。他在1891年所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1897年发表的《孔子改制考》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动摇了中国学者和士绅的思想基础,它们所造成的思想反响分别被比作一场飓风和火山喷发,读后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康有为认为真正的汉学应该在西汉占支配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中寻找。他为今文经学派辩护,反对古文经学派。试图摧毁那些作为经验主义研究学派依据古文经学的阵地,从而确立今文经学为孔子教义的真正宝库。揭示今文经学派的主要理想为经世致用,以及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倾向制度改良而非维护传统教义和制度。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个圣明的政治家和制度革新者,宣称经世理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世理想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改革。与19世纪的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一样,康有为把富强理想作为中国目前历史阶段的首要政治目标。不同的是,康有为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设计了全面和大胆的改革方案,梁启超指出为什么仁的概念成了康氏人生观的核心。认为新儒学氏康有为的仁有机思想的一个基本来源。康氏思想体系不仅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而且成为政治改良运动的根源。梁启超亦受其极大的影响。梁启超自幼受良好的教育,16岁乡试中举,此后几经波折,辗转成为康有为的学生。在万木草堂几年的思想训练和发酵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基础。此后的运动中,在与严复,谭嗣同,李提摩太,林乐知等人的接触中其思想不断的在发展。作者认为在1898年之前两年中,梁启超思想经过康有为这一中介,成了晚清经世传统的转折点。梁启超的经世理想主要有三个倾向:政治整合,民主化和含蓄而矛盾地接受民族国家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一场全面的思想运动使得士绅精英群体产生了思想分化,从而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出现。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在改良和革命之间犹豫。他曾倾向于与孙中山的革命派合作,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终告失败。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日本思想和西方思想,这在梁启超许多实际考虑的层面上发挥了作用。文中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而其民族主义思想包括了以下显著的特征:它是对组织松散和缺乏活力的社会的一种反动,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没有公民感和组成统一的公民团体所必需的团结一致的团体精神;它意指无条件地承认民族国家为最高的政治共同体;它意味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民主化。作者认为,当自治的政治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在1890年后的十年里开始求助于西方的意识形态。而在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发展可以被看作是古老的儒家经世致用传统和当代寻求新的思想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就人格理想来说,梁启超的思想变形涉及从经世致用思想向国民理想的转变。而其国民理想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各个思想流派中的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着持久的吸引力,甚至在今天,它仍然是共产主义中国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19世纪90年代最初十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为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过渡时期,梁启超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同时将这一传统固有的关切转变为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其思想成为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和永久的组成部分。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著,读完后获益良多,《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一、他这本书突出思想发展的“史”这个主线,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具体某个人的思想,所以,看完这本书只能让你把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基本缕清楚,进一步的学习要再看一本中国哲学史或者其他人写的中国思想史。

二、第二,这套书里加入了一个其他“思想史”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这也是这套书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有很大争议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话,读读无害,我个人认为他这种写法是非常有想法的。我认为“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不但存在于中国历史中,而且是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的,在知识、思想与信仰平庸的时代可以用它来表示那个时代的思想,在思想激荡的时代则被影响力巨大的思想所淹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写一部中国“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史出来。

三、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必须要把导论读明白,导论没读懂的话,下面两卷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所以我读了两遍才开始正文的阅读,读后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四、葛的这套书有千页之多,所以必须要弄清楚他的写作思路。看目录会发现,他分两卷,把唐代前后作为一个思想史的分期,而在这之下又进行了分期,每一编就是一个思想史段,每一编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比如百家争鸣,比如新儒学,比如佛学等等,所以在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主题结合起来理解,不然就可能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五、读的时候会发现,这本书的所有章节全是用总分的结构来写的,也包括每一段都是用总分结构来写的。它一章一节一段都有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它的开始段、开始句,后面的全是围绕这个主旨来写的,所以,当你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后,也就是看懂第一句话后,后面的那些围绕主旨的阐释性的话语就可以跳过去直接看后面的,这样,一段弄清楚了,一节的主干也就抓住了,一章的内容也就把握了。这本书每一节都至少有二十多页,完完整整地去看一节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要把整书看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六、思想史是一个承上启下而且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看的时候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就是看到某一段的时间把它与它之前的思想联系起来作个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能促进你对思想史的理解。

七、这本书里通常是用年代而不是朝代来标记时间的,所以最好把各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写在书的首页或者尾页,作为一个工具。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孝经》读后感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15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

《孝经》读后感
虽然《孝经》总字数连两千也未达,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西汉开始,这本书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习,《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经典。 “黄香孝父”的事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黄香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

二篇《百家讲坛》读后感200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

《孝经》读后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

西方哲学史的读后感1500字作文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500字 读梯利版《西方哲学史》,这是我继斯通普夫版《西方哲学史》和罗素版《西方哲学史》后读过的第三部西方哲学史著作。与那两部相比,我更喜欢梯利版,原因有二:其一,虽然梯利也不免有西方学者所普遍拥有的“自我中心优越感”(他们总是认为西方思想史的发展是最完善、最系统的,进而很...

《孝经》读后感 300字 急急急!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经》,他能教会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2.《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

鲁迅的狂人日记 读后感想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2.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

急求一篇关于鲁迅《狂人日记》的读后感,或者是关于鲁迅的小故事两三...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个人...

写《中国体育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著,读完后获益良多,《中国思想史》读后感。一、他这本书突出思想发展的“史”这个主线,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具体某个人的思想,所以,看完这本书只能让你把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基本缕清楚,进一步的学习要...

道外区17643568769: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
桂帝酒石: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著,读完后获益良多,《中国思想史》读后感.一、他这本书突出思想发展的“史”这个主线,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具体某个人的思想,所以...

道外区17643568769: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读后感 1500左右…… -
桂帝酒石: 中国政治思想史》内容简介:《中国政治思想史》初成于一九四〇年,五年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六十余年来,中外学子读之,引之,莫不奉为经典巨著.全书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

道外区17643568769: 中国思想史(韦政通著书籍) - 搜狗百科
桂帝酒石: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阐述自己的看法.

道外区17643568769: 摘抄中国思想史里的一句谈谈你的感悟 -
桂帝酒石: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感受:连续的反问,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把树当作人来写,赋予峭壁上的树人类的情感,从而表达作者对峭壁上的树的刚强勇敢性格的赞美.2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 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感受:同样是拟人化的手法,同时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桃树梨树杨树柳树的娇惯反衬酸枣树的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道外区17643568769: 《中国思想通史》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桂帝酒石: 现代第一部最系统、最详细的中国思想史著作是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等主编的 《中国思想通史》(五卷本).人民出版社于1957 年3月起陆续出版.第一卷...

道外区17643568769: 《汉代文学思想史》读后感 -
桂帝酒石:当草长莺飞,樱花零落的时候,这些文字在键盘上面静静绽放,它们拥有着自己别样的生命,就如同静静飘落?雪花一样,远离尘世的喧嚣.它们独自构成了一个不被打扰的宁静世界,里面有荒凉的戈壁,也有千年不倒的胡杨枯树,还有那片辽...

道外区17643568769: 《傅雷家书》最新读后感范文2022
桂帝酒石: 《傅雷家书》最新读后感1我读了《傅雷家书》1961年5月1日的信.这封信主要讲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所作的介绍和希望傅聪能时时到野外去,而不是终日在锁碎家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