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优美散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凭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篇优美散文 带赏析的!!~

家如散文
好像并不知缘于哪一个具体的日子,我突然企盼能有一个家。那时年岁亦不算大,只因父母远隔万里,自己孤身一个的日子又不顺心如意,就更是平白添了一份热切。盼望归盼望,可家又不是一件物什,可用钱币买来,必须付出真情实意,且要有缘份才行。于是,在没有缘份的日子,家仍是一个飘渺而遥远的词汇,在演绎着别人家的幸福团圆。我在劝慰着自己,耐心等待.
等待容易让人变得毫无目的且心情慵散,但事情却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仿佛在不经意间,我收获了一份颇为灿烂的爱情,拥有了一个家。
我的这个家,没有什么艰苦奋斗史,亦没有什么苦心经营之说,只把两个人的所有合到一起,就算大功告成。比起别人的家,当然显得过于寒酸。房子很小,且是租来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小小的卧室,有小小的客厅,更为可贵的是还有一间约四个平方的小书房。整个家,房顶儿高高,窗儿亮亮,墙儿白白,门儿光光,全然找不到一点儿现代装潢的影子。说实话,我也曾对家有过许多美好的设想,想要有一个新、奇、特的房顶,想要有一间现代化的厨房。总之,想要有一个让人倦怠地呆在里面只感到无限温馨与适意的家。
有人曾如此诠释女人,说女人即“家的俘虏”,大意就是女人情愿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到家里,做一个爱家的人。我有丈夫对此观点十分认同,认为女人做“家的俘虏”是天经地义的,他常常向我灌输一些所谓的“道理”,比如我应尽心尽力掌握一手做面食的好技术,比如我应毫无怨言地侍候家中的锅碗瓢盆,还应任劳任怨时刻让这个小家整洁、窗明几净……他如此这般说时,我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取笑他为“甘肃大男人”。于是,日子就照我们各自的步子一步步溜走。我是一如既往地用电饭锅蒸米饭,他想吃面食时就自己动手;至于涮锅洗盆,也绝不是毫无怨言,一定要是分工协作,或用“锤子、剪子、布”来解决,若一方有应酬,给家里打个电话即可,也并无多少缠绵;工作忙时,白天里互不能消息,只等“相约黄昏”也是常有的事,有时一步踏入家门,竟觉孤孤单单,以前梦想的两个人围着家转的的像是距离自己很遥远,很遥远。
家,其实是一种生活。有时,我心里也有些自责,曾那样企盼自己有一个家,而拥有了,却没有尽心去笼住一方温暖的天地,没有用心去营造一个厮守的空间。我试图改变,可生活并不依你的设想,我们在这个家里仍像匆匆的客人。他仍雷打不动要去下围棋,我仍要把自己关到办公室里写些豆腐块。手挽着手上街,进舞厅的事真少得可怜……
放假了,我仍像以前一样,奔向了湖南,我的父母身边。
这一次分别,四十余天,虽然湖南的冬天仍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怡人,且因生于斯长于斯,亲朋故友多多,不觉寂寞,不知何故,心里仍觉得有些空落。刚开始时,总是在耐心地盼望夜晚九点的来临,好用半费长途向甘肃那个家中传递声音,隔了些日子,又莫名其妙地操心起那个家中的几盆花来,紧接着,想起了该洗的窗帘与被罩,想起了放在小房里的土豆和蒜苗,想起了他满脸未刮的胡子,想起了他每日上楼下楼的孤单……
远离了那个家,才有了对它的殷殷思念,难怪余秋雨先生曾言“家是一种思念”。
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与丈夫聊起自己的种种感觉,丈夫不禁乐而开怀,对我说:“你这个傻妹子,只知道纯情浪漫,只知道把伞倒悬到门厅,会写些糊里糊涂的散文,怕是要把咱们家里弄得像篇散文呢。”
其实,这有什么不好呢,伞是一把特制的印着散文的伞,散文是绝对形散神聚的精品。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里的秋天》序 作者巴金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

于是那个女郎疯狂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我的二十八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样的笑里,我看见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个痛苦的声音说: “这应该终结了。”

《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Je accuser”(我控诉)。

一九三二年五月 选自《序跋集》

>
水之湄,伊人伫立,其境何美?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土家小镇,是我心中永远走不出的风景。小镇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洗车河。四周的青山似一位丰姿绰越的母亲轻拥着,小镇是诗人们追寻千年、不经意间从《诗经》里逃逸出来的伊人,她手中漫卷的飘带就是酉水河。
从十五岁到十八岁,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四年。
从头都说那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的水,四季长清。不知是众多的姑娘眼睛幻成了那一道道明波,还是那清亮亮的河水凝成了姑娘们的眼神,至今还记得,那河水每一道波纹都是那样明艳鲜亮,都是那样的洁净,随时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是那样清凉甘甜、浸润肺腑。那时候少女们最喜欢在大桥下沐浴游泳,桥上有许多匆匆过客以及悠闲的乘凉人,对于我们的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仿佛面对周围的山水一样只当一道熟悉的风景。我的伙伴个个有着水一样的灵秀和靓丽,皮肤细腻得胜过了扬名四方的小镇豆腐脑,白里透红的脸色象熟透了的水蜜桃,那鲜嫩、那娇艳怎么洗也洗不褪色。那时候没有游泳衣,我们都穿着自爱缝制的小褂褂,大大方方地挺着微微凸起两只小青桃的胸部,毫无顾忌地在水中穿来穿水。穿累了,游够了,一个个走上岸来,坐在大块大块的青石上洗衣,长长的黑发湿漉漉地披散在身后,个个都是水蛇腰,个个都是动人的美人鱼,那笑声阳光一样透明。
小镇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地方,民风纯朴的得就象秋日里的晴空找不到一丁点儿的杂滓。男人们的沐浴地点距离我们很近,有时候不经意间几个顽皮的自以为还不够大的小男人就从水底钻进了我们的阵营。这时候就象沸腾的油锅里洒进了水滴,惊呼与欢叫和着高扬的水珠直冲云层。但是不管叫不叫唤,所有的美人鱼都会一样空前的团结,拉的拉手,捉的捉脚,搔的搔腋窝,抓的抓脚心,非把那入侵者弄得精筋疲力连连求饶最后乖乖地滚回自己的领地不可。这种游戏时常发生,可也从来没有引起过真正的战争,大家嬉戏一回闹一回,也就高高兴兴地散了。在我们的心里,不管男人女人身体都不是密秘,美丽是大家的也是公开的。
到过了许多城市之后才知道小镇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在城市里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许下河洗澡的时候,小镇的母亲们却常常将那些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孩就放到了小河的怀抱里。在小镇,我几乎从没听见过有人叫自己的孩子不要下河洗澡,河是他们的乐园,更是他们的天堂,从每一年的端午直至深秋十月,小镇里的孩子们就一直泡在清悠悠的水里。而且在那里居住那么多年,我还很少听说过有谁家的孩子溺水而亡。这也许跟小镇压的格局有关,跟小镇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小镇架在两河之上,所有临水的房子都有一个从河中砌起来的墙脚,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吊脚楼直伸到河上。吊脚楼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关注小河的眼睛,谁家的孩子要是出了点什么事,吊脚楼上的眼睛会看得最清楚。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救人活动是救艾老师的独生女儿艾云,不知怎么回事,艾云经常爱一个人下河,不知不觉就成了落水的小称砣,让那些发现她的孩子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救。小河中的呼救声一响,吊脚楼里的锅碗瓢盆便跟着响起来,那速度之快我想一定胜过了古代的狼烟,胜过了抗日战争时的消息树。一转眼的功夫,就有男子,轻轻巧巧地游到了艾云的身边,托起了正在深潭的旋涡上打着旋儿的艾云。这时候总是男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沉着冷静和能干的时候,这时候也是吊脚楼上女人们的眼睛最流光溢彩的时候。我是在一个吊脚楼上目睹这一场精彩的好戏的,整个救人的时间加起来不上两分钟,时间虽短却显得那样惊心动魄,以致多少年后我也一直不能忘记。还记得那次最先游到艾云身边的大丑,因为他们兄弟二人长得都很瘦,跟那猴皮精似的,人们都习惯于叫他们大丑二丑。可这一次他的动作却十分优美,轻轻地辟水,小梭鱼一般地钻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人托了起来。许多平时正眼也不瞧他一下的女人这次眼光中多了一份欣赏与敬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小镇上的人们真是穷得可以,连买盐的钱也经常短缺。但在小河里很富有。不知道那时的小河哪来那么多的鱼儿虾儿蟹儿,一年四季怎么捉也捉不完。一涨水,我们在河边随便放个什么撮箕之类的工具,就能装到许多鱼虾。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放鱼药去毒鱼,摸鱼和捉蟹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那可真是一件冒险的事。有一次,我将小手伸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抓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以为是条大鱼的尾巴,拖出来一看,妈呀,是条花花绿绿的水蛇!好在那时候看别人处理这类场面的次数挺多,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赶快甩开胳膊,在空中画了几个优美的圆圈,水蛇也许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吧,就从凉爽的窝里飞到了热烘烘的山坡上。经历了这些煅练,我也操练出了一身农家孩子的大胆。后来在大学,看见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女孩见了一条毛虫虫也要惊叫好半天就很难相信她们不是在矫揉造作。
比小河更富有的是那些环抱着小镇的群山。春天有刺苔苔、羊奶奶、茅千儿、茶泡和三月泡,夏天则有龙船泡,秋天更有八月瓜、阳桃野枣儿野梨儿。我一直怀疑这些都是只有山上才长的东西,读了那么多书有些东本一直没有从书上看到过。比如茶泡吧,它象一个个彩色的灯泡,没热时是红的,熟了之后白里泛着一点淡青,有的白白的面子上还有几个黑色的霉点子,吃起来嫩脆爽口,清甜宜人,书上就一直没有人写过。还有三月泡,它的样子很近似现在的草莓,但比草莓要秀气得多,玲珑剔透、晶莹鲜润,颗粒小巧但味道却浓甜而清香,书上也似乎少有人提起。除了这些野果,就是山菌子了。进了城才知道人们叫它们做蘑菇,一年四季只要天一下雨,我们就可以吃到菌子,那几乎是小镇人们桌上的一道主菜。而最好吃的要数枞菌了,一年两发,春菌金黄、秋菌嫣紫,芳香无比,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用油蔬成菌油作为吃面的炒菜的作料,一年四季做出菌类佳肴,实为一种难得的山珍。除此而外,山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珍奇动物,每到秋收过后人们便开始上山赶仗,起下来野猪、白面、麂子味道特别鲜美。有的人家,野味吃不完,挂在炕头薰一薰,当作珍贵的礼品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女孩子不能上山赶仗,但一年四季我们除了呆在水里,便是呆在山上了。我们一群小女子也有一个孩子王,她叫红娥,上山摘茶泡、捡菌子、拾干柴,只要红娥吆喝一声,上寨下寨——整个小镇的孩子便都会蜂涌而去。在山上,红娥很会照顾每一个人。我是一个后加入者,小学毕业后才随调动工作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而我得到红娥的照顾却是最多的,每一次我拾的柴总是最少,而且捆得松松垮垮,根本挑不回去。红娥叫一声“拿条藤子来”,就有人把藤子送到了她的手上,“谁的柴多些凑一点过来?”又有人往我的柴堆上加两把,红娥飞快地帮我重新捆好了柴。可惜我偏偏不争气,还没走出一泡尿远又直喊挑不动了,每次都是红娥飞快地跑上前,把自己的柴一放,回过头来接我。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红娥也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学校,从此,我们离开了小镇。只是来来去去的路上我们依然同路,我知道在大学里她照样非常出色。第一次见面许多长沙伢子望着她目瞪口呆:湘西真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少了一些往来,前日邂逅,才知道她早已把自己的公司办到了省城和州府。彻夜长谈中,我们又回到了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小镇。
小镇,伊人,别来无恙?

我们的季节——春
春季,花季,雨季——我们的季节。
路旁飘着白色蒲公英,溪边吐着柳枝,山上缀满着粉兰的桃骨朵儿……她们用特殊的花语诉说着隐藏的秘密。阳光、雨水和空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埋下种子,在春天里萌发……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传递着春的气息!啊!春,我们的季节!
淅沥的雨丝,像那六弦琴,在春风抚弄下,叮叮咚咚,是那么动听!班驳的树影,像梦的森林,引领我走进,五彩的神秘。那里真的好神秘:那里满是春的气息,满是花季的芬芳,满是雨季的清新,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季节!
春天像星期天的早晨,春天像紫色的梦幻,春天像爱说话的眼睛。她拥抱着风,把雨丝洒向我美丽心灵,将我清洗得洒脱,从此不会有烦恼;春风满载我黄了的笑声,飞向大海,飞向蓝天,飞向世界!把欢笑带去,把理想放飞!
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色彩满天满地,把春天聊成话题;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芬芳满天满地,闭上眼睛吮吸,伸出双臂,拥抱着春,拥抱着大自然!
春天,弯着嘴角,无预警地向我们笑;春天,竟然先对我们这群可爱的花朵示好。噢!原来花开的灿烂需要春风、春水的滋养,还需要园丁的培养!

留住春天(散文)

一棵小松树不大情愿地在街头的绿地上落了户。开始,小松树还觉得有点新鲜,匆忙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奔驰而过的汽车穿来钻去,还不时地鸣着喇叭。渐渐地,这嘈杂和喧闹,令小松树实在难以忍受。它使劲地晃着身体,真恨不能生出两只脚来,好赶快离开这让人生厌的街头闹市。

可一切都是徒劳的,小松树摇晃累了,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它想起自己在苗圃生活时的情景: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整天都是安安静静的,哪像这里呀!

正在这时,有个弱小的声音在呼唤着小松树。是谁在叫我呢?小松树睁大双眼,四下观瞧,它终于发现,是脚下的小草在和自己说话:“小松树,想家了是吧?别灰心,这里的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呀!”小草那乐观的话语,使小松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小草说得对呀!”一旁的碧桃和樱树一同劝道:“我们自身的绿叶不仅可以吸尘,还能消除噪音呢,咱们共同努力吧!”小松树不再抱怨什么了,开始认真地吸收营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第三个春天终于到来了。又厚又密的草坪像块绿绒绒的地毯,小松树已经长得又高又大,身旁的碧桃、樱花开得格外娇艳,她们笑吟吟地感谢小松树:“因为有了你,才把我们衬托得这么美丽!”小松树赶忙摆摆手:“我应该感谢你们,没有大家的鼓励,我也不会在这里生活得这么快乐。”

一群小学生跑了过来,在小松树前站好,小男孩用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刻,留住了松树、碧桃和小草的笑脸,留住了春天!

约会春天(散文诗)
挥手作别昨夜的寒冬,给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与春天约会。
约会春天。是哪只春鸟,首先唤醒昨夜冬眠的心。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听到轻轻叩门声。从门缝里,漫近一股暖流,挟着酽酽的芬芳。
打开门,推开心扉,和煦的阳光跳跃,舞进屋里,朗照着阴郁已久的心空。捧几掬鸟语,灌进孤寂的心屋,滋润那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
迈开双脚,一脚刚跨出门槛,便发现青青的小草从我的门槛出发,沿着通往春天的小径走去。是它在为我带路么?!
我猜,春天在着急地等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则她生气了,不理我,我该什么安慰她?而且她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匹骏马。听,我的马在轻唤着我!于是,我翻上马背,骑在风的翅膀,飞奔而去。一路上哒哒的马蹄,轻轻踏平我昨夜心伤的余痕,声声安慰,伴随着整个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约的伊甸园。
她正用她的羞涩迎迓我。她年轻的双眸正躲在飘散的黑发下,深情地望着我。但,长发不能掩盖住她浅浅的笑靥和淡淡的红晕。
在这里,我期待许久的燕儿也南归了,她在呢喃着稔熟的语言,只有我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这相约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窥视我虔诚的双眸。小树也偷偷地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偷窥我年轻的心。小溪从我的脚下发源,在欢唱远行,带着我年轻的心去远方流浪……
在这相约的地方,晴空为我们绽放着朵朵白云。那轻翔的白云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问了问蓝天,蓝天捧出蔚蓝的笑容,向我点点头默应。原来,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与春天约会的土地上,种下梦的种子,还有年轻的心。在心里,也把春天种植。这样,它便在一场蒙蒙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养,生长在四季……

春来了,不知不觉得到来。树木还没有绽出新芽,枯草也没有点缀新绿。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缕轻柔的春风了。就象一个生命的初生,轻柔有力地缓慢成长。这时候,希望,梦想,爱情,友谊,生机勃勃的力,都隐约的夹在春风中迎面而来。 漫长的冬季就要过去。在冬季,我已忘了岁月的更替,四季的变换,心上生了厚茧,默默的辛勤劳作,对周围的世界早已熟视无睹。奋斗着,进行着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对着追求未来与理想的艰险之路。
但是春天来了,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隐的你可以感到世间万物的诞生和律动。再往后,阳光会渐渐温暖,空气中会慢慢弥漫了甜蜜。树木会变得翠绿,青草会接到天涯。很快,鲜花到处开放,柳絮也开始惹人愁肠。大街上,色彩会变得鲜艳,阳光爬上人们脸庞,欢声笑语处处。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啊。生命也是一个奇迹啊,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循环往复,象一只深沉优美的旋律,跳动不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歌,四季是一只歌,那么这春之初的一缕微风,就是那未成曲调之前的片刻寂静,那屏声静气地酝酿和等待的一刻,那跳动旋律的抑制不住地下意识流露。四季的华章就要展开,巨大的生命力和满溢的爱将书写这美丽的山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这是寂静的一刻,却无法平静,却深沉有力。我的朋友,你可以感觉得到的,如果你注意倾听。 春来了,一缕轻柔的春风迎面而来。

原文阅读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有删节)
               耿 翔
  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当我还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跟着年迈的父母,像蚕儿结茧一样,完成将被土地封闭的童年时,一种内心的躁动,使我对来自土地的每一种声音,都十分敏感,都想通过声音的翅膀,飞抵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莫扎特,我不知道在你生活的大地上,声音的翅膀,最初是怎样飞翔的?当你用耳朵,听见花的骨朵,轻轻地颤动出季节的消息时,你的内心,是否被音乐的潮水浸湿了?那时,站在维也纳郊外的山坡上,你是否做着这样的遐想:大地的内心,也是五颜六色的。要不,这些永远被踩在脚下的泥土,怎会生出这样美好的花朵?正是土地,给了你这样的遐想,正是这样的遐想,塑造了你的童年。由此,世界和我,在百年孤独之后的今天,还能通过你的音乐,排遣内心的寂寞,从而在一种不受时空约束的层面上,让精神获得神的愉悦。
  大地呵,为了富人,也为了穷人,就这样精美的安排着大地上的事情。
  现在,坐在把泥土隔在水泥和钢筋之外的长安城里,我想着远在百里的一块大地。尽管我的脚步,对于它已经很陌生了,但它关于泥土的神话,将永远在我的心田里疯长。
  其实,我在穿过所有麦田的时候,都是从屋后的园子里开始的。
  那是母亲种着黄花、韭菜、茄子和豆角的园子。
  我甚至相信,不仅园子里各种开得热烈的菜花,是母亲种出来的,就是那些在各种花间,飞得热烈的蝴蝶,也是母亲种出来的。我最爱看母亲在园子里摘菜,因为那时,就有许多蝴蝶,落在母亲的脊背、肩膀和头发上,也在采摘着什么。每每陷入这样的画面里,我发现母亲的身上,就集合了乡村里的所有声音。如果把它们用乐谱记下来,且由竹制的笛子演奏出来,就是对乡村精神最经典的歌颂。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把浮现在母亲身上的音乐读出来,让它成为我出生的大地上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我坚信,莫扎特的全部音乐,都是从母亲身上对大地上的事情,一种最天才的阅读。可以这样想象,当父亲领着他和姐姐,在欧洲大地上为音乐奔走的时候,他的母亲,永远像一位集合着大地上的声音,时刻出现在他想象里的音乐之神,护佑着他,为了后来的我们能听到他天才的音乐,而从大地上的事情里汲取声音的力量。
  面对莫扎特,我不能不平静下来,回到母亲没有走出的那片乡土上去。
  在那里,我的所有记忆,都与声音有关。在母亲弯腰劳作的园子里,我听过蝴蝶的颤翅声;在母亲祈雨背水的后沟里,我听过老狼的凄哭声;在母亲挖药走过的土城里,我听过野兔的打洞声;在母亲洗衣的涝池里,我听过土蛙的鸣叫声。其实,我能长成一位诗人,用像青铜一样的汉字,写我日出日落中的村子,写我晴天雨天中的乡亲,是因为每天清晨,我第一眼看见的世界,都是在窗户自然成型的画框里,母亲梳着她的长发。随着木质的梳子由上至下的滑落,我听见阳光在她的长发里,发出光亮的声音。
  我不知道这就是音乐。但我对这个画面的欣赏,一直持续到我离开故乡。   案例赏析
  阅读一篇文章,就像认识一位朋友,要通过数次交流、多方接触,才可能逐渐透过外表,听懂他内心的声音,读出他潜在的光华——如果他有的话。然后再决定是与他相交相知,还是点头而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读文章又比交朋友要简单。因为人是善变的,这一刻说的想的,下一刻可能就变了。而文章一旦创作出来,发表之后,就是相对固定的,不再是完全属于作者的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眼光,阐述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一切从“头”开始,读文章当然也要从题目开始。《读莫扎特与忆乡村》已经很明确地点出了所写的主体内容:和阅读莫扎特的音乐有关,和回忆养育自己的乡村有关。
  初读文章,有几个生动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儿时的作者在野外麦田里极目远眺,年幼的莫扎特在郊外山坡上冥思遐想,美丽的母亲在屋后菜园里摘菜劳作,身上落满了蝴蝶。还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耳旁:有蝴蝶的颤翅声,有老狼的凄哭声,有野兔的打洞声,还有母亲梳理长发的光亮的声音。
  读出这些,只能说我们把散落在文中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找到了,那该怎样把它们串联起来呢?
  我们可以想象着让自己的思绪从眼前的文章飘散开去,一直飘到长安城内的一间小书房里,落下来,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耿翔的中年男子,叼着烟斗,眯着眼睛,坐在藤椅上,静静地聆听着音箱里传来的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看他出神的样子,应该是从这天籁一般的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吧!
  也许是想到了儿时在乡村聆听过的真正的天籁吧,那麦场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柳树上高亢嘹亮的“知了”声,后园里抑扬顿挫的蛐蛐声,田埂间窸窸窣窣的虫子爬行声……
  也许正是这些声音使他从繁杂忙乱、重复琐碎的农活中抬起头来,意识到应该用心地体会这大地上的美丽。而周围的人包括他的母亲,却无暇顾及这一切,低着头一心忙着手里的活计。那日见伛偻的腰身,愈发黢黑粗糙的皮肤,都是全心全意服侍这片大地的印记。只有这样的忠诚,大地才会赐予他们活下去所必需的粮食。他们意识不到也从不敢想要离开这片养育而又束缚了自己的土地。
  而他却望着远处暗暗地想,这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之外,应该有更美丽的一片天地吧。
  也许正是这来自“内心的躁动”和对远方的向往,驱使他乘着“声音的翅膀”飞到了“一片比麦田,更令人动情的地方”。
  在人到中年的时候,他已经听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读过了各种各样的画卷,却再也听不到那天然的、原始的大地内部的声音,再也看不见小时“每天清晨”“第一眼看见的”“在窗户自然成型的画框里,母亲梳着她的长发”的情景。
  他之所以对莫扎特的曲子一见钟情,再读倾心,就是因为从中他听到了大地内心的声音,看到了失落已久的美景。
  在听曲子的时候,他经常这样想,莫扎特应该和“我”有同样的体验、同样的向往吧?他应该也曾经“站在维也纳郊外的山坡上”,和“我”有相同的遐想:大地的内心,也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吧,要不然,这些只能永远被踩在脚底下的泥土,怎会生出这样美丽的花朵,散发出这样的芳香?他对大地上声音的敏感也应该和“我”一样,他也会深深地沉浸在那小溪潺潺的流水声里,密林中松鼠的嬉闹声里,不远处教堂悠扬的钟声里,乡间小路上的有节奏的马蹄声里吧?
  不同的是,“我”为了追求更多的“美丽”,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一个花枝招展、富丽堂皇却没有“美丽”的地方。而莫扎特却对大地的内心作了“最天才的阅读”,在母亲的“护佑”下,与父亲、姐姐奔走在欧洲大地上,用音乐向世人诉说着大地容颜的美丽、灵魂的沧桑。
  他也许有些后悔自己离开了母亲和故乡,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当初不选择离开,现在又怎能真正认识到母亲的伟大、麦田的美丽?又怎能做到对田园发自内心的欣赏?他决定把这些都写下来,把对母亲的怀念,对家园的向往,对莫扎特的感激,对美丽深层次的领悟,都记录在纸上。
  应该从哪儿写起呢?他沉吟了半晌,想到了屋后的菜园子,母亲在那里因地制宜地种了些瓜果蔬菜。记得母亲在园子里摘菜的情景,“有许多蝴蝶,落在母亲的脊背、肩膀和头发上,也在采摘着什么”。当时只觉得蝴蝶飞得好看,母亲在花和蝴蝶的掩映下也很好看,而现在想来,正是母亲摘菜的情景给了我最初的美丽的震撼,也意识到,只有像母亲一样,专心致志地在田地里耕耘劳作,才是对大地所作的最忠诚的崇拜,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大地的内心。
  母亲没有走出那片乡土,但她不是一直生活在大地的内心深处吗?
  他在莫扎特天籁般的钢琴奏鸣曲中,拿起了笔,极为平静地走进了那片“美丽的乡愁”。
  现在我们把刚才飘散出去的思绪拉回来,再读文章,咦,这不就是我们刚才深入作者的内心所体会到的一切吗?
  要读懂作品,最好的途径就是深入作者的内心。那么怎样才能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最直接、最单纯地融进别人的世界呢?请允许我引用宗白华先生的一段话来阐述这一点并结束这一次的阅读: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原文阅读
               山中避雨
               丰子恺
  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 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向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音阶摸得不大准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正。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  案例赏析
  《山中避雨》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佳作,闪烁着多种美的光彩。从不同的角度阅读,会体验到不同的美。
  体验情感:一波三折的情感起伏
  我们可以先整体感知一下文章,梳理其行文的脉络。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均起伏有致,本文亦不例外。本文情节简单,没有什么波澜,“不平”主要体现在“我”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上。
  “我”初时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是“一伏”,情绪有些低落。但“我”毕竟是高雅之士,很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让“我”“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这是“一起”。“我”因体味到了这境界的好处,情绪开始回转。为了安慰两个因游山不成而“怨天尤人”的女孩,“我”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奏。两个女孩很“欢喜”,和了琴声歌唱,“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甚至“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而“我”也尝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的“音乐的趣味”。这又是“一起”,文章的情感至此达到了高潮。但“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要离开了。村里的青年们和我“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感情又趋伤感。这又是“一伏”。
  初读文章,可以感受到文章在“伏—起—起—伏”的情感跌宕中缓缓地向前推进着。
  体验内涵:水到渠成的意蕴抒发
  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再对文章进行分解阅读。看文章的每个段落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包含着哪些深刻的思想意蕴,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组成本文的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叙事—抒情—悟理。
  1.先由事及情。
  文章先叙述“我”同两个女孩(作者的两个女儿)到西湖山中游玩之事,这本是件乐事。可是“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避雨,游山不成,从而有了“扫兴”之情。可“山中阻雨”之事却意外地让我感受到了“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让“我”有了“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的感兴。为了安慰两个女孩,“我”借了胡琴拉奏,女孩们和三家村的青年们一起和着歌唱之事,又让我感到了“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最后,三家村的青年们送“我”上车、和“我”惜别之事,还让“我”有了依依难舍的淡淡忧伤。如此,情随事显,丝丝入扣。
  2.后由情化理。
  文章由事及情,读罢使人如沐春风。但作者并未到此戛然而止,而是又由情化理,开始回味:山中的“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只有像“我”这样的文人、画家,也即“雅人”才能欣赏,这是“独乐”,曲高必和寡。而拉琴歌唱得到的乐趣是雅俗共赏之乐,是“与民同乐”。“独乐”“与民同乐”,孰乐?答案显而易见 。作者继而深思:胡琴这种乐器便宜、普及,“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文章最后,作者通过感受与三家村青年的依依惜别之情,更是体味到了“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的“乐以教和”的深刻道理。至此可见,作品不是专为述写生活细节而写,也不是为普通的体验而感,而是有着深刻、宏大的内涵。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推及这样深重的人生与历史思考也许并不是作者刻意追求的,但却是原文所到达的效果,有水到渠成之感。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没有对世事人生的忧叹与哀伤,只有一个文学家、一个画家、一个音乐家对生活对世界的唯美追求。
  掩卷沉思,因了文章的启示,我们的思绪也不再只停留于文章本身。“乐以教和”的道理,我们在今天不同样有着现实的需要吗?
  体验语言: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运用
  三读此文,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品味一下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
  全文使用纯粹的口语,简洁明了,没有任何修饰,称得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这并不妨碍其动人的魅力,原因何在?仔细品味发现,本文的语言平易朴实不假,但并不平淡无味,而是于平易中写出了神采气韵。
  比如对文中人物的刻画。他写自己的言行:一句“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正面带微笑客气地向茶店主人提着请求;一句“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让我们又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与幽默。他写女儿们的言行:“你会拉的?你会拉的?”两个相同的问句又让我们看到了两张大睁着眼睛又惊又喜的面孔。寥寥数语,鲜明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另外,他写阿庆,写裁缝司务大汉,写三家村的青年,均有此效。
  品味这样的语言,让我们对何谓生动传神的语言有了深刻的体验。
  此文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阅读,比如写作的手法等,不同的角度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

家如散文
好像并不知缘于哪一个具体的日子,我突然企盼能有一个家。那时年岁亦不算大,只因父母远隔万里,自己孤身一个的日子又不顺心如意,就更是平白添了一份热切。盼望归盼望,可家又不是一件物什,可用钱币买来,必须付出真情实意,且要有缘份才行。于是,在没有缘份的日子,家仍是一个飘渺而遥远的词汇,在演绎着别人家的幸福团圆。我在劝慰着自己,耐心等待.
等待容易让人变得毫无目的且心情慵散,但事情却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仿佛在不经意间,我收获了一份颇为灿烂的爱情,拥有了一个家。
我的这个家,没有什么艰苦奋斗史,亦没有什么苦心经营之说,只把两个人的所有合到一起,就算大功告成。比起别人的家,当然显得过于寒酸。房子很小,且是租来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小小的卧室,有小小的客厅,更为可贵的是还有一间约四个平方的小书房。整个家,房顶儿高高,窗儿亮亮,墙儿白白,门儿光光,全然找不到一点儿现代装潢的影子。说实话,我也曾对家有过许多美好的设想,想要有一个新、奇、特的房顶,想要有一间现代化的厨房。总之,想要有一个让人倦怠地呆在里面只感到无限温馨与适意的家。
有人曾如此诠释女人,说女人即“家的俘虏”,大意就是女人情愿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到家里,做一个爱家的人。我有丈夫对此观点十分认同,认为女人做“家的俘虏”是天经地义的,他常常向我灌输一些所谓的“道理”,比如我应尽心尽力掌握一手做面食的好技术,比如我应毫无怨言地侍候家中的锅碗瓢盆,还应任劳任怨时刻让这个小家整洁、窗明几净……他如此这般说时,我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取笑他为“甘肃大男人”。于是,日子就照我们各自的步子一步步溜走。我是一如既往地用电饭锅蒸米饭,他想吃面食时就自己动手;至于涮锅洗盆,也绝不是毫无怨言,一定要是分工协作,或用“锤子、剪子、布”来解决,若一方有应酬,给家里打个电话即可,也并无多少缠绵;工作忙时,白天里互不能消息,只等“相约黄昏”也是常有的事,有时一步踏入家门,竟觉孤孤单单,以前梦想的两个人围着家转的的像是距离自己很遥远,很遥远。
家,其实是一种生活。有时,我心里也有些自责,曾那样企盼自己有一个家,而拥有了,却没有尽心去笼住一方温暖的天地,没有用心去营造一个厮守的空间。我试图改变,可生活并不依你的设想,我们在这个家里仍像匆匆的客人。他仍雷打不动要去下围棋,我仍要把自己关到办公室里写些豆腐块。手挽着手上街,进舞厅的事真少得可怜……
放假了,我仍像以前一样,奔向了湖南,我的父母身边。
这一次分别,四十余天,虽然湖南的冬天仍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怡人,且因生于斯长于斯,亲朋故友多多,不觉寂寞,不知何故,心里仍觉得有些空落。刚开始时,总是在耐心地盼望夜晚九点的来临,好用半费长途向甘肃那个家中传递声音,隔了些日子,又莫名其妙地操心起那个家中的几盆花来,紧接着,想起了该洗的窗帘与被罩,想起了放在小房里的土豆和蒜苗,想起了他满脸未刮的胡子,想起了他每日上楼下楼的孤单……
远离了那个家,才有了对它的殷殷思念,难怪余秋雨先生曾言“家是一种思念”。
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与丈夫聊起自己的种种感觉,丈夫不禁乐而开怀,对我说:“你这个傻妹子,只知道纯情浪漫,只知道把伞倒悬到门厅,会写些糊里糊涂的散文,怕是要把咱们家里弄得像篇散文呢。”
其实,这有什么不好呢,伞是一把特制的印着散文的伞,散文是绝对形散神聚的精品。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里的秋天》序 作者巴金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绿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给春天的风扫尽了。

在雨后的一个晴天里,我同两个朋友走过泥泞的道路。走过石板的桥,走过田畔的小径,去访问一个南国的女性,一个我不曾会过面的疯狂的女郎。

在—个并不很小的庄院的门前,我们站住了。一个说着我不懂的语言的小女孩给我们开了黑色的木栅门,这木栅门和我的小说里的完全不同。这里是本地有钱人的住家。

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我看见了我们的主人。宽大的架子床,宽大的凉席,薄薄的被。她坐起来,我看见了她的上半身。是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

我们三个坐在她对面一张长凳上。一个朋友说明了来意。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样。我默默地看了她几眼。我就明白我那个朋友所告诉我的一切了。留在那里的半个多小时内,我们谈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话,看见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别了她出来,我怀着一颗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来意,我那想帮助她的来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个女郎,一个正在开花的年纪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次懂得疯狂的意义了。

我的许多年来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泪写成的书,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我给人唤起了渴望,对于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了一个事业,值得献身的事业。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给另一种势力摧残了。在唤醒了一个年轻的灵魂以后,只让他或她去受更难堪的蹂躏和折磨。

于是那个女郎疯狂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年青的灵魂,我的二十八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样的笑里,我看见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个痛苦的声音说: “这应该终结了。”

《春天里的秋天》不止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它还是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Je accuser”(我控诉)。

一九三二年五月 选自《序跋集》

<<春天的旋律>>
水之湄,伊人伫立,其境何美?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土家小镇,是我心中永远走不出的风景。小镇的名字就是河的名字,洗车河。四周的青山似一位丰姿绰越的母亲轻拥着,小镇是诗人们追寻千年、不经意间从《诗经》里逃逸出来的伊人,她手中漫卷的飘带就是酉水河。
从十五岁到十八岁,我在那里生活了整整四年。
从头都说那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那里的水,四季长清。不知是众多的姑娘眼睛幻成了那一道道明波,还是那清亮亮的河水凝成了姑娘们的眼神,至今还记得,那河水每一道波纹都是那样明艳鲜亮,都是那样的洁净,随时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是那样清凉甘甜、浸润肺腑。那时候少女们最喜欢在大桥下沐浴游泳,桥上有许多匆匆过客以及悠闲的乘凉人,对于我们的游戏早已司空见惯,仿佛面对周围的山水一样只当一道熟悉的风景。我的伙伴个个有着水一样的灵秀和靓丽,皮肤细腻得胜过了扬名四方的小镇豆腐脑,白里透红的脸色象熟透了的水蜜桃,那鲜嫩、那娇艳怎么洗也洗不褪色。那时候没有游泳衣,我们都穿着自爱缝制的小褂褂,大大方方地挺着微微凸起两只小青桃的胸部,毫无顾忌地在水中穿来穿水。穿累了,游够了,一个个走上岸来,坐在大块大块的青石上洗衣,长长的黑发湿漉漉地披散在身后,个个都是水蛇腰,个个都是动人的美人鱼,那笑声阳光一样透明。
小镇是一个非常古朴的地方,民风纯朴的得就象秋日里的晴空找不到一丁点儿的杂滓。男人们的沐浴地点距离我们很近,有时候不经意间几个顽皮的自以为还不够大的小男人就从水底钻进了我们的阵营。这时候就象沸腾的油锅里洒进了水滴,惊呼与欢叫和着高扬的水珠直冲云层。但是不管叫不叫唤,所有的美人鱼都会一样空前的团结,拉的拉手,捉的捉脚,搔的搔腋窝,抓的抓脚心,非把那入侵者弄得精筋疲力连连求饶最后乖乖地滚回自己的领地不可。这种游戏时常发生,可也从来没有引起过真正的战争,大家嬉戏一回闹一回,也就高高兴兴地散了。在我们的心里,不管男人女人身体都不是密秘,美丽是大家的也是公开的。
到过了许多城市之后才知道小镇的孩子们是最幸福的。在城市里的家长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许下河洗澡的时候,小镇的母亲们却常常将那些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孩就放到了小河的怀抱里。在小镇,我几乎从没听见过有人叫自己的孩子不要下河洗澡,河是他们的乐园,更是他们的天堂,从每一年的端午直至深秋十月,小镇里的孩子们就一直泡在清悠悠的水里。而且在那里居住那么多年,我还很少听说过有谁家的孩子溺水而亡。这也许跟小镇压的格局有关,跟小镇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小镇架在两河之上,所有临水的房子都有一个从河中砌起来的墙脚,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吊脚楼直伸到河上。吊脚楼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关注小河的眼睛,谁家的孩子要是出了点什么事,吊脚楼上的眼睛会看得最清楚。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救人活动是救艾老师的独生女儿艾云,不知怎么回事,艾云经常爱一个人下河,不知不觉就成了落水的小称砣,让那些发现她的孩子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救。小河中的呼救声一响,吊脚楼里的锅碗瓢盆便跟着响起来,那速度之快我想一定胜过了古代的狼烟,胜过了抗日战争时的消息树。一转眼的功夫,就有男子,轻轻巧巧地游到了艾云的身边,托起了正在深潭的旋涡上打着旋儿的艾云。这时候总是男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沉着冷静和能干的时候,这时候也是吊脚楼上女人们的眼睛最流光溢彩的时候。我是在一个吊脚楼上目睹这一场精彩的好戏的,整个救人的时间加起来不上两分钟,时间虽短却显得那样惊心动魄,以致多少年后我也一直不能忘记。还记得那次最先游到艾云身边的大丑,因为他们兄弟二人长得都很瘦,跟那猴皮精似的,人们都习惯于叫他们大丑二丑。可这一次他的动作却十分优美,轻轻地辟水,小梭鱼一般地钻入水中,一眨眼的功夫就把人托了起来。许多平时正眼也不瞧他一下的女人这次眼光中多了一份欣赏与敬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小镇上的人们真是穷得可以,连买盐的钱也经常短缺。但在小河里很富有。不知道那时的小河哪来那么多的鱼儿虾儿蟹儿,一年四季怎么捉也捉不完。一涨水,我们在河边随便放个什么撮箕之类的工具,就能装到许多鱼虾。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放鱼药去毒鱼,摸鱼和捉蟹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那可真是一件冒险的事。有一次,我将小手伸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抓到一个软软的东西以为是条大鱼的尾巴,拖出来一看,妈呀,是条花花绿绿的水蛇!好在那时候看别人处理这类场面的次数挺多,自己也有了一些经验,赶快甩开胳膊,在空中画了几个优美的圆圈,水蛇也许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吧,就从凉爽的窝里飞到了热烘烘的山坡上。经历了这些煅练,我也操练出了一身农家孩子的大胆。后来在大学,看见那些从小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女孩见了一条毛虫虫也要惊叫好半天就很难相信她们不是在矫揉造作。
比小河更富有的是那些环抱着小镇的群山。春天有刺苔苔、羊奶奶、茅千儿、茶泡和三月泡,夏天则有龙船泡,秋天更有八月瓜、阳桃野枣儿野梨儿。我一直怀疑这些都是只有山上才长的东西,读了那么多书有些东本一直没有从书上看到过。比如茶泡吧,它象一个个彩色的灯泡,没热时是红的,熟了之后白里泛着一点淡青,有的白白的面子上还有几个黑色的霉点子,吃起来嫩脆爽口,清甜宜人,书上就一直没有人写过。还有三月泡,它的样子很近似现在的草莓,但比草莓要秀气得多,玲珑剔透、晶莹鲜润,颗粒小巧但味道却浓甜而清香,书上也似乎少有人提起。除了这些野果,就是山菌子了。进了城才知道人们叫它们做蘑菇,一年四季只要天一下雨,我们就可以吃到菌子,那几乎是小镇人们桌上的一道主菜。而最好吃的要数枞菌了,一年两发,春菌金黄、秋菌嫣紫,芳香无比,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用油蔬成菌油作为吃面的炒菜的作料,一年四季做出菌类佳肴,实为一种难得的山珍。除此而外,山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珍奇动物,每到秋收过后人们便开始上山赶仗,起下来野猪、白面、麂子味道特别鲜美。有的人家,野味吃不完,挂在炕头薰一薰,当作珍贵的礼品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女孩子不能上山赶仗,但一年四季我们除了呆在水里,便是呆在山上了。我们一群小女子也有一个孩子王,她叫红娥,上山摘茶泡、捡菌子、拾干柴,只要红娥吆喝一声,上寨下寨——整个小镇的孩子便都会蜂涌而去。在山上,红娥很会照顾每一个人。我是一个后加入者,小学毕业后才随调动工作的母亲来到了这里。而我得到红娥的照顾却是最多的,每一次我拾的柴总是最少,而且捆得松松垮垮,根本挑不回去。红娥叫一声“拿条藤子来”,就有人把藤子送到了她的手上,“谁的柴多些凑一点过来?”又有人往我的柴堆上加两把,红娥飞快地帮我重新捆好了柴。可惜我偏偏不争气,还没走出一泡尿远又直喊挑不动了,每次都是红娥飞快地跑上前,把自己的柴一放,回过头来接我。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红娥也考上了省城一所有名的学校,从此,我们离开了小镇。只是来来去去的路上我们依然同路,我知道在大学里她照样非常出色。第一次见面许多长沙伢子望着她目瞪口呆:湘西真有这么美丽的女子?毕业后我们天各一方少了一些往来,前日邂逅,才知道她早已把自己的公司办到了省城和州府。彻夜长谈中,我们又回到了酉水之滨、五峰山麓那个如诗如画的小镇。
小镇,伊人,别来无恙?

我们的季节——春
春季,花季,雨季——我们的季节。
路旁飘着白色蒲公英,溪边吐着柳枝,山上缀满着粉兰的桃骨朵儿……她们用特殊的花语诉说着隐藏的秘密。阳光、雨水和空气,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埋下种子,在春天里萌发……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传递着春的气息!啊!春,我们的季节!
淅沥的雨丝,像那六弦琴,在春风抚弄下,叮叮咚咚,是那么动听!班驳的树影,像梦的森林,引领我走进,五彩的神秘。那里真的好神秘:那里满是春的气息,满是花季的芬芳,满是雨季的清新,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季节!
春天像星期天的早晨,春天像紫色的梦幻,春天像爱说话的眼睛。她拥抱着风,把雨丝洒向我美丽心灵,将我清洗得洒脱,从此不会有烦恼;春风满载我黄了的笑声,飞向大海,飞向蓝天,飞向世界!把欢笑带去,把理想放飞!
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色彩满天满地,把春天聊成话题;一起去看花季,雨季,春天——我们可爱的季节,芬芳满天满地,闭上眼睛吮吸,伸出双臂,拥抱着春,拥抱着大自然!
春天,弯着嘴角,无预警地向我们笑;春天,竟然先对我们这群可爱的花朵示好。噢!原来花开的灿烂需要春风、春水的滋养,还需要园丁的培养!

留住春天(散文)

一棵小松树不大情愿地在街头的绿地上落了户。开始,小松树还觉得有点新鲜,匆忙过往的行人熙熙攘攘,奔驰而过的汽车穿来钻去,还不时地鸣着喇叭。渐渐地,这嘈杂和喧闹,令小松树实在难以忍受。它使劲地晃着身体,真恨不能生出两只脚来,好赶快离开这让人生厌的街头闹市。

可一切都是徒劳的,小松树摇晃累了,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它想起自己在苗圃生活时的情景: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整天都是安安静静的,哪像这里呀!

正在这时,有个弱小的声音在呼唤着小松树。是谁在叫我呢?小松树睁大双眼,四下观瞧,它终于发现,是脚下的小草在和自己说话:“小松树,想家了是吧?别灰心,这里的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呀!”小草那乐观的话语,使小松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小草说得对呀!”一旁的碧桃和樱树一同劝道:“我们自身的绿叶不仅可以吸尘,还能消除噪音呢,咱们共同努力吧!”小松树不再抱怨什么了,开始认真地吸收营养。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第三个春天终于到来了。又厚又密的草坪像块绿绒绒的地毯,小松树已经长得又高又大,身旁的碧桃、樱花开得格外娇艳,她们笑吟吟地感谢小松树:“因为有了你,才把我们衬托得这么美丽!”小松树赶忙摆摆手:“我应该感谢你们,没有大家的鼓励,我也不会在这里生活得这么快乐。”

一群小学生跑了过来,在小松树前站好,小男孩用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刻,留住了松树、碧桃和小草的笑脸,留住了春天!

约会春天(散文诗)
挥手作别昨夜的寒冬,给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与春天约会。
约会春天。是哪只春鸟,首先唤醒昨夜冬眠的心。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听到轻轻叩门声。从门缝里,漫近一股暖流,挟着酽酽的芬芳。
打开门,推开心扉,和煦的阳光跳跃,舞进屋里,朗照着阴郁已久的心空。捧几掬鸟语,灌进孤寂的心屋,滋润那干涸了一个冬季的心田。
迈开双脚,一脚刚跨出门槛,便发现青青的小草从我的门槛出发,沿着通往春天的小径走去。是它在为我带路么?!
我猜,春天在着急地等这我呢!我可不能怠慢了春天,否则她生气了,不理我,我该什么安慰她?而且她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匹骏马。听,我的马在轻唤着我!于是,我翻上马背,骑在风的翅膀,飞奔而去。一路上哒哒的马蹄,轻轻踏平我昨夜心伤的余痕,声声安慰,伴随着整个旅程……
到了,到了,到了相约的伊甸园。
她正用她的羞涩迎迓我。她年轻的双眸正躲在飘散的黑发下,深情地望着我。但,长发不能掩盖住她浅浅的笑靥和淡淡的红晕。
在这里,我期待许久的燕儿也南归了,她在呢喃着稔熟的语言,只有我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在这相约的地方,含羞的蓓蕾,在窥视我虔诚的双眸。小树也偷偷地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偷窥我年轻的心。小溪从我的脚下发源,在欢唱远行,带着我年轻的心去远方流浪……
在这相约的地方,晴空为我们绽放着朵朵白云。那轻翔的白云一定是天空的翅膀。我问了问蓝天,蓝天捧出蔚蓝的笑容,向我点点头默应。原来,我找到天空的翅膀啦!
在晴空下,在我与春天约会的土地上,种下梦的种子,还有年轻的心。在心里,也把春天种植。这样,它便在一场蒙蒙的春雨萌芽,在汗水的滋养,生长在四季……

春来了,不知不觉得到来。树木还没有绽出新芽,枯草也没有点缀新绿。但是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缕轻柔的春风了。就象一个生命的初生,轻柔有力地缓慢成长。这时候,希望,梦想,爱情,友谊,生机勃勃的力,都隐约的夹在春风中迎面而来。 漫长的冬季就要过去。在冬季,我已忘了岁月的更替,四季的变换,心上生了厚茧,默默的辛勤劳作,对周围的世界早已熟视无睹。奋斗着,进行着不求成功的默默耕耘,面对着追求未来与理想的艰险之路。
但是春天来了,空气中有了一丝温柔甜蜜的气息,隐隐的你可以感到世间万物的诞生和律动。再往后,阳光会渐渐温暖,空气中会慢慢弥漫了甜蜜。树木会变得翠绿,青草会接到天涯。很快,鲜花到处开放,柳絮也开始惹人愁肠。大街上,色彩会变得鲜艳,阳光爬上人们脸庞,欢声笑语处处。大自然真是一个奇迹啊。生命也是一个奇迹啊,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循环往复,象一只深沉优美的旋律,跳动不息。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歌,四季是一只歌,那么这春之初的一缕微风,就是那未成曲调之前的片刻寂静,那屏声静气地酝酿和等待的一刻,那跳动旋律的抑制不住地下意识流露。四季的华章就要展开,巨大的生命力和满溢的爱将书写这美丽的山河。经过漫长的等待,春天即将喷薄而出,这是寂静的一刻,却无法平静,却深沉有力。我的朋友,你可以感觉得到的,如果你注意倾听。 春来了,一缕轻柔的春风迎面而来。

你可以在QQ邮箱里订阅 浮生书店 摄影佳作等

你可以在QQ邮箱里订阅邮件,如:浮生书店,摄影佳作,有很多优美散文


名家散文并带赏析的
名家散文并带赏析的一、《守住一颗宁静的心》韦渡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

优美散文摘抄,最好带赏析
赏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读起让人似乎能感受到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一样享受新鲜的空气;我们一样享受草木的碧绿,一样享受天空的蔚蓝。但是,享受了并不意味就能够表达,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作者细心观察,深入感悟,...

关于冰心的优美散文欣赏
冰心的 散文 以一个女性的视觉,写出了内心深处对亲人之爱,自然之爱,人间之爱和祖国之爱。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冰心的优美 散文欣赏 5篇,欢迎阅读分享。 目录 小桔灯 二十一日听审①的感想 樱花赞 霞 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 小桔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 春节 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

摘抄散文,带赏析
篇一:因为亲近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乡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

优美的散文诗集
我精心为你整理了优美的散文诗集,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篇一:夜雨 哗啦啦的大雨, 拉长了夜的距离, 月光的世界早已散去。 潮湿的空气, 无情地撞击, 破碎的水滴, 水滴拼命逃逸, 让干燥的地面起了涟漪。 星星和蝉虫没有了踪迹, 一切似乎屏住了呼吸。 雷声无情地敲击, 朦胧的睡意, 叫醒一个人陪伴夜雨, ...

名家散文欣赏
编辑本段赏析: 一、《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素。拒绝...

帮忙找几篇语言优美的文章赏析
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求 散文+该文赏析
冰心早年对新散文的语言有过自觉的追求,曾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本文刚一发表,便被竞相选入学校课本,语法学家作了通篇的句式解读。文章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显示了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上文提到的美好的景物、美妙的情怀,正是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表现的,辞意双美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苏轼...

关于唯美的随笔散文大全
★ 描写夏天的优美散文随笔5篇 ★ 描写春天的唯美散文随笔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

中学生美文赏析
赏析: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

湘桥区17111485630: 优美散文摘抄带赏析 -
箕终罗可: 赏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读起让人似乎能感受到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一样享受新鲜的空气;我们一样享受草木的碧绿,一样享受天空的蔚蓝.但是,享受了并不意味就能够表达,...

湘桥区17111485630: 美文摘抄加赏析 -
箕终罗可: ●王其忠 《窗外》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

湘桥区17111485630: 优美散文及赏析 -
箕终罗可: 原文阅读读莫扎特与忆乡村(有删节)耿 翔 大地上的事情,只有大地知道. 当我还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跟着年迈的父母,像蚕儿结茧一样,完成将被土地封闭的童年时,一种内心的躁动,使我对来自土地的每一种声音,...

湘桥区17111485630: 8篇精美散文及点评 -
箕终罗可: 1.我家的老台灯 文章内容 段落点评 我家的老台灯其实不老,才四岁.但是,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计算的话,它,已经够老的了. 与人的对比,体现了老台灯的历史. 他有一个蓝色的头,灰色的长脖子,还有一个蓝白相间的底座,后面拖着一条...

湘桥区17111485630: 优美记叙性散文带赏析 -
箕终罗可: 优美散文《故乡的十月》; 首句总起,生动忙碌的乡村场景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向我们走来,“鸡、鹅、鸭子的啼叫声,汇成欢乐的乐曲,乡亲们怀着一张张笑脸,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归来”.作者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行文,家乡人民在...

湘桥区17111485630: 优美叙事散文及赏析 -
箕终罗可: 现给你推荐几篇名家散文:抒情散文《杜鹃花开了》,以拟人的手法采写,运用杜鹃花与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结合写作技巧,描写了杜鹃花,色彩缤纷,强大的生命力,不畏严寒酷暑,不因失去滋养的水分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湘桥区17111485630: 推荐20篇散文并选两句佳句赏析,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
箕终罗可:[答案] 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扶轮向路》刘墉的散文集《小窗盈语》 韩寒的杂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杂的文》郭敬明《天亮说晚安》 当然往前还有林语堂、林清玄的散文都不错……“在青春之...

湘桥区17111485630: 优美散文摘抄及赏析 -
箕终罗可: 三朵一样的玫瑰花年轻男人送出的玫瑰花,在看完电影后就被女朋友随手丢进了路边的垃圾桶;中年男人送出的玫瑰花,被妻子悉心地侍弄着,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换水,原本只有三天保鲜期的玫瑰花竟娇艳地盛开了一个多星期;老年男人送出的玫瑰花,被老太婆一瓣一瓣地摘了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后,被心灵手巧的老太婆做成了香包,挂在房间中,从此,家里每天都弥漫着玫瑰花的芳香.原本三朵一样的玫瑰花,却绽放出了迥然不同的味道,也代表了婚姻的三个阶段.第一朵代表的是激情,第二朵代表的是爱情,第三朵代表的则是永恒.

湘桥区17111485630: 精美散文及赏析 -
箕终罗可: 我的四季 原文 / 张 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

湘桥区17111485630: 美文摘抄二十篇 -
箕终罗可: 决心》 人的一生有许多难以取舍, 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 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 唯一会限制我们的, 是我们自己的决心. 《理由》 逃避不一定躲的过,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