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

作者&投稿:恭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望告乃翁的意思~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但:但是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中国。 陆游
九州同:全国统一. 同:统一。
王师:国家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头 。乃:你 ,你的
原:原来
第一句: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第二句: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第三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
第四句: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中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愿望。

示儿

陆游 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我死时才知道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但是唯一使我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的时候,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示儿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简介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他的好多诗都是爱国诗。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也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质”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他们都是我国爱国主义诗人的典范,即使至今也令后人难以忘怀.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干戈扰攘中度过的。他出生两年后北宋覆亡,金人的铁骑踏遍了大河南北,他跟随父亲陆宰从中原辗转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

兴)。“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深深地嵌入了他的记忆。从童年开始,他看到的是疆土沦丧,山河破碎,因此,收复中原、重整河山便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结,《剑南诗稿》中也就有了许多沉郁顿挫、苍凉悲壮的诗篇。

34岁的陆游从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走入仕途,在半个世纪的宦海生涯中,他魂萦梦系的都是揽辔澄清,收复中原。尽管他官职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有机会,他都要上书言事。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时任枢密院编修的陆游建议高宗,“以大兵及舟师十分之九固守江淮,控扼要害,为不可动之计”,然后再以十分之一兵力,遴选骁勇之将,以奇制胜,待徐、郓、宋、亳等处抚定后,再渐次率大兵前进。后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世宗完颜雍即位,宋金恢复淮水为界,陆游又上书孝宗,建议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他说:“车驾驻跸临安,出于权宜,本非定都,以形势则不固,以餽饷则不便,海道逼近,凛然常有意外之忧。”说到动情之处,不觉涕泗横流:“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在赋闲了几年之后,又被任命为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孝宗在临安召见他,他又剀切提出,要缮修兵备,搜拔人才,赏罚分明,“使虏果有变,大则扫清燕代,复列圣之仇,次则平定河洛,慰父老之望。”大臣王炎宣抚川陕,辟陆游为属官,他又献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无论是建议迁都,或是狙击入侵之敌,都有理有据,力透纸背,显示出陆游不是一介迂腐书生,而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志士。

陆游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时局变化,甚至睡梦中也不忘收复失地,“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一旦有胜利捷报,他便涕泪满颐,欣喜若狂。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渡江南侵,后方沦陷区积极抗金,相继收复嵩州(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寿安(今河南宜阳)、洛阳等地,时在临安的陆游奋笔疾书:“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开禧年间韩侂胄北伐小有胜利,陆游作诗云:“却看长剑空三叹,上蔡临淮奏捷频。”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企盼着“中原烟尘一扫除,龙舟溯汴还东都。”到了那时,顽敌就歼,山河一统,龙舟相衔,从临安北上,溯汴河直达东都开封,该是何能惬意!

但是,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全不以社稷为意,先后与金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隆兴和议》,积极抗金的岳飞、韩侂胄被杀,韩世忠、张浚等被罢黜,眼看着恢复无望,陆游悲愤地写下“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重泪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因积极抗金,陆游屡遭贬斥,几起几落。他与张浚私交甚笃,因此被指控“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陆游在圣政所(类似修实录的机构,因太上皇高宗还在世,故称圣政)时,因直言得罪孝宗,改任镇江府通判;淳熙七年(1180)陆游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不久,孝宗忽然召他赶赴临安商讨国事,就在他兴高采烈赴临安途中,又受到给事中赵汝愚的弹劾,被免职还乡;淳熙十六年(1189),参与修高宗实录的陆游又因“所至有污秽之迹”而被罢官,这年他已是65岁的皤然老翁了。直到嘉泰二年(1202),78岁的陆游才又被起用,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风刀霜剑,岁月蹉跎,冯唐易老,寸功未立,陆游只能慨叹“可怜万里平戎志,尽付潇潇暮雨中”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最后的20年几乎都是在山阴老家度过的,虽然仕途蹭蹬,命途多舛,但他并不消沉颓唐,个人荣辱从未放在心上,只念念不忘请缨杀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已是桑榆晚景,但豪情不减当年,“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忘不赀身。”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但是朝廷上的派系倾轧,使他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只能赋诗言志,发泄自己的感慨。“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引杯抚长剑,慨叹胡未灭”。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陆游内心的隐痛。直到嘉定二年底(1210),85岁的陆游撒手尘寰,赍志长逝,中原仍未恢复。易箦之际,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深深爱着的国家!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出自陆游的《示儿》。

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

这首诗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示儿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COPY过来的,但是是你需要的内容!

我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了,只是为看不见九州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穿队收复中原的哪一天,家中祭祖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元]:同“原”,本来。[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乃翁]:你们的父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致使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出自陆游的《示儿》。


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周同”的全诗的内容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南宋军队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词语注释 1..示儿:告诉儿子们。

死去元知万事空全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全诗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原文出自《示儿》示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全诗是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原文:《示儿》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释义: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

家祭无忘告乃翁前一句诗是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示儿》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

“死去元知万事空”的下一句是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的下一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原诗: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_出处及原文翻译_学习力...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出处该句出自《示儿》,全诗如下:《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陆游《示儿》全诗翻译及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注释 :示儿:告诉儿子。元: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北定:将北方...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本知道,当我死后,世上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但唯一令我伤心的是,我无法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古诗原文】宋·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古诗译文】我本知道,当我死后,世上的一切都...

死去元知万事空的下一句是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下一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 -
成侮小建:[答案]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翻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成侮小建: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3、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而感到悲伤.4、)但悲是感到悲伤的意思,九州是指中国的统一 表现出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原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成侮小建:[答案] 原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诗? -
成侮小建:[答案]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赏析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陆游在他的《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我... -
成侮小建:[答案] (1)《示儿》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依此作答; 故答案为: (1)爱国主义情感. (2)①情感是人最...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昰表现 的诗句 -
成侮小建:[答案]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成侮小建: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诗句出处和诗句作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
成侮小建:[答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号板桥)《竹石》 不要人夸好颜色...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古诗《示儿》的练习题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 -
成侮小建:[答案] 1,(南宋)(陆游)(父亲) ( 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2.(同“原”,本来) ( 只)(不要)( 你们的)3. ( 不见九州同)(无忘告乃翁)

龙马潭区1714998394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
成侮小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表现出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