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羞走,倚们回首…”是欧阳修的哪首词,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黎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首词是欧阳修的吗?~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萧瑟寒烟,梧桐协细雨。楼前芳草自凝绿,行人更在天涯处。
远山漠漠不见树。花落潇湘,寂寞终黄土。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

是的哦~望采纳[桃纸]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出处《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如下: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李清照的原诗: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一】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一说为山东章丘县明水镇)。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敏,才华出众。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桎梏下冲破重重阻力,脱颖而出,英姿焕发地登上文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永恒的星辰。

少年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来到后花园打秋千。正当她打过秋千,正欲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有人影影绰绰走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只得含羞而走,慌乱中,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回到楼上,她突发灵感,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寥寥数行,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也许,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她的起点就如此雄奇瑰丽,真是闺中才俊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顺便再说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
寥寥几句就展现出了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词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达出神入化的境界。正是平凡中见神奇啊!

是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可以自己找下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作者是谁?
李清照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怎么解释?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这是宋词中的句子,什么意思啊?解析: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表现了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

名句的出处.作者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朱门酒肉臭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和羞走,倚门回首爆竹声声一岁除 解析:1.朱门酒肉臭 --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和羞走,倚门回首 --李清照《点绛唇》4...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什么意思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意思是羞涩的走开,但是却在门口停住了,倚着门偷偷看来人,假装在闻着青梅的香气。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出自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和羞走”还是“何羞走”啊?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点绛唇 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3],袜刬[4]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明代杨慎编《词林万选》首标此词为李清照作,而明代杨金刊本《草堂诗余》又题作苏轼词,明代陈耀文编《...

解释一下 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显显然然的,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还属一副少女乐天怡人心怀。完全还是自得无拘生活。这之后的不久,清照便有了自已心头上的,吹箫一伴。那个文生名曰,赵明诚。从此往后,清照词...

和羞走,却把黄梅嗅是李清照哪一首词的句子??
。(《如梦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朗诵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关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朗诵,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这句诗的意思是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2、倚门回首: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3、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此...

《点绛唇》的汉语拼音··
宋代:李清照 cùbàqiūqiān,qǐláiyōngzhěngxiānxiānshǒu。lùnónghuāshòu,báohànqīngyītòu。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jiànkèrùlái,wàchǎnjīnchāiliū。héxiūzǒu,yǐménhuíshǒu,quèbǎqīngméixiù。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
两首诗词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韩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是在旁观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少女的行为,也即是在男性的诗人眼中,少女所表现的羞涩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这羞涩之情是经过了男性诗人主观上的重新塑造,然后再表现出来的。而李清照的这首词,却直接写出了少女那种羞于见客...

宁江区19494164328: 哪位知道北宋闺怨出名的诗词有什么? -
居谈伤科: 北宋著名的闺怨词有: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宁江区19494164328: 生查子到底谁写的?
居谈伤科: 2月2日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元夕》,一说为欧阳修所作,一说为朱淑真所作,我本人倾向于后者.在唐诗宋词中,我喜欢词甚于诗.诗太过于直白,不如词含蓄,意境丰富.李清照有句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惟妙惟肖.诗就做不到这一点.在宋词中,我尤其喜欢“婉约派”词风,当推李清照和柳永.对于同属一派词风的朱淑真,作这首词的可能性最大.

宁江区19494164328: 古代姐妹相聚快乐的诗句 -
居谈伤科: 1. 古代关于快乐的诗句古代关于快乐的诗句 1.关于快乐的古诗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宁江区19494164328: 欧阳修简介 - 寻求有关欧阳修的介绍,背景,诗歌,写作思想,重要的是要几篇欧阳修?
居谈伤科: 电子版欧阳修词选(31首) 编选、输入:莲波、方舟子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 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

宁江区19494164328: 关于青春的五言诗句 -
居谈伤科: 1.关于青春的古诗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杜秋娘《金缕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韶华不为少年留. ——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宁江区19494164328: 醉翁亭记 -
居谈伤科: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宁江区19494164328: 欧阳修的著名婉约词 -
居谈伤科: 生查子.元夕(一说朱淑真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宁江区19494164328: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句子在不同的位置作用都有哪些?
居谈伤科: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

宁江区19494164328: 我们老师要我们自己讲秋声赋 ,麻烦谁能给个 详尽资料. -
居谈伤科: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文言知识点. 2、文初步感知课文,理解作者摹写秋声的方法. 3、通过文本研习,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