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句话是出自古诗词吗?如果是的话,古诗词名称、年代!急!!!

作者&投稿:卷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延伸到古诗中,就表现了诗人无论身处何种境界,始终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特别是宋代陆游的诗句)。

1、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宋·吴潜《水调歌头》
原文: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2、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宋·戴复古《念奴娇》
原文: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3、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宋·陆游《新春》
原文: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4、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宋·陆游《春夜读书感怀》
原文: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宋·陆游《凄凄行》
原文:凄凄重凄凄,恻恻复恻恻,我媿思旷傍,人谁子思侧?兴邦在人材,岩穴当物色。如何清庙器,老死山南北!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岂无一得愚,欲献惧非职。

7、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宋·陆游《江楼》
原文: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8、忧国丹心曾独许。——宋·程垓《蝶恋花》
原文:门外飞花风约住。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蜀客望乡归不去。当时不合催南渡。忧国丹心曾独许。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莫道春光难揽取。少陵辨得寻花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延伸到古诗中,就表现了诗人无论身处何种境界,始终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特别是宋代陆游的诗句)。

1、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宋·吴潜《水调歌头》
原文: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2、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宋·戴复古《念奴娇》
原文: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3、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宋·陆游《新春》
原文: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4、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宋·陆游《春夜读书感怀》
原文:荒林枭独啸,野水鹅群鸣。我坐蓬窗下,答以读书声。悲哉白发翁,世事已饱更。一身不自恤,忧国涕纵横。永怀天宝末,李郭出治兵;河北虽未下,要是复两京。三千同德士,百万羽林营;岁周一甲子,不见胡尘清。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如何失此时,坐待奸雄生?我死骨即朽,青史亦无名。
此诗倘不作,丹心尚谁明?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宋·陆游《凄凄行》
原文:凄凄重凄凄,恻恻复恻恻,我媿思旷傍,人谁子思侧?兴邦在人材,岩穴当物色。如何清庙器,老死山南北!小儒虽微陋,一饭亦忧国;岂无一得愚,欲献惧非职。

7、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宋·陆游《江楼》
原文: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8、忧国丹心曾独许。——宋·程垓《蝶恋花》
原文:门外飞花风约住。消息江南,已酿黄梅雨。蜀客望乡归不去。当时不合催南渡。忧国丹心曾独许。纵吐长虹,不奈斜阳暮。莫道春光难揽取。少陵辨得寻花句。

1 读音
tiān xià xīng wáng ,pǐ fū yǒu z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rests with every one of its citizens.
3 释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蒙汉良书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驾驭国家的赶车人的马匹优劣(用人)有直接责任。
句子中的“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按字义为服侍马匹的马夫,意指:用人是否恰当,是否驾驭千里马有必然的关系。
4 典故
《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四年》 :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郑伯如晋,子大叔相,见范献子,献子曰:“若王室何?” 对曰:“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今王室实蠢蠢焉,吾小国惧矣。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焉?吾子其早图之,诗曰:‘缾之罄矣,惟罍之耻’,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 献子惧,而与宣子图之,乃徵会於诸侯,期以后。
注释:
1.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五一八年。
2. 王子朝,宋大夫。
3. 郑伯,郑定公。
4. 晋侯,晋顷公。
5. 子大叔相,相,辅也。
6. 范献子,范鞅,谥献(献,音贤)。
7. 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成语“嫠不恤纬”,嫠,音离,寡妇。寡妇不忧无纱线纺布,而忧王室落败。
8. 侪,音柴,辈也。
9.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诗经*小雅*蓼莪》。缾,音瓶。罍,音雷,大罐。
10. 宣子,赵盾,谥宣。
刘向《列女传》:漆室女者,鲁漆室邑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旁人闻之,莫不为之惨者。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 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岁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逢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 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 。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鬭,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远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

顾炎武
颂曰:漆室之女,计虑甚妙,维鲁且乱,倚柱而啸,君老嗣幼,愚悖奸生,鲁果扰乱,齐伐其城。
注释:
1. 过时未适人。过了婚嫁之年龄。适,女子出嫁。
2.鲁穆公,薨于公元前三七六年,与孔子之孙孔及(孔伋,字子思)同时。
3. 妇人何与焉。与,音预,谋也。
4. 邻人女奔。私奔。
5. 随人亡。亡,逃也。
6. 倩,音欠,请也。
7. 渐洳三百步。洳,音如,润也。
8. 转输,役赋。
9.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痛史》写南宋灭亡,元军入主中原,权奸贾似道卖国求荣,文天祥等忠臣士奋勇抗元的故事。小说忠实地再现了庙堂腥膻、干戈遍地的民族深重灾难,状写元人淫杀之酷,是一部忧伤愤激之作。书中集中刻画了卖国贼似道的形象,他以外戚专擅朝政,瓷威弄权,荒淫无耻,暗与元蒙勾结,终于得到恶贯满盈的下场。小说忠于史实,兼采讲史与侠义小说之长,感情充沛,笔墨酣恣,凛凛有生气。
5 作者
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日知录[1]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图》、《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6 日知录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於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於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於人乎一时。"传诵以为明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於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於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余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汤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入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於晚也。
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7 译文
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也是你死我活,不分输赢不罢休,这叫作亡天下。

日知录集释:全校[2]
魏晋人的清谈为什么能够亡天下?原因就是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学说使天下人目无父母,目无君上,从而堕落为禽兽了。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所杀,到晋武帝建立晋朝时,山涛推荐嵇绍入朝做官,嵇绍当时隐居在家里,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然而不了解他这话败坏了仁义,伤害了教化,竟至使天下人目无父母。嵇绍对於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他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如何赎回他的罪过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
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于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朝末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
意思是说:国家的存亡,是驾驭国家马车的车夫有直接责任。
古人把有能力的人比喻为千里马,
形容国家是大乘马车,国王(皇帝)为驾驭大乘马车的人,
说道:大乘马车自然会联想到大乘佛教,教主为国师!随着佛教的普及,各国都推崇佛教教主,便有了宗教不分国界之说!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左传[3]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并不是出自古诗词!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驾驭国家的赶车人的马匹优劣(用人)有直接责任。句子中的“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匹夫”,按字义为服侍马匹的马夫,意指:用人是否恰当,是否驾驭千里马有必然的关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tiān xià xīng wáng ,pǐ fū yǒu zé)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 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成语名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成语发音: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成语解释: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成语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成语繁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分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意思
匹夫有责,则人人当自奋矣。” 词语分解 天下的解释 ∶四海之内,全 中国 鱼鳖 鼋鼍 为天下富。;;《 孙子 ;谋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天下三分。;;诸葛亮《 出师 表》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人世间, 社会 上天下谁人不 ...

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什么
匹夫有责的前一句是天下兴亡,全句是“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时的背景是清军入关,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梁启超将其归纳为8字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句表达个人对社会和国家兴盛与衰败责任的警句。明确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公民都负有责任。无论身处何种地位,每个人都应为社会、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详细解释:1. 天下兴亡的含义:这里的“天下”指的是整个国家或者社会,“兴亡”则是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例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端正党风,人人有责。2、读书人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天下...

匹夫有责上一句
匹夫有责造句 1、孟子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士,自古迄今,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孤雄于此,莫敢不从。3、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北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顾炎武说“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
叶种利多: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顾炎武说的.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哪 -
叶种利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
叶种利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叶种利多: 顾炎武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本意是捍卫儒家纲常伦理.梁启超在对这句话的运用中,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由此展现出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萌生.中国被裹胁进入近代国际体系的历程,也就是中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说明了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国家大事,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汉语大词典》将之解释为“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这种现代诠释如此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主要体现了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儒家传统伦理的继承.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以的
叶种利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这位思想家的名言.要以国家民族的存亡为重,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都要有一份担当

天心区13916385230: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是谁说的?
叶种利多: 此言出自明清思想家顾炎武,原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天下”即祖国之意,后来人们也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氏的哪一部书?
叶种利多: 词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发音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天心区13916385230: 名言下句 -
叶种利多: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天心区139163852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名言.
叶种利多: 顾炎武(1613—1682)的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心区13916385230: 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叶种利多: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